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史·少年簡讀版·第4卷: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南史
- 何孝榮
- 3707字
- 2020-07-02 10:18:21
彭城王劉義康列傳
劉義康是宋武帝劉裕第四子,宋少帝劉義符、宋文帝劉義隆的異母弟。劉裕稱帝后,他受封彭城王,多次在外任刺史,后入朝擔任司徒。因宋文帝多病,朝中大事一度由劉義康獨掌。漸漸地,劉義康有些驕傲,忘記君臣禮儀,他的黨羽企圖把他推上帝位,好跟著享受榮華富貴。就這樣,災禍悄然而至……
樹大招風
宋文帝元嘉五年(428)春天,左光祿大夫范泰對司徒王弘、侍中王曇首兄弟二人說:“治理國家是非常重大的事情,位居權要很難長久平安,你們兄弟二人掌管朝中大權,位高名盛,應該需要特別謹慎,盡量降低自己的權位。彭城王劉義康是宋文帝的弟弟,可以征召他入朝,共同參與朝政。”王弘聽了,頻頻點頭。
彭城王劉義康聰慧明察,十九歲為都督荊湘等八州諸軍事、荊州刺史。他在位勤于職守,頗有政績。元嘉六年(429),在王弘的倡議下,劉義康被征召入朝,官拜侍中、司徒、錄尚書事等職,與王弘共輔朝政。王弘本來已年老體弱,再加上有意交出大權,因而一有政事,便推讓給劉義康,讓他全權處理。以后,劉義康逐漸一人總攬了朝政大權。
劉義康覺得,自己雖然與王弘同為尚書令,但王弘在朝時間長,官職比自己多,顯要的揚州刺史也由他擔任,心中總有些不痛快。因此,他公開對人說,朝廷應該讓他擔任揚州刺史。王弘的弟弟王曇首也受到宋文帝的信任,官為侍中。劉義康見此更是一肚子氣,認為王氏兄弟是他獨攬朝政的障礙。王弘兄弟非常明白劉義康的心理,平素盡量謙讓,王弘借口自己年老多病,乞求辭職。王曇首則要求出任吳郡,做地方太守,宋文帝都沒有批準。劉義康對人說:“王弘久病不起,國家怎么能夠躺在床上治理呢?”王曇首勸王弘,把自己府中的一半官員,送給劉義康使用。宋文帝看到報告后,同意分派兩千人供劉義康使用,劉義康這才有了一點笑臉。兩年之后,王弘病逝,劉義康改領揚州刺史。
劉湛投靠
領軍將軍劉湛與尚書仆射殷景仁早年是相當要好的朋友。通過殷景仁的薦舉,劉湛開始入朝為官。劉湛來到建康以后,見原來和自己地位不相上下的殷景仁現在身居高位,心中非常不滿,懷疑殷景仁在宋文帝面前說了自己的壞話,逐漸產生猜忌。他知道宋文帝非常依賴殷景仁,自己不能間疏他們之間的關系,便想憑借劉義康的力量,改變宋文帝的看法,貶黜殷景仁,重用自己。劉義康任豫州刺史時,劉湛曾做過他的長史,二人有過密切的來往,此時,劉湛對劉義康更是極力巴結。
不久,殷景仁升任中書令、中護軍,官職比以前還顯要。劉湛越發憤恨,屢屢慫恿劉義康在宋文帝面前詆毀殷景仁。宋文帝不但不聽劉義康的勸說,反而更加禮遇殷景仁。對此殷景仁對親朋好友嘆息說:“是我把他推薦入朝,誰想到他入朝后,便像瘋狗一樣來咬人。”從此聲稱有病,并多次上書,要求解除自己的職務,宋文帝都不同意,叫他帶職在家養病。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劉湛準備暗中派人扮作強盜,在殷景仁外出時,伺機行刺。他認為即使宋文帝知道事情的真相,也可以拿出一點理由搪塞,宋文帝也不能因此而傷害劉義康最親信的人。可宋文帝聽到風聲后,派人把殷景仁的家搬到西掖門外,靠近宮禁。宮城附近戒備森嚴,劉湛無法實施自己的陰謀。
