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shop CC 2017中文版基礎與實例教程(第8版)
- 張凡等編著
- 15977字
- 2020-07-23 10:35:33
2.2 工具箱中的工具與基本編輯
2.2.1 基本概念
1.切換工具窗口
執行菜單中的“窗口|工具”命令,可以切換工具窗口的顯示與隱藏。
2.選擇工具
單擊工具箱中的按鈕即可選擇相應的工具,如果該工具右下角有一個白三角,則代表該工具下還有隱藏的工具,將鼠標指針放在該工具上片刻,可以彈出所有的工具,如圖2-2所示,移動鼠標指針就可以進行選擇了。

圖2-2 彈出工具
3.設置工具的光標外觀
執行菜單中的“編輯|首選項|光標”命令,彈出如圖2-3所示的“首選項”對話框。

圖2-3 “首選項”對話框
1)選擇“繪畫光標”或者“其他光標”中的“標準”單選按鈕,光標將顯示為工具圖標。
2)選擇“精確”單選按鈕,光標顯示為十字線。
3)選擇“正常畫筆筆尖”單選按鈕,光標顯示為畫筆形狀,表示當前畫筆的大小,此時光標不能顯示非常大的畫筆。
4)“繪畫光標”選項組控制的工具有橡皮擦、鉛筆、噴槍、畫筆、圖案圖章、涂抹、模糊、銳化、減淡、加深和海綿工具。
5)“其他光標”選項組控制的工具有選框、套索、多邊形套索、魔棒、裁剪、吸管、鋼筆、漸變、直線、油漆桶、自由套索、磁性套索、度量和顏色取樣工具。
2.2.2 顏色設定
使用各種繪圖工具畫出的線條的顏色是由工具箱中的前景色決定的,而使用橡皮擦工具擦除后的顏色則是由工具箱中的背景色決定的。
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設置方法如下:
1)默認狀態下,“前景色”和“背景色”分別為黑色和白色。
2)單擊右上角的雙箭頭(或按鍵盤上的〈X〉鍵),可以實現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切換。
3)單擊左下角的黑白雙色標志(或按鍵盤上的〈D〉鍵),可以將前景色和背景色切換為默認狀態下的黑白兩色。
4)單擊“前景色”或者“背景色”圖標,彈出“拾色器(前景色)”對話框,如圖2-4所示。在對話框左側的色彩框中單擊,會有圓圈出現在單擊位置,在對話框的右上角會顯示當前選中的顏色,并且在對話框右下角出現其對應的數據,包括RGB、CMYK、HSB和Lab 4種不同的顏色描述方式,也可以在這里直接輸入數字確定所需要的顏色。

圖2-4 “拾色器”對話框
1—顏色選擇區 2—顏色導軌和顏色滑塊,在滑塊中確定了某種色相后,顏色選擇區內則會顯示出這一色相亮度從亮到暗,飽和度從強到弱的各種顏色 3—當前選定的顏色 4—以前選定的顏色 5—印刷顏色警告標志,如果選擇的顏色超過了印刷顏色的范圍,則這里將出現警告標志 6—最接近的CMYK印刷顏色 7—網絡顏色警告標志,即在網頁中不能表現的顏色 8—最接近的網頁顏色 9—顏色定義區,即用數字控制所選的顏色
5)可以通過“色板”面板改變前景色或背景色,如圖2-5所示。無論用戶正在使用何種工具,只要將鼠標指針移動到“色板”面板上,鼠標指針就會變成吸管狀,單擊鼠標可以改變前景色。如果想在面板中增加顏色,可以用吸管工具在畫面上選擇顏色,到“色板”面板上的空白處,鼠標指針將變成小桶的形狀,此時只要單擊鼠標,就可以將顏色加入面板了。
6)可以通過“顏色”面板改變前景色或背景色,如圖2-6所示。將鼠標指針移動到顏色條上,鼠標指針就會變成吸管狀,單擊鼠標可以改變前景色,還可以單擊“顏色”面板的彈出菜單,選擇不同的顏色模式。

圖2-5 “色板”面板

圖2-6 “顏色”面板
7)可以通過(顏色取樣器工具)來測量圖像中不同位置的顏色數值,如圖2-7所示,此時的“信息”面板如圖2-8所示。顏色取樣器只能選擇10個不同的點進行顏色測試,如果想刪除取樣點,只要按住〈Alt〉鍵,單擊取樣點即可。

圖2-7 測量圖像中不同位置的顏色數值

圖2-8 “信息”面板顯示相關信息
2.2.3 選擇、移動工具和裁剪工具
有關(矩形選框工具)、
(橢圓選框工具)、
(單行選框工具)、
(單列選框工具)、
(套索工具)、
(多邊形套索工具)、
(磁性套索工具)和
(魔棒工具)的知識介紹見“2.2.4創建選區”,對其他工具的介紹如下。
1.移動工具
移動工具可以將選區或者圖層移動到圖像中的不同位置。移動工具的設置欄如圖2-9所示。

圖2-9 移動工具的設置欄
1)選中“自動選擇”復選框后,只需單擊要選擇的圖像即可自動選中該圖像所在的圖層,而不必通過“圖層”面板來選擇某一圖層。
2)選中“顯示變換控件”復選框后,將顯示選區或者圖層不透明區域的邊界定位框,通過邊界定位框可以對對象進行簡單的縮放及旋轉的修改,一般用于矢量圖形。
3)對齊鏈接按鈕:該組按鈕用于對齊圖像中的圖層。它們分別與菜單欄中“圖層|對齊”子菜單中的命令相對應。
4)分布鏈接按鈕:該組按鈕用于分布圖像中的圖層。它們分別與菜單欄中“圖層|分布”子菜單中的命令相對應。
5)如果當前圖像有選區,則將光標移動到選區內,然后按住鼠標左鍵拖動,可以將選區內的圖像拖動到新的位置,相當于剪切操作,如圖2-10所示。

圖2-10 拖動選區內的圖像
2.裁剪工具
裁剪工具用于圖像的修剪。裁剪工具的設置欄如圖2-11所示。

圖2-11 裁剪工具的設置欄
在使用(裁剪工具)時,圖像邊框會直接顯示裁剪工具的按鈕與參考線,如圖2-12所示,此時只要根據需要拖拉圖像邊框四周裁剪工具的按鈕裁剪出要保留的區域,如圖2-13所示,然后按鍵盤上的〈Enter〉鍵即可完成裁剪操作,如圖2-14所示。

