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空墳
- 作證
- 福慧花開
- 1118字
- 2020-08-21 11:49:53
“謝謝鄉親父老了。”父親擦干眼淚,眼睛盯著剛堆的空墳。
“二哥,別灰心,現在通訊越來越發達了,說不定哪天,能聯系上他在外地的戰友,三叔的事就會有一個妥善的安排。”劉三說。
“是啊,別灰心,能找,就繼續找。”
父親很清楚,按照民政部門評定烈士的標準,短時間內,父親很難做到了。
“咱大伙子能為俺爺作證,其余一切已經不重要了。”
父親定了定神,看了看圍在空墳周圍的村民說:“我雖是俺爺的養子,但我沒有在他面前盡過一天孝心,我找他,并不是圖有什么優撫,有什么待遇,現在社會這么好,咱不缺吃喝,就是覺得找不到他的名字,他白白的為國家做出了犧牲,有些怨。”
“說到底,也是因為我不是他的親兒,如果我是他的親兒,誰也不敢扣留他的遺物。”
這最后一句話,父親說的特別重,因為他看到了叼著過濾嘴,正往這邊走來的梁增智。
父親相信梁增智聽到了。
雖然一直沒有正面過問梁增智,但結果都是一樣的。
那就是,記憶里有這么個人,有這回事,但人已去世,現實中拿不出有說服力的證據了。
五年的小學生活即將結束。
記憶里的補丁衣服,大號鞋,神秘的羊皮襖,大柳樹,出伕隊,都在父母找尋爺爺的那一年,隱藏進童年的記憶里。
這一年,大灣被劃為風景區,水性極好的趙志科被臨時安排進景區,做了一名救生員,月月開始有了固定的收入。
大灣周圍的柳樹上,法國梧桐上,水邊的欄桿,到處都掛滿了紅的、綠的、黃的彩燈。
每到夜晚,彩燈閃爍,那無數的星星點點,如夏日公園里五顏六色的小花,在大灣周圍喧鬧繽紛。
來大灣旅游的人多了,大灣周邊的餐飲業,雨后春筍般,開始蓬勃發展。
這年春天,大灣景區增開了南門,沈傳孝的“大灣羊肉館”生意做的紅紅火火。
劉三在縣城開了家老字號肉食點。
梁增祿在大灣北的全羊館也開張了,與馮全和連秀的“老雞湯”相隔不遠。
五叔借錢買了二手三輪車,每天走街串巷,收售廢品。
社會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那些傳統的老思想,已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不去努力不去改變,終會被淘汰出局,卻又悄悄的眷顧著那些努力打拼,埋頭苦干的人。
究竟是誰盜了許老爺子的羊皮襖,似乎成了一個謎。
清明過后,馬中富也去世了。
有人看見,在他去世前,他讓兒子用手推車把他推到爺爺的墳前,顫抖著舉起右手,艱難地給爺爺行了一禮。
父親找人給爺爺奶奶制作了牌位,供奉在老宅堂屋正中的方桌上,
逢年過節,母親都會燃香,跪拜。
“鐺鐺鐺,鐺鐺鐺、、、、、、。”
放學的鐘聲著急如往常,又到放學時間了。
有什么與去年秋的那個下午相似,是風,是零星撒在地上彈起泥水泡的雨點?
滴在樹上,房頂上,爺爺的空墳上。
一滴,一滴,一滴、、、、、、
是那些犧牲在戰場上至今無家可歸的無名烈士的眼淚嗎?
還是本有名字,卻不能認領自己的至親歸家的親人的眼淚?
蒼天有眼,天知道。
雨水有情,雨亦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