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一般服裝尺寸設定的人體依據

制約服裝機能的因素,不僅是人體的靜態和動態尺度,還要考慮服裝尺寸與人體運動的關系。服裝放松量的設定方法是人們在長時間的工作中總結的經驗,初學者需要了解和掌握服裝放松量的作用,從而達到正確掌握和應用放松量的目的。

一、成衣規格的確定

成衣規格是指服裝關鍵部位的規格,包括長度、寬度和圍度。根據國家服裝號型標準或地區、企業的號型標準中所示人體各部位尺寸均為凈體尺寸,加入款式所需要的放松量就成為服裝成品規格。

二、有關服裝長度的人體依據

服裝長度主要指衣長,包括袖長、褲長和裙長等。

1.服裝長度設計至少要考慮三個因素

(1)服裝的種類,即有一定目的要求的服裝。

(2)流行因素。

(3)人體活動作用點的適應范圍。

第三個因素可以作為前兩個因素的基本條件,因為它強調的是實用價值。

2.服裝長度設計的公式

服裝長度尺寸的確定有兩種公式:

(1)按與號相應的控制部位數值加不同的定數,或者以總體高的百分數加減不同定數來確定,并按總體高分檔數求得系列尺寸。

衣長的確定:號×40%=160cm×40%=60cm;

袖長的確定:號×30%+5cm=160cm×30%+5cm=53cm。

“號”乘以一個百分數的目的,是為了與規格的分檔數值相吻合,因為號的分檔數是5cm,而衣長的分檔數就是5×40%=2cm。同理,袖長的分檔數為5×30%=1.5cm,如果衣長的分檔數需要3cm,則可用號×60%來計算,短袖的分檔數為1cm,可用衣號×20%來計算,見表2-7。

表2-7 女裝長與身高的比例

(2)按號型標準中與長度有關的控制部位來確定服裝規格尺寸

如:頸椎點高是決定衣長的數值;全臂長是決定袖長的依據;腰圍高是決定褲長的依據。所以我們根據這些人體尺寸來決定下列服裝規格:

衣長(后衣長):由來確定。例:頸椎點高為145cm,。袖長:根據西服袖的特點,要考慮墊肩、袖山頭吃勢等,共約3cm厚,所以,西裝的袖長由全臂長+3cm來確定。

3.服裝長度設計的方法

服裝的長度設計,凡是臨近運動點的地方由于磨損較大,都要設法避開或采用加固設計。所以無論是衣長的各種形式,還是袖長、褲長、裙長等的設計,其擺位都不適宜設在與運動點重合的部位,任何款式的服裝都是如此,這一點設計者要有充分的把握。

服裝長短的設計可以總結出一條基本規律,即服裝的長短是以人體的運動點為界設定的,下面加以具體說明。

(1)衣長。

工業生產中衣長指的是衣服的后中長,關于衣長的確定。可以按照上文中的公式,也可參考國家標準GB/T1335.1—2008《服裝號型》中的一些數據對服裝款式的要求,采用以身高減去100cm作為后衣長的基礎參數。如身高160cm,則160-100=60cm,即此人后衣長的基礎尺寸為60cm。

服裝完成后前后衣長的平衡點是很關鍵的。成品衣長的確定通常根據流行的需求,西服上衣普遍以臀圍線為衣長的基準線,臀圍線以下為長西服,臀圍線以上為短西服。上衣的基本衣長設計與變化,如圖2-32所示。

圖2-32 常用衣長的判定

上衣的衣長是與款式設計有關,可根據造型設計、流行、季節及穿用的目的等進行款式變化。

①超短上衣。衣長在腰節線附近或平腰節線,可搭配長裙、連衣裙或高腰裙等穿用。

②短上衣。衣長在腹圍線附近的上衣,類似于背心式上衣。

③中長上衣。衣長在臀圍線附近的上衣,是上衣、西服套裝中常見的長度。

④長上衣。衣長在橫襠線附近的上衣,是上衣、西服套裝中常見的長度。

⑤加長上衣。衣長至大腿的中部,在腰節線下35~40cm。這類加長上衣一般與短裙搭配。

(2)袖長。

通過款式圖判斷的衣長可以依據袖長與衣長的比例關系,女裝西服成衣袖長尺寸的設定通常有兩種:一是由肩點以自然下垂時能夠與手腕根部齊平為標準;二是由肩點以自然下垂時能夠到虎口上1.5~2cm為基準。結構制圖中的袖長尺寸與實際測量的袖長尺寸在無特殊情況下,二者基本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況下,前者必須大于后者,否則產品成型后袖的長度將小于實際的測量長度。這種情況是由下列五個因素所造成的:

