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光纖通信網絡的發展現狀

光纖通信的發展依賴于光纖通信技術的進步,為了適應網絡發展和傳輸容量不斷提高的需求,人們在傳輸系統的技術開發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據資料顯示,單信道的最高傳輸速率可達640Gbit/s,即使采用光時分復用(OTDM)和波分復用(WDM)技術來提高光纖通信系統容量,其程度仍然有限,就現有WDM系統傳輸容量的試驗水平來看,1.6Tbit/s[160(10Gbit/s)]WDM系統已經成功商用。后來北電隨即推出80(80Gbit/s)的WDM系統,總容量達到6.4Tbit/s。此外,朗訊公司采用80nm譜寬的光放大器創造了波長數高達1022的世界紀錄。由于WDM只是一種在光域上的復用技術,形成一個光層的網絡即“全光網”,將是光通信的最高階段。即建立一個以WDM和OXC(光交叉連接)為基礎的光網絡層,實現用戶端到端的全光網連接,用一個純粹的“全光網”消除光電轉換的瓶頸,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1.2.1 光網絡的基本概念

光網絡是光纖通信網絡的簡稱,它是指以光纖為基礎傳輸鏈路所組成的一種通信體系結構。換句話說,光網絡就是一種基于光纖的電信網。它兼顧“光”和“網絡”兩層含義,即可通過光纖提供大容量、長距離、高可靠的鏈路傳輸手段;同時在上述媒質基礎上,可利用先進的電子或光子交換技術,并引入控制和管理機制,實現多節點間的聯網以及基于資源和業務需求的靈活配置功能。

一般來說,光網絡是由光傳輸系統和在光域內進行交換/選路的光節點構成,并且光傳輸系統的傳輸容量和光節點的處理能力非常強大,電層面的處理通常是在邊緣網絡中進行的,邊緣節點通過光通道實現與光網絡的直接連通。圖1-3所示為基于WDM的多波長光網絡總體結構圖。光網絡常使用的設備有OTM(光終端復用器)、OADM(光分插復用器)和OXC(光交叉連接器)。

圖1-3 基于WDM的多波長光網絡總體結構示意圖

光網路節點(ONN)是用戶終端與光網絡的接口界面,可提供交叉連接和選路等功能,用于控制、分配光信號的路徑,從而實現源節點和目的節點之間的光連接。網絡中的光電轉換和電子處理器件主要集中在邊緣節點,用于業務上路和下路操作。由此可見,這種光網絡不是一種純光的光網絡,它的控制、管理以及處理仍然是由電層來完成的。

1.2.2 光網絡的組網技術現狀

我國的光纖網是從1985年開始建設的,由于其具有信息傳輸容量大、傳輸距離長的特點,當時34Mbit/s、140Mbit/s PDH(準同步數字系列)系統迅速得到商用。20世紀90年代初SDH(同步數字體系)系統得到商用后,大多數干線部署2.5Gbit/s或10Gbit/s SDH系統。

目前我國核心網光傳輸系統主要采用2.5Gbit/s以上的系統,部分干線采用32×10Gbit/s密集波分復用(DWDM)系統,其結構基本上是點到點,部分考慮了SDH層面上的保護。而新建設的DWDM系統大多采用OADM環網方案。接入網中已大量采用光纖接入方式,包括采用有源光接入數字環路載波系統(DLC)和無源光網絡(PON)的光纖接入方式,實現FTTC(光纖到路邊)、FTTB(光纖到大樓)、FTTH(光纖到戶)接入,以滿足大數據背景下對網絡帶寬增長的需求。

2012年,網絡技術已經從10Gbit/s速率技術發展狀態直接進入100Gbit/s速率技術全面應用時期,100Gbit/s速率系統產品已經取代了40Gbit/s的產品,并得到運營商的高度認可。2013年,中國移動首先建設成功當時全球最大的100Gbit/s干線網絡,并在此基礎上引入自動交換光網絡(ASON)技術,以提高傳送網的資源保護效率和資源利用率。

從廣義的角度看,光網絡應該覆蓋城域網和接入網,由于這兩種網絡在網絡中位置不同,各自的技術特征也不同,因此可根據需求選擇不同的技術。通常城域骨干網中可供選擇的技術有SDH、DWDM、OTN(光傳送網)、MSTP(多業務傳送平臺)、ASON等,接入網中常使用的技術包括SDH、CWDM(粗波分復用)、MSTP、EPON(以太網無源光網絡)、GPON(千兆位無源光網絡)、PTN等,這些技術將在后面的各章節進行相應的介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根河市| 瓮安县| 杂多县| 天全县| 凌海市| 麻城市| 从化市| 姜堰市| 惠东县| 随州市| 政和县| 锡林郭勒盟| 莱阳市| 岱山县| 固阳县| 西昌市| 栾川县| 新兴县| 三门峡市| 金平| 射洪县| 偃师市| 高淳县| 洪泽县| 商南县| 安溪县| 德令哈市| 徐水县| 武宁县| 江口县| 赤峰市| 建宁县| 清水河县| 共和县| 浦江县| 樟树市| 方城县| 平罗县| 宜兰县| 武清区|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