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生來就能在各色各樣的圈子中暢游;有的人屬于中性人一會兒適應一會兒不適應;有的完全脫離了現實的圈子,生活在自己的圈中。而我的轉變就是由第三種向第二種轉變,這對落幕的我來說,應該也是一種前進的樣子吧。(還好我還在前進)。
坐在這陌生的地方,背負著復讀生的稱呼,我有一絲的壓力。因為在生活中,電視上。她們背負著再次失敗的可能。而我是從小有著充分自由的我(父母的關愛度少)。所以在公立學校時,我可以算是也過來的吧。來到這里窒息的感覺隨時伴隨。同學老師不熟悉,時間緊迫(洗澡、吃飯),現在想想我的腦袋還是暈乎乎的。可想后勁可足了。老師的年輕讓我們產生懷疑,也讓我們這些正處青春年華的我們有了年輕的憧憬。這就是花一樣的時光吧。花期未滿卻有些含羞待放,期待又急不來。
一天、兩天……時間是良藥,它可以磨掉人們的棱角;它可以增強人的信心;它可以使人強大起來。來到大一點的城市,身邊的人也不在如當初那樣單純,這也許就是“城市人套路深”吧。有這樣的一個姑娘,她因他人產生不滿而來到這里。可人的欲望也會由此產生。來次重點高中的她,傲氣也是不免。不可一世的一面顯現了出來。當面說老師,當面關窗(用勁過的那一種)。后來,她變了不在那么的嬌縱和無理,沉默仿佛在一夜之間遷至了她。這即是一種改變也是一中適應吧。
還有一種怯弱膽小沒有存在感。住在下鋪的她,曾經我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后來,一場突如起來的疫情,在悄無聲息改變了一些人。她變得活潑開朗了起來,有了擔當的責任。主動幫助別人,主動和別人交流與玩耍。她學會了改變,也學會了愛別人。這就是適應。
與我而言,我也學會了成長。我懂得了如何世俗。直腦經的我,剛來沉默寡言也是我的防護衣。不與別人交流,什么都是一個人。剛開始祈求自己有一個伴吧。后來,只是覺得如果在私立學校遇不到那種真心好友,露水友情是一種障礙不要也罷。在這里,慢慢地我習慣了在這個承載著每一個想要上大學的道路上行走,有一點沉重。后來身邊的不在空著,但也在不停的更換。我也在不同的人員之間輾轉,學會了世俗。見人就笑是最好的禮貌,但也是一種壓抑。因為這種壓抑我真的崩了。
世俗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不好的詞吧。因為金錢的氣味慢慢侵擾著書香的氣息。但對于社會來說,是一種成長。因為你長大了,你不應該只能會在童話中不是嗎?
親愛的同志們,人是會長大的。我們應該有那種適應能力。但在這種世俗中,雖然要學會改變,但切勿忘記要保持最低底線,不忘初心。
對了,在你們生活中有做出什么改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