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鞋楦設計與制作(第2版)
- 丘理等
- 2834字
- 2020-07-31 21:07:45
三、通行于世界的幾個鞋楦設計體系
自從英國誕生了規范的鞋楦設計方法以后,它便伴隨著英國的殖民擴張迅速傳遍世界各地。在歐洲,它大概通過南歐、中歐、北歐三條途徑進行傳播,在世界其他地區——主要包括澳洲、北美、亞洲,它的傳播也幾乎與歐洲同步。現代皮鞋設計在歐洲傳播時,其基本設計方法和操作步驟沒變,但造型風格和數據換算卻產生了差別。
1.南歐
南歐以意大利和西班牙為代表,這一分支的特點是楦型偏瘦、造型時尚,女鞋尤其如此。近40年來,以意大利為代表的南歐時尚女鞋一直引領世界潮流。這一地區位于地中海沿岸,溫暖濕潤的地中海氣候要求鞋子透氣、輕薄,再加上意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藝術設計水平世界一流,所以這一流派以時尚設計見長。另外,意大利與法國接壤,語言同屬拉丁語系,自身又受法國文化影響較深,1936年意大利政府還公派首批30名留學生到法國學習制鞋技術,所以它們的鞋楦設計方法與法國大體一致(少數地區也用英碼)。位于南歐的西班牙與葡萄牙也都是制鞋強國,它們的制鞋技術直接影響了拉丁美洲的巴西、哥倫比亞、委內瑞拉、阿根廷等國,一些拉丁美洲老一輩的制楦師傅大部分都是19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移民的后裔。
2.中歐
中歐鞋楦設計以法國、德國、捷克斯洛伐克、瑞士、比利時為代表,它們的鞋楦大部分采用法碼(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例外,德國皮鞋楦的設計英碼、法碼并用,捷克斯洛伐克除使用法碼外還使用本國的捷克碼),楦底樣設計與法國幾乎一致,所以法碼又稱歐洲大陸碼。中歐的鞋楦設計以男鞋楦為主,不過一些高檔女鞋楦也設計得非常出色。位于德國的法古斯(Fagus,德語意思是一種生長在德國的最適合制作鞋楦的落葉喬木)鞋楦廠是世界上最大的鞋楦生產廠家,它獨特的廠房設計世界聞名,因為它是世界著名建筑設計大師瓦特爾·格羅皮烏斯和阿道夫·邁爾設計,是立體主義建筑風格的代表之作,它所生產的鞋楦是世界公認的“優質鞋楦”(圖1-6~圖1-9)。
德國是歐洲近代哲學和現代自然科學的重要發源地,德國人思維偏重于理性,做事風格嚴謹,鞋楦造型前衛中帶有理性,嚴謹中蘊含著大氣,這些都與德國男性的氣質相吻合。1924年創立于德國巴伐利亞州紐倫堡市赫爾佐根奧拉赫小鎮的阿迪達斯運動鞋公司和1947年與之分離的彪馬運動鞋公司在專業運動鞋楦研究方面成果卓著,是世界鞋楦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位于德國皮爾馬森斯的國家制鞋研究所對制鞋環保的測試研究也一直居于世界領先水平。
圖1-6 建于1913年的法古斯鞋楦廠外觀圖(一)
圖1-7 建于1913年的法古斯鞋楦廠外觀圖(二)
圖1-8 法古斯鞋楦公司1882年的刻楦機(攝于1930年)
圖1-9 法古斯鞋楦公司的木楦坯加工流程(攝于1928年)
在中歐,捷克斯洛伐克的制鞋業曾經世界聞名,“二戰”以前,世界最大的皮鞋廠就是位于捷克斯洛伐克茲林市(原哥特瓦爾德夫市)的拔佳(捷克斯洛伐克“光明”鞋廠)鞋廠。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戰”之前曾在世界發達國家中排名第六,工業基礎雄厚,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全面實現制鞋機械化的國家,拔佳皮鞋在1939年之前暢銷世界各地,包括我國北京(店址位于今東城區蘇州胡同)、天津、上海(店址位于今淮海中路),日本的東京、大阪以及東南亞的泰國、印度等地都設有加工分廠。捷克斯洛伐克的鞋楦風格多樣,大部分供應外銷,而且捷克斯洛伐克對于鞋楦的研究非常系統而透徹。捷克斯洛伐克的鞋業發展得益于一位在制鞋領域具有天才般創造力的人物——托馬斯·拔佳(Tomas Bata)。他早年到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學習先進的管理方法,之后,他結合企業特點創造出了一套新的生產管理理論——拔佳管理方法。