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裝畫技法:主題表現
- 蔡蕾
- 864字
- 2020-07-31 17:14:14
第二節 主題時裝畫的歷史與發展
據所記載的資料顯示,時裝畫作為獨立的畫種存在是源于17世紀中葉的歐洲。當時的歐洲,出現在雜志上的時裝插圖被稱為時裝樣片,后人則稱之為時裝插畫。主題時裝畫是時裝畫類別中的一個新興畫種。它是根據某一具體主題,以服裝的結構為主體,重點突出面料的質地、款式、色彩、工藝結構以及風格,通過一定的藝術處理手段來表現時尚服裝服飾的款式特征和展現穿著后的美感為目的的一種新興畫種。主題時裝畫是服裝設計的第一步,是服裝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宣傳時裝、傳播時裝信息的媒介(圖1-4、圖1-5)。
圖1-4 時裝插畫
圖1-5 時裝插畫
這個時期的時裝插畫單純地以表現服裝形態為主,人物動態呆板,沒有作者自己的個性或情感表現,藝術觀賞性較低。
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飛速發展也帶動了服裝業的迅猛發展,在英、法等國家興起了紡織工業革命。特別是在縫紉機發明后,服裝的生產變得批量化和規模化,時裝也逐漸大眾化、平民化,而時裝畫也在此時期隨之發展(圖1-6~圖1-8)。
圖1-6 時裝插畫
圖1-7 阿爾方斯·穆哈(Alphonse Maria Mucha)作品
圖1-8 奧博利·比亞茲萊(Aubrey Beardsley)作品
20世紀初興起的眾多藝術流派對時裝畫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時裝畫由從前的單一、平實繪畫風格逐漸變得多樣化,成為一種獨立的繪畫門類,并隨著時裝的流行影響著世界(圖1-9~圖1-11)。
圖1-9 保羅·易利伯(Paul Lribe)作品
注:
保羅·易利伯是“裝飾藝術”運動時期最杰出的時裝插畫家之一,是保羅·波烈的御用畫家。
圖1-10 喬治·巴比爾(George Barbier)作品
圖1-11 喬治·巴比爾(George Barbier)作品
20世紀30年代,VOGUE雜志第一次使用照片作為封面,隨后照片逐漸取代時裝畫版面,因此時裝畫受到嚴峻的挑戰。20世紀80年代,人們逐漸認識到時裝畫不僅用于時裝雜志,而且對表現服裝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使時裝畫再次受到關注(圖1-12~圖1-14)。
圖1-12 勒內·格呂奧(Rene Gruau)作品
圖1-13 安東尼奧·洛佩茲(Antonio Lopez)作品
圖1-14 安東尼奧·洛佩茲(Antonio Lopez)作品
20世紀90年代,我國服裝行業迅猛發展,優秀的設計師和時裝插畫家亦不斷涌現,他們以自己的藝術語言活躍在時裝畫領域(圖1-15、圖1-16)。
圖1-15 張肇達 作品
圖1-16 張肇達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