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父親的家世

  • 作證
  • 福慧花開
  • 5883字
  • 2020-07-14 20:28:00

奶奶在世時,常和她們兄妹四人講父親小時候的事,唯獨沒提她并不是父親的生母,而是父親的親三嬸。

父親的生父共弟兄四人,老大梁萬忠生于一九零五年,從小體弱,九歲那年得了天花,沒多久便夭折了。老二梁萬成,是父親的生父,一九四七年十月,父親五歲,眼見得家里已經沒有能下鍋的食物,爺爺奶奶決定帶著父親北上關東,那時丹云的大伯梁增壽已經十七歲了,在村里的制瓦廠做活,大伯不愿離開家鄉,爺爺奶奶便把九歲的姑姑送到離灣東村八里地的流泉莊給一賀姓人家做了團圓媳婦。然后帶上父親隨著去關東的村民們走了。那想到奶奶剛到關東便得了風寒,草藥吃了不少,并未好轉,一個月后返回山東老家,又染上痢疾,一病不起,沒多久就撒手西去。爺爺背了家里唯一的半袋黍米和本村譚家的寡婦過起了日子,把五歲的父親留給了父親的親三嬸,也就是撫養父親長大成人的奶奶。

奶奶也是苦命人,嫁給父親的三叔梁萬民后,生活了三年,奶奶卻一直沒有生育,那個年代,嫁出去的女人不給男人生兒養女,在婆家是沒有地位的。因為這事,奶奶自知矮人一等,除了下地勞作,就是宅家,很少出去串門。一九四六年七月,麥收結束后,梁萬民、許正山和沈傳孝三人說出去闖蕩闖蕩,農歷五月二十六那天走的,次年麥收前,許正山和沈傳孝都回來了,梁萬民卻沒回來。奶奶找到許正山,問他爺爺的去向,那時,許正山也才二十出頭,成家不久,兒子許光德還不到一歲。他說爺爺自己不愿意回家,他和沈傳孝就同他在省城分開了。回家后,奶奶日思夜盼,一直等到第三年秋天,村里的民兵連長馬中富給奶奶送來一封信,打那爺爺就杳無音訊了。

爺爺走的那一年,父親三歲,對爺爺并沒有多少印象。奶奶收養父親后,會經常對他念叨,等你爺回家,咱就有好日子過了。因此即使爺爺走后連續幾年沒再來信,奶奶依舊滿懷希望,。他相信自己的男人總有一天會站到她的面前,對她笑著說:“我回來了。”無數次夢中見面的場景,醒后淚濕枕頭一大片。奶奶的娘家人幾次勸她改嫁,說奶奶和爺爺又沒生育子女,沒必要一個女人家守著一片大宅子跟個寡婦似的,奶奶卻不應從。

她知道,自己一直沒有懷孩子,她不知道是自己的毛病還是爺爺的問題,結婚三年了,因為沒生孩子,成了父妻倆人的心上的一塊病,尤其是爺爺,在奶奶面前,說話也不中聽,脾氣漸漸的暴躁起來,倆人的話也越聊越少。

終于有一天,爺爺在家呆不住了,說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奶奶并不同意,說是兵荒馬亂的,出去闖蕩有危險,但爺爺也不搭理她,說不用她管。就義無反顧地走了,奶奶送他出大門口,說自己在家等著他,囑咐他早些回家,他居然頭也沒回。奶奶也想過改嫁,可她又擔心自己如果改了嫁,梁萬利就會來強占她和爺爺的大宅子,萬一爺爺回來,他就沒個安身之處了。顧慮再三,奶奶決定不改嫁,她要給爺爺守好家。自打收養了父親,奶奶更是留意已決,不思再嫁了。

