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行業簡介

行業(或產業)是指從事相同性質的經濟活動的所有單位的集合。在國家宏觀管理中,最新《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標準規定了全社會經濟活動的分類與代碼,全社會經濟活動共分為農林牧漁業、采礦業、制造業等20個行業,其中建筑業屬于“E”類,建筑業詳細分類情況見下表。行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該行業從業人員的現在與未來。從歷史看,沒有永遠好的行業,也沒有永遠差的行業,行業的景氣度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到行業內在各種因素的影響。

影響行業的外因主要有宏觀經濟指標波動、經濟周期、上下游產業鏈的供應需求變動,內因主要有行業的產品需求的變動、生產能力的變動、技術水平的變化及產業政策的變化等。綜合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建筑行業未來發展潛力如何呢?

建筑業分類和代碼表
figure_0017_0005

(一)建筑業

建筑業是專門從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設和設備安裝以及工程勘察設計工作的生產部門。其產品是各種工廠、礦井、鐵路、橋梁、港口、道路、管線、住宅以及公共設施的建筑物、構筑物和設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生產部門,它與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著密切的關系。建筑業按照我國國民經濟行業標準分類,屬于第二產業,主要由房屋建筑業、土木工程建筑業、建筑安裝業、建筑裝飾業和其他建筑業四方面構成。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所占比重僅次于工業和農業,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和社會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與鋼鐵、汽車工業并列為三大支柱產業。

所謂支柱產業,是指在一個歷史時期,能夠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和社會向前發展起到基礎作用,帶來巨大效益,產生深遠影響的產業。根據產業經濟學的理論,支柱產業一般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規模經濟顯著。

(2)知識技術密集。

(3)產業關聯度強。

(4)生產銷售增長率高。

(5)收入彈性系數大。

(6)具有成長性和發展潛力。

衡量和選擇支柱產業,要從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整體經濟出發,依據現有基礎、市場需求、產業關聯、技術進步、出口創匯,按照國際慣例,最基本條件是看其增加值能否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左右。我國建筑業已被稱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主要由以下五點決定。

(1)市場前景好。新型鐵路、公路、機場、橋梁、碼頭和各種現代化設施的建設任務,使建筑業發展獲取良好機遇。

(2)向高級技術發展。建筑業屬于中等層次的技術水平,是連接高、低技術的紐帶,同時對推動產業向高級化技術發展有重大作用。

(3)產業聯系廣泛。我國建筑產品成本中,70%是材料消耗,它可帶動建材、冶金、化工、石油、森林、機械等50多個相關產業。

(4)強大的勞動力吸納能力。建筑業產業投資少而就業量大,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

(5)打入國際市場的巨大潛力,同時可以帶動機電設備和原材料的出口,一舉數得。

近年來,整個行業呈現平穩上升態勢。建筑總產值從2008年的61144億元,到2009年增長為75864億元,2010年達到95206億元,2011年高達117734億元,2012年為135303億元。從業人員從2008年的3253.6萬人,到2009年增長為3597.35萬人,2010年達到4043.37萬人,2011年從業人數4311.1萬人。建筑業總產值、從業人數連續多年穩步增長,建筑業支柱產業地位持續增強。建筑業對拉動城鄉就業,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促進城鄉統籌發展貢獻突出。

《2001~2002年中國城市發展報告》中指出,未來5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提高到76%以上,城市對整個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將達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帶和中心城市的發展預示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高速起飛,也預示了建筑業更廣闊的市場即將到來。

(二)建設工程

建設工程指為人類生活、生產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各類建(構)筑物和工程設施。

建設工程按自然屬性分為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和機電工程三大類,詳細分類見圖1-1建設工程分類;按使用功能可分為房屋建筑工程、鐵路工程、公路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環保與節能工程、煤炭礦山工程、水運工程、海洋工程、民航工程、商業與物資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糧食工程、石油天然氣工程、海洋石油工程、火電工程、水電工程、核工業工程、建材工程、冶金工程、有色金屬工程、石化工程、化工工程、醫藥工程、機械工程、航天與航空工程、兵器與船舶工程、輕工工程、紡織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和廣播電影電視工程等,各行業建設工程可按自然屬性進行分類和組合。

figure_0019_0006
圖1-1 建設工程分類
注 1.建筑工程是指供人們進行生產、生活或其他活動的房屋或場所;
2.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陸上或水中,直接或間接為人類生活、生產、軍事、科研等服務的各類工程;
3.機電工程是指按照一定的工藝和方法,將不同規格、型號、性能、材質的設備、管路、線路等有機組合起來,滿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工程。

