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人間世
  • (美)葛烈騰
  • 8775字
  • 2020-06-18 18:11:21

第四章 天堂之下

上海到杭州的鐵路距離為120英里。杭州位于錢塘江和西湖之間(西湖水面寬3英里,湖中島嶼羅列,堤道交錯)。杭州毗鄰杭嘉湖平原,市內公園眾多,周邊群山環繞,西部山巒疊嶂,山峰海拔高達五六千英尺。

每當夜幕降臨,紫色的云彩懷抱著遠山,湖水共長天一色,全國各地的游客紛紛為之吸引,人群中不時發出陣陣驚呼:“真是人間仙境!”無論是加拿大的班夫公園,還是瑞士的盧塞恩湖,與西湖美景相比無不相形見絀,這就是人間天堂。這里一步一景,環城湖畔的船只鱗次櫛比,游人穿梭不絕,有的在湖面野炊,有的則游覽周邊的寺廟亭臺,可謂流連忘返。

北端山脊上矗立著保俶塔,該塔構思精巧,象征著古人的智慧、經驗和優雅。南岸是一座單獨的山崗,古老的雷峰塔(1)聳立其上,千百年來一直守護著人民的安寧。四百年前,雷峰塔是偵查倭寇入侵的有利觀察點,倭寇因此縱火將之焚毀;大火足足燒了四個晝夜,塔上圓木門廊和陽臺被燒毀,連外墻磚也被燒成紅色。塔內拱壁由灰磚砌造而成,經過數百年風化,地面上滿是磚塊的粉末,據說這種粉末以熱水沖服,對治療胃痛有奇效——對人的身體大有裨益的無疑是熱水。

寶石山上保俶塔(20世紀20年代)

相傳遭逢亂世,雷峰塔必倒。現代科學認為,1924年雷峰塔的倒塌是由于中醫所謂雷峰塔承重柱的磚灰可以治療胃痛的傳說引起的;然而,同一時期,駐扎福建的直系軍閥孫傳芳(2)打敗浙江軍閥并攻入杭州也是造成雷峰塔倒的原因(3)。寶塔對于西湖而言是無可替代的,它的毀損無疑是個重大缺憾。

西湖湖畔的雷峰塔(20世紀20年代)

鄰近湖邊的寺廟在春天經常會舉行放生儀式。寺廟通常會將數籃的蛇(通常是無毒的)統統養在一個圍欄內。然后將這些蛇賣給虔誠的朝圣者放生,放生是為自己死后積德,即積陰德。

杭州周圍的群山(1909年)

云棲寺(YuinHsi)為輪回審判之所(4),因而和其他寺院又有所不同。寺內有很多關于鳥獸的故事,傳說它們曾經也是活在世上的人類,后被貶為鳥獸,但仍被作為人類的親朋供奉于此。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于先生變成豬”的故事(5)

據說二十年前,杭州有位姓于(音)的大絲綢商。其店鋪與庭院相接,每一進建一個庭院(而窮人們則被擠到了狹窄的街上),其富麗堂皇可謂超乎想象。這里有湖州的錦緞、南方世界絲綢中心的上等絲綢,福州的漆器,牙雕和玉器,青銅香爐和工藝精湛的錫鉛燭臺,各種絲繡以及明朝、清朝乾隆到光緒年間的各類瓷器。這個于先生不僅是個成功的商人,而且很會享受他所擁有的一切,特別是他的財富。

但于先生并非只是享受財富,命運對他還有著更豐富多彩的安排。一天晚上,他家門口的一個小屋著了火,所有的住戶被困屋內無法逃離。當下的中國人已經從過往的慘痛經歷中學會給自己留個后門,無論是發生火災還是其他狀況。另外就是遇到這種時刻,可以將財產從這道“安全門”送往安全地帶。門就在那里,于先生也是,而且他很明白此時該如何處置。在這時,人們通常都會邊往外逃邊搶救財物,可是于先生太在乎他的財產了。“沒必要遭受不必要的損失,消防機構很快就來救我們的。”于是他選擇等待……結果,消防機構趕到時,于先生已葬身火海,而消防隊員已無力搶救第一進房子,只能保留體力搶救第二進房子。不然,第二進也著火,那就太遲了。除了于先生,無情的大火還吞噬了另外三個無辜者的生命。

