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資產評估作為一項社會性和公正性的活動,已逐漸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中介服務行業。資產評估行業憑借其內在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政治價值為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資產評估學在我國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邊緣學科,既具有特定的理論體系,又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為了便于高職高專教師、學生的教與學,我們特此編寫了本書。本書是編寫團隊多年教學研究和評估實踐的結晶,更凝聚著評估界專家、同仁的評估實踐經驗和智慧。
本書是資產評估、財務管理和會計等專業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的組成部分,其設計理念是將資產定價、資產價值評估崗位工作所需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貫穿于該書的學習與訓練之中。本書主要介紹了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這3種主要評估方法在各種資產價值評估中的具體運用,共設置了11個項目。通過學習和訓練,一是使學生掌握資產評估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以及法律、法規,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二是通過實際范例的展示,逐層分析,使學生在模仿中掌握知識要領、操作程序、技能要點,并通過各項目后的綜合實訓培養創造性思維與創新能力;三是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同時強化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達到評估師所應具備的評估各類資產的專業水平。
書中設計了“思考”“提示”“知識拓展”“掃一掃”等拓展性的小欄目,既拓展了讀者的視野,也增強了趣味性、可讀性。
本書的參考學時為54~108學時,建議采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各項目的參考學時見下面的學時分配表。
學時分配表

本書由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的劉淑琴擔任主編,黃愛玲、郭海蓮、李艷擔任副主編。具體編寫分工如下:劉淑琴負責編寫項目一、項目二、項目三,郭海蓮負責編寫項目四、項目五、項目六、項目十一,黃愛玲負責編寫項目七、項目八、項目九,李艷負責編寫項目十。全書由劉淑琴擬定編寫大綱和統稿。
由于編者水平和經驗有限,書中難免有欠妥和錯誤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