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紡織空調工程
- 高龍 周義德
- 2179字
- 2020-07-10 18:32:43
第四節 車間照明
一、車間照明與生產的關系
紡織車間由于多數工序均為精細作業,需要在室內造成一個人為的光亮環境,滿足車間生產工作的需要。不同的工序,由于工作對象的尺寸大小、視覺特征不同,有著不同的照度要求。從清花到布機工序,由于工作對象的尺寸逐漸變小,照度應逐步提高。車間的照度標準可用照明數量和照明質量來確定。
(一)照明數量
看物體的清楚程度稱為視度。視度與識別物件尺寸、識別物件與其背景的亮度對比、識別物件本身的亮度等有關。照明標準就是根據識別物件尺寸、物件與背景的亮度對比、國民經濟的發展情況等因素來規定必需的物件亮度。由于亮度的現場測量和計算都較復雜,故標準規定的是工作面上的照度值。國家標準GB50034—2013《建筑照明設計標準》推薦一般工作場所作業面上的照度標準值(平均值)見表1-14。
表1-14 一般工作場所作業面上的照度標準值(平均值)

紡織車間照明設計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事故率和職工的視覺健康。據國際照明委員會的調查,工廠照明條件改善后,勞動生產率可提高2%~10%,運輸事故可減少5%~10%,產品質量可提高10%~20%。據對我國織布工人的調查,車間照度由90lx提高到140lx,產品產量可提高1.5%~2%,次品率下降26%~27%,若照度提高到250lx,將增加產量2.5%,次品率下降48%。產量雖增加不多,次品率卻大幅度下降,這對提高產品質量,增加企業效益有十分顯著的作用。
(二)照明質量
照明質量是指視覺環境內的亮度分布等。它包括一切有利于視功能、舒適感、易于觀看、安全與美觀的亮度分布。如眩光、顏色、擴散、方向性、均勻度、亮度和亮度對比度都明顯地影響視度,影響人們容易、正確、迅速地觀看的能力。因此,應對照明裝置的眩光、光色、照度均勻度、光的反射等指標進行限制。
1.照度均勻度 工作面上最小照度與平均照度之比,稱為照度均勻度。紡織工業建筑作業區域內的一般照明照度均勻度,不應小于0.7,作業面臨近周圍的照度均勻度不應小于0.5。車間通道和其他非作業區的一般照明,其照度均勻度值不宜低于作業區域一般照明照度均勻度的1/3。
2.眩光 眩光是由于視野中的亮度分布或亮度范圍的不適宜,或存在著極端的對比,以致引起不舒適的感覺或降低觀察細部或目標能力的視覺現象。為了提高室內照明質量,還要對照明區域的眩光進行限制,不但要限制直接眩光,而且還要限制工作面上的反射眩光和光幕反射。工程上常采用統一眩光值(UGR)來進行度量。它是度量處于視覺環境中的照明裝置發出的光對人眼引起不舒適感主觀反應的心理參數;紡織車間統一眩光值應符合表1-16的數值。
3.光色 光源的相關色溫不同,產生的冷暖感也不同。當光源的相關色溫大于5300K時,人們會產生冷的感覺;當光源的相關色溫小于3300K時,人們會產生暖和的感覺。在照明設計中冷色一般用于高照度水平、熱加工車間等,暖色一般用于車間局部照明、工廠輔助生活設施等,中間色適用于其余各類車間。
光源的顏色主觀感覺效果還與照度水平有關。在低照度下,采用低色溫光源為佳;隨著照度水平的提高,光源的相關色溫也應相應提高。工程上常用顯色指數來度量光色,顯色指數是指在具有合理允許的色適應狀況下,被測光源照明物體的心理物理色,與參比光源照明同一色樣的心理物理色符合程度的度量,并將八個一組色試樣的特殊顯色指數平均值統稱顯色指數(Ra)。由于紡織車間是工人長期工作和停留的場所,照明光源的顯色指數(Ra)不宜小于80。詳見表1-16的數值。
4.反射比 光線中反射輻射通量與入射輻射通量之比稱為反射比,對于長時間工作的紡織車間,其車間內部各表面的反射比宜按表1-15選取。
表1-15 工作房間表面反射比

紡織車間由于生產情況的原因,一般采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的方式,采用何種照明方法應經照明和空調節能分析比較后確定。人工照明時一般采用發光效率高、光色接近天然光色的節能型熒光燈,照明方式宜采用一般照明;對于局部要求照度較高的場所(驗布、穿筘等),可采用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結合的方式,節約能源。
二、紡織車間照度標準
紡織工廠照明設計的目的,就是要創造一個能使車間工人盡可能發揮技能,在確保安全生產和質量的條件下,獲得高生產效率和良好的視覺環境。同時照明設計又和建筑節能有著密切的關聯,照度過高,浪費能源,同時增加空調負荷。照明方式不合理,也會使照明設備不能很好地發揮效能。因此,紡織車間照明設計標準應做到經濟合理、符合實際。棉紡織車間及輔助建筑的照度標準見表1-16,也可按照GB50034—2013《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相關規定進行選取。
表1-16 棉紡織車間及輔助建筑的照度標準


需要說明的是,紡織車間由于人工照明面積大、照度高、照明時間長,耗電量較大,單位面積照明用電高達4~8W/m2。因此,各車間的照度標準應結合各車間實際生產情況進行設定,在保證正常生產的情況下,減少無謂的過高照度照明,節約照明用電。例如可采用車間一般照明和機臺局部照明相結合、天然照明和人工照明相結合的照明方式,降低燈具安裝高度、采用高效光源的措施,節能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