- 如此“爸”道:用心陪子成長手記
- 孫國富
- 1944字
- 2020-08-05 16:33:43
16.一天不學習,趕不上孫士奇
“叮鈴鈴……”寒假開學后的一天晚上,我10點多剛從實驗室回到宿舍,電話就響了。這學期要準備開題,每天回來得都比較晚。
“孫國富,肯定是你的電話?!笔矣颜吭陔娔X前寫報告,頭也不抬地跟我說,“我連接都不用接,晚上武玉紅給你來過電話,你沒在。”
“喂,你好?!蔽易テ鹇犕玻昧晳T的問候語應答。
“是我,”妻子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今天兒子遇到大問題了?!?/p>
“???怎么回事?”前一陣妻子把兒子的腳弄傷,我還心有余悸,聽到她這么一說,擔心又出什么亂子。
“不是壞問題,你別緊張,但確實是個大問題?!?/p>
“那你說說唄?!蔽腋械捷p松了許多,“兒子呢?”
“他睡了。是這樣的,今天我下班回來的時候,感覺很累,吃了點東西就先躺在床上休息了一會兒?!?/p>
“你不能總是沒白沒黑地干,咱還得要命呢?!逼拮蝇F在負責公司的銷售工作,任務重,壓力大,也是每天都忙到很晚,她身體又不太好,我總是勸她要學會勞逸結合。
“兒子把我叫醒了?!?/p>
“嗯?!?/p>
“他問我:‘媽媽,孩子是從哪里來的?’”
“你怎么說的?”
“我說:‘孩子是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呀?!?/p>
“然后呢?”
“兒子說:‘不是?!艺f:‘怎么不是?不信你看看媽媽肚子上的刀口?!凑沂瞧矢巩a,就讓兒子看了看?!?/p>
“你還真讓兒子看???”
“那有啥?自己的孩子嘛。我說:‘大夫把媽媽的肚子切開,就把你取出來了?!?/p>
“后來兒子咋說?”
“他說:‘我說的不是尨尨!’”
“那是誰呀?”
“我也這樣問兒子,他說:‘是別的孩子。’”
“那你咋說?”
“我說所有的孩子都是從他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p>
“對呀,那兒子又怎么說的呀?”我對兒子的表現十分好奇。
“他說:‘那比尨尨大的孩子呢?’”
“有意思的問題?!蔽腋杏X兒子的問題非同一般。
“我說:‘比尨尨大的孩子也是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你哥哥就是從大姨的肚子里生出來的?!?/p>
“結果呢?”
“結果他有點急了,說:‘我說的也不是哥哥,是更大更大的孩子?!?/p>
“嗯?!?/p>
“兒子急得抓耳撓腮的,可有意思了。我坐了起來,一本正經地問他:‘那你到底說的是哪個孩子呀?’”
“后來呢?”
“他說:‘我是說很早很早以前的那個孩子。’”
“這個問題厲害?!蔽覐母鷥鹤拥慕涣髦?,早已感覺到他的思維具有一定的穿透力了,但沒想到他會提這么高深的問題。
“我當時沒意識到,就說:‘多早的孩子都是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呀,只有孫悟空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p>
“然后兒子怎么說?”
“他急得都快哭了,我一直勸他慢慢說?!?/p>
“是不能著急,他還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思想,語言比思維慢很多?!?/p>
“是呢,我抓著他的手,讓他慢慢跟我說?!?/p>
“這就對了,不能著急?!?/p>
“他突然蹦出來一句:‘我是說第一個孩子是從哪里來的?’”
我確實被震驚了,腦子飛快地轉著,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兒子的問題。
“喂?你聽得到嗎?”妻子沒聽到我的回應,怕我斷線。
“我在呢。”
“你說我該咋回答呀?”妻子問我。
“你是咋回答的呢?可別瞎編啊。”
“這不有你嘛,”妻子在電話里跟我說,“我又不敢瞎回答,就說:‘你爸爸是博士,咱們問爸爸吧?!髞砦覀兘o你打過去電話,室友說你還沒回來,我就讓兒子看了會兒書,打發他睡了。我現在躲在爸媽這個屋給你打電話呢,怕把他吵醒。”
“我也不知道答案?!?/p>
“虧你還是個博士?!?/p>
“這不還是‘博士生’嗎,等懂了就‘博士熟’了。”我知道兒子睡了,就跟妻子開了個玩笑。
“真的該咋說呀,明天兒子肯定揪著我問,睡前我都答應人家要問你的?!?/p>
“你就告訴兒子,爸爸不知道答案。”
“那兒子還不急死?”妻子知道兒子凡事都愛問個究竟,不會就此罷休的。
“你就老實說,這個問題問過爸爸了,爸爸也不知道答案,希望你長大了自己去探索。而且還要對他說,世界上有很多問題,現在還沒有答案,也等著你長大了去尋找答案呢?!?/p>
“就是啊,這樣還能激起他的學習興趣呢?!?/p>
“韓愈的《師說》里不是說過嗎,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咱們有不懂的,就老老實實告訴孩子,可別糊弄他?!?/p>
“我也不想糊弄他。”
“這就對了,實事求是嘛。師不必賢于弟子,博士不必無所不知?!蔽以陧n愈的話后面加了一句自己的話。
“我也困了,爸媽還等著睡呢,明天我就這么跟兒子說。”
“嗯,一定要鼓勵他多提問題。咱們也得多學習,要不真還沒法跟兒子對話了呢。”
“就是,一天不學習,趕不上孫士奇?!逼拮酉氤鲞@么一句話,說了聲拜拜,愉快地掛了電話。
盧勤知心話
3歲多的孩子能問出“第一個孩子是從哪里來的?”的確很了不起。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博士給北京的中學生題詞:“求學問,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能提出新的問題不是幼稚,而是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面對孩子的問題,不要給他“句號”,要給他“問號”和“嘆號”。保持孩子求知興趣的最好辦法,是讓孩子自己找答案。那種自己動手尋找答案的成就感,遠比知識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