那時的父親白天晚上的哭,不吃飯,不喝水,就是要娘,掙了命的往外跑,找娘去,奶奶啥也干不成,只是抱緊了他,陪著抹眼淚。這樣鬧騰了兩天兩夜,也是餓極了,父親開始喝奶奶做的炒米糊糊,開始聽奶奶的話,父親十歲那年,奶奶把他送去本村私塾,讓父親上學,父親很少提找娘了,他已經覺得現在的奶奶就是他的娘,這個娘個頭沒有親娘高,皮膚沒有親娘白,眼睛沒有親娘的好看,但頭上用黑色發網盤的發髻和親娘的一樣精致利落,也是裹了一樣的小腳,穿黑色條絨小腳鞋,待他又和親娘一樣好,好吃的留給他,去集市上扯塊新布,奶奶也只給父親做件新衣,自己卻是一年四季,輪換著穿兩件藏藍色的大襟褂子,兩件黑色的大腰褲子,衣服臟了,去大灣洗洗,衣服破了,奶奶自己縫縫補補,從無怨言。

小時的父親懂事聽話,極少惹奶奶生氣,放學了就去地里幫奶奶拾柴,在家會生火燒水,走在路上,也不忘低頭找尋驢蹄子腳上掉下的鐵掌,奶奶說鐵掌能換錢,父親的四叔梁萬利開了一間雜貨鋪,可以去換東西的。父親十五歲那年,要去鎮上讀初中,離家遠了,中午要在學校吃飯,家里沒有啥菜可帶,父親唯一能帶的就是煎餅和大蒜。奶奶說,有次父親回家,對奶奶說肚子疼,奶奶也沒當回事,就讓父親躺在床上,自己給他揉揉,兩手搓熱了,放在肚臍眼上捂捂,就以為是著涼了。有時也見好,可是后來父親經常說肚子疼,奶奶便帶父親去了公社的醫院,檢查后說膽里的毛病,開了些草藥和止痛片.打那開始,父親吃飯很小心了,大蒜是不能多吃了,醫生說天天吃對胃腸道也不好。

父親就這樣落下了病根,一年總要發作幾次,母親說父親這次復發應該是秋收,過度勞累所致。其實,不僅是孩子們知道,村里人也都知道,這次父親又犯膽病很大原因是因為梁萬利又來家里找茬,父親生氣所致。

待丹云把藥渣倒在她認為能把父親的病帶走的大路中間,天色已漸漸黑下來。

遠處傳來誰家婆娘怒罵孩子的聲音,就像是回家晚了母親在罵自己。

鞋子里的腳早已冰冷,丹云覺得這回膝蓋也是冰涼的,不,是全身都是冰涼的,她要快回家去。又經過楊家門口,楊家的黑狗趴在過道向外張望,看到丹云,便友好的跑過來,丹云拍拍狗狗的頭,沒有止步,楊大爺對小孩子沒有“人情味”,但他家狗狗卻與丹云兄妹極其友好,放學在家的日子,那是一定要一起在老槐樹下愉快地玩耍的。

丹云很喜歡狗狗,奶奶去世那年的冬天,西鄰居孟春義家的大狗生了四只小狗崽,因為天冷,凍死了兩只。余下的另外兩只小狗,一只是黃色的,另一只是黃白花的,胖乎乎的,毛絨絨的,很是可愛。

