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汽車底盤總體結構認識

汽車由發動機、底盤、車身和電氣設備組成,汽車底盤由傳動系統、行駛系統、轉向系統和制動系統四大部分組成,如圖0-1所示。

圖0-1 汽車底盤組成

【知識要求】

1.熟悉汽車底盤的組成和作用。

2.熟悉汽車底盤的主要布置形式。

3.能識別汽車底盤各總成的安裝位置。

重點內容:識別汽車底盤各總成的安裝位置。

【能力要求】

1.熟練識別傳動系統、行駛系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的安裝位置。

2.以小組為單位,選定某款車,制作并演示該車底盤技術介紹PPT。

相關知識

汽車傳動系統的功用是將汽車發動機的動力按需要傳給驅動車輪,使路面對驅動車輪產生一個牽引力,驅動汽車行駛。底盤傳動系統組成如圖0-2所示。

圖0-2 傳動系統示意圖

1—發動機 2—離合器 3—變速器 4—萬向傳動裝置 5—主減速器 6—差速器7、9—半軸 8—驅動橋

圖0-3所示為一發動機前置、后輪驅動的機械式傳動系統示意圖,常用于普通雙軸貨車上。它主要由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裝置、主減速器、差速器和半軸等組成。發動機的動力經過各總成傳給驅動輪。驅動輪得到的轉矩便給地面一個向后的作用力,并因此而使地面對驅動輪產生一個向前的反作用力,這個反作用力稱為驅動力或牽引力。當驅動力足以克服汽車行駛阻力時,汽車才會起步和正常行駛。

圖0-3 機械式傳動系統組成

一、機械式傳動系統認識
(一)機械式傳動系統各總成的基本功能

(1)離合器。按照需要適時地切斷或接合發動機與傳動系統之間的動力傳遞。

(2)變速器。改變發動機輸出轉速的高低、轉矩的大小及旋轉方向,也可以切斷發動機向驅動輪的動力傳遞。

(3)萬向傳動裝置。由萬向節和傳動軸組成,將變速器輸出的動力傳遞給主減速器,并適應兩者之間距離和軸線夾角的變化。

(4)主減速器。降低轉速,增大轉矩,改變動力的傳遞方向90°。

(5)差速器。將主減速器傳來的動力分配給左右兩半軸,并允許左右兩半軸以不同角速度旋轉,以滿足左右兩驅動輪在行駛過程中差速的需要。

(6)半軸。將差速器傳來的動力傳給驅動輪,使驅動輪獲得旋轉的動力。

對于四輪驅動的汽車,在變速器與萬向傳動裝置之間還裝有分動器,其作用是將發動機的動力分配給前后橋。

(二)傳動系統的布置形式

汽車傳動系統的布置形式取決于汽車的使用性質、發動機的安裝位置和汽車的驅動形式。汽車的驅動形式通常用汽車車輪總數×驅動車輪數來表示(其中車輪數按輪轂數計)。普通汽車裝有四個車輪,其中只有兩個驅動輪,其驅動形式為4×2;越野汽車所有車輪都可作為驅動輪,其常見驅動形式有4×4、6×6等。

1.發動機前置、后輪驅動

如圖0-4所示,發動機、離合器和變速器連成一個整體安裝在汽車的前部,主減速器、差速器和半軸安裝在汽車后部的后橋殼中,兩者之間通過萬向傳動裝置相連。這種發動機前置、后輪驅動(FR型)的布置形式附著力大,易獲得足夠的驅動力。并且,發動機散熱條件好,駕駛員可直接操縱發動機、離合器和變速器,因而操縱機構簡單,維修方便。貨車上廣泛采用這種傳動系統布置形式,如解放CA1092、東風EQ1090E汽車;雷克薩斯LS400、奔馳和寶馬系列轎車,也采用這種布置形式。

圖0-4 發動機前置、后輪驅動的傳動系統布置示意圖

1—離合器 2—變速器 3—轉動軸 4—萬向節 5—主減速器 6—驅動橋 7—差速器 8—半軸

2.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

如圖0-5所示,變速器、主減速器和差速器裝配成一個整體,同發動機、離合器一起集中安裝在汽車前部,發動機散熱條件好;整個傳動系統集中在汽車的前部,操縱機構簡單,操縱方便;省去傳動軸。另外,傳動系統結構緊湊,整車質心降低,汽車高速行駛穩定性好。但前輪驅動的汽車,上坡時附著力減小,易打滑;下坡制動時,前輪載荷過重,易發生翻車現象。

