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山見黑豹衛統領已然心領神會,便緩緩開口,有條不紊地繼續闡述作戰計劃:“張統領,你麾下那五百名調查院高手編為十一支小隊,分別潛入這三個地方以及青燕八州。在潛入之前,務必嚴令告誡他們,在我大軍尚未進攻之前,在城內一定要隱匿行蹤,切不可有絲毫輕舉妄動,以免不慎暴露身份,破壞了作戰計劃。”
“遵命,元帥!”張統領高聲應道。
接著,段智鳴看向黑豹、銀狼、水蛟、雪雕以及雷霆騎的統領,指了指地圖說道:“黑豹衛、銀狼衛繞過第一個地方,直撲第二、第三個地方。水蛟衛則要密切留意第一個地方的動靜,待第一個地方的北金軍隊派去支援第二、第三個地方的援軍離開之后,即刻對第一個地方展開進攻。雷霆騎調動三萬騎兵,與雪雕衛緊密協同作戰,對從第一個地方出發支援第二、第三個地方的北金軍隊展開圍追堵截。務求將這支敵軍一舉殲滅,讓他們有來無回!而雷霆騎余下的兵馬,則作為機動部隊,時刻保持警醒,隨時準備應對那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諸位將領,你們對自己所肩負的作戰任務,是否都已清晰明了?”
“末將等均已明晰!”眾人齊聲高呼。
“好,行動就此開始!”段智鳴命令道。
“遵命!”眾人紛紛領命,而后轉身離去。他們的腳步匆匆,卻又不失沉穩,各自奔赴營地,著手執行那早已謀劃好的作戰計劃。一時間,營帳中只余一片緊張而有序的氛圍,仿佛一場風暴即將在這戰場上掀起。
數日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戰場上的局勢已悄然發生變化,宛如平靜的湖面下暗潮涌動。黑豹衛與銀狼衛依照計劃,巧妙地繞過第一個地方,如神兵天降般對第二、第三個地方展開了嚴密的包圍與猛烈的進攻。
三個地方的北金軍隊在得知這一消息后,頓時慌亂起來,猶如熱鍋上的螞蟻。第一個地方的北金守軍匆忙調兵遣將,快馬加鞭地馳援第二、第三個地方,為其解圍。
與此同時,水蛟衛早已嚴陣以待,如同蓄勢已久的猛虎。他們瞅準時機,在第一個地方的北金軍隊派去支援第二、第三個地方的援軍離開第一個地方后,如猛虎下山般對第一個地點發起了排山倒海般的猛烈攻勢。
而那三萬雷霆騎與雪雕衛則配合默契,如影隨形地緊緊跟隨著第一個地方的北金軍隊派去支援第二、第三個地方的北金軍隊的援軍。待到了合適的時機后,他們對這支敵軍展開了窮追猛打。
戰事的發展恰如趙雨山所預料的一般,這三個關鍵地點輕而易舉地被攻克。派去支援第二、第三個地方的北金軍隊也被殲滅。整個過程僅僅耗時三日,東宋軍隊的旗幟便在那片土地上迎風飄揚,宛如勝利的號角在風中奏響。
占領這三個地方后,趙雨山親率大軍駐扎于此。他深知這三個地方的戰略重要性,尤其是第二個地方,地處第一與第三個地方之間,地理位置極為關鍵,仿若一顆明珠鑲嵌在這片土地上。于是,趙雨山當機立斷,將主力部隊部署于此,如同在這戰場上布下一枚關鍵的棋子,以便隨時對第一和第三個地方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進駐第二個地方后,趙雨山絲毫不敢懈怠。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堅定的信念和對勝利的渴望,立刻著手籌劃進攻青燕八州的詳細計劃。他在營帳中來回踱步,時而駐足凝視地圖,時而又奮筆疾書,每一個決策都關乎著這場大戰的勝負。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一個如同晴天霹靂般的消息傳到了趙雨山的耳中:北金得知趙雨山成功占領了三個地方后,迅速集結了幾十萬大軍,正浩浩蕩蕩地朝著趙雨山所在之處逼近。更令人憂心的是,根據探子回報,北金大軍僅需三日即可抵達。
得知此消息后,趙雨山不禁震驚失色。他呆立在原地,腦海中一片混亂。按照之前所得到的情報,北金的援軍即便全是騎兵,也至少需要七日才能抵達此地。可如今這局勢卻全然超出了他的預料,北金援軍為何能如此迅速地逼近?這一疑問如同一團迷霧,縈繞在趙雨山的心頭,令他困惑不已。
而接下來收到的消息,更是讓趙雨山的心沉入了冰窖。駐守青燕八州的北金軍隊在得知趙雨山的戰術后,如同驚弓之鳥,開始在城內大肆搜捕。他們如狼似虎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之人,企圖將混入城內的調查院高手一一揪出。
