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裝成衣紙樣設計教程
- 侯東昱
- 1390字
- 2020-07-24 18:22:47
前言
服裝結構設計以體現人體自然形態與運動機能為主旨,是對人體特征的概括與歸納。作為一門藝術和科技相互融合、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涉及人體科學、材料學、美學、造型藝術、數學與計算機技術等各種知識,綜合性很強。
服裝款式設計、服裝結構設計和服裝工藝設計是服裝設計的三大基本程序。服裝結構設計是實現設計的重要中間環節,它根據服裝的款式效果圖,研究服裝各部位的形態及相互關系,并考慮選用的面輔料特性等綜合因素來確定服裝的相關規格尺寸,然后用科學合理的分解方法,使服裝結構圖解化,即把立體的、藝術性的設計構想,逐步變成服裝平面或立體結構圖形,最終滿足服裝對于人體的舒適性、功能性和美觀性等功能的要求。服裝結構設計既要實現款式設計的構思,又要彌補人體體型存在的不足;既要忠實于原款式設計,又要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的再創造,它是集技術性與藝術性為一體的設計。在整個服裝工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實現設計思想的根本,是服裝設計人員必備的業務素質之一。
現代服裝產業高速發展,復合服務的市場需求,現代服裝產業技術密集型特點凸顯,服裝教育在行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對普通高等教育院校服裝專業的教學目標、課程體系提出新要求的同時,教育資源建設也需跟上社會與經濟發展的要求。目前,隨著學科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出現了多種服裝結構設計的方法,包括傳統的比例法、日本原型法、立體裁剪法、數字法等。服裝結構設計的發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通過對人體各部位尺寸的計算和測量、統計和分析,將結構設計提高到理論的高度,更注重服裝穿著后的舒適性。工業生產中服裝結構設計的依據,不是具體款式的數據和公式,而是具有普遍代表性的標準人體。(2)依據人體運動的科學性,研究人們在不同場合下的活動特點和心理特點,通過試驗將更合理的結構設計原則運用到服裝中,使服裝更加舒適美觀。(3)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綜合比較比例法、原型法和傳統立裁法三種制圖方法,揚長避短。(4)在結構設計過程中需考慮款式設計和工藝設計兩方面的要求,準確體現款式設計師的構思,在結構上合理可行,在工藝上操作簡便。
本書通過講述女性人體的結構特點,詳細闡述各類女裝結構變化規律和設計技巧,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系統性和實用性,使讀者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女裝結構設計方法。書中共九章內容,包括女西服套裝、女襯衫、連衣裙、女夾克、女大衣、旗袍的結構設計原理、變化規律、設計技巧,從基礎到應用階段逐步展開,循序漸進,滿足服裝造型技術方面的不同需求,在內容的安排上盡量做到通俗易懂,使讀者能夠帶著興趣去學習。其中,詳細介紹了不同種類女裝款式結構的形成發展和演變,以經典款式作為結構設計范例,詳細分析講解,使其更加符合現代工業生產的要求,為我國服裝產業的提升與技術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
本書的撰寫從學生的學習實際需求出發、從服裝各專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著手、從專業人才培養的合理模式和培養理念等方面精心研究并設計舉例,所建立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方法來源于長期的生產實踐。重視基礎理論的講解,有助于讀者科學地掌握原理,并學會運用規律。本書既可作為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的教材,也可作為服裝企業技術人員的參考書籍。
在編著本書的過程中,編者參閱了較多的國內外資料,參考資料列于正文之后,在此向參考資料編著者表示由衷的謝意!
書中難免出現差錯,懇請專家和讀者指教。
編著者
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