圖2-12 圖像四周出現裁剪工具的按鈕與參考線

圖2-13 裁剪出要保留的區域

圖2-14 裁剪后的效果
如果要還原裁剪的圖像,則可以再次選擇工具箱中的(裁剪工具),然后進行隨意操作即可看到裁剪前的圖像。這與以前版本中只有執行撤銷前面的裁剪操作后才能還原裁剪前的圖像相比,是一個極其人性化的改變。
提示:在Photoshop CC 2017中,再次選擇(裁剪工具)還原裁剪前圖像的功能,必須在最初裁剪時取消勾選選項欄中的“刪除裁剪的像素”復選框時才有效。
3.透視裁剪工具
透視裁剪工具用于糾正不正確的透視變形。與裁剪工具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允許用戶使用任意四邊形來裁剪畫面,而后者只允許用戶以正四邊形裁剪畫面。透視裁剪工具的設置欄如圖2-15所示。

圖2-15 透視裁剪工具的設置欄
使用(透視裁剪工具)定義不規則四邊形的意義在于,進行裁剪時,軟件會對選中的畫面區域進行裁剪,還會把選定區域“變形”為正四邊形。這就意味著用戶可以糾正不正確的變形。比如在拍攝高大的建筑時,由于視角較低,豎直的線條會向消失點集中,從而產生透視畸變,如圖2-16所示。利用
(透視裁剪工具)進行糾正的效果如圖2-17所示。

圖2-16 透視變形的畫面

圖2-17 使用(透視裁剪工具)糾正后的效果
2.2.4 創建選區
在Photoshop中,要對圖像的局部進行編輯,首先要通過各種途徑將其選中,也就是創建選區。下面就來具體介紹各種創建選區的方法。
(1)矩形選框工具
使用(矩形選框工具)可以在畫面上繪制矩形選區,其設置欄如圖2-18所示。

圖2-18 矩形選框工具的設置欄
1):激活
(新選區)按鈕后繪制選區,可以創建一個新的選區;激活
(添加到選區)按鈕后繪制選區,則可以在已經建立的選區之外再加上其他的選區范圍;激活
(從選區減去)按鈕后繪制選區,則可以從已經建立的選區中減去一部分;激活
(與選區交叉)按鈕后繪制選區,則可以保留兩個選區的重疊部分。
提示:按住鍵盤上的〈Shift〉鍵,可以在原有選區的基礎上添加新的選區;按住鍵盤上的〈Alt〉鍵,可以在原有選區的基礎上減少選區;按住鍵盤上的〈Alt+Shift〉組合鍵,可以創建與原有選區相交叉的選區。
2)羽化:用于設置建立的選區和選區周圍像素之間的轉換邊界來模糊邊緣,范圍為1~250個像素。數值越大,羽化越明顯,選區的邊界也就越模糊。在此框中輸入一個羽化值,然后創建選區,將該選區復制到新文檔中,可以得到不同的朦朧效果。這在選區的制作中非常有用,圖2-19為設置不同羽化值后的效果比較。

圖2-19 設置不同羽化值后的效果比較
a) 原圖像 b) 羽化值為0 c) 羽化值為10 d) 羽化值為30
3)樣式:右側下拉列表中包括“正常”“固定比例”和“固定大小”3個選項。選擇“正常”,則可以創建任意的選擇范圍;選擇“固定比例”,則可以輸入數字的形式確定選擇范圍的長寬比;選擇“固定大小”,則可以輸入整數像素值的形式,精確設定選擇范圍的長寬數值。
(2)橢圓選框工具
使用(橢圓選框工具)可以在畫面上繪制橢圓形選區,其設置欄與矩形選框工具類似,只是多了一個“消除鋸齒”復選框,如圖2-20所示。“消除鋸齒”是通過軟化邊緣像素間的顏色過渡,使選區的鋸齒邊緣得到平滑,圖2-21為選中“消除鋸齒”復選框前后的效果比較。由于只是改變邊緣像素,不會丟失細節,因此在剪切、復制和粘貼選區,創建復合圖像時非常有用。

圖2-20 橢圓選框工具的設置欄

圖2-21 選中“消除鋸齒”復選框前后的效果比較
a) 未選中“消除鋸齒” b) 選中“消除鋸齒”
(3)單行/單列選框工具
選擇(單行)
(單列)選框工具,在畫面上單擊就可以將選區定義為一個像素的行或者列,其實它也是一個矩形框,只要放大圖像就可以看到。
(4)魔棒工具
(魔棒工具)是基于圖像中相鄰像素的顏色近似程度進行選擇的,其設置欄如圖2-22所示。

圖2-22 魔棒工具的設置欄
1)容差:數值范圍為0~255,表示相鄰像素間的近似程度,數值越大,表示可允許的相鄰像素間的近似程度越小,選擇范圍越大;反之,選擇范圍就越小。圖2-23為不同容差值時創建的選區大小。

圖2-23 不同容差值時創建的選區大小
a) 容差值為10 b) 容差值為60
2)連續:選中該復選框可以將圖像中連續的像素選中,否則可將連續的和不連續的像素一并選中。
3)對所有圖層取樣:選中該復選框,魔棒工具將跨越圖層對所有可見圖層起作用;如果不選中該復選框,魔棒工具只對當前圖層起作用。
(5)快速選擇工具
(快速選擇工具)的設置欄如圖2-24所示。快速選擇工具是智能的,它比魔棒工具更加直觀和準確。使用時不需要在要選取的整個區域中涂畫,快速選擇工具會自動調整所涂畫的選區大小,并尋找到邊緣使其與選區分離。

圖2-24 快速選擇工具的設置欄
快速選擇工具的使用方法是基于畫筆模式的。也就是說,可以“畫”出所需的選區。如果是選取離邊緣比較遠的較大區域,則要使用大一些的畫筆;如果是要選取邊緣,則換成小尺寸的畫筆,這樣才能盡量避免選取背景像素。
(6)套索工具
(套索工具)可以選擇任意形狀的區域,其設置欄如圖2-25所示。