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FF型)的布置形式在重心較低的微型、普通型乘用車上廣泛采用,如帕薩特領馭、奧迪A4、夏利、富康雪鐵龍、廣州本田雅閣和豐田凱美瑞等轎車,前兩款轎車為發動機縱置,后兩款車為發動機橫置。

圖0-5 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的傳動系統布置示意圖

1—主減速器 2—差速器 3—發動機 4—離合器 5—變速器

3.發動機后置、后輪驅動

如圖0-6所示,發動機、離合器和變速器制成一體布置在驅動橋之后,這種發動機后置、后輪驅動(RR型)布置形式大大縮短了傳動軸的長度,汽車總質量能較合理分配在前、后軸上,前軸不易過載,后輪附著力大;傳動系統結構緊湊,質心有所降低;并能更充分地利用車廂面積。大型客車常采用的這傳動系統布置形式,如廈門金龍、VOLVO客車等。發動機后置散熱條件差,行車中的某些故障不易被駕駛員察覺,發動機、離合器、變速器的遠距離操縱使操縱機構變得復雜,維修調整不便。

圖0-6 發動機后置、后輪驅動的傳動系統布置示意圖

1—發動機 2—離合器 3—變速器 4—角傳動裝置 5—萬向傳動裝置 6—驅動橋

4.四輪全驅

圖0-7所示為4×4越野汽車的傳動系統布置形式示意圖,四輪驅動前后橋,發動機和變速器布置在前面。轉矩通過分動器傳到前橋和后橋。充分利用所有車輪與地面之間的附著條件,以獲得盡可能大的牽引力,如北京切諾基、長城賽弗、東風本田CRV汽車等;某些大型三軸自卸車和牽引車、部分現代轎車也采用四輪驅動系統,如奔馳C200L 4MATIC、奧迪A8等。

四輪驅動分為分時驅動和全時驅動。

圖0-7 越野汽車的傳動系統布置示意圖

二、汽車底盤行駛系統認識
(一)行駛系統的基本組成

如圖0-8所示,輪式行駛系統主要由從動橋1、驅動橋5、車架3、前懸架2、后懸架4、后輪6、前輪7等組成。車架是全車的裝配基礎,承載主要負載;懸架把車橋與車架連接在一起,減小行駛的沖擊和震動;車輪安裝在車橋上,起承載和傳遞動力的作用。

圖0-8 輪式汽車行駛系統結構

1—從動橋 2—前懸架 3—車架 4—后懸架 5—驅動橋 6—后輪(驅動車輪) 7—前輪(從動車輪)

(二)行駛系統的功用

(1)接受發動機經傳動系統傳來的動力,通過驅動輪和路面間的相互作用,變為推動汽車行駛的驅動力,使汽車正常行駛。

(2)將汽車構成一個整體,支撐汽車的總質量,傳遞并承受路面作用于車輪上的各個方向的反力及其形成的力矩。

(3)緩和不平路面對車身造成的沖擊,衰減汽車行駛中的震動,保證汽車行駛的平順性。

(4)與轉向系統協調配合工作,控制汽車的正確行駛方向,從而保證汽車操縱穩定性。

(三)汽車行駛系統的類型

汽車行駛系統的類型與使用條件有很大的關系,按直接與地面接觸的部件不同分類,常見的有輪式、半履帶式、全履帶式、車輪-履帶式及水陸兩用式等多種類型(見圖0-9)。

汽車行駛在比較堅實的道路上,其行駛系統中直接與路面接觸的部分是車輪,這種行駛系統稱為輪式行駛系統,這樣的汽車便是輪式汽車。

行駛系統中直接與路面接觸的部分是履帶的汽車稱為履帶式汽車。

行駛系統中直接與路面接觸的部分既有車輪又有履帶的汽車稱為半履帶式汽車或車輪-履帶式汽車。

水陸兩用汽車除具有一般輪式汽車的行駛系統外,還備有一套在水中航行的行駛機構。但應用最廣泛的是輪式行駛系統,本書將以輪式行駛系統為例,介紹其構造及維護措施。

圖0-9 行駛系統的類型

三、汽車底盤轉向系統認識
(一)轉向系統的基本功用

汽車在行駛過程中,需要按駕駛員的意志改變行駛方向,同時,轉向輪由于受到地面側向干擾力的作用,產生自動偏轉,改變行駛方向。汽車改變或恢復行駛方向,必須使汽車轉向車輪繞主銷軸線偏轉一定角度,使行駛方向符合駕駛員的要求。

