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木仍在前往武威郡之前,親自登門和禮泉侯孫余解釋清楚誤會,隨后把李麗華轉移到孫余在城外的一處田莊里。忙活完這些還有件事讓劉木仍不放心,這次巡撫武威郡會帶走一部分護衛,造成將軍府的安全程度下降,同時二哥劉藍一家住在飯鋪并不安全。劉木仍只是讓巡城黑羽軍特意關照一下,并沒有更多準備就持節上路了。使節車隊一路向西,沿途越來越荒涼蕭索,宇國驛站提供的飲食比較粗獷眾人并不適應。
“少君,前方有個村落,離驛站還有二十里路程。”蠱樸在車廂里翻看輿圖道。
“車隊繼續趕路,咱倆騎馬去村里轉一圈。”劉木仍很清楚蠱樸的想法。
使節車隊繼續趕路,蠱樸安排四個護衛陪劉木仍微服私訪,到地方讓眾人頗為驚訝。輿圖上標注的四羊鄉只有幾十戶人家,連個大點的村落都算不上,門窗破敗十室九空死氣沉沉。看起來像災荒時廢棄的村落,眾人心里提高警惕調轉馬頭準備離去。村落東邊忽然傳出幾聲羊叫,似乎還有人居住在此。
“君侯,這村落荒僻或許是盜賊的藏身地,還是早些離開比較穩妥。”一位護衛提議道。
“這樣回去太沒意思了,你倆到村子里查看情況,若有盜賊立刻離開。”劉木仍對這些護衛的身手很有信心。
“君侯,這村落荒廢多年只有兩位老者和一群羊,實在不值得君侯登門。”偵查完的護衛回來道。
尋常旅者打扮的劉木仍下馬走向村東面,蠱樸和幾個護衛只好跟上,來到一處滿是羊腥味的房屋。頭發花白的婦人正在生火做飯,老叟給屋里火盆添完柴,轉身去給來客馬匹添加草料。劉木仍一行人烤火驅寒,對周圍雜亂簡陋環境頗為反感,還有夾雜羊腥氣的一股臭味。
“長者,這村落之中為何如此荒涼?”一位護衛喝著羊肉湯問。
“先前有群馬賊來到這一帶,只索要牛羊不傷人,長史派出郡兵圍剿都被馬賊提前知曉,等郡兵撤走又回來劫掠。原先村民不堪其擾往東遷走了,馬賊無利可圖流竄到別的地方,村落里只剩下腿腳不便的孤寡老者,如今只剩下我這一戶人家……”老叟頗為傷感道。
劉木仍大致了解清楚情況,留下些銅錢給老叟,隨后前往使節留宿的驛站。這一帶馬賊異常猖獗,可能是郡兵泄露軍情給馬賊,只是目前沒確鑿證據。武威郡名門望族是竇氏和李氏,在河西一帶很有影響力,在武威郡擔任官吏者數不勝數。李氏在西漢時期名將輩出,比如李廣、李察、李信,還有被迫投降匈奴的李陵。
一百多年前是玄漢更始二年,竇融見劉玄的更始王朝東方擾亂難以出關。高祖父曾為張掖太守,從祖父曾為護羌校尉,從弟為武威太守,累世居于河西知其土俗。于是竇融求助外戚趙萌,辭去巨鹿太守之職,謀求鎮守西北。趙萌替竇融向更始帝劉玄進言,使其得以被任命張掖屬國都尉。
……
車隊離開姑臧驛站,沿官道順利抵達郡治姑臧城,城門口有十個郡兵懶散的窩在背風的墻角,監視通過城門的來往商旅駝隊。郡兵見到軒車寶馬明白是位大人物,立刻打起精神笑臉相迎,得知來意后立刻去通知郡守。守城門的隊率親自給車隊引路,城內行人因為風沙大都戴頭巾,胡裝異服的異族隨處可見,牛羊交易的馬市最是熱鬧。民宅多是簡陋的夯土結構,但是府衙建筑依舊和關中一樣青磚灰瓦。車隊攜帶整車整車的慰問品,還有沒拆除封泥的圣旨。
一塵不染的正廳內,郡守李光和長史竇驍正襟危坐,各級屬官噤若寒蟬注視舂陵侯拆除封泥宣讀圣旨。第一份內容是賞賜郡守李光,第二份內容是長史竇驍調任北地郡長史。武威郡連接宇國與河西走廊駐守重兵,三品安西將軍任源原先表態擁立河間王趙鷺,在趙鷹登基后安西將軍職位一直空缺,造成武威郡長史的軍權過大。李家和竇家是武威郡名門大族,在場各級官吏聽完圣旨有人歡喜有人愁。
北地郡戰事愈演愈烈宇軍處于下風,年事已高的郡守想告老還鄉保全晚節,武威郡長史竇驍調任北地郡長史只是過渡,很快會正式任命兩千石的北地郡太守。武威郡太守李光沒有武威郡長史竇驍牽制,在武威郡算是得到皇帝趙鷹支持。北地郡長史吳燦守城殺敵有功,平級調到武威郡任職長史也算升遷。吳燦是忠君愛國的外來戶,用牽制地頭蛇郡守李光,算是加強洛陽對武威郡的控制。
劉木仍持節對武威郡官吏一番封賞客套,在場官吏又是一番謝恩客套,呆在郡衙的時候感覺如同提線木偶一般。應付接風晚宴的劉木仍很快就酒力不支,借尿遁逃離河西壯漢的勸酒,由蠱樸抬上軒車離開武威郡的郡衙。宵禁時分出城回驛館不太安全,守城門的郡兵隊率特意派十來個騎兵護送。
回到驛館蠱樸吩咐驛卒準備溫酒熱菜,讓郡兵喝些肉湯溫酒再回去,這十來個郡兵性情豪爽沒有扭捏推辭。將軍府護衛和這些郡兵不缺共同語言,推杯換盞吹牛扯淡其樂融融,郡兵們只是喝酒驅寒不敢喝多,謝過款待正要轉身離開。此時兩位渾身血跡斑斑的壯漢沖進驛館內,正要離去的郡兵以為是馬匪山賊立刻上前攔截,蠱樸認出是城門校尉府護衛。
兩個護衛頭發散亂渾身血漬,語無倫次講述著商隊遇到馬賊夜襲的情景,舂陵侯夫人在商隊中走散生死未卜。商隊被馬賊劫走貨物還能追繳回來,只怕山陽公的外甥女有個好歹。蠱樸聽完冷汗直冒不敢細想,問清楚案發地點后召集護衛騎馬去救援,讓一位傷勢輕的幸存護衛引路。在場郡兵認識到事態嚴重,表示姑臧城內軍營有騎兵可以調動。去軍營大規模調兵需要兵符,邊郡太守有自行發兵之權,兵符普遍由郡長史保管,這事還是要劉木仍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