圖2-25 套索工具的設置欄
套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是按住鼠標拖動,隨著鼠標的移動可以形成任意形狀的選擇范圍,松開鼠標后會將起點和終點閉合,形成一個封閉的選區。如果起點和終點重合,鼠標指針的右下角將出現一個圓圈,單擊可以形成一個封閉的選區。
套索工具的隨意性很大,要求對鼠標有良好的控制能力,通常用來繪制不規則形狀的選區,或者為已有的選區做修補,如果想繪出非常精確的選區則不宜使用它。
(7)多邊形套索工具
(多邊形套索工具)可以用來創建多邊形選擇區域,其設置欄如圖2-26所示。

圖2-26 多邊形套索工具的設置欄
多邊形套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是單擊鼠標形成直線的起點,然后移動鼠標,拖出直線,再次單擊鼠標,則在兩個落點之間就會形成直線,以此方法可以不斷地形成直線。隨著鼠標的移動可以形成任意形狀的選擇范圍,松開鼠標后會將起點和終點閉合,形成一個封閉的選區。同理,如果起點和終點重合,在鼠標指針的右下角將出現一個圓圈,單擊可以形成一個封閉的選區。
多邊形套索工具通常用來增加或者減少選擇范圍,或者對局部選區進行修改。
(8)磁性套索工具
(磁性套索工具)可以在拖動鼠標的過程中自動捕捉圖像中物體的邊緣,以創建選擇區域,其設置欄如圖2-27所示。

圖2-27 磁性套索工具的設置欄
該設置欄中的主要參數含義如下。
●寬度:該選項的數值范圍是1~40像素,用來定義磁性套索工具檢索的距離范圍,也就是說,找尋鼠標指針周圍一定像素值范圍內的像素。數值越大,尋找的范圍越大,但也可能導致邊緣不準確。
●對比度:該選項的數值范圍是1%~100%,用來定義磁性套索工具對邊緣的敏感程度。如果輸入的數值較高,磁性套索工具將只能檢索到和背景對比度較大的物體邊緣;如果輸入的數值較小,就可以檢索到低對比度的邊緣。
●頻率:該選項的數值范圍是0~100,用來控制磁性套索工具生成固定點的多少,頻率越高,越能更快地固定選區邊緣。圖2-28為不同頻率下使用磁性套索工具的效果比較。

圖2-28 不同頻率下使用磁性套索工具的效果比較
a) 頻率為50 b) 頻率為10
(9)“色彩范圍”命令
“色彩范圍”命令是一個利用圖像中的顏色變化關系來制作選擇區域的命令。它就像一個功能強大的魔棒工具,除了用顏色差別來確定選取范圍外,它還綜合了選擇區域的相加、相減和相似命令,以及根據基準色選擇等多項功能。
執行菜單中的“選擇|色彩范圍”命令,會彈出“色彩范圍”對話框,如圖2-29所示。當將鼠標指針移入圖像預覽區時,鼠標指針會變成一個吸管工具,若在預覽區內單擊鼠標,在鼠標指針周圍的容差值確定的范圍會變成白色,其余顏色保持黑色不變。單擊“確定”按鈕進行確認,則預覽區白色的部分就會變成選擇區域,如圖2-30所示。

圖2-29 “色彩范圍”對話框

圖2-30 創建選區的效果
1)選擇:該選項可以用多種方式來確定選擇區域。在右側下拉列表中有“取樣顏色”“紅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洋紅”“高光”“中間調”“陰影”“膚色”和“溢色”12個選項可供選擇,如圖2-31所示。

圖2-31 “選擇”下拉列表框
2)顏色容差:顏色容差的數值范圍為0~200,此選項類似于魔棒工具的容差,數值越高,可選擇的范圍越大。
3)預覽區:在預覽圖的下方有兩個單選按鈕,即“選擇范圍”和“圖像”,如圖2-32和圖2-33所示。當選擇“選擇范圍”單選按鈕時,預覽圖中將以256級灰度表示選中和非選中區域,白色表示全部被選中的區域,黑色表示沒有被選中的區域,中間各色表示部分被選中的區域,這和通道的概念是相同的;當選擇“圖像”單選按鈕時,在預覽圖中可以看到彩色圖像,此時無論選擇什么顏色都沒有變化,只有在單擊“確定”按鈕后在原圖像上才能看到選區。

圖2-32 選擇“選擇范圍”單選按鈕

圖2-33 選擇“圖像”單選按鈕
4)選區預覽:通過該選項可以控制圖像窗口中圖像的顯示方式,從而更精確地表現出將制作的選擇區域。在右側下拉列表框中有“無”“灰度”“黑色雜邊”“白色雜邊”和“快速蒙版”5個選項可供選擇。選擇“無”,則圖像不顯示選擇區域,不論選擇區域的形狀如何,圖像窗口中的內容不發生變化;選擇“灰度”,則會以灰度圖來表示選擇區域;選擇“黑色雜邊”,則圖像窗口中被選中的區域保持原樣,而未被選中的區域則以黑色來表示;選擇“白色雜邊”,則圖像窗口中被選中的區域保持原樣,而未被選中的區域則以白色來表示;選擇“快速蒙版”,則會以快速蒙版的方式顯示圖像。圖2-34為選擇不同選區預覽選項后的效果比較。

圖2-34 選擇不同選區預覽選項后的效果比較
a) 選擇“無” b) 選擇“灰度” c) 選擇“黑色雜邊” d) 選擇“白色雜邊” e) 選擇“快速蒙版”
2.2.5 繪畫及修飾工具
對于繪畫編輯工具而言,選擇和使用畫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此重點介紹畫筆工具的設置面板。
1.畫筆工具
使用畫筆工具可以繪制出邊緣柔軟的畫筆效果,畫筆的顏色為工具箱中的前景色,其設置欄如圖2-35所示。

