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
古人云,人貴有自知之明。的確,對于每個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狂妄自大,唯有客觀公正地認識自己,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否則,如果缺乏對于自己的正確認知,常常陷入狂妄自大或者妄自菲薄的怪圈,則孩子就會變得很迷惘。作為父母要想激勵孩子成長,就要引導孩子認識自我。
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一則是因為一個人很難主宰和駕馭自身的情緒;二則是因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那么作為孩子,如何才能對自己有客觀公正的認知,才能對自己準確定位呢?在這其中,父母起到很重要的引導作用。
孩子在剛剛出生的時候,處于渾然無我的狀態,他們以為自己與外部世界是一體的,從來不進行區分。隨著不斷地成長,到了兩歲左右,孩子才意識到自己與外部世界是獨立開的,從此他們對自己開始產生好奇,也對外部世界有了強烈的探索欲望。父母正是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對孩子開展積極有效的引導,這樣一來,孩子才能把自己與外部世界區別開,才能漸漸走向獨立。有一天,孩子真正離開家,開始融入學校里的集體生活,他就開始有了比較。原本,父母覺得自家孩子是最優秀的,孩子自己也覺得自己出類拔萃,直到進入同齡人的隊伍之中,有了更多的比較,他們才漸漸感到失望,認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然而,這是父母必須認識到的事實,也是孩子必須接受的現狀。當孩子因為比不過別人而感到頹廢沮喪的時候,父母不要過分責怪孩子,而是要讓孩子知道有比較就有高下和強弱之分,而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這樣孩子才能擺脫失落,堅定不移地做好自己。
作為獨生女,安琪從小就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愛與照顧。雖然爸爸媽媽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但是他們很愿意把自己認為最好的都給孩子,也傾盡所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就這樣,安琪變得越來越驕傲,就像一個小公主一樣,認為自己是最漂亮的。沒想到進入小學之后,安琪在學習方面表現出很大的劣勢。雖然她在幼兒園可以憑著舞蹈占據優勢,但是在進入小學之后,大家更看重的是成績,為此安琪很失落,內心沮喪失望。后來,班級里競選班干部,安琪原想爭取音樂科代表,沒想到卻因為文化課成績落后,而落選了。安琪覺得心神恍惚,不知道自己為何突然之間一無是處。
安琪因為從小得到了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和愛護而產生了錯覺,誤以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理所當然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和喜愛。其實不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點,也有自己的短處和缺點。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認識自己,而不要讓孩子沾沾自喜,否則一旦進入同齡人之間,與同齡人比較,孩子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如今的孩子都在順境中成長,為此只要有一點點不如意,他們就會覺得難以忍受。實際上,不如意正是人生的常態,孩子還有漫長的一生需要走過,還有很多未知的事情需要面對,如果連一點點不如意都不能承受,未來一定會非常被動和無奈。有大學生甚至是研究生即將畢業選擇自殺的,讓人扼腕嘆息:寒窗苦讀這么多年,到了要走出校園回報社會、家庭的時候,為何他們選擇了這樣的不歸路呢?其實,就是因為他們心理素質太差,不知道自己走出象牙塔之后要如何面對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所以他們才會選擇以這樣決絕的方式逃避。看到這樣的慘劇發生,相信明智的父母一定會有所感悟:孩子學習再好,如果沒有健康的心理,也只是一個無用之才。為此,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對于自我的認知能力,也要讓孩子懂得如何承受人生的挫折、承受著壓力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