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草率結局
- 極品父皇
- 吾王抱抱
- 3345字
- 2021-04-02 19:42:18
燕紀十一年十一月一日,燕都宣政殿之上,文武百官齊聚,乃至衛玉寒也在此列之中。軒轅紀,佇立在御階之上,一如既往劍不離身,手握劍柄,一手插腰。
“如今,天下一統時機已到。然,燕國尚缺水師艦隊輔佐。朕的預想,乃是對周國,吳國,楚國進行海陸空全方面打擊,最大限度破壞敵軍反擊能力,對敵軍心理造成壓力。”
“然因后勤原因,因此此事尚需時日。今三軍回朝,當活用人力,一同加入后勤彈藥制作之中,加速軍資輜重儲備,此事交由兵部,戶部,工部,火器部協商處理。”
“兵部,戶部,工部,火器部謹遵皇命————”
軒轅紀轉而說道:“此次中原混戰,俘獲勞役不少,健全者一律編入勞役,殘疾者一律編入馬場等官辦產業,減免民間負擔。”
“刑部遵旨!”
“契丹,渤海,安州等地事情處理如何?”
軒轅紀看向身后的衛玉寒問道,同時在一旁坐下。
衛玉寒點頭:“給了警告,加上適當的懲戒,很好的抑制了普通百姓的情緒。至于那些的造謠生事的人,東廠以及緝拿了八成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其余各國的人。另外有趣的是這些人之中,還有西邊那些小國的。”
軒轅紀:“正常,所以皇后可曾編造好往后的戰爭借口?”
衛玉寒莞爾一笑:“在陛下身旁這么久,這些事情,還需陛下提醒不成?”
軒轅紀也是一笑:“如此甚好。東南半島呢?”
衛玉寒:“借口很好找,譬如邊境駐防將士走失之類的。”
軒轅紀點頭:“不錯的接口,就是有些太明顯了。”
“陛下若是覺得不合適,本宮可以攪亂一些東南半島的三國市場,從而影響到我國商人的安全問題,借此誣陷東南三國。”
“罷了,費時費力,這個借口也足夠了。后世史書,愛怎么說就怎么說吧,朕也不在乎。”
“畢竟占著先輩留下來的土地與好處,若是還承認只能說那些后人安逸日子過太多了。也該被戰火清醒一下腦子了,不然...這片土地還是不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都不一定了。”
燕紀十三年,燕軍陸軍五十萬,海軍三十萬,空軍三千人,攏共八十萬部隊,對天下展開長達三年有余的戰爭。期間,西部魯國不戰而降,蜀國古修遠戰死后劉玄策投降。周國,吳國,楚國三國協力,共同抵御燕軍攻勢,但在準備充足的燕軍面前,無論是陸地戰爭還是海上戰爭無不慘敗。
其中,周國上千艘的龐大萊州水師艦隊也被燕國海空聯合,全軍被擊潰。女帝率領五千精銳,潛逃海外。后軒轅紀繼續率軍攻伐楚國,吳國。
吳國與燕國在壽州會戰,最終以燕軍戰損五千余人的代價,己方喪失三十萬可戰之力而告敗。
楚國與燕國在境內交戰七次,七戰一勝。衛膺老爺子率軍突襲,擊潰燕軍三萬騎兵部隊,但被隨后趕到支援的京師軍擊敗,但僥幸逃離。最終,在長沙之戰中,熊杰失蹤,衛膺被俘,意味楚國徹底覆滅。
燕紀十四年七月八日,燕國徹底統一中原大地。同年,十月一日,軒轅紀派遣五路大軍,各自三萬分別功法東南半島,西部諸國,大長和,靜海王朝,以及潛逃海外的在琉球群島的女帝殘余勢力。
燕紀十五年三月一日,軒轅紀率領十萬燕軍鐵騎,奔赴西方。發動燕軍西征,歷時五年攻克葛邏祿,于闐,安西回鶻,高昌回鶻,多彌,拉薩王系,羊同,羌塘,阿里王系等數十個國家,近百個部落。
燕紀十六年,薩曼王朝與燕國西域產生沖突,在九月末,兩國雙方各自列陣十萬精銳,交戰不斷,鏖戰三月才分出勝負。薩曼王朝全軍覆沒,燕軍損兵折將兩萬余人。自此,燕國扶持薩曼王朝新任統治者,進而控制薩曼王朝防范西部敵人,進而穩定西域地區。
燕紀十七年,軒轅紀冊封數十位大公。以燕國渤海地區,契丹地區,西域以北草原為分封地域,同時還有于闐,安西回鶻,歸義軍等以南,河西吐蕃,蜀國以西等地也作為分封地域。以上都是沒有城池的荒野地區,而也是最佳的分封地域。
漸漸地,軒轅紀燕紀帝的名號,逐步被東西百姓逐步神話與傳播。最終,得到了一個比他帝號還要深入人心的稱號,燕皇!
同年,軒轅紀第一次在燕都城內,召集了燕紀禁衛軍,以及燕軍陣容中第一批將士。全員總計高達十三萬有余...而宣政殿之外,第一次甲士林立到如此地步,密密麻麻身著銀甲的燕軍將士,手持利刃佇立再次,全部仰望御階之上,那位創造不是傳奇的燕軍軍魂,燕軍締造者,燕國的中興之君,更是他們燕軍的精神支柱!