轉向系統的作用:車輛靜止或運動時使前輪以任何速度都能轉向所需要的方向;傳遞轉向時的作用力;實現較小的轉彎半徑;在不影響轉向性能的情況下,承受作用在轉向系統上的制動力和驅動力;滿足事故調查的安全性要求。

汽車轉向系統對汽車的行駛安全至關重要,因此汽車轉向系統的零件都稱為保安件。

(二)轉向系統的類型和組成

汽車轉向系統按轉向動力源的不同分為機械轉向系統和動力轉向系統兩大類。

1.機械轉向系統

機械轉向系統以駕駛員的體力作為轉向動力源。機械轉向系統由轉向操縱機構、轉向器和轉向傳動機構三大部分組成,轉向系統機件名稱和布置如圖0-10所示。

2.動力轉向系統

動力轉向系統是在機械轉向系統的基礎上加設一套轉向加力裝置形成的。液壓式動力轉向系統由一套機械轉向系統和液壓助力裝置組成。圖0-11所示為液壓動力轉向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0-10 機械轉向系統的組成和布置示意圖

1—轉向盤 2—轉向軸 3—轉向萬向節 4—轉向傳動軸 5—轉向器 6—轉向搖臂 7—轉向直拉桿 8—轉向節臂 9—左轉向節 10、12—梯形臂 11—轉向橫拉桿 13—右轉向節

圖0-11 液壓動力轉向系統示意圖

1—轉向盤 2—轉向軸 3—轉向中間軸 4—轉向油管 5—轉向油泵 6—轉向油罐 7—轉向節臂 8—轉向橫拉桿 9—轉向搖臂 10—整體式轉向器 11—轉向直拉桿 12—轉向減震器

四、汽車底盤制動系統認識

機動車必須安裝兩個彼此獨立的制動系統,即行車制動系統和駐車制動系統;為了保證行車安全,行車制動系統必須帶有兩個彼此獨立操縱裝置的制動系統,當一個操縱裝置有故障時,另一個裝置必須正常工作,駐車制動系統以機械方式工作,必須能夠將停在坡道上的車輛完全固定,防止車輛自行移動。操縱行車制動器時,通過兩個制動信號燈向后方車輛發出警告,警示其注意避讓。

圖0-12所示為液壓制動裝置示意圖。液壓制動裝置主要由制動踏板機構、制動主缸、制動輪缸、液壓管路、車輪制動器、儲液罐等組成。制動踏板機構和制動主缸裝在車架上,主缸與輪缸通過液壓管路連接,車輪通過彈性懸架與車架聯系,各液壓元件與液壓管路之間由管接頭連接,整個液壓系統中充滿制動液。

圖0-12 液壓傳動裝置示意圖

1—前輪制動器 2—制動輪缸 3、6、8—油管 4—制動踏板機構 5—制動主缸 7—后輪制動器

五、汽車常用拆裝工具認識
(一)常用拆裝工具

1.呆扳手

呆扳手是汽車維護保養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在保養中,只要有螺栓、螺母的拆裝就都要用到呆扳手。在使用呆扳手時應選擇合適的尺寸型號,如果使用不當,容易使螺栓或螺母的棱角損壞而無法拆裝。常用的呆扳手有8×10、9×11、10×12、12×14、13×15、14×17、17×19、19×22、22×24、30×32等尺寸型號(扳手上的尺寸數字為開口的毫米數)。

2.梅花扳手

梅花扳手也是汽車維護保養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梅花扳手的工作部分是封閉的環狀,用起來對螺栓或螺母的棱角損害程度很小,使用起來比較安全。常用的梅花扳手有8×10、10×12、12×14、14×17、16×18、17×19、19×22、22×24、24×27、27×30、30×32(扳手上的尺寸數字為開口的毫米數)等尺寸型號。

使用呆扳手和梅花扳手時,扳手的平面一定要和螺母平行且用力適度。在使用扳手遇到有過緊的螺栓或螺母時,不可用力過猛,需要注意的是運動方向上有沒有尖銳的物體,以防螺栓突然松脫,手撞到尖銳物體上而受傷。

3.套筒扳手

套筒扳手是使用最方便靈活且安全的工具。在使用中,螺母的棱角不易被損壞,可以任意組合使用,特別是在使用空間較小的地方,只有使用套筒扳手才能解決問題。套筒扳手常用的尺寸為6~24mm。