丹云下午放學回家,寫完作業,有時就去看小狗,孟春義的婆姨知道丹云喜歡小狗,說滿月了,給丹云一只,這讓丹云激動又興奮。好不容易盼到狗狗滿月,丹云又跑到孟春義家,站在過道里,喊孟嬸,盼孟春義的婆姨把小黃狗抱出來。孟春義聽到了喊聲,徑直走到狗窩前,抓了小黃狗就往過道走,絲毫不去理會狗媽媽在狗窩邊亂吠。丹云接過孟春義手里的小黃狗,如獲至寶,興沖沖地跑回家,給家人展示自己的“功勞”。可是,父親卻堅決不同意養狗,嫌狗狗吃飯多,堅持讓丹云把狗狗送回去,丹云抱著小黃狗,站在屋門口,留下也不是,送回去也不愿,心里難過極了。那小花狗渾身打著哆嗦,仿佛知道自己不受歡迎,抬頭望著丹云直叫,是母親打了圓場,說既然抱回來了,留下呆一晚,明天再送回去。父親也沒再說什么,那天晚上,丹云摟著小黃狗。可它還是一個晚上不停的叫,有時聲大,有時聲小,吵得一家人都沒睡好覺,還把尿灑在了丹云的被窩里,這讓丹云多少有些不悅。第二天,丹云上學走時,順便抱了小黃狗,送回孟春義家。當著孟春義婆姨一臉的蒙,丹云又不能說父親不愿養,只說是,狗狗還小,晚上光叫,再吃幾天奶,再來抱。盡管孟春義婆姨說,過兩天,熟悉了新家,小黃狗就不叫了,但之后,丹云卻再也沒去孟春義家看過小狗,尤其不敢面對小黃狗無助的滿是淚痕的目光。后來聽母親說,奶奶和父親也養過一只黑白花狗,那時候,因為指望狗看家,各家的狗都散養在院子里,不用繩子拴,偏偏因為爭食吃,花狗和人家的狗在街上打起架來,落敗而歸的花狗,一肚子火沒地發泄,居然把經過家門口的一個外村人咬了。所幸是剛開春,那人仍穿了棉衣,除了左小腿的腿肚子被咬破了皮,身體其余部位并無大礙,可人家的棉褲因為花狗的撕扯,卻破了好幾個洞,露出原白色的棉絮。外村人說了,腿肚子只是破了皮,過幾天就好了,他不計較,但棉褲破了,他要奶奶賠,張口就要三塊錢,奶奶堅決不給,又自知理虧,商量了好一陣子,是楊忠善勸說,給了他六毛五分錢,又給了他五斤地瓜干,才把花狗惹的這饑荒打發掉。外村人走了后,奶奶生花狗的氣,回到家,她拿了推磨用的磨棍攆著花狗就打,父親想護花狗又不敢,賠了人家糧食又心疼,聽著奶奶打的花狗“汪喲,汪喲”地叫,十六歲的父親躲在屋里狠勁的擦眼淚。

花狗老死了之后,奶奶和父親再也不愿養狗了。

第二節楊家家事也不太平

前面就是自家門口,丹云回頭看看,黑狗還在楊家門口看著她,搖著尾巴,眼里是那種丹云不回家它就不放心的目光。丹云向黑狗招招手,邁進自家過道。

楊忠善把驢拴進驢棚,天已完全黑下來了。

“沈傳孝剛才來過了。”楊大娘對剛走進屋門的楊忠善說。

“他來干啥?”

“想看看咱爹留下的那些方子。”

“這個東西能隨便給人看嗎?”

“我和他說了,來了好幾個要的,咱誰也沒給。”

“這年頭,什么也有淘換的。”

楊忠善坐在飯桌旁,開始吃飯。

“姥爺,下雨,明天元元還來咱家嗎?”五歲的芳芳坐在楊忠善的左腿上,歪著頭,看著楊忠善。

“不下雨,就來。你想哥哥了?”

“嗯。”

“芳芳,到我這邊來,讓你姥爺先吃飯。”連秀招呼著自己的女兒。

“再找人去說和說和吧!光等不是個辦法。”楊忠善端起碗喝了口熱水,看著連秀說。

“爹,先吃飯吧。”

“當初連秀嫁給他時,咱也沒好好打聽打聽。”楊大娘坐下來,插了一句。

“打聽啥?如果不是恁娘們在里邊攪和,事情能到了這一步?現在行了,恁娘倆有本事,恁使去呀!說句話就不待那二十四節氣里,啥事也不考慮后果。”

楊忠善有些來氣,把咬了一口的煎餅扔在桌子上,把桌子邊的一雙筷子,碰掉在地上。

“哇-----,哇----。”芳芳哭了起來。

“芳芳,來,姥爺抱。”楊忠善張開雙臂,芳芳哭著,從連秀身邊走到楊忠善跟前。

“芳芳,不哭,明天下雨,元元也來姥姥家。”