如今的軒轅紀,已然三十一歲了,昔日的玉面郎君早已不在,換而之的是一位面帶滄桑,黑白長發的壯年男子。但,他一如既往,那雙鷹眸依舊散發著宛若兵鋒一般的凌厲目光,還有那身黑金帝王長袍,腰間那柄佩劍常在,仿佛...他還是曾經那個叱詫風云的燕紀帝一般。
“時光荏苒,三十有一。昔日隨朕征伐至今的兄弟們,只有在場的諸位了。”
“朕十六興國,一統東北,轉戰河北,劍指中原,一勞永逸,攻克五國,實現一統。”
“諸君,可否聽朕自夸一言?!”
“謹遵燕皇圣喻!!!——————————”
“刷————刷——————刷——————————”
十余萬將士,紛紛下跪,昂首挺胸,身軀挺直,仰望御階之上的那位昔日帶領他們創下不敗神話的軍心所在!
“燕紀掃八荒,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雄盡東來。橫掃六合,一統天下。誅狄滅夷,耀武華夏。文治武功,以傳萬載。萬世之基,由我而始。”
“萬歲!!!——————萬歲!!!————————萬歲!!!——————————萬歲!!!——————————”
“諸君請起!!”
“謝吾皇隆恩!!!——————————”
軒轅紀緩緩前移,闊步走下御階,來到御階中間的平階。
“朕從不信命,正因如此...朕與諸君,走到了今天。但...朕不得不承認,凡人之力,可以比肩神明,但卻無法超越神明。朕老了,諸君也是大不如前了...但朕不甘心,也不服氣。憑什么朕的命,要輪到老天來決定?”
“因此...朕的命,誰都收不走,除非朕自己求死!”
“錚——”
軒轅紀拔出這把隨他征戰一生的佩劍,這柄劍沾染了無數人的鮮血,但...唯獨沒有沾染過他的鮮血。而諷刺的是,今天...它的主人,卻要用它來了結它主人自己的生命。
“諸君...可愿隨朕再征戰一次?!”
“末將愿往!!!——————————”
“吾皇所至!!!生死相隨!!!生當為皇效死!!!死亦伴皇長眠!!!——————————————————”
“刷————————刷————————刷——————————”
剎那間,燕宮內,一陣喧嘩銀光寒芒迸射。十余萬東征西站,自燕國崛起以來,就隨燕國一同走過風風雨雨,歷經千難萬險,百戰沙場,身經百戰的殺神們,被軒轅紀影響最深的他們,此時此刻受到軒轅紀的召喚,毫不猶豫的拔出了伴隨自己征戰沙場十多年的利刃。
“哈哈哈哈...朕乃燕國國君,燕紀帝!世人燕皇!!”
“噗呲——”
刺耳的利刃貫穿肉體的沉悶之聲,伴隨著一聲跌倒,滑落的長久聲音...軒轅紀的從那御階中間的漢白玉打造且雕刻著九爪神龍的斜坡上,滑落到了十余萬將士們的面前。他安詳的閉上了眼睛,手中卻依舊緊緊攥著那把劍,斜靠在被他鮮血侵染的漢白玉斜坡上...
“吾皇萬歲!!!————————”
“燕皇永存!!!————————————”
剎那間,整個天地陰沉了下來,整個天空變得殷紅...而太陽仿佛也定格在了天空之上一般,而這盛世奇觀卻是將整個世界籠罩,天空之上猶如鮮血侵染了一般,令人趕到壓抑與本能的敬畏。
東方后世史書記載:‘燕紀十七年,燕皇辭世,十三萬燕國將士毅然赴死。當日,天地失色,血染天際,紅日高照,三日不落。’
西方后世歷史記載:‘那一天,東方暴君與世長辭,天空被鮮血染透,或許就是上帝將那暴君殺死在了天空,他的鮮血染透了天空。而上帝為了傳遞這個喜訊,讓我們狂歡三天,宏偉的太陽伴隨我們度過了最美好的三日。’
而軒轅清翎也在燕紀十七年三月一日,正式繼承燕國大統。衛玉寒退居慈寧宮,為軒轅清翎保駕護航。在軒轅清翎的努力下,燕國雖未有進一步發展,但也穩定如初。期間西域暴亂,卻被軒轅清翎靈巧運用西方勢力,相互瓦解,最終不費吹灰之力鼓動西方百姓協助,安定西域。
燕翎一年,軒轅紀被葬入長江以南的燕皇陵之中,同時還有當初的十三萬余隨其赴死的燕軍將士。燕翎五年,衛玉寒也病逝,葬入了黃河以南的衛后陵。
燕翎十年,長江黃河泛濫,就在附近百姓將要面臨洪災之時...燕皇陵與衛后陵卻是傳來龍吟與鳳鳴,而整個中原大地劇烈震動,但卻沒有對炎黃大地造成絲毫損害。隨著這震動消失,長江與黃河的水位逐漸穩定了下來...瞬間,整個天下百姓無不感恩戴德,進一步鞏固了軒轅清翎在民間的民心。
燕國共歷十三帝,享國兩百九十七年,是古代第一個兼并歐亞兩洲的巨型帝國,并且對后世文化,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重用。但,隨著歷代帝國的皇帝逐步昏庸,帝國底蘊逐步消耗一空,帝國內部政治腐朽,軍事頹廢,經濟中心轉向西方,致使爆發了亞歐亂戰,龐大的帝國瞬息間分崩離析。
后世大萌王朝開辟,祭拜燕皇陵,再一次引得龍吟長嘯,而當年天下數十地區全部豐收,再一次引得民間傳播出了燕皇的傳說,最終逐步神話,燕皇衛后的故事也被改編為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