4.活扳手

活扳手的開口尺寸在一定的范圍內可任意調整。在工具不稱手時,沒有活扳手是不行的,但在使用中應盡量使用呆扳手、梅花扳手或套筒扳手。迫不得已必須使用活扳手時,一定要調整好開口的尺寸,使之與螺母棱角配合緊密,小心使用,以防損壞螺母棱角。常用的尺寸型號有200mm×24mm、300mm×36mm等規格(200、300為扳手全長,24、36為最大開口尺寸)。使用活扳手時,扳手開口的固定端要在用力的一側,活動端要在支撐的一側,否則容易損壞活扳手。

5.內六角扳手

現代汽車上使用內六角螺栓的地方越來越多,因此維護保養現代汽車時,必須準備合適的內六角扳手。使用時,需要選用尺寸合適的內六角扳手,否則容易損壞扳手或螺栓。

6.手鉗

手鉗有尖嘴鉗、鋼絲鉗和鯉魚鉗等多種,在準備使用時,應盡量選擇稍大一點的比較好用。

7.旋具(俗稱“螺絲刀”或“起子”)

常見的旋具分為“十”字、“一”字兩種。使用旋具時,旋具的頭部一定要確實嵌入螺母的槽中,扭動旋具時,旋具的中心線一定要與螺栓的中心線在一條軸線上。

使用旋具時,不要將零件拿在手上進行拆裝,以防旋具滑出傷手;如果必須用手拿著零件,也要謹慎操作。

8.鋼絲刷

鋼絲刷可以用來清除零件表面的污跡,清除蓄電池柱頭的氧化物及車身底盤的積垢,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使用鋼絲刷時,注意不要用它碰比較精密的配合面及汽車的裝飾表面。

9.千斤頂

車上使用的千斤頂形式較多,目前小型車上隨車使用的千斤頂多為機械式的。使用千斤頂時,一定要注意頂車的位置和支車的高度,以保證安全。千斤頂應放在堅硬平坦的路面上,必要時可在千斤頂下面墊一厚木板或類似物品(千萬不能使用磚頭等易碎品來墊千斤頂)。

使用千斤頂前,不要忘記將車輪用三角塊塞住,以防溜車。

(二)常用量具

量具的種類很多,根據其用途和特點分為萬能量具(游標卡尺、百分尺、百分表和萬能量角器等)、專用量具(卡規、塞規等)和規準量具(塊規等)。汽車修理常用量具如下。

1.鋼直尺

鋼直尺用于測量零件長度尺寸,規格有150mm、300mm、500mm、1000mm。常用的為150mm。

用鋼直尺測量零件時,必須讓鋼直尺的零線與零件邊緣重合。如零線磨損,可用10mm刻度作起點,讀數時減去10mm。看尺寸時,視線與鋼直尺的尺面垂直,以保證尺寸的準確性。

2.內外卡鉗

內卡鉗用于測量內孔和槽的寬度;外卡鉗用于測量零件外徑和厚度等精度較低的零件。

卡鉗的規格有100mm、125mm、200mm、250mm、300mm、400mm、450mm、500mm、600mm幾種。

利用卡鉗測量尺寸,是靠手指的感覺測得準確的尺寸。握卡鉗的姿勢很重要,否則,測量的尺寸不準確。

測量時,先將卡鉗掰開與零件尺寸近似,然后敲卡鉗的內、外側,調整卡腳寬度。調整時,不許在零件上敲擊或敲擊卡鉗鉗口。測量準確后,再配合鋼直尺等量具讀出數值。

3.游標卡尺

游標卡尺可以直接測量出零件的外徑、孔徑、長度、寬度、深度和孔距等尺寸。

游標卡尺的結構,由主尺和副尺組成。

游標卡尺的兩爪下端的內側面可測量外圓和長度等;兩爪外側面可測量內孔和溝槽。爪上端可測量孔距和齒輪公法線長度、深度。

常用游標卡尺按測量范圍有0~125mm、0~200mm、0~300mm、0~500mm四種,按測量精度有0.1mm、0.05mm、0.02mm三種。

使用游標卡尺前,應檢查主尺與副尺的零線是否對齊,用漏光法檢查內外卡腳的測量面是否貼合,并應將卡腳的接觸面與被測零件表面擦干凈。

測量時,對副尺的壓力不能過大或過小,否則會影響測量的準確性。

測量零件讀尺寸的方法:先讀出副尺上零線左面主尺的整數(mm),再讀出副尺上的某一刻度線正對主尺的刻度線。然后,把主尺整數和副尺上的小數值加起來就是所測量的尺寸。用游標卡尺測量時,禁止游標卡尺在零件上硬卡、硬拉及在運動零件上測量。不準用游標卡尺測量毛坯零件及粗糙表面。

