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孩子直面挫折
每當生活遭遇艱難的時候,父母總是想以自己的肩膀為孩子支撐起一片廣闊的天空。殊不知,孩子小時候很孱弱,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也缺乏承受能力,此時的確是需要父母照顧和幫助他們的。但是隨著不斷地成長,孩子的內心越來越堅強,他們的能力也與日增長。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要做的不是為孩子遮擋所有的風雨,而是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與時俱進,及時對孩子放手,讓孩子接受風雨的歷練。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對于孩子來說,如果不經歷風雨而在父母嚴密的保護下成長,則孩子就會成為溫室里的花朵。父母要學會對孩子放手,給予孩子更多的機會去鍛煉和提升自身的能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不斷鍛煉的過程中強大自身能力,獲得成長。因此,作為父母,一定不要因為心疼孩子就過度保護孩子,越是在艱難的時刻,越是要引導孩子直面挫折,這樣才能增強孩子的能力,讓孩子更加強大。在這個方面,印度前總理甘地的夫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所有父母學習。
甘地夫人從來不會嬌慣孩子,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有自己的觀點。她始終認為生活中既有順境,也有逆境;既有順遂,也有坎坷,父母要讓孩子全面發展,擁有自己的個性,這樣孩子將來才能適應社會生活。甘地夫人認為,作為母親,更要注重培養孩子獨立堅強的個性,讓孩子變得更加勇敢且有毅力,從而成長為真正的人生強者。甘地夫人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她把教育孩子的理念完全踐行在實際的家庭教育中。
有一年,甘地的大兒子拉吉夫生病了,需要進行手術。在當時,做手術還不像現在這么常見,為此拉吉夫非常恐懼,甚至一度以為自己就要死了。為了安慰緊張不安的拉吉夫,醫生騙他說:“拉吉夫,手術一點兒都不疼,做完手術你就會好起來的。”甘地夫人聽到醫生的話,很不贊同,當即對拉吉夫說:“拉吉夫,你已經12歲了,是大孩子。你應該知道真相,也要鼓起勇氣去面對。你的確生病了,而且需要做手術才能治療好。手術過程中,你會感到有些難受,而且手術之后你還要忍受幾天的痛苦。這一切事情你都要獨自去承擔,因為沒有人能代替你生病,也不能代替你去接受手術。我覺得你要做好思想準備,哭泣可以幫助你發泄感情,但是卻不能幫助你減輕痛苦。媽媽相信你,你一定可以表現得像個真正的男子漢。也許經歷這件事情之后,你就會成為真正的男子漢,變得非常強大?!?/p>
媽媽的一番話,讓拉吉夫對于即將到來的手術和手術后的難受有了一定的思想準備。他在手術前接受了這些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在手術過后,他沒有哭鬧,而是默默地忍受痛苦,因為他知道只要熬過這幾天,一切都會好起來,他也會恢復健康。
看到甘地夫人的做法,很多父母應該都會想起自己曾經欺騙孩子的話:打針一點兒都不疼。結果,等到針真的插進肌肉里,孩子馬上歇斯底里地哭起來,因為猝不及防的疼痛他們還會掙扎,導致危險發生。因為被父母欺騙,他們未來很有可能不愿意繼續相信父母。其實,父母犯了一個很低級的錯誤,那就是寧愿欺騙孩子,也不愿意告訴孩子真相,最可怕的是這種欺騙只能維持短暫的時間就會被孩子識破,父母卻因此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可謂得不償失。明智的父母不會這么做,他們會綜合考量孩子的承受能力,選擇告訴孩子真相,也想方設法讓孩子理解到底打針有多疼,從而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這樣一來,雖然前期的工作艱難,但是后期孩子就不會因為要打針就感到非常恐懼,因為他們已經有了可以借鑒的人生經驗。
人生從來不完美,孩子總要學著接受和面對。尤其是在面對人生中的各種不如意時,父母無法像用紙包著火一樣給孩子塑造生命的假象。既然早晚要讓孩子認識到這一切,為何不及早讓孩子接受呢?很多父母會說,擔心孩子無力承受,實際上,這是對于孩子的低估,也是對于孩子的誤解。孩子真正的力量超乎父母的想象,一生的道路很漫長,父母不可能始終陪伴著孩子,更不可能一直讓孩子生活在溫室里。人生的真相總要在孩子面前展開,只有坦率真誠地接受這一切,孩子才能真正地成長。
父母要知道,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讓孩子接受挫折教育,讓孩子體會痛苦,讓孩子在痛苦中反省自己,督促和激勵自己成長,這遠遠比給孩子營造一個生活的假象來得更加重要,也遠遠比給孩子虛假動聽的謊言來得更加迫切。明智的父母會引導孩子直面挫折,教會孩子在挫折和失敗中不斷站起來,繼續努力嘗試,繼續全力以赴,從而讓孩子更快地成長,加快腳步奔向人生的前方。
父母即使再愛孩子,也不可能永遠陪伴在孩子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所以明智的父母會早一些為孩子做打算,教會孩子如何面對人生的不如意,如何承受人生的挫折和困難。真正的成長不是孩子學會了多少知識、掌握了多少技能,而是他們可以坦然行走人生之路,能夠踏破荊棘、乘風破浪,最終到達人生巔峰,獲得長足的進步,看到人生中更加雄偉壯麗和絢爛多彩的風景。孩子,人生不是你的棒棒糖,人生的一切都需要你獨自面對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