圖2-35 畫筆工具的設置欄
1)單擊設置欄中畫筆小圖標后面的小白三角,彈出畫筆工具的設置面板,可以調節畫筆的大小和硬度,如圖2-36所示。

圖2-36 畫筆工具的設置面板
2)模式:用來定義畫筆與背景的混合模式。
3)不透明度:用來定義使用畫筆繪制圖形時筆墨覆蓋的最大程度。同樣適用于鉛筆工具、仿制圖章工具、圖案圖章工具、歷史畫筆工具、藝術歷史畫筆工具、漸變工具和油漆桶工具。
4)始終對“不透明度”使用“壓力”。在關閉時“畫筆預設”控制壓力:激活該按鈕,將使用繪圖板的光筆壓力覆蓋“畫筆”面板中的不透明度設置。
5)流量:用來定義筆墨擴散的速度。同樣適用于仿制圖章工具、圖案圖章工具和歷史畫筆工具。
6)啟用噴槍樣式的建立效果:激活該按鈕,畫筆將模擬傳統的噴槍效果。
7)始終對“大小”使用“壓力”。在關閉時“畫筆預設”控制壓力:激活該按鈕,將使用繪圖板的光筆壓力覆蓋“畫筆”面板中的大小設置。
8)如果想畫出筆直的線條,則可以在畫面上單擊確定起始點,然后按住〈Shift〉鍵,單擊鼠標確定線的終點,則兩點之間就會自動連接成一條直線。
9)在選中任何一個繪畫工具時,單擊繪圖編輯工具欄右側的圖標,都可以彈出“畫筆”面板,如圖2-37所示。
●畫筆預設:該選項用來設定畫筆的主直徑。單擊該按鈕,將顯示出“畫筆預設”面板,如圖2-38所示,此時可以拖動“大小”滑塊來設定畫筆的主直徑。
●畫筆筆尖形狀:“畫筆筆尖形狀”選項用于選擇筆尖的形狀。其中,“大小”用于確定筆尖的大小;“角度”用于確定畫筆長軸的傾斜角度,圖2-39是角度分別為0°和90°時的畫筆比較;“圓度”用于控制橢圓短軸與長軸的比例,圖2-40是圓度分別為10%和100%時的畫筆比較;“硬度”用于設置所畫線條邊緣的柔化程度,圖2-41是硬度分別為0%和100%時的畫筆比較;“間距”表示畫筆標志點之間的距離,圖2-42是間距分別為1%和100%時的畫筆比較。如果未選中“間距”復選框,則所畫出的線條將依賴于鼠標移動的速度,鼠標移動得快,則兩點間的距離大;鼠標移動得慢,則兩點間的距離小。

圖2-37 “畫筆”面板

圖2-38 “畫筆預設”面板

圖2-39 不同角度的畫筆比較
a) 角度為0°b) 角度為90°

圖2-40 不同圓度的畫筆比較
a) 圓度為10% b) 圓度為100%

圖2-41 不同硬度的畫筆比較
a) 硬度為0% b) 硬度為100%

圖2-42 不同間距的畫筆比較
a) 間距為1% b) 間距為100%
●形狀動態:該選項用來增加畫筆的動態效果,如圖2-43所示。其中,“大小抖動”用來控制筆尖動態大小的變化,如圖2-44所示;“控制”下拉列表框中包括“無”“漸隱”“鋼筆壓力”“鋼筆斜度”和“光筆輪”5個選項,圖2-45是將“控制”設置為“漸隱”、“最小直徑”設置為“0%”時的畫筆形狀。

圖2-43 “形狀動態”選項

圖2-44 “大小抖動”效果

圖2-45 “漸隱”效果
●散布:該選項用來決定繪制線條中畫筆標記點的數量和位置,如圖2-46所示。其中,“散布”用來指定線條中畫筆標記點的分布情況,可以選擇兩軸同時散布;“數量”用來指定每個空間間隔中畫筆標記點的數量;“數量抖動”用來定義每個空間間隔中畫筆標記點的數量變化。
●紋理:該選項可以將紋理疊加到畫筆上,產生在紋理畫面上作畫的效果,如圖2-47所示。其中,“反相”用來使紋理成為原始設定的反相效果;“縮放”用來指定圖案的縮放比例;“為每個筆尖設置紋理”用來定義是否對每個畫筆標記點都分別進行渲染;“模式”用來定義畫筆和圖案之間的混合模式;“深度”用來定義畫筆滲透到圖案的深度,當深度為“100%”時只有圖案顯示,當深度為“0%”時只有畫筆的顏色,圖案不顯示;“最小深度”用來定義畫筆滲透圖案的最小深度;“深度抖動”用來定義畫筆滲透圖案的深度變化。
●雙重畫筆:該選項用于使用兩種筆尖效果創建畫筆,如圖2-48所示。其中,“模式”用來定義原始畫筆和第2個畫筆的混合方式;“大小”用來控制第2個畫筆筆尖的大小;“間距”用來控制第2個畫筆在所畫線條中標記點之間的距離;“散布”用來控制第2個畫筆在所畫線條中的分布情況;“數量”用來指定每個空間間隔中第2個畫筆標記點的數量。
●顏色動態:該選項用來決定在繪制線條的過程中顏色的動態變化情況,如圖2-49所示。圖2-50為使用一種動態顏色設置的畫筆畫出的圖像。“前景/背景抖動”用于定義繪制的線條在前景色和背景色之間的動態變化;“色相抖動”用于定義畫筆繪制線條的色相的動態變化范圍;“飽和度抖動”用于定義畫筆繪制線條的飽和度的動態變化范圍;“亮度抖動”用于定義畫筆繪制線條的亮度的動態變化范圍;“純度”用于定義顏色的純度。

圖2-46 “散布”選項

圖2-47 “紋理”選項

圖2-48 “雙重畫筆”選項

圖2-49 “顏色動態”選項

圖2-50 “顏色動態”效果
●傳遞:該選項用來添加自由隨機效果,對于軟邊的畫筆效果尤其明顯。
●畫筆筆勢:該選項用來以畫筆傾斜和壓力的方式來繪制圖形。
●雜色:該選項用來給畫筆添加噪波效果。
●濕邊:該選項可以給畫筆添加水筆效果。
●建立:該選項可以使畫筆模擬傳統的噴槍效果,使圖像有漸變色調的效果。
●平滑:該選項可以使繪制的線條產生更流暢的曲線。
●保護紋理:該選項可以對所有的畫筆執行相同的紋理圖案和縮放比例。
2.鉛筆工具
使用鉛筆工具可以繪制出硬邊的線條,其設置欄如圖2-51所示。
1)單擊工具欄中的圖標,彈出鉛筆工具的設置面板,在該面板中可以調節畫筆的大小和硬度,如圖2-52所示。