①墊肩的因素:墊肩的厚度越大,袖長所增加的尺寸也越大。因此制圖中的袖長約為:測量長度+墊肩厚度。

②著裝者穿著厚度的因素:穿著層次的厚度指上裝里面穿的所有內、外衣累計的厚度。顯然此厚度越大,袖長所增加的尺寸也越大。因此,制圖中的袖長尺寸約為:測量長度加上穿著層次的厚度。

③袖山頭收縮的因素:袖山頭隆起的高度越高,袖長所增加的長度也越大。

④袖口收碎裥的因素:碎裥的收縮量越大,則袖口鼓起的程度也越大,進而袖長所增加的長度也越大。

⑤面料縮水率的因素:在結構制圖中應加上縮水率對面料損耗的那一部分,如袖長是55cm,縮水率是3%,制板尺寸則為56.65cm。

三、服裝的圍度尺寸設計

服裝的圍度放松量是指人體與服裝間的空量。它是由人體生理、心理及環境等綜合因素組成的,因此,根據眾多因素的變化規律來尋找確定圍度放松量的方法,有利于對服裝圍度尺寸設計原則靈活應用。

1.確定圍度的基本放松量

圍度基本放松量,不是最小的放松量,而是制作內衣所需的普通放松量,又稱為內衣放松量。確定圍度基本放松量,是根據各部位的生理特點和活動規律來制訂的。在服裝圍度上的放松量,從上至下有領圍、胸圍、腰圍、臀圍、袖口、腳口等不同圍度的放松量。例如,服裝袖窿周圍的放松量,它主要表現在袖窿對應部位、腋圍四周活動所需空隙松量,使服裝穿著舒服宜活動,并具有通過理想造型減少背與腋圍間的厚度差,使衣身保持平衡合體和增大袖窿兼容性等作用。

圍度放松量是服裝結構設計中應用面及變化范圍最廣的。由于我國長期推行成品尺寸計算法,圍度放松量的內容往往融于成品尺寸之中。在傳統量體過程中,圍度放松量與成品尺寸規格被一起反映出來,所以人們對放松量的概念不甚了解,以致造成服裝不舒適僅僅是量體中加放量不當的觀念性錯誤。

服裝的圍度是由人體的凈體圍度加上放松量來確定的,人體各部位的凈尺寸可以通過測體直接獲得,而放松量的確定卻要考慮性別、年齡、習慣、愛好、地區、工作性質、流行趨勢等因素。因此,圍度的確定主要是放松量的確定。服裝的圍度放松量在過去多從經驗來確定,而服裝的工業化發展到今天,是不能夠僅僅依靠經驗進行設計的,而是要將經驗上升為理論,并確定理論依據,可采用“平均間隙量”的方法來確定圍度尺寸。

服裝總放松量的計算:由于人體是一個不可展開的曲面體,我們可以把人體近似地看成是一個圓柱體,其橫截面應該是一個圓形,如圖2-33所示。以胸圍的橫截面為例,則圓周長為人體的凈胸圍B,以圓心為O畫圓,設圓半徑為R,則B=2πR;當人體著裝后,又假定其橫截面和前面的圓是一個同心圓,則大圓周長為服裝的圍度B*,這樣,在服裝與人體之間就有一個間隙量r,這個間隙量在每個位置是不一樣的,但為了研究方便,可以假定這個量是均勻的,因此將其稱為平均間隙量。那么,在服裝上所需要的放松量S就應該是著裝后的胸圍B*減去人體的凈胸圍B,即:S=B*-B=2πr,也就是說,放松量是按照平均間隙量的2π倍遞增的。

圖2-33 平均間隙量

總放松量:由B*-B=2πr,即:總放松量=2πr。

核驗空隙量:由B*-B=2πr推導出:r=(B*-B)/2π,得:空隙量=放松量/2π。

結論:在文化式女裝衣身原型中,若其放松量為10cm,這個放松量是滿足人體活動最小的放松尺寸,僅僅包括人體呼吸量和基本活動量,是保證衣服與人體之間最起碼的間隙量。那么,可以計算一下按照原型的放松量所制作的服裝和人體的間隙量的值(以文化式為例),即:10=2πr,則r=1.59。也就是說,要滿足人體最基本的活動量,其服裝所需放松量S應該在10cm左右,平均間隙量應該在1.59cm左右。下面再給定幾個平均間隙量r的尺寸來計算幾組的值,見表2-8。