趙雨山深知,一旦這些調查院高手被北金軍隊消滅,那么想要拿下青燕八州便如同癡人說夢。畢竟青燕八州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在這樣的情況下,唯有依靠與城內的調查院高手里應外合,方能有望攻克青燕八州。否則,即便他與段風云的夾擊部隊人數再龐大,也只能望城興嘆,無法攻克這堅固的防線。
然而,面對眼前這突如其來的嚴峻局勢,趙雨山已然無力繼續進攻青燕八州。他只能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全力確保已占領的三個地點的安全之上。他知道,要想在確保這三個地點安全無虞的同時拿下青燕八州,簡直是難如登天,除非有援軍及時趕到,方可解此危局。
于是,趙雨山連忙修書一封,將這里的危急局勢詳細告知段智鳴。那書信之中,每一個字都飽含著他的焦急與期望,言辭懇切地請求派兵支援。
段智鳴接到趙雨山的求援信后,大驚失色。他深知,如果不盡快派出援軍支援趙雨山,那么不僅青燕八州無法拿下,甚至趙雨山所占領的三個地方都可能守不住。就連趙雨山所率領的三十五萬反攻北金的軍隊都將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屆時,東宋將面臨巨大的危機,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然而,段智鳴在派遣援軍這一問題上,卻面臨著三個極為棘手的難題。
其一,以趙雨山目前所處的艱難處境來看,至少需要三十五萬大軍前往解圍,方可穩住局勢。可是,東宋目前的兵力本就有限,就如同一個疲憊的人難以背負過重的擔子,根本無多余的兵力可供調配。
其二,趙雨山所在之地地勢平坦開闊,毫無險要之處可守,就如同一片坦蕩的平原,敵人可以長驅直入。因此,支援的援軍必須擁有強大的騎兵力量才行。否則,即便援軍人數再多,也不過是徒有其表,難以發揮實際作用,就像沒有翅膀的鳥兒無法在天空翱翔。可現在,東宋已經沒有騎兵了,所有的騎兵全部都被段風云和趙雨山帶走了。
其三,便是援軍的主帥人選。趙雨山麾下已有三十五萬大軍,而北金那邊的兵力也至少有幾十萬之多。此次支援的援軍同樣達到三十五萬,因此,援軍的主帥必須具備超凡絕倫的軍事才能和豐富的作戰經驗。否則,派出去的援軍恐怕只會重蹈覆轍,無法改變戰局,就像沒有方向的船只只能在茫茫大海中迷失。
段智鳴面對這三個難題,苦思冥想了數日,卻始終想不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他常常在營帳中獨自踱步,眉頭緊鎖,仿佛那沉重的壓力都壓在了他的肩頭。無奈之下,他只好將鐵順、劉玄、徐德三人召入宮中,將趙雨山所面臨的困境一五一十地告訴他們,希望他們能與自己一同想出解決之法。
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段智鳴將鐵順、劉玄、徐德三人召入宮中,這一決策果然明智無比。
鐵順、劉玄、徐德三人入宮后,營帳中的氣氛頓時變得熱烈起來。他們與段智鳴一同陷入沉思,思索著應對之策。沒過多久,鐵順便眼前一亮,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絲曙光,想出了解決這三個難題的辦法:“皇上,我們可以調動天子衛、紅獅衛、黃彪衛、鯤鵬衛、金鷹衛這五支精銳部隊前去支援趙元帥,如此一來,便可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然后,讓趙元帥將他麾下的七萬雷霆騎調回天門關這邊,與天子衛等五衛一同前去支援趙元帥,這樣便能解決援軍缺乏騎兵的困境,畢竟趙元帥現在的任務是守城,守城是不需要騎兵的。至于主帥人選嘛,如果皇上信得過微臣的能力,微臣愿意挺身而出,領兵支援趙元帥。”
段智鳴聽完鐵順的這三個解決辦法后,微微頷首,思索片刻后,緩緩說道:“你提出的這三個解決辦法,除了第一個辦法稍顯不足外,其他兩個辦法朕都頗為認可。尤其是第三個辦法,你帶兵打仗的能力,朕早有耳聞,僅次于皇太弟。有你掛帥帶領援軍支援趙雨山,朕心中甚是放心。”
“謝主隆恩,皇上夸贊實乃臣之榮幸。”鐵順躬身行禮后,語氣中帶著一絲忐忑,繼續說道:“微臣斗膽,懇請皇上審閱微臣針對首個難題所提出的解決方案,不知皇上可有其他高見或異議?”
