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積極心理學
- 劉博微
- 1713字
- 2020-07-17 13:59:02
把孩子當成家庭里平等的一員
因為封建家庭思想的影響,很多父母對于孩子的心態都不正確,他們覺得自己生養了孩子,負責照顧孩子,就對孩子有了主宰權和控制權,為此就會把孩子的很多想法絲毫不看在眼里。有的時候,孩子想要表達不同的意見,或者想要參與家庭事務,父母還會對孩子各種呵斥,目的就是讓孩子“閉嘴”。不得不說,這樣的心態和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作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家庭里平等的一員去對待,這樣才能激勵孩子的內心,讓孩子自尊自信,也給予孩子更強大的人生力量。
現實生活中,盡管很多父母都把尊重和平等對待孩子掛在嘴邊,但實際上真正能夠做到的父母卻少之又少。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更是習慣了為孩子全權安排好一切,根本不管孩子怎么想,也會對孩子的真實需求置之不理。實際上,這對于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都是沒有好處的,還會打擊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積極性,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變得迷惘,無法擺正自己的位置,也無法激發自身的潛能去發展和成長。
周末,家里來了客人,是媽媽單位的同事阿姨。阿姨來到家里之后,樂樂原本在房間里寫作業,聽到有人敲門,他趕緊來到門口。這個時候,媽媽已經打開門了,正在和阿姨寒暄呢。樂樂安靜地站在一旁,等到媽媽和阿姨說完話,他很有禮貌地問候阿姨:“阿姨好,歡迎來我家做客!”阿姨趕緊夸贊樂樂懂禮貌。
后來,樂樂寫完作業,聽到媽媽和阿姨聊天,談笑風生,他也很想加入。為此,他坐在一旁安靜地聽媽媽和阿姨說話。等到媽媽和阿姨說話的間隙,樂樂對媽媽說:“媽媽,我也想和你們說話!”媽媽不耐煩地說:“剛才還夸你懂禮貌呢,現在怎么就表現不好了。大人說話,哪里有小孩子插嘴的份兒呢!”樂樂不高興地嘟起嘴巴。這個時候,阿姨對樂樂說:“樂樂,阿姨和媽媽說的是和女孩子有關的事情,你也想參與嗎?”樂樂搖搖頭,說:“我喜歡變形金剛。”阿姨說:“真的嗎?我家的兒子也喜歡變形金剛,他和你差不多大,下次我再來找你媽媽的時候,把他帶來和你一起玩,好不好?”樂樂高興地點頭。
在這個事例中,媽媽告誡樂樂大人說話沒有小孩子插嘴的份兒,傷害了樂樂的自尊心,讓樂樂臉上的表情瞬間由晴朗轉為陰云密布。幸好阿姨看穿了樂樂的心思,及時找了個話題轉移了樂樂的注意力,而且還承諾下次會帶個小伙伴和樂樂一起玩,這才平復了樂樂的心情。很多父母在彼此交談的時候,都不喜歡孩子參與和介入。當然,如果父母說的是很重要的問題,的確不應該被孩子聽到的,那么最好避開孩子說。反之,如果父母說的話題是和孩子有關的,或者關系到家庭生活,那么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員,是有權利介入的。很多父母總是習慣性否定孩子,一定要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尤其是在有外人在場的情況下,父母必須給予孩子更多的尊重,才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分量。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不夠自信,實際上,孩子的自信首先來自父母的尊重。只有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才會努力地創造自身的價值。反之,如果孩子從小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那么長大之后他們會把自己看得很輕,而且還會不尊重別人。太多的父母固然知道如何愛孩子,卻不知道如何尊重孩子,實際上給孩子足夠的尊重比給孩子泛濫的愛更加重要。也有的父母對待孩子完全看心情,心情好的時候就無限度地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和欲望,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對孩子所說的話充耳不聞,甚至還會嚴厲呵斥孩子、肆意否定孩子。當父母這樣反復無常地對待孩子,必然導致孩子的情緒也波瀾起伏、陰晴不定。長此以往,孩子形成了情緒波動的壞習慣,會更加無法控制自己。
具體而言,父母平等對待孩子,就是要用心傾聽孩子,接納孩子的意見和態度,給予孩子表達主見的權利。父母尊重孩子,還要注意保護孩子的隱私。大多數父母對于孩子小時候的糗事都了如指掌,在說起和孩子有關的話題時常常情不自禁地以暴露孩子的隱私為樂趣。殊不知,孩子一天天長大,自尊心越來越強,也更加愛面子,父母這么做只會讓他們感到崩潰和無奈。作為父母,尊重孩子要從方方面面、點點滴滴做起,而不要總是對孩子的很多事情覺得無所謂。發自內心的尊重,是重視孩子的感受,是尊重孩子的選擇,也是給予孩子更加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氛圍與家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