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政治演講——人類發展的里程碑(4)
書名: 世界名人演講(大全集)作者名: 宋洪潔編著本章字數: 5408字更新時間: 2014-02-26 20:14:30
中國共產黨從它產生的時候起,就為中國人民的革命大團結而奮斗。在今后,它也一定要繼續為這種大團結而奮斗。因此,中國共產黨一定要為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成功及其發展和鞏固而進行不懈的努力。中國共產黨以一個政黨的資格參加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其他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國外華僑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一起,在新民主主義的共同綱領的基礎上忠誠合作,來決定中國一切重要的問題。凡是中國共產黨參加并一道通過的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決議,中國共產黨將堅決地執行并為其徹底實現而奮斗。中國共產黨將為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最高威信而奮斗,不允許任何人來破壞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今后所要采取的態度。我們也希望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國外華僑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以至全國人民,對今天開幕的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也采取同樣的態度。
在今天建立起來的全國人民的革命大團結,是有它的堅固的政治基礎的。這個基礎,就是即將由政協籌備會提交全體會議討論和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共同綱領。我們認為這個共同綱領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極端重要的文獻。它說到了我們的一般綱領,確定了我們國家的政權機構和軍事制度,決定了我們國家的經濟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
它是如此的堅定明確,清楚地指出了哪些事是應該做而且必須做的,那些事是不應該做而且不允許做的。這是總結了中國人民在近一百多年來特別是最近二十多年來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的經驗,而制訂出來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國綱領。這是目前時期全國人民的大憲章。這個共同綱領,經過政協全體會議的討論和通過之后,中國共產黨當完全遵守它的一切規定,并號召全國人民為其徹底實現而奮斗。在這樣的政治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全國人民的大團結及政治協商會議,在世界上將是無敵的。
中國人民革命大團結萬歲!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萬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中央人民政府萬歲!
◎說明提示:
在建國前夕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劉少奇發表了《加強全國人民的革命大團結》這篇講演。
▲努力,服從,協同(黃興)
努力,服從,協同
——在武昌受任民軍戰時總司令時的演講
黃興
1911年11月
兄弟才識本不勝任,既承不棄,亦不能不盡力。現今各省響應,大功已將告成,然我同胞亦不可以此自滿。兄弟今日有三層意思勖我同胞:第一須努力。現在黃河鐵橋已毀,敵兵已無歸路,誓不能不拼死命以與我對敵。我若稍存畏縮,敵即攻入我腹心矣。臨戰時倘不努力,后退者決意斬首示眾。
第二須服從。軍隊紀律,非服從不可。倘不服從,長官命令皆不能行,此種兵士萬不能以之臨戰。以后,軍界同胞須服從長官命令,無論如何危險,皆不得規避。(眾拍手)第三須協同。自來成大事定大業者,必自己能同心協力。若自己各存意見,互相枘鑿,無論有何種勢力,皆不能成事。
洪楊之敗,其前車之鑒也。我同胞無論辦事人及兵士,皆宜互相友愛,以期共達其目的。
此次革命,是光復漢族,建立共和政府。斯時清廷仍未覺悟,派兵來鄂與民軍為敵,我輩宜先驅逐在漢口之清軍,然后進攻,收復北京,以完成革命之志。今日既承黎都督與諸同志舉兄弟為戰時總司令,為國盡瘁,亦屬義不容辭。但是軍人打仗,第一要服從命令,第二要同心協力。自今而后,對于作戰,倘有不服從命令及臨陣怯敵者,即以軍法從事。尚望大眾努力前途為要!