圖2-51 鉛筆工具的設置欄

圖2-52 鉛筆工具的設置面板
2)“自動抹除”的作用是:如果使用鉛筆工具所繪線條的起點使用的是工具箱中的前景色,鉛筆工具將和橡皮擦工具類似,會將前景色擦除至背景色;如果使用的是工具箱中的背景色,鉛筆工具會和繪圖工具一樣使用前景色繪圖;當使用鉛筆工具所繪線條起點的顏色與前景色和背景色都不同時,鉛筆工具也是使用前景色繪圖。
3.橡皮擦工具
使用該工具可以將圖像擦除至工具箱中的背景色,并可將圖像還原到“歷史”面板中圖像的任何一個狀態。橡皮擦工具的設置欄如圖2-53所示。

圖2-53 橡皮擦工具的設置欄
1)畫筆:用來設定橡皮擦工具的大小。
2)模式:可以選擇不同的橡皮擦類型,如“畫筆”“鉛筆”和“塊”,用來定義橡皮擦工具的形狀。
3)流量:用于控制橡皮擦在擦除時的流動頻率,數值越大,頻率越高。取值范圍為0%~100%。
4)抹到歷史記錄:選中該復選框后,使用橡皮擦工具可以將畫面的一部分擦除成“歷史記錄”面板中的指定狀態。
4.背景橡皮擦工具
使用該工具可以將圖層上的顏色擦除至透明,其設置欄如圖2-54所示。

圖2-54 背景橡皮擦工具的設置欄
使用背景橡皮擦工具可以在去掉背景的同時保留物體的邊緣。通過定義不同的取樣方式和設定不同的容差值,可以控制邊緣的透明度和銳利程度。
1)限制:該下拉列表框中有3個選項,“不連續”為刪除所有的取樣顏色;“連續”為只擦除與取樣顏色相關聯的區域;“尋找邊緣”為擦除包含取樣顏色的相關區域并保留形狀邊緣的清晰和銳利。
2)容差:用來控制擦除顏色的范圍。數值越大,每次擦除的顏色范圍就越大。
3)保護前景色:選中該復選框,可以將前景色保護起來不被擦除。
4)取樣:可以設定所要擦除顏色的取樣方式,包含3個選項。“連續”是指隨著鼠標指針的移動而不斷吸取顏色,因此鼠標指針經過的地方就是被擦除的部分;“一次”是指將鼠標第一次單擊的地方作為取樣的顏色,隨后以該顏色作為基準色擦去容差范圍內的顏色;“背景色板”是以背景色作為取樣顏色,可以擦除與背景色相近或者相同的顏色。
5.魔術橡皮擦工具
使用該工具可以根據顏色的近似程度來確定將圖像擦成透明的程度,其設置欄如圖2-55所示。

圖2-55 魔術橡皮擦工具的設置欄
當使用魔術橡皮擦工具在圖層上單擊時,該工具會自動將所有相似的像素變為透明。如果針對的是“背景”圖層,則操作完成后“背景”圖層會變成普通圖層;如果是鎖定透明的圖層,則像素會變為背景色。
1)容差:用來控制擦除顏色的范圍。數值越大,每次擦除的顏色范圍就越大。
2)消除鋸齒:可以使擦除后圖像的邊緣保持平滑。
3)連續:如果選中該復選框,橡皮擦將只擦除圖像中和鼠標單擊點相似并臨近的部分,否則,將擦除圖像中所有和鼠標單擊點相似的像素。
4)對所有圖層取樣:當選中該復選框后,不管當前在哪個圖層上操作,當前的橡皮擦工具對所有的圖層都起作用。
6.漸變工具
該工具用來填充漸變色,其設置欄如圖2-56所示。

圖2-56 漸變工具的設置欄
使用該工具的方法是按住鼠標左鍵拖動形成一條直線,直線的長度和方向決定了漸變填充的區域和方向。如果有選區,則漸變作用于選區之中;如果沒有選區,則漸變應用于整個圖像。
1)單擊漸變顏色條右面的
按鈕,彈出“漸變”面板,可以選擇需要的漸變樣式,如圖2-57所示。
2)如果需要編輯漸變,可以單擊漸變顏色條,在彈出的如圖2-58所示的“漸變編輯器”對話框中進行設置。Photoshop CC2017提供了
(線性漸變)、
(徑向漸變)、
(角度漸變)、
(對稱漸變)和
(菱形漸變)5種漸變類型。

圖2-57 “漸變”面板

圖2-58 “漸變編輯器”對話框
7.油漆桶工具
使用該工具可以根據像素顏色的近似程度來填充顏色,填充的顏色為前景色或者連續圖案。油漆桶工具的設置欄如圖2-59所示。

圖2-59 油漆桶工具的設置欄
1)(填充)后面的下拉列表框:包括“前景”和“圖案”兩個選項。如果選擇“前景”選項,則在圖像中填充的是前景色;如果選擇“圖案”選項,則在后面的圖案彈出面板中可以選擇需要的圖案。
2)模式:用來定義填充和圖像的混合模式。
3)不透明度:用來定義填充的不透明度。
4)容差:用來控制油漆桶工具每次填充的范圍。數值越大,所允許填充的范圍越大。
5)消除鋸齒:選中該復選框后,用來使填充的邊緣保持平滑。
6)連續的:選中該復選框后,填充區域是與鼠標單擊點相似并連續的部分,否則,填充區域是所有和鼠標單擊點相似的像素,而不管是否和鼠標單擊點連續。
如圖2-60所示為使用油漆桶工具填充圖案的前后效果圖。

圖2-60 使用油漆桶工具填充圖案的前后效果圖
a) 使用油漆桶填充圖案前 b) 使用油漆桶填充圖案后
7)所有圖層:選中該復選框后,不管當前在哪個圖層上進行操作,所使用的油漆桶工具會對所有圖層都起作用。
8.仿制圖章工具
使用該工具可以從圖像中取樣,然后將取樣應用到其他圖像或者本圖像上,產生類似復制的效果,其設置欄如圖2-61所示。