這種自私簡直就是自殺,正如憤怒的鄰居們所說的那樣,雖然于先生并非是個生性殘忍之人,而且其結果并非本意,但也不能不受到懲罰。復仇的情緒與日俱增,到最后當地最有威望的智者不得不站出來平息眾怒。冷靜的人,在那種極端情況下,他的邏輯通常是會通過妥協來尋求折衷。出于安全考慮,他提出由神來處理此事,于是他們前往寺廟祈求神諭。智者聰明地將他們引上了息事寧人的道路:“你們什么都不用做,上天自有安排。”

一個月過去,人們還在等著神對于先生的處置,但就在過去的幾周,人們對于先生的憎恨也漸漸消退,直到于先生的財物統統被分給眾人,“功過相抵”,人們終于才愿意忘記和原諒他。不過,于先生確實也不是個壞人。

但神的憤怒可沒那么容易平息,神不講情面且堅定不移。據說只有瘟神離開這個城市,于先生才可以回歸他的靈魂。在瘟神回歸之際,于先生是首批受害者之一,敬畏瘟神的人們給神額外多添香火,因為即使人們選擇原諒時,他卻不會忘記。

于太太不但是個忠誠的妻子,而且還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她相信命運輪回,而且對她丈夫的來生很是擔憂。于是,她趕赴最靈驗的寺廟詢問是否有方法可以解救于先生于水火,即使他來生成為低等生物也算幸運了。“我愛我的丈夫,”她說,“他一直對我很好,他也不是個壞蛋,我知道他有罪,來世他肯定做不了人了,但我仍然愛他。你能否幫我找到他,讓我繼續照顧和愛護他嗎?”

大師告訴她,只要于先生獲得重生,他會告訴她的。幾個星期過去后,她從廟里得知了于先生將再次投胎的消息:某年某月某日,距離杭州幾英里的一個叫小池的小村莊里,有個姓丁的農民,他家里將新生一窩豬。其中一只豬的前腿是白色的,那就是“于先生”。

時間快到的時候,于太太和管家一起趕赴小池村,并直接找到了這個姓丁的農民。到達后,她詢問了母豬的健康情況,得知母豬狀況良好,并且已經產下了一窩可愛的小豬。經檢查發現,其中果然有一只小豬的前腿是白色的。于是,她把這個“于先生”接回了原先的家。

直到此時,可說是功德圓滿,各得其所。但愛并不能拯救一切,五年過去了,小豬長成了大豬,而且越來越令人討厭。到了第六年,“于先生”已經是頭成年豬,而且生出了些連豬都討厭的秉性,于太太也厭倦了和“豬丈夫”一塊生活,于是再次去寺廟求助。

她說:“過去五年里,我細心照料我的丈夫,把他當成人一般對待,但是對我來說,即便我很虔誠,我想我也沒有理由再承受這個負擔了,神是否對他還有其他安排呢?或者,他的債都還清了嗎?”

“確實有,”大師說道,“因為你真的很虔誠也很耐心,而且從未得到任何回報,畢竟你的丈夫只是一只豬,而且他并不感激你為他所做的一切。”

因此,“于先生”從他富麗堂皇的家中搬到美麗的云棲寺。從山麓上望去,遠方的河流清晰可見,紫竹林像是古代的卷軸,由北向南延伸開來,寧靜,祥和,肅穆。畢竟,命運對“于先生”還是仁慈的。他活在了另一種寂靜與幸福的環境里,一旦離開了,也許這次轉世成為了更高級的生命。但于我來說,云棲寺卻因此喪失了些魅力,夸大了神對眾生的仁慈。