宋文帝多年患病,時好時壞,幾次病危。入朝十多年來,劉義康盡心照料,藥物和食品不經自己親口嘗過,不讓宋文帝服用。宋文帝病重時,他經常幾天不睡,在床邊守護。宋文帝也非常信任劉義康,內外大小事務,都由他一人決斷。劉義康特別喜歡干事,治理朝政,盡心盡力。宋文帝對此極為滿意,凡是他提出的建議,沒有不被采納的。
文帝警覺
日復一日,劉義康漸漸權傾朝野,各類人物紛紛前來拜訪,府門前經常停著數百輛車。劉義康的記憶力很強,凡是聽到見到的,能夠終身不忘,他還喜歡在人多的場合,講述自己以前所說過的一些話,借以顯示聰明。對那些精明強干的人,他有意籠絡利用,然而自己卻沒什么真正的學問。后來他把朝中有才識的人,安排在自己的官府中任職,而把自己府僚中碌碌無為的人,任命為朝官。他自認為與宋文帝是兄弟至親,一點不考慮君臣之分,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毫無顧忌。他在自己官府內私設童仆、士卒六千余人,也不報告朝廷。各地進貢,他都把最好的留給自己,將次品送給宋文帝。
一年冬天,宋文帝一邊吃著柑橘,一邊感嘆地說:“不知怎么搞的,今年的柑橘,既不好看,味道又差。”劉義康接過話茬說道:“今年柑橘還是相當不錯的。”說完立即派人回自己府中去取,柑橘的個頭比皇宮的大三寸,又鮮又甜。宋文帝心里很不是滋味,漸漸對劉義康不滿起來。

▲ 劉義康從自己府中取來的柑橘個頭比皇宮的大三寸,又鮮又甜,使得宋文帝心里十分不滿。
宋文帝對劉湛投靠劉義康也極為反感。早先劉湛從荊州來到建康,宋文帝對他的禮遇特別優厚。劉湛熟悉前代歷史故事,善于議論如何治理天下,講解起來生動透辟,引人入勝。他每次一進宮,車夫就解下馬匹休息,左右隨從全去自由活動,因為隨從們知道,不到天黑,劉湛不會從皇宮里出來。最近幾年,由于劉湛趨炎附勢,煽動劉義康專權亂政,宋文帝對他很是厭惡,曾私下對親信說:“劉湛剛入朝時,我與他談話,常看日頭的早晚,害怕他很快離去,希望與他多談一會兒。現在同樣是入宮,我也常看日頭,但卻盼望他快一點走,感到跟他在一起是一件苦事。”
劉義康的幾個親信,都想借助劉義康升官發財。他們看到宋文帝體弱多病,制造輿論說:“皇上一旦駕崩,應該立年長者為君。”當時皇太子十六七歲,劉義康三十多歲。此話的含義是什么,明理人一聽就清楚。
有一天,宋文帝病勢沉重,讓劉義康起草顧命的詔書,劉義康回到官府,流著眼淚告訴劉湛和殷景仁。劉湛說:“現在天下形勢艱難,豈是幼主所能治理的。”劉義康和殷景仁聽了之后,都默不作聲。劉義康心里也有了即位的念頭。
劉義康的親信還背著他,尋找晉成帝傳位于弟弟晉康帝的歷史材料,為劉義康繼位尋找根據。左司徒長史劉斌等人,為了使劉義康最終能夠即位,結黨營私,對朝廷中的異己者千方百計加以陷害,到處搜集殷景仁的材料,甚至弄虛作假,捏造事實。宋文帝病愈后,知道了這些事情,心中非常惱火。久而久之,朝廷中形成了一個以宋文帝為首,一個以劉義康為首的兩大陣營。
殷景仁見時機已到,私下對宋文帝說:“相王劉義康權力太大,這樣對國家沒有什么好處,應該稍加貶抑。”宋文帝表面沒說什么,可心里極為贊同。
劉義康想讓劉斌為丹陽尹。他向宋文帝述說劉斌家中貧困,話還沒有講完,宋文帝就說:“讓他去吳郡吧。”過了一段時間,會稽太守述職回朝,劉義康又想讓劉斌做會稽太守,問宋文帝:“會稽太守還朝,不知準備讓誰代替他。”當時宋文帝并未考慮派誰去,為了堵住劉義康,便倉猝答道:“我已準備派王鴻去。”從此宋文帝開始冷落劉義康,也不再去劉義康的官府。

▲ 劉湛說:“現在天下形勢艱難,豈是幼主所能治理的。”
貶官外放
劉湛的母親病逝,劉湛離職守喪。他知道自己的罪惡已經暴露,不能再保全自己,對親信們說:“今年恐怕就要遭難,以前我在朝中,憑借能言善辯,還可以遮掩拖延,現在守喪離職,再也沒有這種可能了。禍患不久就要降臨!”
