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想著寫小說的,但是我上午坐在案前,翻開自己寫得小說,一讀了又一讀。
奶奶滴!寫得啥玩意,真是真是矯情,真是別扭,真的是沒有繼續寫下去的欲望了。
原本今年的我也沒有給自己定寫小說的愿景,或許是因為我的潛意思已經意識到我不能匆忙下筆,準備工作遠遠不夠。比起去瞎寫,做好準備工作更為重要。
我時常和自己說:凡是無預則不立!所以我的預感里今年真的不適合正式來寫。適合尋找,尋找靈感、尋找初心、探尋更加優秀文筆或構思。
冰能凍上三尺,從來都不是一日之寒。
今年對于我來說真的不適合開始正式寫小說的一年,又或者說實在是沒有靈感。
所以前期積累比匆忙行動更加重要。
我有預感,只要積累的能量或者素材足夠了,定能下筆如有神助。
我寫小說的原因也非常普通的,原因一是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原因二是為了完成幼年時成為一名作家的憧憬,原因三是為了將滿足自己對于寫作的喜愛,原因四是為了豐富這日復一日的生活,原因五是為了讓自己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既是一位小有所成的從業者也是一位作家的人設。
我知道的,在中國有很多這樣的人,我只是想成為其中之一罷了。
如果當真是如此的話,我應該怎么為自己成為一名作家做好準備呢,今年的愿景是能碼字20萬,那這20萬字又該怎么來安排呢。
準備之一:開始寫一些千余字的短篇,作為練習,練習文字的流暢性,練習人物刻畫的豐富性,練習風景描繪的多層次性。練習故事情節的構造,練習文字的與情感細膩性。等等。反正現在寫長篇對于我來說感覺很難,很難下筆,這很大可能是因為我積累得不夠。那我更應該去積累,積累自己的文化涵養,積累自己的文筆,積累自己對于人物、情節的描繪功底。也養成自己每天或者是常常編寫故事的習慣。
準備之二:開始去看一些如何寫小說的書籍,我還沒有看過這樣的書呢,也就是說我沒有系統的學習過,所以我要去系統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正好也和我今年要閱讀5本書,每本書閱讀3遍的愿景重合在一起了。我已經看了三本,其中《白說》已經看過三遍;《少有人走的路》看過了一遍,《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第一遍看過了大部分,這個月就是要把這兩本書看過3遍,或許任務有些重了,那就至少《少有人走的路》看過3遍。那么今年的另外兩本書是和如何寫小說有關的書籍,也是看三遍。
準備之三:開始每天去積累生活中那些看上去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原本一本書容易被人喜歡,就是因為寫到了很多被人忽略的細節,我現在就是要去找到這樣的細節,然后把它匯成筆下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