是的,“于先生”并不偉大,但他確實代表了一種偉大的思想。他沒有私欲,而且對此非常滿足。但成千上萬的朝圣者來到這個佛教圣地,懷揣各種想法,當他們經過大殿旁邊的放生池,看到的是知足的鳥獸和“于先生”,應該想到死不僅是罪惡的代價,同時也是神的仁慈。這種仁慈是如此的深沉,卻又如此的完整,每個凡夫俗子概莫能受——只有當你成為禽獸時方可感受到,正如他們從“于先生”那里看到的,神的仁慈開出了愛之花。

一提到寺廟則必提靈隱寺。靈隱寺距離杭州不過幾英里,位于一片樹木繁茂的山谷中,山谷中杜鵑花遍地,一直延伸到平原邊緣。小路的盡頭是寺院的入口,有著長而彎曲的屋頂與屋檐。寺廟前的甬道位于正中間,兩旁背靠背屹立著兩座大雕像,金箔覆蓋,裹挾的綢緞經過歲月的洗禮已經有些臟。祭壇上香爐蠟燭林立,虔誠的朝圣者紛紛叩頭,并將銅錢扔進深不可測的功德箱。

大殿兩邊都有兩尊20英尺高的彩色神像,總共四尊,代表了天氣的四個組成部分(6)。風,是尊相當剛猛的佛像,手里握著一把象征力量的劍;調,意為微風與和諧,手中持一把琵琶;雨,自然而然是拿把雨傘;而順,代表公平,手中似乎抓著一條蛇。“風調雨順”四個字代表一年的豐收與和諧。

靈隱寺大殿(1911年)

一條長徑隱約其中,中間一條小溪,古樹掩映,泉水叮咚,這是中國建筑的瑰寶。

寺內有三尊40英尺高的大佛,這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三種不同化身:喬達摩,俗世佛教的創立者;阿彌陀佛,天上的統治者;還有藥師佛,至高無上的消災延壽佛。這三尊佛像雕工精細,以金箔和漆覆蓋。三尊佛像立在大殿正中,前面是供桌,每天有上百個僧侶在此誦經數次。背面兩邊和中間掛著許多10英尺高的佛像,他們是中國十二生肖和其他神的保護者,每尊佛像前面都擺放著跪拜凳、香爐、燭臺和功德箱。

香客眾多的靈隱寺(1939年)

大佛像正背面是一尊美麗的觀音像,身披絲綢,隱居在人們所說的南海。她站在鰲魚的背上,并以此來拯救世界,否則海洋和陸地都可能會被淹沒。在觀音的周圍環繞著許多其他佛像,包括站在巖石上的猴子,公元7世紀時這只猴子與其師父一道赴西天取經,行經此地時師父決定放棄前往西天,于是在此定居,之后該廟成為佛教中心和神的圣殿。

靈隱寺大殿主要由美國松木建造而成,中心有二十四根大小一致的柱子,每根柱子直徑3英尺,高80英尺。這些(制作柱子的)松木先是由輪船從美國運到港口,通過輸送機運到湖邊,漂過湖面,然后穿過一條位于山中間的兩英里的運河,該運河專為建造寺廟而開,直到一個高高的河岸邊才拖出去。從那里再次用輸送機將柱子運到工地。

盡管每個寺廟都很有趣,但并非所有的廟宇都是景區和圣地。一個永遠不會引起海外游客興趣的是位于城市中心山脊上的城隍廟(City Temple)——財神(God of Wealth)(7)的所在地。從馬可波羅路或者叫作中山中路的中央大街出發,爬上一條長長的彎彎曲曲的石階,兩邊有很多乞丐,爭著各顯身手向路人乞求施舍,有時還會抓住路人的衣角。正是在這里,我曾經看到一個胸口有一個大洞的男人,肋骨的一端清晰可見。他的肋骨明顯是斷了,因為他為了吸引路人的注意,抬起肋骨的一端,直立在胸前,一巴掌把它拍入傷口,然后發出痛苦的尖叫聲。