4.深度游標卡尺

深度游標卡尺用于測量孔用槽的深度。其刻度原理和數值的讀法與游標卡尺相同。

深度游標卡尺由主尺、尺架、緊固螺釘及輔助游標組成。

測量時,將尺架貼在零件孔或槽的端面,再把主尺插到底部,用緊固螺釘緊固后就可讀出所測量的尺寸。

5.外徑百分尺

外徑百分尺(又叫分厘)是精密量具,測量尺寸精度可達0.01mm,用于測量精密零件的直徑、長度、寬度、厚度等尺寸。

外徑百分尺的結構由尺架、砧座、測微桿、刻度套筒、束輪、活動套管、鎖緊手柄等組成。

按被測尺寸的范圍,百分尺分為0~25mm、25~50mm、50~75mm、75~100mm、100~125mm、125~150mm幾種。

百分尺按制造精度分為0級和1級兩種,0級精度較高。

使用百分尺前,應檢查刻度套筒中心線與活動套管的零線、刻度套管的起線與活動套管的邊緣線是否重合,如果不重合(大于25mm的百分尺,將檢驗桿放在固定砧座和測微桿之間),轉動鎖緊手柄,使測微桿固定不動,松開活動套管上的罩殼,使測微桿與活動套管分離,調整好后,擰緊罩殼,松去鎖緊手柄即可使用。

測量時,將零件被測面和外徑百分尺兩測量接觸面擦干凈。當測量桿接觸零件表面后,轉動棘輪盤,發出“咔、咔、咔”響聲時,即是所測量的尺寸。

讀尺寸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讀出活動套管邊緣正對刻度筒主尺的整數值及0.5mm數;

第二步,將活動套管上某格與刻度套筒上的中心線對齊,讀出活動套管上的小數值;

第三步,把刻度套筒的整數加上活動套管上的小數,即是測得的尺寸。

6.百分表

百分表是精密量具,用于檢查零件的圓度、圓柱度、直線度、平面度和尺寸誤差。

百分表的表盤圓周上刻有100格,長針轉一格為0.01mm,短針轉一格為1mm。使用時,將百分表的觸頭抵住被測零件表面,移動表架或轉動被測零件,表盤上長指針擺動的兩極限數值就是零件的誤差值。

測量平面時,百分表的觸頭應與平面垂直。測量圓柱形零件時,觸頭與零件中心線應垂直。百分表壓在零件表面時,測桿升程不要太大。

7.內徑百分表

內徑百分表又叫量缸表,用于測量圓柱形內孔的幾何形狀誤差,如氣缸的圓度、圓柱度等。

內徑百分表的表桿座下端有活動量桿和可換觸頭的固定量桿,根據不同的測量直徑,選用不同的觸頭。

內徑百分表測量范圍有6~10mm、10~18mm、18~35mm、35~50mm、50~100mm、100~160mm、160~250mm等。

內徑百分表在使用時,應將百分表放正。測量前,根據被測量尺寸選用相應的可換觸頭裝在表架上,然后利用標準卡環或外徑百分尺調整百分表的指針使之到零位。其方法是,先按動活動觸頭,再將表架稍微擺動。然后旋轉百分表刻度表,使零線與指針對齊,將百分表架從標準環內取出。

測量時,不要讓量桿突然接觸零件表面,以免損傷表內零件。被測表面應擦干凈,保證測量的準確性。

8.厚薄規

厚薄規(又叫塞尺、千分片)用于測量或校準兩平行面間的間隙。如發動機活塞與缸壁的間隙、氣門間隙等。

厚薄規的長度有50mm、100mm和200mm;厚度為0.02~0.1mm和0.1~1mm。使用時,根據間隙的大小,可選用1片或3片(一般不超過3片)塞入間隙,讓厚薄規能活動又稍微有點摩擦為宜,并應注意:清除被測表面和厚薄規的灰塵和油污;測量時,厚薄片不能強行插入或抽出,以免彎曲和折斷;不能測量發熱零件。

