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三國史話
  • 呂思勉
  • 4598字
  • 2020-07-02 16:40:05

四 黃巾

后漢的亂源,還有一個“黃巾賊”。“黃巾賊”的事跡,料來諸位都知道的了,用不著在下來談。在下卻想借這機會和諸位談一談道教。

大家不都知道,在江西的龍虎山上,有一個張天師么?這天師的稱號,從何而來?據《魏書·釋老志》說,是這樣的:當魏世祖時,有道士寇謙之,少修張魯之術,后來太上老君下凡,授以天師之位,據太上老君說:自從天師張陵去世,地上久已無修善之人。因為寇謙之為人好,修道誠,所以特將此位授給他的。然則張陵是第一位天師了。張陵是誰?便是三國時代割據漢中的張魯的祖父。

據《三國志》說,張陵是在四川的鵠鳴山中學道的。要學他的道的人,都要出五斗米,所以時人稱為“米賊”。張陵的道,傳給他的兒子張衡,張衡又傳給他的兒子張魯,然而《后漢書·靈帝紀》說: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七月,巴郡妖巫張修反。注引劉艾說:張修替人治病,病好的給他五斗米,號為五斗米師。《三國志·張魯傳》注引魏文帝所作的《典略》也說:靈帝時妖賊大起。在現在陜西省城一帶,就是漢朝人所稱為三輔的地方,有駱曜。在東方有張角。在漢中有張修。張修之道,稱為五斗米道。并沒有說起什么張陵和張衡。張修和張魯都是益州牧劉焉手下的軍官,劉焉差他倆去奪取漢中的。既得漢中之后,張魯又將張修殺卻,而并其眾。《典略》說五斗米道,本起于張修,張魯在漢中,因百姓相信張修的道,把它增加修飾的。

倘使張魯之道,真系受之于其父祖,則三代相傳,歷時不為不久,為什么魏文帝和他是同時代人,絕不提及其父祖?而且張魯是江蘇豐縣人。魏文帝說五斗米道和張角的太平道,大略相同,張角是巨鹿人,巨鹿是現在河北的寧晉縣;還有被孫策殺掉的于吉,是瑯琊人,瑯琊是現在山東的諸城縣;其地亦都在東方,為什么五斗米道獨出于四川?江蘇人跑到四川去傳道,固然不是沒有的事,為什么其道在四川又并無影響呢?《三國志》和《后漢書》的《劉焉傳》都說張魯的母親是懂得鬼道的,因此在劉焉家中進出,亦不說她的鬼道和她的丈夫張衡、公公張陵有何關系。

然則張陵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物,殊不可知。似乎張魯既據漢中之后,因人民信奉五斗米道,不能不行,而又不愿意承認此道出于其仇敵張修;五斗米道既為人民所尊奉,把其裝在自己的祖父和父親身上,至少在當時的環境里是光榮的;而且三代相傳,則根底深厚,又可以引起人民信仰之心;于是妄言其道出于父祖。然則張陵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物,殊不可知,而后世自稱為他子孫的人,居然代代以天師自居;歷代的政府,也居然多加以天師、真人等封號。倘使張陵有知,怕也要覺得出于意外罷?

替人治病,使人思過,給他符水吃,這是張修和張角相同的。就是于吉,也用符水替人治病的。然而他們的行徑,也有大不相同的地方。

張角是要煽動人民造反,奪取天下的。他分遣弟子八人,傳道于四方。據《后漢書·皇甫嵩傳》說,相信他的人,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都有。后漢時這八州,要包括現在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東、河南、河北八省。他的信徒有幾十萬人。他把他們部署為三十六方。大方萬余人,小方六七千。一朝事泄,他一個命令傳出去,這些信徒就同時并起了。他又謠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這句話,《三國演義》上有,《后漢書》上也是有的。諸位讀了,一定要覺得奇怪,怎么天會得死呢?也不過以為草寇的說話,是不通的,不求甚解,一笑便置之罷了。其實不然。搖惑人為的話,也是要人家懂得的。倘使沒有人懂,還造作它做什么?就使造的人不通,這話又何能風行呢?

須知古人的見解,和今人不同。今人說天子,只是一句空話。古人說天子,則真當他是天的兒子的。這種思想起源很早。到漢朝時候,其迷信還未盡破除。諸位大概都知道漢高祖斬蛇起義這句話。這件事《史記》《漢書》上是這樣說的:漢高祖夜行,前有白蛇當道,漢高祖拔劍斬之,高祖走過之后,又有人走過這地方,見有老嫗夜哭。問她為什么事情。她說:我的兒子被人家殺了。過路的人問她:你的兒子是什么人?給什么人殺掉?她說:我的兒子是白帝的兒子,現在給赤帝的兒子殺掉了。過路的人聽她這話奇怪,覺得她不老實,正要給些苦頭她吃,她卻忽然不見了。這話自然是假造的。然而為什么要造這段話?就可見得當時的人有此思想,造出來足以搖惑人心了。什么叫作赤帝、白帝呢?這正和張角所說的蒼天、黃天,是一個道理。把天和地當作整個的,天上只有一個總的天神,地下也只有一個總的地神,這是業經進化后的宗教思想,古人卻不是這樣。