芳芳止住了哭聲,楊大娘把掉在地上的筷子拾起來,稍微一抬左胳膊,把筷子放進腋窩里,夾緊胳膊,用力一拉,重新把筷子放在飯桌上。

“連秀,連秀。”

“哎,嫲嫲。”連秀應著,走到里屋,來到躺在床上的奶奶跟前。

“恁爹說的對呀,待找人圓成圓成,家,不能散啊。”

“嗯,嫲嫲,我知道了,你放心就是。”

“沒有過不去的坎呀,不缺吃喝,跟了人家就好好過日子。”楊奶奶聲音低沉微弱。

連秀倒了一杯溫水,又拿來一只輸液管,一頭伸進茶杯里,另一頭輕輕地放進楊奶奶的嘴邊。

“嫲嫲,你喝點水吧,不用掛掛我。”連秀對奶奶說。

“嗯,快吃飯去吧,我瞇一會。”

“嗯。”連秀應著,把水杯放在床頭的桌子上,走出里屋。

倒掉藥渣的丹云推開屋門,看見大伯和一個不認識的干部模樣的人站在房屋里間門口,此人四十左右的年紀,一頭濃密的黑發齊整地排在頭上,寬而粗黑的眉毛下,雙眼皮的大眼睛自帶光芒,鼻梁高且直,穿一身灰色中山裝,一雙工農鞋,應該是不用種地,吃公家糧的公家人吧。

“大伯,”丹云拘謹地叫了一聲,一邊放下手中的藥鍋。

大伯看了一眼丹云,也沒搭話。哥哥姐姐和妹妹坐在飯桌旁,桌子上已經擺上了碗筷。

“慶他娘,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張先生的意思是開刀,把膽囊切了,增福以后就不再犯了。”大伯很肯定的對母親說。

“大哥,孩子都還這么小,增幅要是開了刀,有個好歹,俺娘們可怎么過啊?站在父親床邊的母親眼睛沒離開父親。

“弟妹,增福的病主要是多年了,開刀效果會好一些。公家人對母親說。

“我還是不同意,”吃幾天草藥就好了。”母親很肯定地語氣。

“那就再吃兩天草藥看看再說吧,如果持續這個狀況,再有惡心,發熱癥狀,就必須住院開刀了。”公家人也是不容辯駁的口氣。

“嗯,大哥,那就讓他再吃兩天草藥看看好轉不?母親緩和了許多,但轉身卻抹起了眼淚。

公家人從隨身帶的一個深藍色布兜里拿出兩瓶藥,放在父親床頭的桌子上,像是對父親說,又像是叮囑母親,“這個藥是消炎利膽的,一次四片,一日三次,飯后服用,配合著草藥再吃兩天。”然后轉過身和大伯向門口走去。

“送送張先生”,父親抬眼對母親說。

見他們三人走出屋子,丹云急忙到里屋找出自己的鞋子換上,這時丹欣把母親炒好的土豆片盛進菜盤,從蒲囤里拿出煎餅,母親也回來了,讓兄妹四人快吃飯,母親又給父親用開水沖了個雞蛋花湯,端到床前。

草藥是在飯前喝的,父親每次喝草藥的表情從未變化過,先是看一眼,然后轉過臉,不自覺地甩幾下頭,臉部的肌肉便擰起來,嘴也咧開了,接著,兩手小心的端起碗,用嘴吹一下湯藥的熱氣,閉上眼,將藥碗送到嘴邊,大口大口地咽下去。個中滋味,若非親口品嘗,恐難以理解呀。不管藥有多苦,有多難以下咽,可畢竟是治病的希望,父親總要母親再往喝過藥的碗里倒點水,讓水在碗里轉幾圈,清一下沒喝干凈的藥渣,然后喝完蛋湯,用湯藥碗里的水將藥片服下去,接著又躺下了。