◎說明提示:
黃興(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軫,改名興,字克強,一字廑午,號慶午、競武。革命時期化名李有慶、張守正、岡本、今村長藏。漢族,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高塘鄉(今長沙縣黃興鎮涼塘)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辛亥革命時期,以字黃克強聞名當時,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并稱。1916年10月31日,黃興于上海去世。1917年4月15日,受民國元老尊以國葬于湖南長沙岳麓山。著作有《黃克強先生全集》、《黃興集》、《黃興未刊電稿》及《黃克強先生書翰墨績》刊行。
▲與英相撒切爾夫人唇槍舌戰香港問題(鄧小平)
與英相撒切爾夫人唇槍舌戰香港問題
鄧小平
1982年9月24日
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是明確的,這里主要有三個問題。一個是主權問題;再一個問題,是1997年后中國采取什么方式來管理香港,繼續保持香港繁榮;第三個問題,是中國和英國兩國政府要妥善商談如何使香港從現在到1997年15年中不出現大的波動。
關于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講,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中國和英國就是在這個前提下來進行談判,商討解決香港問題的方式和辦法。如果中國在1997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8年后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我們等待了33年,再加上15年,就是48年,我們是在人民充分信賴的基礎上才能如此長期等待的。如果15年后還不收回,人民就沒有理由信任我們,任何中國政府都應該下臺,自動退出政治舞臺,沒有別的選擇。所以,現在,當然不是今天,但也不遲于一二年的時間,中國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這個決策。我們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長的時間了。
中國宣布這個決策,從大的方面來講,對英國也是有利的,因為這意味著屆時英國將徹底地結束殖民統治時代,在世界公論面前會得到好評。所以英國政府應該贊成中國的這個決策。中英兩國應該合作,共同來處理好香港問題。
保持香港的繁榮,我們希望取得英國的合作,但這不是說,香港繼續保持繁榮必須在英國的管轄之下才能實現。香港繼續保持繁榮,根本上取決于中國收回香港后,在中國的管轄之下,實行適合于香港的政策。香港現行的政治、經濟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當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將實行資本主義,現行的許多適合的制度要保持。我們要同香港各界人士廣泛交換意見,制定我們在15年中的方針政策以及15年后的方針政策。這些方針政策應該不僅是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而且在香港的其他投資者首先是英國也能夠接受,因為對他們也有好處。我們希望中英兩國政府就此進行友好的磋商,我們將非常高興地聽取英國政府對我們提出的建議。這些都需要時間。為什么還要等一二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呢?就是希望在這段時間里同各方面進行磋商。
現在人們議論最多的是,如果香港不能繼續保持繁榮,就會影響中國的四化建設。我認為,影響不能說沒有,但說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的建設,這個估計不正確。如果中國把四化建設能否實現放在香港是否繁榮上,那么這個決策本身就是不正確的。人們還議論香港外資撤走的問題。只要我們的政策適當,走了還會回來的。所以,我們在宣布1997年收回香港的同時,還要宣布1997年后香港所實行的制度和政策。
至于說一旦中國宣布1997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發生波動,我的看法是小波動不可避免,如果中英兩國抱著合作的態度來解決這個問題,就能避免大的波動。我還要告訴夫人,中國政府在做出這個決策的時候,各種可能都估計到了。我們還考慮了我們不愿意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在15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發生嚴重的波動,怎么辦?那時,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如果說宣布要收回香港就會像夫人說的‘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那我們要勇敢地面對這個災難,做出決策。希望從夫人這次訪問開始,兩國政府官員通過外交途徑進行很好地磋商,討論如何避免這種災難。我相信我們會制定出收回香港后應該實行的、能為各方面所接受的政策。我不擔心這一點。我擔心的是今后15年過渡時期如何過渡好,擔心在這個時期中會出現很大的混亂,而且這些混亂是人為的。這當中不光有外國人,也有中國人,而主要的是英國人。制造混亂是很容易的。我們進行磋商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單單是兩國政府,而且包括政府要約束廠商及各行各業,不要做妨礙香港繁榮的事。不僅在這15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不要發生大的波動,1997年中國接管以后還要管理得更好。
