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興儉倒是沒白去縣城,在大家高高興興逛街的時候,他留意的最多的就是各種東西的價格,永定縣有一個很大的糕點鋪叫千味糕餅鋪,里面不止賣各種糕點,還買糖果,還有果脯,不過果脯的種類不多,只有杏脯、梨脯、山楂之類的,賣的還不便宜,安老漢每種果脯都買了一些。回去嘗過之后,覺得自己的干葡萄也差不到哪里去。
安老漢和兒子們商量了一下,覺得要種葡萄的話,還是要買地,山地也行,他記得就自家屋后這座山都是無主的,而且這座山陽光曬的面積也大,他們完全可以連著自家屋子買下來,就是不知要多少銀兩。
“這有啥難,趕明個去問問,咱們能買多少是多少。”安興儉道,要是有錢他還想把一座山都買下來呢!
“還有葡萄苗,咱們這一片可沒多少人種葡萄,就咱們家這株葡萄樹,還是我去鎮子上買錯苗得到的。”安老漢想著自個當年分不清苗子買錯了,還被自個老爹罵了一頓的事情還有些感慨。
“其實,我覺著咱們沒必要一下子就全給種上葡萄樹。”李老婆子說:“這樣動靜太大了。”本來自家送兩個娃去讀書,又買牛車就夠引人注目了,還好她沒娘家,兩個兒媳婦和娘家也不怎么走動,不然來家里打秋風的人可不會少。
“娘說得對,咱們可以慢慢來。先買山,等過完年,種完麥子后咱們一家人在慢慢做。”安興勤慢慢的說著自己的想法:“等到了農閑看看能不能弄完,不能的話再請村里人來干一段時間活兒。”
一家人反反復復的商量,今年就先買山,家里還有兩百多兩,就花兩百兩買山,剩下的錢,到時候讓安興儉去府城打聽打聽看看哪里有葡萄苗賣,等來年秋的時候再去買。如果銀兩不夠的話就少買些苗。
第二天一大早,安老漢就提著一瓶酒去村長家,然后趕著牛車帶著村長和兩個兒子一起去縣城里了。
“買平安村的山?”主簿奇怪的看著眼前的幾人“可想好了?”平安村偏僻得很,縣里的捕頭都不愛往那里跑。
“是,大人您看多少銀兩一畝?”安老漢笑著問。
主簿也沒多說什么,有人買山地對他們自然是好的,這也算政績。“山地便宜”主簿查了輿圖問要買哪個地方的。安老漢指給主簿看。“這座山有六百九十七畝,一兩銀子一畝。”
村長見他們已經決定好就去外頭等了,他可不好知道人家家里有多少銀錢。
“買兩百畝。”
主簿這回事真多驚訝了,可真是看不出一個小小的農戶,居然一下子能拿出這么多銀兩,“先交錢,辦紅契嗎?”
安老漢點點頭,自然要辦紅契,多點錢也可以。
安興儉知道以后要是自家干葡萄買賣要是能成,還得和主簿打交道。交了錢之后,拿到紅契又給主簿塞了一兩銀錢。主簿態度立馬就不一樣了,親自帶著他們去找捕快去丈量土地。
等回平安村丈量完土地,安興勤兄弟倆又親自送捕快、文書回衙門,當然不忘給個紅封。這一整天下來,安興勤兄弟兩還沒什么踏實感,一下子自家就多了兩百多畝地了,雖然是山地,可那也是地呀。
捕快都上門丈量了,自然瞞不過村里人。
周大娘是最早上門問消息的“大花啊,我聽人說你們家買了屋后頭的一座山?”
“誰說的,一座山,老娘哪有那么多銀兩?”李老婆子一聽就炸了。
“嗨!這不是今早在河邊洗衣服,那些老娘們說的,我就來問問信兒。”
李老婆子揮揮手:“可別聽他們瞎咧咧,買了兩百畝。這下子可把家里給掏空了。”
周大娘不可思議,咋突然就有那么多錢買山了。
李老婆子按照昨個他們商量的理由對周大娘說道“我可只和你說,可別往外說。”
周大娘看李老婆子神神秘秘的,心里更好奇了,止不住點頭。
“前幾天不是帶著我家幾個娃去縣城里嗎?在路上撿到一個手串,被一個有錢的老爺見著了,說那個手串是啥木,反正就挺貴重的,那個老爺出了一百多兩買了下來。我家老頭子說,這錢放家里也留不住,干脆就買地了,好歹地里總有些出息。”
周大娘聽到內情心滿意足的走了,一天來了好幾撥人,李老婆子都有些不耐煩了。還好第二天就開始下雪,村里來他們這頭的路可不好走,也就沒幾個人上門了。
不過村里的流言卻一直沒停,也不知道怎么傳的,后來居然傳出來李老婆子認了個有錢的姐姐,這是有錢姐姐給的見面禮。
......
不過一家人都沒有怎么管這些流言,開始商量著過年要買的東西,還有西廂的屋子也開始鋪床了,嘉寶來年就四歲了,她要求一個人睡。所以李老婆子特意去鎮里買了新的棉花,打算給小孫女做兩床棉被。
王秀麗姐妹則開始做粘豆包,各種丸子,今年年成好,家里進項也多,所以李老婆子決定今年的豬肉不賣了!
幾個娃聽到這個消息高興的嗷嗷叫,殺年豬的時候,特意請了村里幾個長輩來家里吃飯。村里頭比安傳根還高一輩的老人并不多,只有大伯、六叔、九叔,安老漢還特意趕著牛車親自去接。今年他們家確實有些出挑,所以請長輩也是為了表示自家沒忘本的意思。
“傳根吶,既然買了山,就要好好打理,可別荒在哪兒了。”這是安老漢的大伯安永寧,也是村里的族老了。
“大伯,您放心,來年我就帶著幾個小子們去打理。”
“要種些啥?”
“種葡萄”安老漢這次到沒忽悠人,畢竟到時候大家都看得到的。
“胡鬧!那么多地種葡萄哪里買的出去,難道賣不出去就全壞在地里頭?”這是安六叔安永平,脾氣向來火爆,聽到安老漢這么一說就開始反對。
安永寧緩緩的看了安永平一眼:“老六,都這么大年紀了,脾氣還這么大,先聽傳根說說看是怎么個想法。”
安老漢說了一下干葡萄的事,又把家里做的干葡萄分了一些給幾個叔伯。大家伙這才放下心來,不管怎么說安傳根的父親都是自個堂兄弟,怎么著也得看顧些。
送走長輩后,安家幾個小娃娃就開始在堂屋學字了;這是家忠的要求,他覺得弟弟妹妹最近因為過年,越來越不愛學習了。所以每天都要求弟弟妹妹開始背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
大人們在廚房忙碌,聽到幾個娃郎朗的讀書聲,干活都更加有勁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