廟門口正前方有一個巨大的“降妖墻”。據說邪惡的靈魂不能轉彎,而這堵墻雖然離寺門有100英尺,卻有效地阻止了他們進入圣殿。墻上用中國書法寫著八個大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每個字有5英尺高。大殿中這個寓意則是用圖形表示,大殿兩邊都像是“罪惡博物館”,生動詳細地展示了佛教地獄對罪人的懲治方法。

地獄的使者是男人的形象,皮膚黑紅相間,面目猙獰,除了用于折磨的專用器具外,每人手里還拿著一個叉子。除了展現制造身體痛苦的完美方法,別無其他。

寺內,久經歲月的佛像前香燭環繞,不斷刺激著他賜予財富的能力。大多數拜佛者都是小店主,他們祈禱的目的很簡單,無非讓他們運氣能好一點,過上普通的生活。

城市的東面是錢塘江,潮汐是自然界最偉大的現象之一。潮水從廣闊太平洋邊上的杭州灣涌入,從海灣的南端迅速向前推進,并將之從13英里寬迅速變窄,成為一條巨浪,每天早晚兩次從100英里外的大海,沖上杭州各大河流的堤岸。

錢塘江大潮(1920-1930年)

數年前,海寧發生過一次史無前例的大潮,高達30英尺,卷走了四百多名圍觀群眾。他們被洶涌的浪潮沖出數英里,潮水退去之時,尸體被發現散落在城市附近的灘涂上。

有一天,我帶著我的四個孩子到江邊去觀潮,原想潮水高度應該一般,大約6英尺。在9月中旬炎熱的太陽下,我們躲在一個小竹林里,竹根有好幾英尺泡在河水里,而近岸的泥土已經被沖走了。潮水到達前二十分鐘,從河流與天際交匯處隱約傳來蜂群般低沉的嗡嗡聲,之后出現了一條長長的白線。我們站在那里聽著嗡嗡聲變成重型無人機的轟鳴聲,白色的線條也變成了跨越河流的寬闊水墻,憤怒地拍打著兩邊的河岸。

當我們意識到浪潮很高時,它距離我們只有100碼(8)。浪潮從竹林頂端向我們沖下來,我一邊抱著兩個小女兒,一邊叫其他人快跑,最后我跑進了銀行。幸好我抱著女兒跑得快,我看到我們之前所站的小半島上波濤洶涌。大女兒瑪莎站在我旁邊,但達德利卻傻傻地想爬竹子,竹子光溜溜的,他連最低的枝丫都沒有夠到。洪水強烈地沖擊著樹木,并迅速地向前蜿蜒,很快他滑了下來,掉入奔涌的水中。幸運的是,樹根很發達,于是他抓住樹木,用身體抱住樹干,這樣才能慢慢讓自己從洪水中掙扎到岸邊。之后,在潮水上漲時我們一直待在銀行里,這樣就不用逃了。

數百年前,中國的一位慈善家用其所有財富,在錢塘江上永久性地提供一條免費渡輪到杭州,那時的河面寬度是一英里半。三百年來,船一直以風帆和槳為動力,撐船者用一支竹竿頂在赤裸裸的肚子上,汗流浹背,靠著四肢的力氣撥開水中的垃圾,長期在河里穿梭。等到每一寸空間都坐滿了人,渡船才會開動,工人們裝著各式貨物,為城市市場帶來竹筍、山藥、豌豆、豆類、栗子、菱角、水果、牛肉,還有雞,回程時還不忘帶上兩桶珍貴的“夜香”(糞便),這是中國農村的主要肥料。

穿過河流,來到30英里外的紹興,你會發現一路都很有趣,直到你經歷了某些可怕的事情,而且每個旅行者都會遇到這種事。中國人是很喜歡賭的,他們會抓住一切機會來賭。錢塘江的船夫們也不例外,行船時他們一樣照賭不誤,有時也會賭輸。他們很少或從來不會被困在會有危險的河流中間的高洼地帶,但總是在最后到岸的時候“適時”地讓乘客們一身濕透或嚇個半死。我們的一位傳教士曾經在河邊的一間土坯房里困了三個小時,因為這是她唯一可以找到的避難所,她把凳子放在桌子上,自己再坐在上面——而水已經從門涌進來沒過了她的腳面。

