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的獲取與轉化:“新經濟”的“新動能”
從網購到在線外賣、順風車……從每個人生活中的細微變化可以折射出移動互聯網、O2O、共享經濟等代表新經濟的詞匯已經從概念走進現實。新經濟已經成為中國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引擎。
新經濟要想快速轉化為新動能,需要整個商業模式的創新升級,而推動這種模式快速發展的背后是流量的獲取和轉化。獲取流量是手段,轉化流量是目的。
用戶的注意力在哪里,廣告就在哪里。買流量的本質就是買用戶的關注力。
但為什么同樣的流量,別人的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資回報率)那么高,而你的卻很低?
因為你只知道買流量,不知道用流量。
與其每天苦苦追問哪些渠道效果好,不如搞清楚流量的使用方法。
數據流:CAC與LTV你懂嗎
使用流量,一定要知道CAC(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用戶獲取成本)是多少,LTV(Life Time Value,用戶終生價值)大約多少。CAC代表了企業可以承受的獲客成本,LTV代表盈利能力。CAC必須遠小于LTV。
例如,某婚戀網站中,用戶注冊后會購買會員,各類虛擬道具與服務使得這些用戶第二年也許還會續費。若一個付費用戶平均付費為3 000,那么其CAC極限值約為1 000,即CAC=LTV/3。(該算法采用國外一些科技企業常用的公式,但實際核算時,還需要考慮企業的盈利率。)
為什么除以3呢?因為用戶貢獻的利潤并不是企業最終的利潤,還要扣除大量的人工及運營成本。當然,有些企業為了快速擴張,短期內其CAC高于LTV,如當前的二手車市場。
CAC的大小往往由商業模式決定。比如視頻軟件,用戶使用是免費的,有了一定的用戶數后,企業往往會采用會員制或賣廣告等方式變現,如騰訊視頻。但很顯然,其CAC很低,低于100,甚至是50。從點擊到注冊再到購買,對比愛奇藝的數據,2.8億的月活,1 000萬的付費會員,注冊購買率不到5%,那么其獲取一個注冊用戶的成本(CPA)最多5元。
CPA(Cost Per Action)如果很低,那么企業對于流量的選擇就要十分謹慎。對于一些免費產品,像社交、工具、新聞等產品,都不適宜購買較貴的流量。而像金融、教育、醫療、旅游、電商等B2C產品,由于單個用戶利潤貢獻值很高,只要最終的CAC沒有超出預算,都可以最大化地購買流量,如通過唯品會、京東、淘寶等平臺。
LTV制約了CAC,CAC又制約了CPA。如果企業隨便買流量,會使最終的CAC大于LTV,實際上是虧錢的,得不償失。
另外,通過核算CAC和LTV,企業可以評估流量引入和用戶商業化機制的優勢與不足。對于一些CAC較低的產品,由于轉化率較高,盡量采用“病毒營銷”方式,即利用社交和口碑傳播來獲取用戶。而CAC較高的產品,用戶進入門檻較高,轉化率較低,盡量先把精準流量做到最大化,然后逐步做大面積曝光和品牌建設。
CAC和LTV相輔相成。在把控CAC的同時,企業要盡量做大LTV,從深度和廣度最大化單個用戶商業價值,包括增加新產品和服務、引入第三方合作等手段。
總的來說,企業一定要核算CAC和LTV,從而知道該用什么方式獲取用戶。
轉化率:飛躍提升的背后
不同的流量,轉化率不同。
搜索平臺獲取的流量非常精確,轉化率較好,但搜索的點擊單價很貴。漏斗定律表明,從點擊到注冊再到購買,用戶一直在流失。
影響轉化率提升的因素很多,但只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內容,轉化率就可以得到提升,即流量引入、頁面優化和精細化管理。
(1)流量引入:只有鎖定目標用戶才有意義。流量引入的關鍵在于鎖定目標用戶。不管是搜索引擎、AppStore還是騰訊新聞,都有相關的用戶定位。拿搜索引擎舉例,用戶進行關鍵詞搜索后,網站呈現結果,那么利用關鍵詞就可以明確鎖定目標用戶,所以選詞就是搜索引擎進行流量引入的關鍵手段。
流量引入時需要把握節奏。比如促銷或品牌推廣時期,轉化率較好,此時應該加大流量引入力度。比如淘寶“雙十一”期間,流量引入力度空前強大,各大超級App開屏投放廣告,“雙十一”居于搜索引擎關鍵詞第一位,占據導航熱門廣告位,各大應用市場頭條廣告均同時投放。
由于競爭的關系,為了博取更多用戶的點擊,企業往往需要在素材方面下功夫。比如增強圖片的視覺沖擊力和文字的煽動性,從而提高流量的引入率。
(2)頁面優化:洞察用戶需求以及進行差異化營銷。用戶進入訪問頁后,看到產品介紹如果沒興趣,就直接關閉了。訪問頁一般由圖片和文字組成,有時候還有視頻。
制作頁面的第一原則是洞察用戶需求。用戶通過關鍵詞或是圖片素材進入訪問頁,他們都帶有一定的需求。企業需要圍繞用戶的需求進行內容設計,從獨特賣點、產品優勢、案例、品牌等方面闡述。
為了提高頁面的轉化率,往往需要A/B測試,即通過測試兩個不同頁面的轉化效果,來決定采用何種頁面進行投放。另一種更為細致的方式是進行熱力圖分析,從而發現用戶對哪些內容更感興趣,對哪些內容不感興趣。
谷歌經過研究發現,用戶對頁面的瀏覽線路呈“F型”。基于這一點,頁面的重點內容要盡量分布在F區域。由于用戶訪問是一個動態的連續過程,很多用戶會同時打開多個競品頁面訪問,所以差異化營銷也是頁面優化的關鍵因素。
對于一些價格門檻較低的產品,用戶更關注其獨特性,所以在差異化方面要做好文章。而對于一些價格門檻較高的產品,用戶往往存在不信任心理,因此他們會對品牌的內容非常關注。
通過熱力圖觀察網站首頁你會發現,大部分用戶會點擊“關于我們”,希望了解到該公司的資質。
最后一點就是要簡潔,注冊與購買引導按鈕要明確,用戶沒有太多耐心(2)。
(3)精細化管理:做好流量搭配的基礎。在如今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枯竭的背景下,精細化管理的價值越來越得以凸顯。
早在搜索引擎火爆時,網站投放一度成為企業獲取流量的核心策略之一,百度也成為企業博取流量的核心平臺。但現在隨著抖音、公眾號等眾多平臺的崛起,流量搭配的合理性顯得至關重要,畢竟用戶是有限的,如何找到核心用戶,關鍵在于精細化管理。
在固定的預算之下,實現最大的流量收割效果是所有企業夢寐以求的事情。為達到這一效果,企業需要梳理并深度了解各個流量平臺的屬性,并對其進行分類歸納,制定各渠道投放的目標,對每一個渠道進行精細化管理。比如之前爆火的關鍵詞搜索,企業要想通過這一方式將價值最大化,就需要制定系統的規劃和統籌方案。若企業的產品相比競爭對手既有價格優勢,又有品牌優勢,那么企業既要有精準的人群投放方案,更要在新產品上市的時候全面放開流量,實現規模化。
企業對各流量渠道的精細化管理依托的是各平臺數據,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調整策略,使效果不斷提升。
(1) 資料來源:http://www.woshipm.com/it/1175986.html
(2) 資料來源:http://www.sohu.com/a/67280132_18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