表2-8 常用空隙量與放松量的換算關系

2.各部位尺寸的加放方法

通過實驗可以得到:

r≤3時,服裝外形呈緊身或合體型,服裝的放松量約為6~12cm或13~18cm;

r≥3時,服裝外形呈半寬松或寬松型,服裝的放松量約為19~26cm或26cm以上。

由此可以判定:當所要轉化的服裝效果明顯為寬松款式時(通過目測和感覺確定),就選擇胸圍放松量大于26cm;而當服裝外形為緊身款式時,則選胸圍放松量≤12cm,其他類型的服裝可在12~26cm之間進行選擇。

任何形式的服裝,最小圍度除它的實用和造型效果要求之外,不能小于人體各部的實際圍度(凈圍度)與基本松度、運動度之和。

圍度尺寸=實際圍度+基本松度+內裝厚度+運動度

實際圍度一般指凈尺寸(以穿合體內衣測量為準)。這里要特別說明合體衣要采用對人體無任何修正狀態的內著裝,凈尺寸的另一種解釋叫內限尺寸,即各尺寸的最小極限或基本尺寸,如胸圍、腰圍、臀圍等圍度測量都不加松量。

基本松度是考慮構成人體組織彈性及呼吸所需的量而設計的?;舅闪繉儆诠δ苄运闪?,用以保證人體呼吸自由、活動方便、透氣保溫等基本的生理要求。根據人體工程學的研究結果可知基本松量的數值一般為:上體胸圍需要1.5cm左右,下體臀圍需要1cm左右。它們是塑造合體服裝的基本空隙量。若想塑造半松體、松體服裝,還要另加裝飾性松量。此外,在確定空隙量時還要考慮到內著衣服的厚度(簡稱內著裝厚度)。

運動度是為有利于人體的正常活動而設計的。

女裝圍度放松量是由機織、針織、毛皮面料等的面料性能和服裝款式造型決定。以機織面料女裝為例,上裝放松量部位有胸、腰、臀、肩、臂等五部位要加放松量。

(1)胸圍。合體的胸圍加松度通常不涉及更多的運動量,因為胸廓是體塊部分,而不是連接點,有袖的服裝胸圍需加運動量,其運動量來自手臂的前驅量值。以胸部活動需要放松量為例,經過靜態和動態測量后可知:胸圍的呼吸活動能使胸圍增大2~4cm;當前屈、后伸運動時胸圍增大6cm左右;如果進行激烈運動時還需要有回旋余地的放松量,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素。設計成品胸圍:由B+2πr,得:凈體胸圍+總放松量。結論:“圍度成品規格”設計的成敗取決于總放松量,而總放松量是根據空隙量計算所得,所以只要將設計好的空隙值代入公式即可。

成品胸圍(B*)=凈胸圍(B)+基本放松量(6)+2πI+K

①基本放松量4~6cm。人體的胸部的呼吸活動能使胸圍增加2~4cm,人體進行前屈、后伸活動中其胸圍約增加2cm,2~4+2=4~6cm。

②2πI。I是指內穿衣物的厚度所需間隙松量,π=3.14。I為內層衣物厚度,內著裝厚度見表2-9。

表2-9 內著裝厚度表

K。是指成衣周圍與體圍之間能形成的平均間隔量,它是內穿衣物厚度和人體活動及舒適所必需的兩部分度量相加而成。

如:女春秋裝胸圍放松量B(放)=6+{(2πI襯衣)+(2πI毛衣)}+1.5+2=6+{(2π×0.1)+(2π×0.54)}+3.5=6+{0.63+3.4}+3.5=13.5cm

總放松量的計算:如毛衣的厚度為0.4cm時,設計合體、半松體、松體外衣時,可分別增加量0.5、1、2.5cm的裝飾性空隙量,分別求出服裝總放松量。

總放松量=2π(基本空隙量+內裝厚度+裝飾性空隙量+面料厚度增量)

合體總放松量=2π(1.5+0.4+0.5+0)=15cm

半松體總放松量=2π(1.5+0.4+1+0)=18cm

松體總放松量=2π(1.5+0.4+2.5+0)=28cm

也可以采用經驗估算法,在確定外衣圍度放松量時千萬不要簡單地按服裝名稱而定,而應結合該品種的實際穿著狀況、穿著條件來確定。服裝圍度放松量見表2-10。

表2-10 服裝圍度放松量參考表

采用圓周公式及經驗估算法計算內衣厚度所需間隙松量時,前者較科學,但在測量厚度時存在著接觸厚度與無接觸厚度的差異,這樣,一般是采用雙層或四層折疊后的測量法,來解決不易測量的單層厚度的。后者具有簡單快速計算的優點,但也存在著憑經驗估算的因素。

(2)腰圍。腰圍加松度的設定通常用于連接上下部分,使腰部符合整體服裝結構的設計,如連衣裙、套裝、外套等,而褲子、半截裙的腰部設計只需考慮腰圍凈尺寸和適量松度,沒有必要過多考慮運動度。