宋文帝知道自己與劉義康的矛盾日益嚴重,最終會釀成禍亂,決定先下手為強。
當年(440)十月,宋文帝下令逮捕劉湛,公布他的罪狀,在獄中將他殺死。劉湛的三個兒子和劉斌等八個同黨,也同時被殺。當時劉義康被宣召入朝,留在中書省,事后宋文帝才派人告訴他。劉義康只好上表辭職。詔書下來,劉義康被免去宰相職務,改任江州刺史,出鎮豫章(今江西南昌)。
劉義康準備好行裝,拜見宋文帝,順便告辭。宋文帝什么也沒有說,對他只是痛哭。不久,宋文帝派和尚慧琳看望劉義康。劉義康問道:“弟子還有還朝的可能嗎?”慧琳答道:“恨你不讀數百卷書。”
一天,宋文帝到會稽公主家會宴,姐弟倆情緒歡快,談得非常融洽。突然,會稽公主起身跪拜,十分悲傷,宋文帝莫名其妙,趕緊將她扶起。
公主說:“車子(劉義康小名)晚年一定不能為陛下所容,現在我特地為他請命,千萬不要殺害他。”說完放聲大哭。宋文帝也流著眼淚,指著遠處劉裕所葬的蔣山說:“一定不要多慮,如果我要違背今天的誓言,就對不起死去的父親。”
說完之后,宋文帝立即封上沒有喝完的酒,派人賜給劉義康,寫道:“會稽姐在會宴中想起你這個弟弟,這些沒有喝完的酒,封送給你。”因此,在會稽公主去世之前,劉義康安全無恙。
凄慘離世
元嘉二十二年(445),因范曄謀亂,彭城王劉義康被免為庶人,流放到安成郡(今江西安福)。六年后,宋文帝又準備將劉義康流放到廣州。劉義康知道后說:“人生總有一死,我難道貪生怕死嗎?我只要活著,就是發生謀亂的一個因素,把我流放得再遠,又有什么用處?我請求死在這個地方,多次流放,實在令人感到羞恥。”
還未等他動身,北魏大軍南侵,民心恐懼。宋文帝怕有人乘機擁戴劉義康稱帝,同時會稽公主也已去世,便拋棄了以前的誓言,派人給劉義康送去毒藥,令其自盡。劉義康不肯服藥,說:“佛教不許自殺,你們隨便怎么處置我都行。”使者只好命令隨從將劉義康殺死。
曾經顯赫多年的一朝宰相,就這樣凄慘地離開了人間。
讀史學成語
趨炎附勢:趨:奔走;炎:熱,比喻權勢。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例句:他這種趨炎附勢的人,不值得交往。
樹大招風: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錢財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煩。
例句:劉備在劉表手下一直很謙虛低調,生怕樹大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