吃飯的時候誰也沒說話,一家人心事重重,不知道兩天后父親的病會不會好轉。

“丹慶,開門呀”,忽然聽到叫門聲。

“哎——,來了”,丹慶一邊答應,一邊放下手里的煎餅。

來人是伯母,掛念著父親的病。伯母中等個頭,身材微瘦,眉毛稀疏,一雙眼睛卻炯炯有神,總像是能把人看透的樣子。她穿著一件深藍色棉布大襟褂子,大腰褲子,褲腳系著黑色的綁腿帶子,是奶奶輩的打扮,只是沒有裹腳,所以走起路來不是那種顫顫巍巍。頭發一多半白的了,梳著和母親一樣的發型,就是那種短發,用一分錢一個的卡子別在兩耳后面。伯母進到屋里,直接走到床邊和父親寒暄了幾句,接著來到外屋小聲和母親商量著什么。

“嫂子,聽你的,你看著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吧,需要我置辦什么東西,你和我說。”母親看著伯母,一臉急切。

“不費事,很簡單,買個錢糧墩,到我那邊的佛堂里上上香,和菩薩娘娘說道說道,給十大名醫份子錢,讓神佛保起來,過兩天就好了。”伯母寬慰著母親,一邊往門外走。

雖然不知道十大名醫都是誰,也不知道神佛能不能保起來,可伯母那句“過兩天就好了”讓丹云聽起來很舒坦。伯母可是十里八鄉有名的神婆,誰家小孩閃了魂,伯母能給叫來,丟了東西去什么方位找,伯母也都知道。母親從不信伯母那一套,父親在家族里叔伯弟兄一共三個,父親的文化程度是最高的,又在公社的石料廠干會計,算是文化人,父親不同意母親在家里擺桌上供啥的,母親沒文化,就聽父親的。但在每一年的年除夕家里祭祀,父親和母親卻又很虔誠地去做,擺供品,上香,焚錢糧。母親常說,她自己就是個“二鬼子”,丹云也不知道“二鬼子”是什么人,可能就是不信邪的那種人吧。

過了好一會,母親送走伯母,回到屋里,飯菜也涼了,母親隨意吃了幾口,就去里屋找什么東西。丹欣把桌上的碗筷收拾好,領著丹鳳到內間屋里睡覺去。丹云的作業還沒寫,她趴在飯桌上,開始寫作業。

母親從房屋內間出來,手里拿著一疊錢糧紙,來到飯桌前,用一塊干凈的抹布重新擦了擦桌子,開始疊紙元寶。丹云猜想,這應該是明天去伯母家用的。

夜里,父親仍然時不時的喊痛,母親就坐起來,披著被子,給父親按摩后背。母親也是困極了,連日來的操勞,寫在這個不到四十歲的女人的臉上,這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勞動婦女,勤勞善良,自己沒上過幾天學,嫁了個文化人,她很知足。當初,媒人給母親提父親時,姥姥并不同意,說從小沒了娘的孩子,到老也平常,但母親仰慕父親有學問,見識多,又在公社的石料廠做著事,就毫不猶豫地嫁了。為了這個家,為了父親能在外安心上班,家里家外,母親任勞任怨,沒讓兒女餓著,地里沒有荒著。今晚,她應該是太累了,居然趴在父親肩頭睡著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顺县| 克拉玛依市| 郯城县| 福海县| 祥云县| 渝中区| 黄石市| 嘉荫县| 盐池县| 平罗县| 河南省| 加查县| 岳阳市| 长泰县| 莎车县| 武宣县| 东港市| 道孚县| 如东县| 丹棱县| 长春市| 大余县| 油尖旺区| 北安市| 南康市| 玛纳斯县| 平遥县| 汉阴县| 四子王旗| 宿松县| 罗甸县| 开江县| 通海县| 旬邑县| 延安市| 叶城县| 神木县| 大关县| 崇左市| 潮安县| 兴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