圖2-61 仿制圖章工具的設置欄
1)取樣的方法:按住〈Alt〉鍵在圖像上單擊鼠標設置取樣點,然后松開鼠標,將鼠標指針移動到其他位置,當再次按下鼠標時,會出現一個“”符號標明取樣位置,并且和仿制圖章工具相對應,拖動鼠標即可將取樣位置的圖像復制下來。如圖2-62所示為復制前后的圖像效果比較。

圖2-62 復制前后的圖像效果比較
a) 復制前 b) 復制后
2)對齊:如果不選中該復選框,在復制過程中一旦松開鼠標,就表示這次的復制工作結束,當再次按下鼠標時,表示復制重新開始,每次復制都從取樣點開始;如果選中該復選框,則下一次復制的位置會和上一次的完全相同,圖像的復制不會因為終止而發生錯位。
9.圖案圖章工具
使用該工具可以將各種圖案填充到圖像中,其設置欄如圖2-63所示。其設定和仿制圖章工具的設置欄類似,不同的是圖案圖章工具直接以圖案進行填充,不需要進行取樣。

圖2-63 圖案圖章工具的設置欄
1)使用圖案圖章工具,首先需要定義一個圖案。方法:選擇一個沒有被羽化的矩形,然后執行菜單中的“編輯|定義圖案”命令,在彈出的“圖案名稱”對話框中填寫名稱,如圖2-64所示,最后單擊“確定”按鈕即可。
2)定義好圖案后,可以直接用圖案圖章工具在圖像內進行繪制,圖案是一個一個整齊排列的。

圖2-64 設置“圖案名稱”
3)對齊:選中該復選框,無論在復制過程中停頓了多少次,最終的圖案位置都會非常整齊;如果取消選中該復選框,則一旦圖案圖章工具在使用過程中中斷,當再次開始時圖案將無法以原先的規則排列。
4)印象派效果:選中該復選框,復制出的圖案將產生印象派畫般的效果。
10.污點修復畫筆工具
使用該工具可以用圖像或圖案中的樣本像素進行繪畫,并將樣本像素的紋理、光照、透明度和陰影與所修復的像素相匹配,其設置欄如圖2-65所示。

圖2-65 污點修復畫筆工具的設置欄
確定樣本像素的類型有“近似匹配”“創建紋理”和“內容識別”3種。
1)近似匹配:單擊該按鈕,可以使用選區邊緣周圍的像素來查找要用作選定區域修補的圖像區域。
2)創建紋理:單擊該按鈕,則使用選區中的所有像素創建一個用于修復該區域的紋理。如果紋理不起作用,還可以再次拖過該區域。
污點修復畫筆工具的使用步驟如下:
●打開要修復的圖片,如圖2-66所示。
●選擇工具箱中的(污點修復畫筆工具),然后在設置欄中選取比要修復區域稍大一點的畫筆筆尖。
●在要處理污點的位置單擊或拖動即可去除污點,效果如圖2-67所示。

圖2-66 要修復的圖片

圖2-67 修復后的圖片
3)內容識別:單擊該按鈕,可以使用選區周圍的像素進行修復。
11.修復畫筆工具
使用該工具可以修復圖像中的缺陷,并且能夠使修復的結果自然融入周圍的圖像,其設置欄如圖2-68所示。

圖2-68 修復畫筆工具的設置欄
該工具的使用和仿制圖章工具類似,都是先按住〈Alt〉鍵,單擊鼠標采集取樣點,然后進行復制或者填充圖案。該工具可以將取樣點的像素信息自然融入復制的圖像位置,并保持其紋理、亮度和層次。如圖2-69所示為使用修復畫筆工具對圖像進行修復前后的效果比較。

圖2-69 使用修復畫筆工具對圖像進行修復前后的效果比較
a) 修復前 b) 修復后
12.修補工具
使用該工具可以從圖像的其他區域或者使用圖案來修補當前選中的區域,和修復畫筆工具類似的是,在修復的同時也保留了圖像原來的紋理、亮度和層次等信息。其設置欄如圖2-70所示。

圖2-70 修補工具的設置欄
1)使用修補工具的方法:首先確定修補的區域,可以直接使用(修補工具)在圖像上拖動形成圈選區域,然后使用修補工具在選區內按住鼠標拖動,將該選區拖動到另外的區域,松開鼠標,則原來圈選的區域就被拖動到的區域內容取代了。
2)單擊“源”按鈕,則原來圈選的區域內容被移動到的區域內容所替代。如果單擊“目標”按鈕,則需要將目標選區拖動到需要修補的區域。
3)在使用任何一種工具創建選區后,“使用圖案”按鈕將被激活,單擊“使用圖案”按鈕,可以使圖像中的選區被填充上所選擇的圖案,效果如圖2-71所示。

圖2-71 “使用圖案”效果
13.內容感知移動工具
利用(內容感知移動工具)可以簡單到只需選擇照片場景中的某個物體,然后將其移動到照片中的任何位置,經過Photoshop的計算,便可以完成“乾坤大挪移”,實現極其真實的合成效果。其設置欄如圖2-72所示。

圖2-72 內容感知移動工具的設置欄
使用內容感知移動工具的操作步驟如下:
1)首先使用(內容感知移動工具)框選出圖像中需要進行移動的內容,如圖2-73所示。然后在內容感知移動工具的設置欄中將模式設為“移動”。
2)按住鼠標左鍵不放,拖曳選區到圖像中要放置的位置。
3)松開鼠標,此時選區內的圖像開始與原來位置的圖像自動融合,如圖2-74所示。

圖2-73 框選出圖像中需要移動的內容

圖2-74 移動的內容與圖像自動融合
14.紅眼工具
使用該工具可移去用閃光燈拍攝的人物照片中的紅眼,也可以移去用閃光燈拍攝的動物照片中的白色或綠色反光。
紅眼工具的使用步驟如下:
1)打開需要處理紅眼的圖片,如圖2-75所示。
2)選擇工具箱中的(紅眼工具),在需要處理的紅眼位置進行拖動,即可去除紅眼,效果如圖2-76所示。

圖2-75 需要處理紅眼的圖片

圖2-76 使用紅眼工具處理后的效果
15.模糊工具 和銳化工具
使用模糊工具可以降低相鄰像素的對比度,將較硬的邊緣軟化,使圖像柔和;而使用銳化工具則正好相反,可以增加相鄰像素的對比度,將較軟的邊緣明顯化。這兩種工具的設置欄相似,如圖2-77所示,只是模糊工具的圖標顯示為,而銳化工具的圖標顯示為
。