(三)道路橋梁工程

1.道路工程

道路通常是指為陸地交通運輸服務,通行各種機動車、人畜力車、馱騎牲畜及行人的各種路的統稱。道路伴隨人類活動而產生,又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是歷史文明的象征、科學進步的標志。

(1)道路的發展。原始的道路是由人踐踏而形成的小徑。以后要求有更好的道路,取土填坑,架木過溪,以利通行。當人類由原始農業到馴養牲畜后,逐漸利用牛、馬、駱駝等乘騎或馱運,因而出現馱運道。車輪的發明使陸地運輸進入馬車交通時代。巴比倫、埃及、中國、印度、希臘、羅馬等文明古國,為了軍事和商旅的需要,道路工程都有輝煌的成就。古波斯大道、歐洲琥珀大道、中國秦代棧道和馳道,已有數千年歷史。橫貫亞洲的絲綢之路,對東西方文化交流起到巨大作用,中國古代發明也從此傳播世界。中國歷來重視道路的規劃、修建和養護。古代道路工程有卓越創造,秦筑馳道,漢唐通西域,各國商旅興盛。18世紀中葉,現代道路工程開始在歐洲興起。1747年第一所橋路學校在巴黎建立。法國P.特雷薩蓋、英國T.特爾福德和J.L.馬克當等工程師提出新的路面結構理論和實踐,奠定了現代道路工程的基礎。1883~1885年德國G.W.戴姆勒、C.F.本茨發明了汽車,開創了以汽車交通為主的現代道路工程新時代。1931~1942年德國建成高速公路網,為汽車交通提供了安全、迅速、經濟、舒適的行車條件。

(2)道路的分類。我國道路工程按服務范圍及其在國家道路網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分為:

①國道(全國性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和主要干線。

②省道(區域性公路)。

③縣、鄉道(地方性公路)。

④城市道路。

前三種統稱公路,按年平均晝夜汽車交通量及使用任務、性質,又可劃分為五個技術等級。不同等級的公路用不同的技術指標體現。這些指標主要有計算車速、行車道數及寬度、路基寬度、最小平曲線半徑、最大縱坡、視距、路面等級、橋涵設計荷載等。

2.橋梁工程

橋梁是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礙物而修建的建筑物,是道路的組成部分。從工程技術的角度來看,橋梁發展經歷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時期。

(1)古代橋梁。人類在原始時代,跨越水道和峽谷,是利用自然倒下來的樹木(樹橋),自然形成的石梁(石梁橋)或石拱(石拱橋),溪澗突出的石塊,谷岸生長的藤蘿等。據史料記載,中國在周代(公元前11世紀~前256年)已建有梁橋和浮橋,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橋。古巴比倫王國在公元前1800年建造了多跨的木橋,橋長達183米。古羅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臺伯河的木橋,在公元前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峽的浮船橋。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在公元前4世紀時建起挑出石拱橋(拱腹為臺階式)。如圖1-2所示。

figure_0021_0007
圖1-2 古代橋梁

(2)近代橋梁。18世紀鐵的生產和鑄造,為橋梁提供了新的建造材料。但鑄鐵抗沖擊性能差,抗拉性能也低,易斷裂,并非良好的造橋材料。19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酸性轉爐煉鋼和平爐煉鋼技術的發展,鋼材成為重要的造橋材料。鋼的抗拉強度大,抗沖擊性能好,尤其是19世紀70年代出現鋼板和矩形軋制斷面鋼材,為橋梁的部件在廠內組裝創造了條件,使鋼材應用日益廣泛。

