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圖解纖維材料
  • 張大省
  • 1363字
  • 2020-07-17 12:55:24

人類對天然纖維材料的應用最早可追溯到8000年以前古埃及對麻類纖維的使用,在7000年前的中國也已用葛纖維織布制衣,在宋代已采用棉花為紡織原料,到明清時期,黃道婆的紡織技術已能生產各種用途的紡織品。傳統的天然纖維材料棉、麻、毛、絲的生產、應用已是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化學纖維的發展,只有近百年的歷史。隨著工業技術和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得纖維材料在制造、加工、應用等方面得到革命性發展,尤其是化學纖維得到充分的發展。19世紀末就發明了再生纖維素纖維,20世紀20年代發明了錦綸,20世紀50年代發明了滌綸、腈綸,到20世紀70年代,以錦綸、滌綸、腈綸為代表的三大合成纖維產量迅猛增長。隨著高新技術的開發和使用以及纖維科學基礎理論的發展和技術積累,化學纖維材料的發展出現了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的特點,一系列具有高功能、高性能的高科技纖維相繼產生,新一代纖維材料已不再僅僅用于滿足人類服飾、家用等需要,而在能源、環境、航空、航天、軍事、農業、工業、交通、建材、建筑、生物醫學等工程上得到廣泛應用,對國家的經濟、國防安全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我國的化學纖維材料工業起步較晚。20世紀50年代,引進德國的再生纖維素(黏膠)技術和裝備;60年代引進日本醋酸乙烯和維尼綸技術和裝備;70年代引進日本、法國的聚酯滌綸、錦綸、腈綸技術和裝備;80~90年代繼續從德國、瑞士、美國、日本等國大量引進聚酯、滌綸技術和裝備。到1998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化纖生產大國和使用大國。直到21世紀,走創新發展的道路,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產學研相結合,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容量聚酯和熔體直紡滌綸長、短絲國產化的成套技術和裝備,促使中國化纖工業超高速發展。化纖產量從2000年的600萬噸增長至2010年的3090萬噸,占世界產量的62%,其中滌綸2513萬噸,占世界產量的70%,目前正在向差別化、功能化方向發展。此外,在高新纖維方面也加快了發展,迅速縮小了與先進國家之間的差距。如高性能纖維T300碳纖維、芳綸131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玄武巖、芳砜綸、聚四氟乙烯等纖維均已實現工業化生產;芳綸1414、芳綸Ⅲ、聚酰亞胺、PTT樹脂等也完成中試到產業化生產;碳化硅、硅硼氮、PBO及K-Ⅱ類PVA纖維已處于中試攻關階段,此外,生物質纖維如聚乳酸、甲殼素、殼聚糖、海藻纖維也已完成中試至產業化生產。我國不僅成為名副其實的化纖生產大國,也是生產化纖門類、品種最多、最齊全的國家,至2020年將步入世界化纖強國的行列。但是,國內化學纖維材料的專業書籍不多,尤其是工具類性質的書更少,有些跟不上快速發展的形勢。

北京服裝學院張大省教授主編的《圖解纖維材料》一書,是他多年從事化學纖維材料教學研究的經驗和積累,并廣泛吸收了國內外纖維領域內最新的成果,是一本系統介紹纖維材料的工具書和科普讀物。其中第一部分介紹了纖維材料分類命名及相關性能、化學結構及生產基本方法、名詞解釋等,內容豐富。第二部分創新性的以掃描電鏡、光學顯微鏡、光學相機等形式,介紹纖維材料微觀與宏觀形態結構及其應用,文字簡潔,圖文并茂,直觀易懂。該書的出版對纖維材料,尤其是纖維新材料的發展有積極的指導意義。該書對從事化學纖維、紡織材料、復合材料、產業用紡織品、功能紡織品和綠色紡織品等領域的研發人員以及相關專業學校的老師、學生等都有參考和使用價值。

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4年10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林县| 清丰县| 湖州市| 合肥市| 灵丘县| 武威市| 卢氏县| 西平县| 赤水市| 翁牛特旗| 西乌| 松江区| 大洼县| 睢宁县| 龙海市| 文山县| 福海县| 博野县| 昌邑市| 桂东县| 华坪县| 彝良县| 兴安盟| 苗栗县| 司法| 新竹市| 辛集市| 平塘县| 德钦县| 巨野县| 辽源市| 济南市| 舒城县| 甘孜| 泾川县| 宜州市| 班戈县| 铜梁县| 阿坝县| 简阳市| 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