圖2-77 模糊工具的設置欄
1)強度:表示工具的使用效果,強度越大,該工具的處理效果越明顯。
2)對所有圖層取樣:選中該復選框時,這兩個工具在操作過程中就不會受不同圖層的影響,即不管當前的活動圖層是哪個,模糊工具和銳化工具對所有圖層上的像素都起作用。
圖2-78為分別使用這兩個工具后的效果圖。

圖2-78 “模糊”和“銳化”的效果比較
a) 原圖像 b) 使用模糊工具的效果 c) 使用銳化工具的效果
16.涂抹工具
該工具用于模擬用手指涂抹油墨的效果,其設置欄如圖2-79所示。用涂抹工具在顏色的交界處進行涂抹,會產生一種相鄰顏色互相擠入的模糊感。

圖2-79 涂抹工具的設置欄
圖2-80為對圖像進行涂抹處理前后的效果比較。

圖2-80 對圖像進行涂抹處理前后的效果比較
a) 涂抹前 b) 涂抹后
17.減淡工具
該工具通過提高圖像的亮度來校正曝光,類似于加光操作。其設置欄如圖2-81所示。

圖2-81 減淡工具的設置欄
1)范圍:在其下拉列表框可以選擇“暗調”“中間調”或“高光”分別進行減淡處理。
2)曝光度:控制減淡工具的使用效果,曝光度越高,效果越明顯。
3)啟用噴槍樣式的建立效果:激活該按鈕,可以使減淡工具具有噴槍效果。
圖2-82為對圖像進行減淡處理前后的效果比較。

圖2-82 對圖像進行減淡處理前后的效果比較
a) 減淡前 b) 減淡后
18.加深工具
該工具的功能與減淡工具相反,可以降低圖像的亮度,通過加暗來校正圖像的曝光度。其設置欄與減淡工具相同。圖2-83為對圖像進行加深處理前后的效果比較。

圖2-83 對圖像進行加深處理前后的效果比較
a) 加深前 b) 加深后
19.海綿工具
使用該工具可以精確地更改圖像的色彩飽和度,使圖像的顏色變得更加鮮艷或更灰暗。其設置欄如圖2-84所示。

圖2-84 海綿工具的設置欄
1)模式:該下拉列表框包含兩個選項,“降低飽和度”可以減少圖像中某部分的飽和度,而“飽和”將增加圖像中某部分的飽和度。
2)流量:用來控制加色或者去色的程度。
圖2-85為使用海綿工具對圖像進行去色處理前后的效果比較。

圖2-85 使用海綿工具對圖像進行去色處理前后的效果比較
a) 去色前 b) 去色后
2.2.6 輔助工具
(文字工具)和
(鋼筆工具)的知識分別見“2.3圖層”和“2.6路徑”。下面介紹其他幾種輔助工具。
1.幾何圖形工具
使用該工具可以快速創建各種矢量圖形,共包含6個選項,如圖2-86所示。下面以(矩形工具)為例來講解幾何圖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圖2-86 6種幾何圖形工具
1)選擇(矩形工具),然后在其設置欄中選擇“形狀”選項,如圖2-87所示,表示新建形狀圖層。
2)路徑操作。在設置欄中單擊(路徑操作)下拉按鈕,將顯示
(新建圖層)、
(合并形狀)、
(減去頂層形狀)、
(與形狀區域相交)和
(排除重疊形狀)5個路徑操作的工具按鈕,如圖2-88所示,各工具按鈕的顯示效果如圖2-89所示。另外,還有一個將路徑操作后的形狀進行合并的
(合并形狀組件)按鈕。

圖2-87 形狀圖層的設置欄

圖2-88 路徑操作的工具按鈕

圖2-89 路徑操作顯示效果
a) 新建圖層 b) 合并形狀 c) 減去頂層形狀 d) 與形狀區域相交 e) 排除重疊形狀
3)在設置欄中選擇“路徑”選項,表示將產生工作路徑,其設置欄如圖2-90所示。

圖2-90 路徑的設置欄
4)在設置欄中選擇“像素”選項,表示將建立填充區域,其設置欄如圖2-91所示。然后可以進行“模式”的選擇,以及改變“不透明度”和選擇“消除鋸齒”復選框。

圖2-91 像素的設置欄
5)(直線工具):用來在圖像上繪制直線,其設置欄如圖2-92所示。與前面的工具相比,該工具的設置欄多了一項設置線粗細的選項。

圖2-92 直線工具的設置欄
6)(自定義形狀工具):其設置欄如圖2-93所示。與前面的工具相比,該工具的設置欄多了一項設置自定義形狀的選項。

圖2-93 自定義形狀工具的設置欄
2.注釋工具
該工具用于在電子傳遞時添加文本注釋。
1)使用該工具在圖像上單擊即可添加注釋標記,如圖2-94所示。然后在“注釋”面板中輸入注釋文字,如圖2-95所示。

圖2-94 添加注釋標記

圖2-95 輸入注釋文字
2)注釋工具的設置欄如圖2-96所示,可以在此更改文字的相關屬性。

圖2-96 注釋工具的設置欄
3)在圖標上拖動鼠標指針,可以將注釋進行移動。
3.吸管工具
使用該工具可以從圖像中取得顏色樣品,并指定為新的前景色和背景色。當使用吸管工具取色時,可以從“信息”面板中查看相關顏色的信息,如圖2-97所示。
4.顏色取樣器工具
使用該工具可以一次從圖像中吸取最多10種顏色,這樣可以便于用戶在“信息”面板中查看多個取色點的顏色信息,如圖2-98所示。而(吸管工具)一次只能吸取一種顏色。

圖2-97 利用“吸管工具”吸取顏色后的“信息”面板

圖2-98 利用“顏色取樣器工具”吸取多種顏色后的“信息”面板
5.標尺工具
使用該工具可以計算工作區域中任意兩點之間的距離。當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進行測量時,將繪制非打印線條。拖動線條的一端,“信息”面板將動態顯示相應的信息。
6.縮放工具
該工具用于將圖像放大或者縮小,其設置欄如圖2-99所示。