段智鳴沉吟片刻,緩緩說道:“你提議調動天子衛、紅獅衛、黃彪衛、鯤鵬衛、金鷹衛這五支精銳部隊前去支援趙雨山,朕不能同意。這五衛各司其職,責任重大。紅獅衛與黃彪衛鎮守天門關,天門關乃是我朝的關鍵鎖鑰,一旦失守,京城危險;鯤鵬衛與金鷹衛則協同京畿軍拱衛京師,守護著我東宋的腹地。一旦天門關兵力空虛,鯤鵬衛和金鷹衛則需要立即支援天門關。至于天子衛,乃是機動之師,負責處理東宋境內各類突發事端,并協助鯤鵬衛、金鷹衛、京畿軍守衛京城。若將五衛盡出,天門關和東宋其它地方一旦有變,朕將何以應對?”
鐵順聞言,心中暗自思索,片刻后從容答道:“皇上忘了,您還有巡防衛。根據皇上之前制定的東宋軍事條例,守衛京城兵力不得少于十萬,而今京畿軍十萬、皇城衛兩萬、宮城衛一萬,合計十三萬之眾,遠超規定。若從京畿軍中抽調三萬,與巡防衛合兵一處,即可得十萬精兵,既可增援天門關,亦可應對境內突發事端。至于天門關防務,皇上大可放心。紅獅衛與黃彪衛雖撤,但天門關附近尚有守軍,可趁北金進攻之際,自后掩殺,必能重創敵軍,甚至全殲之。若皇上仍感不安,可將此十萬大軍悉數調至天門關,如此,天門關則固若金湯。”
段智鳴聽后,微微頷首,沉思片刻,卻又搖了搖頭:“此計雖妙,卻難顧全大局。天門關固然重要,然東宋全境亦不可有失。將十萬大軍盡遣天門關,他處若有變故,朕將無兵可調。”
鐵順見狀,心中暗自贊嘆皇上深謀遠慮,卻也堅定地說道:“皇上所言極是,但就目前而言,此策已屬上選。”
正當君臣二人陷入沉思之際,段智鳴忽地眼前一亮,計上心來:“朕有一策,你聽聽看。”
“微臣恭聆圣訓。”鐵順躬身道。
“從京畿軍中抽調三萬,與巡防衛合兵天門關。京城則留下十萬大軍,其中五萬負責守衛,五萬機動處置突發事端。如此,雖京城守衛稍減,但只要天門關不失,除非進攻京城的兵力有十萬以上,否則五萬大軍足以保京師無虞。”段智鳴胸有成竹地說道。
鐵順聞此良策,心中豁然開朗,連忙點頭稱贊:“皇上圣明,此策實在是高,遠勝微臣所想。”
“既無異議,便依此計行事。朕即刻下旨,命你掛帥出征,統帥五衛及趙雨山所遣七萬雷霆騎,待七萬雷霆騎抵達天門關外,即刻啟程支援。”段智鳴果斷下令。
“遵旨,皇上。”鐵順領命而去。
隨即,段智鳴頒下圣旨,任命鐵順為援軍統帥。同時,飛鴿傳書趙雨山,令其調回七萬雷霆騎。
數日之后,趙雨山所遣七萬雷霆騎到達天門關外。段智鳴聞訊,即刻命巡防衛與京畿軍三萬兵馬進駐天門關,加強防務。那兵馬行進之時,步伐整齊,氣勢昂揚,仿佛一道堅固的城墻佇立在天門關前。
而鐵順則率領五衛及七萬雷霆騎,浩浩蕩蕩地踏上了支援趙雨山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