一千年來,杭州一直是國家的驕傲。早在公元893年,現在的城墻就建成了,在高度和寬度上都要比北方的長城多出十多英尺。11世紀是寺廟、道觀、寶塔建筑的黃金時期。一百年之后,建成了防止洪水泛濫和遏制潮汐的110英里堤防。偉大的皇帝康熙、乾隆南下游杭州,并建造公共建筑,以此來紀念自己所統治王朝的輝煌。

1911年,杭州成為辛亥革命武裝推翻清朝統治的全省中心,滿城被徹底摧毀。進步官員用了五年時間進行了重建,城市的新區鋪設了寬闊的街道、人行道、電燈和排水溝。

但杭州并非處處都是天堂。旗人區外,街道非常狹窄,寬度不到兩米。路面上松散地鋪著些傾斜的石板,幾乎完全覆蓋了中間瀕臨堵塞的下水道。

六條主干道被許多四五英尺寬的小街道截斷。在這些狹窄的街道上的入口處是一排排公廁,它們是有簡陋陶罐或者壇子的木棚。在我們來到杭州的第一年,城市的街道上出現了成千上萬只流浪狗,這些膽小的動物會毫無緣由地大吼大叫,然后又在你打算驅趕他們的第一時間匆忙逃跑。晚上更是吠影吠聲,有時甚至會把整個城市都鬧得不得安寧。總的來說,流浪狗分兩種,一種是肥肥的毛色光滑,吃得很好;一種則瘦得可憐,而且沒毛。當它們無法找到足夠的食物時,就會同類相食。

我們剛到蕙蘭中學的第一年,校園里有二十多只流浪狗。在我家那只訓練有素的德國獵犬發狂之前,誰也沒有想過要去處理這些流浪狗。她肯定是被那些劣狗咬了,因為她從未離開大院。于是我立即寫信給警察局長,告訴他這些流浪狗已經威脅到四百個學生的安全,因此我建議處理這些狗。警局的回信非常禮貌,還贊揚我的公益精神,說感謝我對中國青少年的愛護,并允許我參與處理此事,前提是我能證明流浪狗患有狂犬病。這樣的話,佛教徒就不會批評說他摧殘生命了。

幾年以后,行事謹慎又注重效率的國民政府官員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并開始大規模地槍殺流浪狗。此舉立刻在佛教界掀起一股風暴——他們嚴厲批評政府“草菅狗命”。于是政府不得不停止槍殺行動。但第二個計劃更有成效,先將狗抓到山上一個封閉的大院里,弱肉強食,最后就這樣將狂犬病消除了。但從狗的角度考慮這卻是個惡性循環,人類也不會滿意,因為這種解決方案一點都不人道,因此又推出了另一個計劃。他們將流浪狗用渡船運到江對岸,每天的潮汐自然就把這些葬身爛泥的流浪狗給沖走了。這回再沒人指責政府殘忍或無宗教信仰。這事也就這樣告一段落。

我們剛到杭州的頭幾天晚上被打更人弄得夜不能寐,他無非就是提醒房東要注意安全,偶爾也充當下報時功能,僅此而已。他每隔兩小時就在兩條竹筒上敲幾下,發出一連串刺耳的聲音,這聲音能瞬間將人喚醒,這樣如果發生火災或者有小偷潛入房間就會被發現,隨后通過敲打一些簡單的暗號來提示時間。

城墻內三條運河橫貫其中,便于運輸重要商品而且經濟實惠,否則就必須靠苦力肩挑背扛。一條運河載著幾十條敞開的小船,帶走了長達30英里熱鬧居民區的糞便。除了那些已經習慣的人,城市的這一部分是所有人都不堪忍受的。運河就是這里的下水道,每個清晨,數以百計的家庭主婦和女傭會用洗衣槌敲打她們泡在運河水里的衣服,以此去除衣服上的污垢。