我們建議達成這樣一個協議,即雙方同意通過外交途徑開始進行香港問題的磋商。前提是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在這個基礎上磋商解決今后15年怎樣過渡得好以及15年以后香港怎么辦的問題。
◎說明提示:
1982年,英國女首相訪華,鄧小平和“鐵女人”在北京會晤,唇槍舌劍已在世人的預料之中。上面便是鄧小平于9月24日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時,就香港問題發表的著名講話。
1982年9月24日,鄧小平與撒切爾夫人的一場談話不僅實質上決定了1997年香港將實實在在地回到祖國的懷抱,而且從公關謀略的角度來說,也是經典的,令人嘆為觀止的。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不僅是我國最有威望的國家領導人之一,同時也是一位機智的謀略家、風趣的交際家和雄辯的演說家。
▲用心·務實·為香港(曾蔭權)
用心·務實·為香港
曾蔭權
2005年6月2日
今日,特區政府收到中央政府的批文,正式準許我請辭政務司司長之職,6月1日生效。我現在可以正式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同時公布我的施政綱領,并在兩個星期之內,向選舉事務處呈交提名表格。
參選行政長官,是本人畢生最重大的一個決定,也是我個人事業上另一個轉折點。我的家人和朋友對我堅定的支持和鼓勵,我十分感激。但由于這個決定,也關系到香港人的福祉,上個星期,我曾經獨處省思,為香港、也為了我自己的抉擇而誠心禱告。
能夠參與行政長官選舉,我感到自豪。我來自香港一個尋常百姓家,與大多數香港的子弟一樣,我曾經是香港的一個平凡的學生、為生活而奔波的推銷員,后來又成為市民的公仆。如果不是香港回歸祖國,實現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如果沒有中央政府和香港人的鞭策和信任,我不可能在特區政府內擔當核心的職位。
決定參與行政長官選舉,我也無限感恩。我不會低估面臨的挑戰、艱辛,但我明白在市民和中央政府的繼續支持下,我有信心會克服在未來一些日子種種可能的困難。無論有沒有其他人士得到足夠的提名參選,由明日開始,我將首先會見選舉委員會,然后進行一連串競選活動,面對全香港市民,宣布施政綱領,開誠布公,令全香港各階層的人明白,一旦本人當選,我管治的政策方略。
香港是一個自由社會,我們珍視而認同的價值觀,基本法已有所保障。行政長官嚴格按照基本法治理香港,我相信“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切實可行,也對“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充滿信心。然而,要使香港的未來不斷成功,捍衛我們香港人的價值觀,需要全港市民的共同努力和決心。
在人生路上,在香港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我踏上新的征途。在歐洲戰役之中,一位領導盟國的卓越領袖曾經說過一句名言:“給我們工具,我們會完成任務。”(Giveusthetoolsandwewillfinishthejob)在我宣布參選的日子,對這句話我深有同感。我需要克服困難、消除障礙,以善其事、利其器的精神,也需要戰無不勝的工具,但這件工具并不是摧毀性的炮槍,而是七百萬香港市民對我的勉勵和支持,以及社會的寬容和理性。讓我們忘卻過去的怨憤,撥開七年多以來的惶恐和激昂,只要我們攜手并肩,包容共濟,一切分歧和問題都可以找到答案。
答案在哪里?在于我們的地理,在中國的南大門口,我們的歷史和文化,與五千年華夏文明的脈搏一起跳動。
答案在于我們的活力,我們的生活方式,享有自由的信息,健全的法制,國際的金融經貿地位,實干苦拼的企業精神。
我們要汲取經驗,增加效率,鞏固本元,改革弊端,鼓勵寬容,建立一個行政主導的多元社會,加強向市民問責,繼續改善行政和立法機構的關系,維持公務員隊伍的專業廉潔和政治中立,從而達到“強政勵治,締造和諧,福為民開”。
我們要依據基本法以循序漸進方式發展民主政制,以其最終實現行政長官和立法機構的雙普選。
我們要合力在社會重燃生機的火花,重建生命的自信和尊嚴,令我們這個社會,無論什么族裔、宗教、政治信仰、社會階層,無論在香港出生成長,還是寓居暫住,都以生活在這個城市為榮,資金流動,人才勃興,都會感到香港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機會之城,安樂之鄉,都認同香港是一個難忘的都會,有我們共同見證過的歡慰與感觸。
這就是我的香港之夢。
命運對我十分眷顧,我由推銷行業轉職到政府,由推銷藥品到弘揚一套管治理念,其中我與大多數香港人的成長經過一樣,遇到過挫折,遭受過嘲諷和懷疑,但我堅持我的良知和原則,經歷了四十年來香港的風雨。
四十年前,香港由漁村開始逐步演變為商港,當年我不過是一個孤單的推銷員,但今天我希望有機會在另一個層面服務香港市民,我深信我以后不會再孤單,因為我是香港人的子弟,因為我服務的祖國,今天擁有強盛的實力和信守契約的誠意,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我得到你們的信任,將有千千萬萬人與我一起上路同行。我相信國家會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我也希望香港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中華民族的一分才智和心力,在這個令人振奮的時代,如果我得到大家支持,讓我接受這項更重大的歷史使命,我保證我會以一貫忠誠,服務香港,天地一心,此志不渝。
今天,我誠意邀請香港市民,我敬愛的父老、兄弟和姊妹,齊心協力,為香港再創生機。過去,我們榮辱與共,今天,我們風雨同舟,我誠懇地希望能與你們每一位人攜手共創一個光明而豐盛的未來。
(選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