圖2-99 縮放工具的設置欄示意
1)按鈕:可以分別選擇放大工具或縮小工具。在圖標顯示為放大工具時,按住〈Alt〉鍵也可以暫時切換到縮小工具。
2)調整窗口大小以滿屏顯示:選中該復選框,無論放大或者縮小視圖,窗口將跟隨畫面大小一起變化。
3)縮放所有窗口:表示縮放所有內容。
4)實際像素:表示按照實際像素的大小顯示圖像,而不受窗口的限制。
5)適合屏幕:表示圖像以適應窗口的大小顯示。
6)打印尺寸:表示按照打印大小顯示圖像。
7)用縮放工具最大可以將圖像放大16倍,每單擊一次,圖像就會放大到下一個預定的百分比,并以單擊點為中心顯示圖像。使用此工具在要放大的圖像部分上拖動,縮放框以內的區域會以可能的倍數顯示,如圖2-100所示。

圖2-100 放大局部效果
提示:雙擊工具箱中的(縮放工具),可以使圖像以100%的比例進行顯示。
7.抓手工具
當圖像窗口出現滾動條時,使用(抓手工具)拖動圖像可以查看圖像的不同部分,其設置欄如圖2-101所示。其選項功能和縮放工具類似,在此不再贅述。
提示:雙擊工具箱中的(抓手工具),可以使圖像滿屏顯示。

圖2-101 抓手工具的設置欄
8.旋轉視圖工具
(旋轉視圖工具)可以根據需要對圖像進行隨意旋轉,但此工具必須在啟用OpenGL后才可以使用。
2.2.7 內容識別縮放
“內容識別縮放”是一個十分神奇的縮放命令。普通的縮放,在調整圖像大小時會影響所有像素,而內容識別縮放則主要影響沒有重要可視內容的區域中的像素。例如,當我們縮放圖像時,畫面中的人物、建筑、動物等不會變形。“內容識別縮放”的設置欄如圖2-102所示。

圖2-102 “內容識別縮放”的設置欄
1)(參考點位置):單擊參考點位置上的方塊,可以指定縮放圖像時要圍繞的參考點。默認情況下,參考點位于圖像的中心。
2)參考點位置:可輸入X軸和Y軸像素大小,將參考點放置于特定位置。
3)(使用參考點相關定位):激活該按鈕,可以指定相對于當前參考點位置的新參考點的位置。
4)縮放比例:輸入W(寬度)和H(高度)的百分比,可以指定圖像按原始大小的百分之多少進行縮放。激活(保持長寬比)按鈕,可以等比例縮放。
5)數量:用于指定內容識別縮放與常規縮放的比例。
6)保護:可以選擇一個Alpha通道。通道中白色對應的圖像不會變形。
7)(保護膚色):激活該按鈕,可以保護包含膚色的圖像區域,使之避免變形。
使用“內容識別縮放”命令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打開網盤中的“素材及結果\2.2.7內容識別縮放\ 原圖.jpg”文件,如圖2-103所示。

圖2-103 原圖
●由于“內容識別縮放”命令不能處理“背景”圖層,下面在“圖層”面板中雙擊“背景”圖層,將其重命名為“圖層0”,此時圖層面板如圖2-104所示。
●執行菜單中的“編輯|內容識別縮放”命令,顯示出定界框,如圖2-105所示。然后將左側中間的控制點向右移動,此時畫面中的小狗會發生變形,如圖2-106所示。

圖2-104 將背景層重命名為“圖層0”

圖2-105 顯示出定界框

圖2-106 小狗發生變形
●下面在選項欄中激活(保護膚色)按鈕,此時畫面雖然變形了,但小狗的比例和結構沒有明顯的變化,如圖2-107所示。
●按鍵盤上的〈Enter〉鍵,確認操作,最終效果如圖2-108所示。

圖2-107 激活(保護膚色)按鈕的效果

圖2-108 最終效果
2.2.8 操控變形
“操控變形”命令提供了圖像變形功能。使用該功能時,用戶可以在圖像的關鍵點上放置圖釘,然后通過拖動圖釘來對圖像進行變形。“操控變形”的設置欄如圖2-109所示。

圖2-109 “操控變形”的設置欄
1)模式:包括“剛性”“正常”和“扭曲”3個選項。選擇“剛性”,則變形效果比較精確,但缺少柔和的過渡;選擇“正常”,則變形效果比較準確,過渡也比較柔和;選擇“扭曲”,可以在變形的同時創建透視效果。
2)濃度:包括“較少點”“正常”和“較多點”3個選項。選擇“較少點”,網格點數量比較少,同時可添加的圖釘數量也比較少;選擇“正常”,網格點數量比較適中;選擇“較多點”,網格點會非常細密,可添加的圖釘數量也更多。圖2-110為選擇不同濃度選項的效果比較。

圖2-110 選擇不同濃度選項的效果比較
a) 較少點 b) 正常 c) 較多點
3)擴展:用來設置變形效果的衰減范圍。設置較大的數值后,變形網格的范圍也會相應地向外擴展,變形之后,對象的邊緣會更加平滑。反之,數值越小,則圖像邊緣變化效果越生硬。
4)顯示網格:勾選該復選框,將顯示網格;取消勾選該復選框,將隱藏網格。
5)圖釘深度:選擇一個圖釘,單擊(將圖釘前移)按鈕,可以將圖釘向上層移動一個堆疊順序;單擊
(將圖釘后移)按鈕,可以將圖釘向下層移動一個堆疊順序。
6)旋轉:包括“自動”和“固定”兩個選項,選擇“自動”,則在拖動圖釘扭曲圖像時,Photoshop會自動對圖像內容進行旋轉處理;選擇“固定”,則可以在后面的輸入框中輸入精確的旋轉角度。此外選擇一個圖釘后,按住鍵盤上的〈Alt〉鍵,可以在出現的變換框中旋轉圖釘。
7):單擊
(移去所有圖釘)按鈕,可刪除畫面中的所有圖釘;單擊
(取消操控變形)按鈕或按鍵盤上的〈Esc〉鍵,可放棄變形操作;單擊
(確認操控變形)按鈕,可確認變形操作。
關于“操控變形”命令的具體使用方法請參見“3.2恐龍低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