這兩套管理學經典理論至今仍然是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和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以及日本東京大學MBA的必修課程。拔佳鞋廠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不僅對捷克制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而且在制鞋和鞋楦制造設備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拔佳先生把捷克斯洛伐克先進的機械制造技術引進到制鞋領域,使得捷克斯洛伐克在制鞋凸輪連桿傳動機械制造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捷克拔佳基金會每年都提供獎學金資助具有優良品質及創新精神的年輕人進一步深造,因為拔佳本人信奉:“如果一個人想創造出一項偉大的工作,他首先要具備一個高尚的人格。”
在中歐,瑞士的制鞋技術也很先進。坐落在瑞士蘇黎世郊區舍嫩韋德小城的巴利(BALLY)鞋業公司是一家具有150年歷史的世界知名公司。以它為代表,瑞士鞋楦的設計風格可以窺見一斑。巴利公司在舍嫩韋德設有瑞士一流的鞋類技術中心、測試中心和博物館,它聚集了一批人體生物力學和鞋類材料學專家,專門致力于高爾夫球鞋的研發,這使得巴利公司高爾夫球鞋的設計技術領先于世界。瑞士皮鞋楦造型高雅之中蘊含時尚、嚴謹之中體現精致,這是其主要特征。瑞士位于德國和意大利之間,它的鞋楦設計風格既有德國的理性,又有意大利和法國的浪漫元素,瑞士巴塞爾工業設計學校鞋類設計專業的教學理念——寓理性于變化之中,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風格。
3.北歐及東歐
北歐及東歐鞋楦的設計風格一致。北歐,泛指地處歐洲北部的一些國家,包括荷蘭、丹麥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瑞典、挪威、芬蘭、冰島和波羅的海沿岸的俄羅斯、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等一些東歐國家。由于北歐氣候寒冷,所以這一流派的鞋楦偏肥,略顯厚重。北歐國家冬季時間漫長,人們的消費理念為舒適、自然、安全、環保,鞋的品種以棉鞋、皮靴為主。丹麥的哥本哈根、挪威的奧斯陸、俄羅斯的圣彼得堡都是近代著名的皮鞋產地。北歐皮鞋以丹麥的ECCO(愛步)為代表。ECCO主要生產休閑皮鞋,它的鞋楦肉體飽滿,棱角不明顯,這主要與其“設計世界最舒適的鞋子”的設計理念有關。ECCO始終把舒適性放在首位,并運用現代生物力學技術來指導楦型開發,再加上美國總統布什和丹麥王室為其宣傳造勢,使得ECCO這一具有斯堪的納維亞藝術風格的鞋類品牌近年來消費指數迅速攀升。在北歐國家中,除俄羅斯采用法碼之外,其他國家一般采用英碼,但是楦底樣設計數據接近法國。
4.其他地區
除歐洲以外,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鞋楦設計方法也是在歐洲設計體系的基礎上加以演化。英聯邦國家(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均以英國方法為主,單位換算采用英寸制,號差以1/3英寸為一計量單位,鞋號以楦底樣長為依據。新中國成立前,我國皮鞋號采用標準法碼,20世紀70年代以后,中國內地、日本、東歐諸國、中東伊斯蘭國家的楦底樣設計均采用公分制,鞋號以腳長為依據(捷克斯洛伐克鞋楦設計以楦底樣長為依據),與國際標準鞋號(Monde Pointe)尺寸基本相同,兩者局部稍微有些差別。現臺灣地區大部分采用美碼和英碼,臺北市也有采用上海尺度測量方法的。美國雖然采用英碼,但它的鞋號比英國鞋號小一些(1/12英寸),美國通用鞋號(Custom size,又叫美國大陸鞋號)比美國標準鞋號(Standard size)和美國波士頓鞋號(Boston size)大一些。非洲大陸和拉丁美洲前英法殖民地國家,使用英碼、法碼者參半。東南亞國家則大部分用英碼。從目前來看,采用楦底樣長來制定鞋號的國家占據多數,同時,同樣是以楦底樣長為依據的楦底盤設計方法,近20年來也衍生出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方法,一種是黃金分割法,另一種是前掌凸度點垂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