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釣魚人
書名: 從1986年開始作者名: 兩條泥鰍本章字數: 2025字更新時間: 2020-07-13 19:41:18
宜城的水產相對單純,四大家魚為主,間或一些蝦蟹,另有一些雜魚。
這小魚塘也不像是有人專門打理的,就是一個水坑,有渠溝從外面通來,一些河魚逆流而上,進了這水坑里就安下家來。桶子里有幾條巴掌大的鯽魚,兩條半尺長的鯉魚,還有一條兩斤來重的草魚。
“伙計,大夏天的不曬啊?”趙正坐在草地上,遞上一根煙,自來熟地問。
那釣魚的一門心思地盯著浮標,接了煙頭也沒回地答道:“我就這愛好,釣魚的酒窩子一打下去,甩著線就定下型來了,哪還管冬天夏天。借個火,朋友!”
趙正給他點上煙,看著水面上的微波粼粼,腦袋頂上烈日高照的,有點遭不住。那釣魚的把墊在屁股底下的草帽遞了過來,“怎么你也喜歡釣魚嗎?”
“啊,我不釣魚。”趙正抽著煙,戴著草帽放松著心情如實道:“我就是有點無聊,看你在這釣魚就來圍觀圍觀。”
那人笑了笑,道:“這年頭喜歡看熱鬧的人挺多,可我這確實也沒什么熱鬧可看,你看我就一個人,一個馬扎、一根桿兒,一坐就是一上午,哪有什么可以圍觀的?不過我倒覺得有人一起說說話挺好,怎么了,伙計?你這是有心事?”
“呵!何以見得?”
“給陌生人遞煙的一般兩種人,一種是求人辦事的,一種是想找個傾訴對象的。你是哪種?”
“讓你說著了,我還真不求人辦事。就是想看看,聊聊,說說話。”趙正說:“我在雙林鎮承包了兩座荒山,又在馬路邊包了二十畝荒地,還在村里說了個媳婦兒……”
“那你挺忙的。”那人吐出一個煙圈,“讓我猜猜,你是覺得荒山不好,還是荒地不好?或者是嫌棄媳婦兒不漂亮?”
趙正想也沒想,說:“荒山挺好,鳥語花香的。荒地也挺好,挖幾個坑養幾條魚,來年掙點錢不是問題。媳婦兒也漂亮,十里八村也沒幾個比得上她的。”
“那你得感覺到幸福才是。”
“我挺幸福的。”趙正嘆了口氣。
他本來應該感到幸福的。
他原本也以為他會感到幸福,可是當他看到魚塘邊的這個孤獨人影的時候,他就莫名其妙地從心里覺得親近。直到坐下來聊了兩句,他才知道原來他也感覺到了自己的孤獨。這種感覺來得挺突然,就像心里忽然有一千句話,可是只能憋著,肺憋炸了都不能告訴任何人的那種。
這種感覺曾經也有過,在山里一個人躺在沒有空調的木屋里;在山澗溪水邊看見一條游弋的水蛇;在山頂上看日升日落的輝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真正地和他一起分享。他才二十六歲,可是總有一種快要八十二歲的感受。
什么都看穿了,然而什么都不能說的感受。
趙正深深地吸了一口手指間夾著的煙卷,尼古丁在體內橫行,一陣虛無的眩暈在腦海里升騰。他現在煙癮是越來越大了,還特別陶醉在吞云吐霧里的感覺。
身邊的釣魚人收了桿,站起身來收拾東西,“到飯點了,一起吃點?”
“行!”趙正不由自主地點頭。跟著這人從水塘邊出來,兩人一邊走路一邊聊趙正在山里的事。從冬筍到毛豆,從試驗田到葡萄園,他似乎對趙正的荒山很感興趣。聽說趙正在泉水池邊建了幾座木屋,他還說如果能去住幾天,那肯定很享受。
兩人走了快有半個鐘頭,就在地署大院的對面找了一家餐館。餐館老板似乎認識這釣魚人,一見到他頓時就迎了上來,“老張,今天不開會?釣魚去了?”
“開完了才去的。”那人把蓋著草帽的桶子交給了老板,“鯽魚紅燒,起鍋多放蔥。草魚剁塊煎一下,用米酒辣椒蒜子炒,辣椒要干的,草魚煎老一些……”
“懂的懂的,你們坐著等就好。”老板笑嘻嘻地拿著桶去了后廚,趙正打量了一番,這家店看上去挺不錯,干凈衛生,墻上掛著一塊木板子,板子上用粉筆寫了今日供應的菜名。
“過來坐!”老張挑了一張桌子,“要喝點嗎?不過我只能喝茶,下午還上班呢!”
“啤酒就好。”趙正也不客氣,自己去拿了兩瓶宜城本地的啤酒。不一會兒,老板從廚房出來,端來了一疊花生米。老張拿了一張一市斤的糧票交給他,老板仔細地收好,端上來幾個菜和一盆大米飯。
趙正問道:“怎么現在還要糧票呢?我看很多店都不收了。”
老張喝了一口茶,說:“嗯,我們宜城現在糧食、副食品供給基本能滿足需求了。糧票的用處也越來越少。開店經營的老板們現在大多都愛收現金,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可不是!”趙正想起現在瘋漲的肉價,“豬肉都快七毛了,八個月不到漲了百分之三十五,足以見得供需兩端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前是計劃配給制度,現在是商品市場經濟抬頭。普通百姓的收入雖然增長速度有限,但改開放開了市場,商品供應上量,大家在黑市里的選擇性提高,也舍得花錢了。這樣一來,糧票的存在確實失去了價值。”
“你倒是懂得挺多。”老張呵呵笑道:“還真別說,我一個月幾十斤定量都不夠吃。不怕你笑話,同事表面上都還挺尊重我的,背地里都喊我飯桶。還不是因為小時候吃多了苦,見了大米飯跟見了命一樣。”
兩人聊了好一會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倒是有很多相同的觀點。老張對改開的前景充滿了十分信心,而趙正“暢享”的又是一些改開幾十年后國家的發展變化,特別是“社會主義三步走”戰略,趙正描述地就像親眼見過一樣,兩人志趣相投,是越聊越投機。
說著說著就發現,面前茶也不見了,啤酒也不見了。現在兩人一人端著一只玻璃杯,杯子里喝著的都是四十八度的錦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