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太宗耶律德光本紀

下面介紹的人物,就是我們要了解的遼朝的第二個皇帝——遼太宗耶律德光。他擁有傳奇的一生,南征北戰,開疆拓土,改革舊制,可以稱得上一位有為之君。

開疆擴土

耶律德光是契丹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次子,他從小就勇猛異常,相比于大哥耶律倍文人氣質、三弟耶律李胡的軟弱無能,只有他遺傳了阿保機的英勇威猛的氣概。阿保機非常喜愛他這個二兒子,經常帶著他南征北討,并且對他的寄望也很大,在20歲的時候就封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而耶律德光也沒讓阿保機失望,一路上建功無數。南征幽州,西征吐谷渾、回鶻,更是作為前鋒一舉滅掉整個渤海國,為遼國的開疆拓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耶律德光能當上皇帝,這里邊還有這么一個小內幕。

耶律德光是耶律阿保機的第二個兒子,他還有一個哥哥,名叫耶律倍。耶律阿保機在帝位繼承的觀念上尊崇的是中原的嫡長子繼承制。所以原本準備讓耶律倍繼承皇位,他在位期間也立了耶律倍為皇太子。但為何后來耶律德光卻成為契丹的皇帝呢?其實在這里面,耶律德光的母親述律平出了很大的力氣。在上一節中已經說到了,他的母親比較偏心,不想讓大兒子當皇帝,但是她喜歡的小兒子又沒有治國才能,所以相較之下,她就推舉二兒子耶律德光登基帝位。她在契丹政權中掌握著很大的權力。當時契丹王朝有這樣的傳統:在新皇即位之前,政權由太后掌管。她利用了自己的地位和權力為耶律德光爭取到了皇帝之位。再加上耶律德光本身就有非凡的戰功,所以也得到了朝廷上下的支持,于是就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皇位。

耶律德光繼位以后,開始執行阿保機對外擴張的政策,他把矛頭指向南邊富庶的中原地帶,想要爭霸中原。當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就想南下攻打中原地區,但是遭遇了中原軍民抵抗,暫時停止了南下的步伐。但是耶律德光十分謹慎,他不像他父親那樣盲目,他在等待著時機。

耶律德光稱帝后,大肆開疆擴土,進軍中原。

當時中原大部分地區是由后唐管控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掌握著后唐的大權,一直想做后唐的皇帝。而李叢珂——他是后唐根正苗紅的太子,十分心急,他很害怕到時候出什么變故,于是就殺了他的父親提前登基了。

繼承了皇位的李叢珂當然知道石敬瑭的野心,他不允許石敬瑭對他的帝位產生威脅。所以他就提前發動了攻勢,開始討伐石敬瑭。石敬瑭的內心也很慌亂,畢竟自己的兵力不是很夠,而且自己的迎戰名不正言不順。但是他又幻想著自己做皇帝,如果這場仗打勝了,那么自己就能當皇帝了。當然,他知道想贏得這場戰爭必須得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于是,石敬瑭在分析整個局勢之后,想出了一個辦法——必須借助外部勢力增強自己的軍事實力。當時的遼朝的軍事實力蒸蒸日上,是一個絕佳的外援。于是他派使者向耶律德光求救,并許下以遼為父、割讓燕云十六州的承諾條件,乞求耶律德光出兵助其討伐后唐。

而當時的耶律德光接到這個消息后十分興奮,當然興奮之余他又有些許擔憂,但是在審時度勢之后,接受了石敬瑭的請求,決定出兵中原。部下問他出兵的理由,他這樣說道:“李叢珂殺死自己的父親,自立為君主。這種行徑已經引起人神共憤,應該對他進行討伐。我們這場戰爭是順天之舉,所以一定會勝利。”在他的鼓動下,遼軍的士氣大增。于是耶律德光親率5萬騎兵去救援石敬瑭。耶律德光擁有很高的軍事謀略才能,在與后唐軍作戰的時候完美地展現了出來。耶律德光率將士到達之后,展開了與唐軍第一次交鋒。

唐將高行周、符彥卿率兵前來叫戰,耶律德光卻假裝退卻,提前設下伏兵誘敵深入。唐將高行周、符彥卿并不知道路上設有伏兵,以為是耶律德光臨陣脫逃,欣喜地追了上去。哪知突然被半路上的伏兵圍住,把他們困在了包圍圈使得他們不能首尾相顧。他們被伏兵打亂了陣腳,于是唐軍大敗。沿途一路丟盔棄甲,死傷無數。其后,耶律德光接連率軍南下進攻后唐的國土,最終幫助石敬瑭滅掉了后唐。后唐滅亡后,石敬瑭遵循了當初的約定,尊遼國為父、割讓燕云十六州給遼國管轄,耶律德光也正式冊封石敬瑭為后晉皇帝,使其繼續管轄中原。