9.角尺

角尺(又叫直角尺)用于檢驗連桿、變速叉、車架等的垂直度。

測量時,將角尺的一個測量面靠在零件的基準面上,另一個測量面慢慢靠向零件的被測量表面,根據透光間隙的大小,判斷零件兩相鄰面的垂直情況。測量前,應清除零件的毛刺、油污。

10.萬能角尺

萬能角尺用于測量轉向節的傾角等。其構造由主尺、扇形板、游標、支架、角尺、直尺等組成。

由于角尺和直尺可以移動和拆換,使萬能角尺中以測量0°~320°任何角度。把角尺和直尺全裝上時,可測量0°~50°的角度;只裝上直尺時,可測量50°~140°的角度;只裝上角尺時,可測量140°~230°角度;把角尺和直尺全拆下時,可測量230°~320°角度。

11.水平儀

水平儀用于檢驗車架、前軸等零件的水平位置。

水平儀由V形架和水準器組成。當被測量面稍有傾斜,水冷氣泡就向高的方向移動。水準刻度值為0.02mm/m,即氣泡移動一格,被測量長度為1m的兩端上,高低相差0.02mm。

12.量具的保養

量具的使用和保養,直接影響量具的使用壽命和汽車的修理質量。使用時應注意下列各點:量具使用前,必須擦干凈;不允許在運動零件上測量;測量時不能用力過大或推拉過猛;不許用精密量具測量毛坯及銹蝕零件;不許用精密量具測量溫度高的零件;量具用完后應擦干凈,涂油,放在盒內或規定的地方;量具應防受潮生銹。

項目實施:汽車底盤各總成認識

一、項目實施環境

理論實踐教學一體化教室,分為多媒體教學區域、討論區域、實訓教學區域。實訓教學區域配備汽車底盤教具、資料查詢電腦、升降機等設備。

二、項目實施步驟

1.資訊

(1)學生聆聽教師對底盤各系統的講解。

(2)觀看錄像、視頻、課程網站,掌握汽車底盤各系統特性、功能、組成、安裝位置。

2.決策與計劃

(1)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工單中的內容,明確工作任務。

(2)小組共同制訂完成底盤認知的工作計劃。

(3)小組共同選定介紹底盤技術的某款車型。

(4)將制訂的工作計劃提交給教師,共同討論后定稿。

3.實施

(1)在教學用車上能夠熟練找到底盤各系統部件的位置。

(2)完成工單中的任務。

(3)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完成已選定某款車底盤技術介紹PPT的制作并演示。

4.檢查與評估

(1)回顧本項目中學習的知識和技能。

(2)自我評價在學習本項目時的態度。

(3)客觀評價小組其他成員的態度和行為。

(4)以小組討論方式進行自我工作評估。

(5)將組長和組員的評價和建議記錄下來,形成文字報告并歸檔。

項目拓展

安全操作規范與工具使用

安全是第一位的,學生必須按照操作安全規范,養成良好的安全工作習慣。按照汽車維修與技術服務企業“5S”管理的要求,學生必須嚴格執行“清理、清掃、整頓、整理、安全”的管理要求。

一、安全操作

在理實一體化教室中,學生必須遵守安全操作守則,注意以下事項。

(1)穿著工作服,厚底防護鞋,不要戴手表、首飾等物品。

(2)女生必須戴帽子進行操作。

(3)按規范正確使用檢測設備。

(4)小組協同安全完成各項任務。

(5)保持車間整潔,工具、零件以及易燃易爆品必須按規定放好。

(6)注意用電安全,掌握火災、電解液腐蝕等緊急事故的處理措施。

二、工具和設備使用注意事項

(1)能正確選擇和使用維修過程中所需的工具。

(2)保持維修工具的清潔,并妥善保存。

(3)清掃場地,保持實訓場地清潔。

(4)掌握各種維修設備(如舉升機等)的操作規范和使用要求,并要定期檢查維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勐海县| 宜阳县| 鄂托克旗| 芦山县| 盘山县| 永宁县| 社旗县| 海兴县| 宾阳县| 台南市| 望城县| 杨浦区| 四川省| 南开区| 泌阳县| 石渠县| 托克逊县| 宁阳县| 临沂市| 秦安县| 阳城县| 万年县| 会泽县| 蒙自县| 丰台区| 太谷县| 会东县| 随州市| 娄底市| 辉县市| 象山县| 固安县| 蒲江县| 南乐县| 阳新县| 晋江市| 正定县| 宕昌县| 云阳县| 张家港市| 依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