近代橋梁按建橋材料劃分,除木橋、石橋外,還有鐵橋、鋼橋、鋼筋混凝土橋。世界上第一座鑄鐵橋是英國科爾布魯克代爾廠所造的塞文河橋,建于1779年,為半圓拱,由五片拱肋組成,跨徑30.7米。中國于1705年修建了四川大渡河瀘定鐵鏈吊橋,橋長100米,寬2.8米,至今仍在使用。1875~1877年,法國園藝家莫尼埃建造了一座人行鋼筋混凝土橋,跨徑16米,寬4米。如圖1-3所示。

figure_0021_0008
圖1-3 近代橋梁

(3)現代橋梁。20世紀30年代,預應力混凝土和高強度鋼材相繼出現,材料塑性理論和極限理論的研究,橋梁振動的研究和空氣動力學的研究,以及土力學的研究等獲得了重大進展,為節約橋梁建筑材料,減輕橋重,預計基礎下沉深度和確定其承載力提供了科學的依據。現代橋梁按建橋材料可分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橋、鋼筋混凝土橋和鋼橋。

1928年,法國弗雷西內工程師經過20年的研究,用高強鋼絲和混凝土制成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這種材料,克服了鋼筋混凝土易產生裂紋的缺點,使橋梁可以用懸臂安裝法、頂推法施工。隨著高強鋼絲和高強混凝土的不斷發展,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橋的結構不斷改進,跨度不斷提高。中國1980年完工的重慶長江橋,主跨174米就是公路預應力混凝土T型剛構橋(見圖1-4)。20世紀60年代以后,鋼斜拉橋發展起來。第一座鋼斜拉橋是瑞典的斯特倫松德海峽橋,建于1956年,跨徑為(74.7+182.6+74.7)m。這座橋的斜拉索在塔左右各兩根,由鋼筋混凝土板和焊接鋼板梁組合作為縱梁。

figure_0022_0009
圖1-4 重慶長江橋

(四)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設施建設工程。市政設施是指在城市區、鎮(鄉)規劃建設范圍內設置、基于政府責任和義務為居民提供有償或無償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各種建筑物、構筑物、設備等。市政工程一般是屬于國家的基礎建設,是指城市建設中的各種公共交通設施、給水、排水、燃氣、城市防洪、環境衛生及照明等基礎設施建設,是城市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對外開放的基本條件。市政公用設施包括:

(1)城市道路及其設施:城市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公共停車場、廣場、管線走廊和安全通道、路肩、護欄、街路標牌、道路建設及道路綠化控制的用地及道路的其他附屬設施。

(2)城市橋涵及其設施:城市橋梁、隧道、涵洞、立交橋、過街人行橋、地下通道及其他附屬設施。

(3)城市排水設施:城市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污水合流管道、排水河道及溝渠、泵站、污水處理廠及其他附屬設施。

(4)城市防洪設施:城市防洪堤岸、河壩、防洪墻、排澇泵站、排洪道及其他附屬設施。

(5)城市道路照明設施:城市道路、橋梁、地下通道、廣場、公共綠地、景點等處的照明設施。

(6)城市建設公用設施:城市供水、供氣(煤氣、天然氣、石油液化氣)、集中供熱的管網、城市公共交通的供電線路及其他附屬設施。

市政工程在國家經濟建設中起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解決城市交通運輸、給排水問題,促進工農業生產,還可以大大改善城市環境衛生,提高城市的文明建設。對于促進工農業生產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改善城市面貌,對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有的國家稱市政工程為支柱工程、骨干工程。有的國家把市政工程稱作血管工程,它既輸送著經濟建設中的養料,又排除廢物,溝通著城鄉物資交流,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級政府大量投資興建市政工程,不僅使城市林蔭大道成網,給排水管道成為系統,綠地成片,水源豐富,電源充足,堤防鞏固,而且逐步興建燃氣、暖氣管道,集中供熱、供氣,使市政工程起到了為工農業生產服務,為人民生活服務,為交通運輸服務,為城市文明建設服務的作用,有效地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改善了城市環境、美化了市容,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不斷提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郁南县| 宜君县| 克什克腾旗| 会昌县| 延川县| 兰西县| 正阳县| 雷波县| 雷山县| 长阳| 郓城县| 建德市| 泸水县| 韩城市| 任丘市| 元江| 承德县| 寻甸| 鄂温| 合阳县| 吉木萨尔县| 清苑县| 双牌县| 宁南县| 饶平县| 十堰市| 彭水| 凤冈县| 文成县| 乌海市| 邯郸市| 锡林郭勒盟| 华蓥市| 洛南县| 水富县| 大城县| 中宁县| 武乡县| 黑龙江省| 梓潼县| 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