京杭大運河上的拱宸橋(1917—1919年)

城內運河四通八達,貨船從白墻黑瓦的民居中穿過(1919年)

城里拉圾主要依靠這些運河上的拉圾船運送(1919年)

從1920年開始,黃包車迅速取代古老的轎子成為新式交通工具。每個黃包車都配有一個響鈴,以提醒路人小心車輛,當黃包車少的時候,這種做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很快,隨著黃包車數量的增加,大街小巷隨處都是拉車的車夫,那鈴聲就變成了噪音。然后就取消了這種響鈴,苦力也隨之被驅趕,但直到今天,黃包車的鈴聲依然是“chela-la,chela-la”——它以這種方式將這被遺忘的鈴聲留在了歷史的記憶里。

那時城里已經有汽車,但不受歡迎,杭州城中大概只有不到十輛,主要是因為可以開車的地方很少。曾經有個美國朋友休假帶回來一輛汽車,有一天他把車停在街邊,結果有個學騎自行車的男孩撞到車尾,摔斷了一條腿。善良的外國人把他帶到了醫院,結果他不僅賠了六周的住院費,還賠了男孩相應的誤工費。雖然他沒有責任,但他有一輛汽車的事實證明了他有承擔的能力和責任。他的責任就是賠錢。這男孩摔斷了腿,我的朋友被宣判無罪,但被判定有責任賠償,這就是典型的中國人的思維,雖然賠了些錢也沒傷到他的面子。后來又發生了一起事故,治安官員宣布如果再發生一次事故的話,他將被禁止開車三個月。

江對岸的肥沃沙地幾乎全部種的是棉花。由于這些保守的農民尚未接受金陵大學農林科推出的長絨棉,因此種的都是短纖品種,而且產量很低。收成后,幾十家工廠和成千上萬家庭負責紡紗和編織,家庭小作坊日夜趕工。而后,這些工廠的本地機器迅速被新型日本織布機取代。

在農村地區,高于稻田灌溉水平線的每寸土地都種著桑樹,甚至城墻內的空地和庭院里都種著這種蠶的食物。絲綢紡織用的鐵制煙囪刺穿了鄉村的天空,這對于和諧的鄉村景觀來說顯得有些突兀,但它為成千上萬的鄉村女子創造了工作機會。當蠶繭上的絲因加熱脫落時,女孩們把干癟的手伸進滾燙的水里收集絲線,根據絲線的強度將它們捻成五到二十根一條,然后用手工制作的輪子將它們卷起來。

在城里,有著數十個現代大工廠,可以制作上等絲綢和最好的錦緞,這些都是有錢人的日常衣物,甚至普通民眾在周末和節假日也會穿。而家里的傭人的確是窮,連一件絲綢衣服都沒有。穿藍色粗布通常是會被看不起的,說是長江以北即“江北人”才穿這樣的衣服。

據我所知,這個城市所擁有的休閑場所很少。有些劇院會不時上映戲曲,其長度取決于受歡迎程度。沒有電影,中國版的《潘趣和朱迪》(Punch and Judy(9) ——“小熱昏”走街串巷演出,有時也被雇去給富人表演。世界上最聰明的戲劇藝術家和兒童雜技演員在空地和街角表演,而且誰都可以觀看。歌廳是有錢人的娛樂場所。學生的田徑運動還沒有形成風尚,而且比賽往往以斗毆收場。

賭博隨處可見,商店,家庭,空地,門口,以及十字路口,到處可見他們的身影。麻將是最受歡迎的,但撲克迅速流行。事實上,我曾經在一次葬禮中看到,在被燒毀的紙制物件中,有四個“A”和一個“王”的撲克。

中國人賭博似乎跟做生意一樣實際。斗蟋蟀就可以賭,為什么還要花錢飼養賽馬呢?斗蟋蟀更多靠運氣,可做手腳的機會較少。投注經常有一百塊,但也會高達五百塊,比如當蟋蟀已經有明顯的優勢可以拔掉對手的一條腿時。

