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創新設計:思維與實踐
- 袁大鵬
- 2546字
- 2020-08-13 19:23:51
四 面料肌理與表現
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新材料悄然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每天都有新的材料出現,而不再只是傳統的幾個種類:棉、麻、毛、絲。在改造面料組織與結構時,可著手尋找的材料也比原來更加豐富多彩。面對如此豐富多彩的材料,設計師需要去剖開表面現象尋找材料,即在紡織材料的周邊或者外圍去發現一切可利用的材料,打破傳統的紡織和纖維的局限。
目前,追求個性化、有針對性的材質表現設計已成為一種趨勢。因此現在的面料再造也要適應這種潮流和趨勢,去尋找有個性的設計感覺,而這種感覺是以思維方式的徹底解放為前提,也就是要再進一步將思路與視野放寬。不但呈現出一種個性的情感、思維的方式,更要呈現我們內心生活的一種體驗。
任何可利用的材料都可以嘗試再造,即使不成功,我們也能明白它不成功的原因。這種尋找與嘗試是面料再造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這個過程是訓練設計師開拓思維的關鍵一環。還有一種尋找是完全解剖式的,就是對現成品的分解重組。例如,截取面料或者帶狀物的一部分進行紡織品面料再造,在現有的面料上加工,用繡和堆加的方式、縫和重疊的方式等,盡可能做到使用一種材料就將它分析透徹。所以設計師要涉獵各種領域,從毫不相干的事物上尋找靈感,借鑒不相關的事物中的材質特點,如一些面料在韌性上借鑒塑料的特點、一些面料在質感上模仿金屬的光澤等。設計師要做的就是拓寬視野,走出纖維既定概念的束縛,在這之外尋找一種屬于自己的設計理念和原創思路。
面料再造在服裝設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服裝材料直接影響服裝藝術形態美;服裝設計創新的最直觀表現就是材料的創新;服裝材料的創新直接影響設計師藝術設計能力的體現,不同的服裝材料對服裝的工藝制作和形態效果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設計師要會用材料,善用材料,還要敢用材料(圖3-39)。這需要對材料的質感和肌理進行深入的研究。

圖3-39 對材料的運用
(一)面料質感表現
不同質感的面料能表現不同的服裝風格。設計師需要根據服裝所要表達的氛圍和廓型需求選擇適合的質感面料。質感不同,面料的種類和造型能力不同,設計師可以通過搭配不同質感的面料來突出服裝的層次感。面料的搭配可以是同質不同色、不同質不同色或者同質同色等,每一種搭配都可以表達出不同的感受。
(1)柔軟型面料:柔軟型面料較為輕薄、垂墜性好,造型線條光滑,服裝廓型自然舒展。柔軟型面料在服裝設計中常采用直線型的簡練造型來體現人體的優美曲線,多見松散型或褶裥效果的造型,表現面料線條的流動感。
(2)挺闊型面料:挺闊型面料線條較為清晰,有體量感,能塑造鮮明的服裝輪廓。常見有棉布、滌棉布、亞麻布、復合面料和中厚型的毛料,該類面料常見于突出服裝造型精確性的設計中。
(3)光澤型面料:光澤型面料表面光滑且有反光特性,有熠熠生輝之感。該類面料包括緞紋結構的織物,最常用于禮服形式的服裝中,可以產生一種華麗耀眼的強烈視覺效果。光澤型面料在設計感強的服裝中造型自由度很廣,可有簡潔的設計或是較為夸張的造型。
(4)厚重型面料:厚重型面料厚實挺括,能產生穩定的造型效果。其面料具有體型擴張感,不宜過多采用褶裥和堆積,在設計中運用A型和H型最為恰當。
(5)透明型面料:透明型面料質地輕薄通透,具有優雅神秘的藝術效果。包括棉、絲、化纖織物等。為了突出面料的透明度,常用線條自然豐滿、富于變化的H型和圓臺型設計造型。
(1)同色不同質。以同種色彩為主的設計,面料的質地有所不同,產生不同的對比效果,打破了原本單一色彩的局限性,在不影響整體設計的色彩基調的基礎上,豐富了內斂的面料質感對比(圖3-40)。
(2)不同色不同質。以不同色彩和不同面料質感為主的設計,此類設計混合搭配,面料色彩和質地的不同,產生了豐富的強烈對比效果,但要注重協調性和整體性,避免雜亂無章(圖3-41)。
(3)同質不同色。是以同種質感和不同色彩為主的設計,面料的質地相同,但原本單調的面料可以通過色彩的不同產生豐富的對比效果,打破了單一面料的局限性(圖3-42)。

圖3-40 同色不同質

圖3-41 不同色不同質

圖3-42 同質不同色
(二)面料肌理
面料肌理創新的造型手法豐富多樣,在服裝的創新肌理設計和運用方面,很多設計師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在服裝設計中運用創新肌理的關鍵在于必須使材料的表面肌理形式與服裝風格、審美觀念以及時代特征相適應。
肌理的創新手法非常豐富,從基本的加工原理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1)結構改變法
結構改變法即改變結構特征,采用的手法有剪切、切割、抽紗、燒花、爛花、撕破、鏤空、破爛等(圖3-43)。

圖3-43 結構改變法
(2)添附設計法
在成品的表面添加相同或不同的材料;通過縫、釘、熱壓、繡等方法在現有材料上進行添加設計,產生不同材質的對比(圖3-44)。

圖3-44 添附設計法
(3)整合設計法
將零散的材料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整體,創造出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疏密相間的新穎獨特的肌理效果(圖3-45)。

圖3-45 整合設計法
(4)變形法
對原有材料的形態特征進行變形,通過抽褶、捏褶、絎縫、車縫、壓花、縮縫等工藝手法,改變材質原有的表面形態,形成浮雕和立體效果,并具有強烈的觸摸感(圖3-46)。

圖3-46 變形法
面料肌理的創新手法很多,得到的效果是千變萬化的。創新的肌理可以賦予平面的面料立體感、靜態的面料流動感、傳統的面料現代感、輕薄的面料厚重感、陳舊的面料新鮮感。
(三)面料再造
面料的再造設計是以手工制作為主,可以加強設計者的創新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與開發。在設計時要求面料做工精良,工藝創新,搭配協調,注重原創性。面料的再造有以下三種。
單色面料主要以白棉布來進行設計制作,首先以草圖的形式勾勒出基本骨骼結構,然后通過手工的多種處理手段進行,設計者可以選擇出一種設計元素來重復強調出單元結構(圖3-47)。
拼布主要通過三種面料質感的(同色不同質、同質不同色、不同色不同質)表現方式來進行組合,再根據色彩的變化、面料質感的對比、面積比例的關系來搭配,是面料再造設計表現的重要組成部分(圖3-48)。

圖3-47 單色面料

圖3-48 拼布
綜合材料的應用與設計是以在可服用性為主要功能的面料基礎上,根據設計需要來選擇元素。在不影響穿著功能的基礎上,可以選擇科技感較強的材料,如金屬、裝潢裝飾材料等(圖3-49)。

圖3-49 綜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