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紡織品檢測
- 范堯明
- 1214字
- 2020-07-17 10:27:16
任務實施
一、操作儀器、用具及試樣
顯微鏡或顯微投影儀(放大倍數為200倍)、計數器、載玻片、蓋玻片、限制器絨板、50mm小鋼尺、鑷子、稀疏、挑針、膠水、18%±0.2%氫氧化鈉溶液等。
二、測試標準
GB/T 13777—2006《棉纖維成熟度試驗方法 顯微鏡法》,GB/T 6099—2008《棉纖維成熟系數試驗方法》,GB/T 6529—2008《紡織品 調濕和試驗用標準大氣》。
三、操作步驟
1.氫氧化鈉膨脹法
(1)試樣準備。
①從樣品不同部位取32叢棉樣,組成兩份,每份約10mg的試驗樣品。
②將一份10mg的樣品用手扯或用限制器絨板將一份試樣纖維整理成平行且一端整齊平直、厚薄均勻、層次清晰的棉束,先用稀梳,后用密梳進行梳理,從棉纖維整齊一端梳去細絨棉16mm及以下的短纖維、梳去長絨棉20mm及以下的短纖維,然后從縱向劈開,分成大致相等的五份小棉束。
③用手指捏住試驗樣品整齊的一端,梳理另一端,舍棄棉束兩旁的纖維,在載玻片邊緣上粘一些水,左手握住纖維的一端。右手用夾子從棉束另一端夾取數根纖維,均勻地排在載玻片上,將100根或以上的纖維全部排列在載玻片上。
④用挑針撥動載玻片上的纖維,使之保持平行、伸直、分布均勻,排列寬度約為25mm,輕輕地蓋上蓋玻片,并在其一角滴入18%氫氧化鈉溶液,輕壓蓋玻片,使氫氧化鈉溶液浸潤每根纖維,并防止產生氣泡。
⑤其他四份小棉束,按上述步驟備樣;另一份試樣重復上述步驟準備。
(2)調節顯微鏡。照度適中、照明均勻的視場,使纖維胞壁和中腔間的反差增強。
(3)測定成熟度。將載玻片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使纖維中部處于視場中心,對纖維逐根觀察分類并記錄試樣的各類纖維根數,測試纖維的成熟度比或成熟纖維百分率。
①測成熟度比:將被測的所有纖維分為三類,即正常纖維、死纖維、薄壁纖維,分別記錄其根數。
②測成熟纖維百分率:將被測纖維分成成熟纖維與不成熟纖維,分別記錄其根數。
2.腔壁對比法
(1)從棉條中抽取棉樣4~6mg,用手扯法整理,使之成為一端整齊的小棉束。用一號夾子、限制器絨板和金屬梳子制作成一端平齊并除去短于16~20mm纖維的棉束。
(2)左手拿一號夾子夾住棉層整齊的一端;右手拿梳子,梳理另一端,舍去棉層兩旁纖維,留下中間部分180~220根纖維。
(3)用干凈軟布將載玻片擦干凈,放在黑絨板上。在載玻片邊緣涂上些膠水,左手捏住棉束整齊一端,右手以夾子從棉束另一端夾取數根纖維均勻地排列載玻片上,連續排列直至排完為止。待膠水干后,用挑針把纖維整理平直,并用膠水粘牢纖維另一端,然后輕輕地在纖維上面放置蓋玻片。
(4)將制得的片子放在低倍生物顯微鏡下依次逐根觀察載玻片中部的纖維區段,根據腔壁比值決定其成熟系數,并加以記錄。腔壁比值應在天然轉曲中部纖維寬度的最寬處觀察。若兩壁厚薄不同,則可取其平均數,沒有轉曲的纖維也須在觀察范圍內最寬處測定。
(5)觀察時,可在載玻片上纖維的中部劃兩條間隔線,間隔距離一般為2mm,沿間隔線范圍內觀察,一般觀察一個視野來決定每根纖維的成熟系數。
(6)按下式計算結果,結果修約至小數點后第二位。
(7)記錄,完成檢測報告。
結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