每到比賽時間就會圍滿看客,競技場被安排在房間中央的一個矮凳子上,看客們則圍繞而坐。競技場通常是一個長約10英寸、寬4英寸的紅色竹籬籠,兩端都是小格子,蟋蟀從一扇門進入。中間是一個小小的門,可以通過上面的欄桿把籠子和籠子連接起來。每個人都把他的蟋蟀放進一支竹筒里,先在暗處放一段時間,然后將兩只蟋蟀拿出來放在籠子兩端。投注完畢后,用樹枝挑起蟋蟀進行爭斗。通常,蟋蟀受到光線和歡呼刺激后,馬上就有戰斗的欲望,而對手也是一樣。當它們相互挑釁,彼此都有打架的欲望時,籠子的門就被打開,雙方立刻投入戰斗。但光線和自由有時未能克服黑暗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就要用一根帶毛的草棍子給蟋蟀搔癢,即使是性情溫和的蟋蟀,這種動作也足以激起它的憤怒,并開始相互挑釁,最終投入戰斗。

晚清時人斗蟋蟀的場景

不需要裁判——這是該比賽的另一個決定性優勢,因為任何行為都是允許的。這是典型的中國式比賽,也許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樂在其中。開始時雙方既憤怒又不敢出手,因而進行大量的徘徊和試探。之后雙方的啁啾聲響起,它們蹲在地上,目光凝視著對方,然后閃電般地跳了起來。最后,它們打得難解難分,用下巴頂,用腿踢,直到有一方缺胳膊少腿,戰斗才算結束。打敗的蟋蟀被毫不猶豫地拋棄,而勝利者發著勝利的“唧唧”聲,被放在空竹筒中休息以備再戰。再次投注完畢后,另一場比賽拉開序幕。


(1) 遺址在浙江省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上,五代吳越王錢俶時建。內藏石刻《華嚴經》及《陀羅尼經》等名貴文物。塔于1924年傾塌,部分文物移置于浙江省博物館內。1999年后重建。

(2) 孫傳芳(1885—1935),直系軍閥。山東歷城(今濟南)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曾任福建軍務督理。1924年江浙戰爭時,援助齊燮元擊敗盧永祥,任閩浙巡閱使兼浙江軍務督理。次年自任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成為直系軍閥中最有實力的首領。1926年被北伐軍擊垮,投靠張作霖。后被刺死。

(3) 在杭州有句老話叫作“獨腳踢倒雷峰塔”。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轟然倒下。而就在雷峰塔倒塌的前幾天,孫傳芳剛占領杭州,傳說孫傳芳就是一個瘸子。

(4) 明清時江南佛教界積極提倡放生,如云棲蓮池大師祩宏“極意戒殺生,崇放生,著文久行于世,海內外奉尊之”。云棲寺的放生所,是當年馬、牛、豬、羊等陸上生物放生之處。

(5) 此事發表于民國十七年(1928)四月初一日《新聞報》第六版,由蕭山人倪耀楣報道。

(6) 四尊神像指四大天王,也稱四大金剛,他們手持的法器通過諧音、聯想,象征著“風調雨順”。

(7) 指杭州吳山的城隍廟,作者誤寫,其中并沒有供奉財神。

(8) 1碼=3英尺=0.9144米。

(9) 英國傳統木偶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阳县| 皮山县| 左权县| 汶上县| 普安县| 青浦区| 孙吴县| 扶余县| 嘉义县| 永德县| 武鸣县| 新郑市| 门头沟区| 蓝田县| 郓城县| 白河县| 枝江市| 赞皇县| 韶山市| 从江县| 邯郸市| 睢宁县| 乌苏市| 阜南县| 武定县| 读书| 醴陵市| 山丹县| 德格县| 广南县| 呼图壁县| 三明市| 长岛县| 铁力市| 嘉祥县| 中方县| 永州市| 洞头县| 河西区| 南岸区| 华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