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年終盤點
- 從1986年開始
- 兩條泥鰍
- 2027字
- 2020-07-15 09:00:00
什么叫商品經濟?
趙正認為,賣兩毛錢一斤的辣椒叫基于自給自足基礎上的小農、自耕農經濟,而賣一塊錢的辣椒就叫商品經濟。夏天的辣椒屬于小農、自耕農經濟,而冬天的辣椒就屬于創造性的商品經濟。
說起來可能有點拗口,簡單來說,就是讓付出有收獲。
我們現在很難想象,改開之前幾千年的中國農民,種菜單純只是為了自己吃,只有多余了自己吃不完,才會拿出來賣。種地從來都是為了填飽肚子聊以糊口的手段,靠種菜掙錢的,會被認為腦子不好使。因為我們一直都是農業社會、農業國家和農耕家庭。爛菜葉子破蘿卜,你有我有大家有,所以賣不上價錢。
社會的發展,生產力的解放從深層次來說是個哲學問題。具象化的表現就是服務農業的技術、工具的推陳出新以及國家政策的傾斜和支持。通俗來說,“吃”這個字永遠排在第一位,要不然古人說人生在世唯“吃喝拉撒”四字爾?要不然出門在外,隨便陌生人熟人,見面第一句話是“吃了嗎”?
為了吃,人類想盡了辦法,從城邦發展到國家,從農業發展到工業。其初衷和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吃”。
只是工業社會發展到最后,越走越偏了而已。但歸根結底來說,口腹之欲是左右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所以理所當然的,一塊錢的辣椒會有很紅火的市場。
因為1986年的冬天,能吃的東西太少。
試銷結果其實并未出趙正的總體意料,如果非說有意料之外的事情,那就是趙正沒想到貴到沒朋友的紅辣椒會賣得這么好,這么快。只不過遺憾的是,趙之用種的辣椒量有點小,五百來斤還不夠宜城人民塞牙縫。十畝試驗田明年開春就要育秧苗種稻子,給趙正發揮的空間不是很大。最早,也要等陳樹人的實驗稻豐收了之后,才能大面積種植綠翡翠的紅辣椒。
可誰也不知道陳樹人對他的第一茬稻子滿不滿意,他如果不滿意的話,這十畝地還不能收回來。所以如果說賺錢的話,趙正至少失去了明年的春天和明年的秋天。最樂觀的估計,也要等到1988年春天。
趙之用對這個事有點捉急,心里盤算了半天,他們明年這一年可能會損失上萬的毛收入。陳樹人交的那點地租,和這些損失比起來,簡直不能看。
“要不,我們和陳教授他們商量一下,至少勻幾畝地給我們種辣椒?”
趙正想也沒想就拒絕了,想啥呢?人家兩個專家,又是育肥又是養地的,專心致志地撲在地里一年多,結果你上來就要收幾畝地走?無良啊!
想當萬元戶想瘋了吧!
趙之用就嘿嘿嘿地笑,“我們家祖祖輩別都沒見過這些錢,能不瘋?”
趙正就語重心長地跟他說:“伙計!我就跟你說個你想不到的,你現在看一萬很多。等過了十年再回過頭來,就會發現自己的格局真是小。為了這點錢,把兩個專家給得罪了,這損失是一萬塊錢能買回來的?圖樣啊朋友!”
趙正有恃無恐啊,因為徐莉就要回來了。和陳樹人只擺弄田地作物不同,徐莉可是實打實的經濟作物專家。雖然技術經驗沒有陳樹人那么老道,可徐莉答應幫趙正找到最適合在綠翡翠種植的葡萄種子。有她出馬,明年的萬把塊錢找補回來不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么。
最關鍵的是,和陳樹人他是簽了合同的。
這一茬辣椒豆角最后都交給陳愛生打理了,陳愛生這人是真的識貨,死活都不肯收趙正的錢,只說代賣,所有的收入一文不少,全部回流。但條件就一個,來年有貨,必須給他。
所以說無利不起早,這世界本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趙正在商言商,就算種地,也十分看重契約精神,一旦承諾過的事情,就必須會做到。兩人喝了一頓酒,愉快地分手,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去了。
趁著休息的這幾天,趙正盤點了這一年的收入。這一年他比較忙,大部分時間都在山里。可真正能賺錢的,就是兩個月的魚攤子生意和第一茬毛豆活,加起來七千多塊錢。另外,按照徐莉的要求,趙正這幾個月賣木頭,把綠翡翠背陽面的樹木全部清除干凈,也有八百多進賬。算上年初賣竹筍,總共八千五百多一點。
這是毛收入。
而成本方面,最主要的就是人工費和租車費,雙林鎮那二十畝魚塘現在還沒有產出,還一直在貼錢。趙正算來算去,怎么也算不出他賺了多少錢,反正信用社的折子里還剩四千多塊。看著這么點錢,趙正感覺這一年有點白忙活。
這也只能怪趙正對幾千塊錢沒什么概念,幾塊幾十塊甚至幾百塊用起來就更沒感覺了。雖然物價低,但也禁不住趙正沒計劃地亂開銷。
不過比起年初他身上的兩千塊錢來說,他完美地實現了財產翻倍的理想。
趙正左右一想,去特么的,先花六百塊買了一臺十四寸的黑白電視機搬回老趙家,然后又花了四百塊錢,買了一輛剛剛面世的永久自行車,送給趙之用當代步。
這輛自行車趙正可是許諾了有大半年時間了,但真的當這輛嶄新的自行車出現在面前的時候,趙之用差點哭出來。他雙手顫抖地在黑色的車身上行摩挲了好久,眼睛潮紅潮紅地半天都沒能說一句話。
趙正拍了拍他親爹的肩膀,“這是你該得的。從今往后,我們不僅要有自行車,還會有摩托車、小汽車。伙計!抓穩扶好,準備起飛!”
自行車引不起旁人的圍觀,那眼光頂多就是羨慕。但電視機可就不同了,這可是前屋村的第一臺電視機。
往常各家各戶想看西游記,只能去別的村或者去鎮上的人家里看。幾十個人圍在那小小的屏幕前,打孩子的,喂奶的,追逐打鬧的……
那場面,現在出現在了老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