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關于楊廣這個人的評價爭議很大,有人說他是暴君。
三征高句麗,勞民傷財;下江南,修運河,百姓哀怨不止,可謂十足暴君。
但也有人說他是雄主,三征高句麗(現在的朝鮮和韓國),收腹華夏土地,并且統一華夏,終結五代十國之亂;修大運河利國利民,更是開創了了科舉的先河。
而作者本人更偏向第二種,作者也認為楊廣可為“雄主”甚至可以稱為“時代的偉人!”因為他所做的一切,功不在當代,而是澤被千秋。
科舉制為我華夏寒門士子提供了大展宏圖的道路,
大運河加快了后世的經濟發展。
更何況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五代十國之亂世,使我大華夏少死無數人。
這些就是他的功績,或許還有更多我們所不知道的,畢竟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楊廣失敗了,敗在他太急功近利了,說俗點就是步子邁得太大,扯著那個了!(咳咳,那個字不能打出來,會被和諧的!)
可以說,如果楊廣不急功近利,而是一步一步來,那么可能沒李唐啥事,所以楊廣其實輸的很冤。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不管楊廣所做的如何;
錯也好,對也罷。
但對于當時那個時代而言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
因為“他窮兵黷武,橫征暴斂,荒廢朝政,不理民情,涂炭生靈,大興土木,驕奢淫逸,搞得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
可以說楊廣生錯了時代否則定會是萬世之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