腰圍是在直立、自然狀態下進行測量的,當人坐在椅子上時,腰圍圍度增加1.5cm左右;當坐在地上時,腰圍圍度增加2cm左右;呼吸、進餐前后會有1.5cm差異。腰圍的放松量不要按凈腰圍規格加放,而應該以寬松胸圍收去一定的量來計算,因為人體胸圍和臀圍是軀體的凸面,而腰部是軀體的凹面,而且人體的胸腰差又不是固定值。收腰量的確定還應該根據結構線來設計。一般上衣四片分割式胸腰差是4~6cm,三片分割式胸腰差是8~12cm,八片分割式胸腰差是14~18cm;如果胸腰差超過20cm就應該增加縱向或者段腰分割線,否則在工藝上很難使腰部服帖。

(3)臀圍。臀圍是人體主要的三圍之一,臀圍加松度和運動量成為臀部尺寸設計的依據。

臀部是人體下部最豐滿的部位,設計適合臀部的運動量以表現臀部的美感是下裝結構設計的重要內容。人體在站立狀態下所測量的臀圍尺寸是凈尺寸;當人坐在椅子上時,臀圍圍度增加2.5cm左右;坐在地上時,臀圍圍度增加4cm左右。根據人體不同姿態時的臀部圍度變化可以看出,臀部最小加放量應為4cm,褲子有襠部加放4cm,人穿著不舒服。要做到穿著舒適合體,加放松量至少應控制在5.6cm左右。上裝的臀圍尺寸為凈臀圍加放松量6~12cm,胸圍松量在10cm時需控制臀圍大小,一般以凈臀圍另加8~10cm松量;胸圍松量在14cm時則可根據造型要求設計臀圍尺寸。

(4)臂圍。臂圍(指袖肥),在號型標準中臂圍尺寸為26~28cm,在合體套裝中其放松量為4~6cm,成衣的臂圍尺寸決定了袖子肥瘦,確定了袖型的狀態。袖子的肥瘦控制量值是袖山高,袖山高越高,袖子越瘦。初學者往往忽略考慮袖肥的尺寸,這是不對的,我們必須正確掌握袖山高與臂圍的關系,才能真正學會袖子結構制圖。

公式計算方法為:以標準人體為例,若B=84cm,臂圍=0.32B+內衣厚度+活動量4~6cm

臂圍=0.32×84+(2×3.14×0.2)+5=27+1.2+5=33.2cm,即該成衣的臂圍為33~34cm。

(5)掌圍。掌圍凈尺寸加松度4~6cm是袖口設計的參數。掌圍加松度2~3cm是袋口尺寸設計的參數。

四、服裝的寬度尺寸設計

1.總肩寬

肩部放松量的設計有以下兩種形式:

(1)肩部沒有加墊肩放松量肩,其公式為:肩寬=凈肩寬+內衣厚度。

(2)肩部有加墊肩放松量,其公式為:肩寬=凈肩寬+內衣厚度+墊肩移出量0.5~1cm。如凈肩寬尺寸為40cm,則加上秋裝厚度和墊肩厚度:肩寬=40+(0.1+0.54)+1=41.64~42cm。成衣的肩寬放松量的取值,可根據不同的款式及穿著要求而設置大小不同的數值。例如,大衣胸圍放松量可在26~32cm之間,肩寬的放松量可設計為3cm。

2.胸寬

胸寬的活動量主要表現在前胸、后背與袖子部位的結合處。由于手臂的活動主要是前軀,在合體套裝結構設計中,前胸寬并不加放松量。如果加放松量那么在手臂下垂后則會產生自然的豎向隆起狀衣褶,會產生前胸處不平的現象。在寬松套裝結構設計中,要根據款式需求設計松量,無須考慮前胸部衣褶的狀態。

3.背寬

為了滿足人體手臂前驅活動需要,背寬值必須有加放尺寸。

常見的女裝測量部位及加放量,見表2-11。

表2-11 女裝測量部位及加放量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安市| 六枝特区| 高陵县| 安宁市| 天长市| 乐亭县| 册亨县| 沁阳市| 武川县| 华阴市| 华安县| 盐山县| 齐齐哈尔市| 太仆寺旗| 饶平县| 张家港市| 湖州市| 峨山| 进贤县| 元氏县| 龙井市| 清流县| 石棉县| 玉门市| 和林格尔县| 石林| 凤冈县| 昭通市| 嘉鱼县| 泰安市| 黄浦区| 九龙县| 平乡县| 广宗县| 兴宁市| 额尔古纳市| 合阳县| 平山县| 平和县| 象州县| 富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