石敬瑭派使者向耶律德光求救,并許下以遼為父并割讓了燕云十六州。

在石敬瑭期間,后晉一直和遼國保持著穩定的關系,并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沖突。石敬瑭去世后,群臣擁立他的侄子石重貴為皇帝,石重貴繼位后,向耶律德光提出了“稱孫而不稱臣”的要求。耶律德光當然不答應這個要求,于是就派使者前去責問他們為什么不守承諾,但后晉國的臣子出言不遜,說:“先皇帝石敬瑭是你們遼國所冊立的,現在的皇帝是我們冊立的。所以不必向你們稱臣。”

于是耶律德光大怒,準備發兵攻打后晉。他發現后晉的內政其實也是不穩,有幾個將領聽說耶律德光要攻打后晉,便向他頻頻示好,表示愿做內應。于是耶律德光這才大膽南侵中原。攻打后晉經歷了一場場艱難的戰役,并不像想象的那樣簡單。前前后后一共耗費了三年的時間,光是大型戰爭就不計其數,雖然最后滅亡了后晉,但是耶律德光也吃了不少虧,部下死傷很多,自己也付出許多代價。打勝后的耶律德光自然很開心,自己能夠入主中原,做中原百姓的皇帝,這是歷朝歷代有雄心抱負的君主都希望去做的事。

公元947年2月的一天,身著中原漢族皇帝冠冕的耶律德光,紅光滿面地在汴京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并得到了后晉官員們的歡迎。——雖然早在“燕云十六州”割讓之時,契丹國號就已改為“大遼”,但是直到這個儀式之后,他才算是正式坐上了他期盼已久的龍椅。

但是想要統治中原并不容易。不是單憑武力的征服就能使中原兒女屈服的,所以耶律德光的中原皇帝還沒有當多久,就遭到了中原兒女的強烈反抗。

主要原因除了耶律德光是異族外,更重要的是當時耶律德光的政策不得人心。在攻打后晉的過程中,遼軍沿用舊習,所有糧草都是靠搶奪沿途百姓而得的,進入大梁城后遼軍依然我行我素,大規模地洗劫百姓,以至于大梁周圍數百里荒無人煙,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有官員曾經勸諫耶律德光要對百姓施與寬厚的政策,但是卻遭到了他的反駁,并且堅持認為自己的處理措施沒有任何不當,反而呵斥那些來勸諫的官員。

改朝換代對于百姓本來就在感情上具有極大的沖擊,又加上契丹貴族官吏胡作非為,更是激起各地百姓的憤怒,各地就爆發了反抗遼國的起義。

聽到消息后,耶律德光坐立不安,中原的百姓起義不斷,各路武裝紛紛抗擊遼軍侵略。奈何耶律德光兵力不足,無法鎮壓這么多的起義軍,所以不得不下令撤軍回國。然而從即位到撤離他在汴京駐留的時間不足三個月。耶律德光統治中原的夢想就這樣破碎了!

文治之功

雖然耶律德光統治中原的愿望破滅了,但是耶律德光對遼國的發展還是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在文治方面,他不斷吸收漢文化,鼓勵朝中大臣學習漢族知識,并且引進了許多漢族的人才,給他們很高的地位,讓他們為治理國家建言獻策。他仿照漢人的政治制度改革國家政治,在他入主中原時期,耶律德光就開創了國家制度治理的先河——南北面官制度,通俗點說可以算是最早的“一國兩制”的制度吧!這種制度就是采取“因俗而治”的統治方式,因為漢人和契丹人的社會制度和文化制度都不相同,實行南北面官制度,實際上是分治漢人和契丹的方法。“北面官”沿用的是契丹族管理國家習俗,最高官員掌管契丹一切軍政大權,官員的身份全部是契丹貴族;“南面官”是模仿唐朝的官制制度,管理遼國的漢族人民聚居地。通過這種方式治理國家使得人民能各安其業,避免發生較大的社會沖突。

另外,耶律德光還有一個重要的貢獻就是改契丹的國號為遼。以前在耶律阿保機時代稱遼國為契丹,是耶律德光把國號定名為遼,這才有了后世所稱的遼國。

民族方面,耶律德光尊重各民族禮教,吸納儒家的一些簡明禮儀,廢除契丹一些落后的風俗,倡導遼國國內所有民族間均可自由通婚,促進民族融合。漢人、契丹人以及遼國治下的其他民族都穿自己的本民族服裝,身為最高統治者的他則穿漢服來推崇學習儒家文化。這些政策都對遼國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融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讀史學成語

覬覦已久:非分的希望或企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很久了。

造句:當時北方的民族逐漸強大起來,對富饒的中原覬覦已久

蒸蒸日上:蒸蒸:上升、興盛的樣子。形容事業一天天向上發展。

造句:他的事業蒸蒸日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东县| 肇庆市| 泸定县| 长子县| 江达县| 南涧| 敖汉旗| 林口县| 南召县| 彭州市| 固镇县| 双鸭山市| 韶山市| 华安县| 搜索| 香港| 高安市| 滕州市| 察隅县| 武穴市| 衢州市| 定日县| 南昌县| 旬邑县| 邛崃市| 三江| 乌兰浩特市| 天镇县| 富锦市| 临泽县| 泰顺县| 内黄县| 台江县| 奈曼旗| 木里| 岗巴县| 长宁县| 耿马| 堆龙德庆县| 安庆市| 凤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