古人所祭的地,只是自己所居住、所耕種的一片土地。這便是現在的社祭。所祭的天,也只是代表一種生物的功用。農作物是靠著四時氣候的變化,才能夠生長成熟的。古人看了這種變化,以為都有一個天神在暗中主持著,所以有青、赤、白、黑四個天帝,青帝主春生,赤帝主夏長,白帝主秋收,黑帝主冬藏。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都是要靠土地的,所以又有一個黃帝,以主土地的隨時變化。古人又很早就有五行的思想,把物質分成五類,那便是水、火、木、金、土。把五行來配五方和四時,則木在東方,屬春;火在南方,屬夏;金在西方,屬秋;水在北方,屬冬。這大約因春天草木生長;夏天炎熱,火的性質也熱;秋天草木都死了,其性質為肅殺,而金屬是做兵器的;冬天寒冷,水亦是寒冷的,所以如此配合。至于土,則古人每以自己住居的地方為中心,自然只好位置之于中央;其次序,自然在木火和金水之間了。

古人認為天上的五帝,是應該依著次序來管理人間之事的。為天下之主的,必須是天帝的兒子。所以朝代的更換,便是這一個天帝的子孫,讓位給那一個天帝的子孫。這就是所謂“五德終始”。所以我們看古史,往往說某一個帝王是以某德王,如以木德王、以火德王之類。五德終始又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依相克的次序,木德之后該金德,金德之后該火德,火德之后該水德,水德之后該土德,土德之后又該木德的。一種是依相生的次序,木德之后該火德,火德之后該土德,土德之后該金德,金德之后該水德,水德之后又該木德的。在秦朝和西漢的前半期,是依著相克的次序。所以秦朝以周朝為火德,自己為水德,漢朝又自以為土德。到西漢的末年,卻改用相生之說了,于是以周朝為木德,自己為火德,而把秦朝去掉不算。后來魏文帝代漢,又自以為是土德。

張角說什么蒼天、黃天,自然也是想做皇帝的,不過依相克的次序,應該說黑天已死,黃天當立;依相生的次序,應該說赤天已死,黃天當立;總不該說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不知道是張角另有說法呢,還是做歷史的人弄錯了一個字?不過他說到這一類的話,其有取漢朝而代之之心總是顯而易見的了。所以我說:張角是要煽動人民造反,奪取天下的。

至于張修,則其規模大不相同。據《三國志》和注引魏文帝《典略》說:他隔了若干里,就設立一個義舍,以便行人歇宿。又把米和肉置于其中謂之義米肉。過路的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量吃飽。但是不能多取的,多取的鬼會罰他。他又禁酒。春夏則禁殺生。有小罪的人罰他修路一百步。如此,人民的經濟,頗可因之而寬余。

張魯據漢中,亦有二十余年,始終未曾出兵爭奪別的地方。后來曹操去伐他,他的意思還不愿抗拒。可見其宗旨只要保守一地方,與民相安。

于吉又和張修、張魯不同。張魯雖無意于爭奪天下,擴充地盤,畢竟還帶過兵,打過仗。張修并還造過反。至于于吉,則大約是個文人,所以《三國志·孫策傳》注引《江表傳》說:他在現在的蘇州,設立精舍,這精舍乃是漢人讀書講學之處。他的被殺,《江表傳》和注所引的《搜神記》,說法亦有不同。《江表傳》說:孫策在城樓上聚會諸將賓客,于吉從樓下走過,諸將賓客有三分之二都下樓迎拜他。孫策大怒,說他搖惑眾心,使自己手下之人失掉君臣之禮,就把他捉起來。信奉于吉的人,都使家中的婦女去見孫策的母親,替他求情。諸將又連名請求孫策,要替他保全他性命。孫策不聽,竟把他殺了。《搜神記》說:孫策要乘虛襲擊許昌,帶著于吉同行,時適大旱,舟行困難。孫策一清早就自出督促。將吏卻多在于吉處,不能依時聚集。孫策大怒,說他敗壞部伍,就把他綁在地上曬,叫他求雨,說午時以前得雨就赦他。果然大雨傾盆,大家以為孫策要赦他了,孫策卻竟把他殺掉。這兩說誰真誰假,連寫《三國志注》的裴松之,也不能決斷。依我看來,都未必確實的。因為《江表傳》說:諸將替他求情時,孫策說,你們不要信他。從前有個交州刺史(交州是現在的越南地方,在唐以前,也是中國的郡縣)張津,就是相信這般邪道的,后來到底為外夷所殺。據裴松之說:張津確是死在于吉之后的,就可見得《江表傳》的不確。至于《搜神記》說孫策要襲擊許都,依我看來,根本沒這一回事。這話另有一段考據,只好將來再談。現在假定我的說法是正確的,《搜神記》的話也是靠不住的了。但《江表傳》和《搜神記》,畢竟是離于吉年代不遠的人所作。他們想象中,以為于吉是怎樣一個人,畢竟不會錯的,據他們的想象,則于吉是一個術士,或者也可以說是一個江湖醫生。他至多只能以幕友的資格隨軍,絕不能帶兵打仗的。看孫策手下的諸將賓客如此信奉他,可見他專和闊人來往。和張角、張修、張魯等,專在小百姓面上做工夫的,又有不同。

須知宗教是有這三種:一種是在小百姓面上做工夫,而想煽動了他們,以圖大事的,如近代洪秀全所創的上帝教便是。一種亦是在小百姓面上做工夫,確有些勸人為善的意思的。如波斯的摩尼教,在唐朝時候曾經輸入中國。后來被唐武宗禁止了,然而到宋朝時候,人民仍有信奉他的。其教徒都不吃肉,而且還要互相救濟,所以多有致富的,能維持一部分人的信仰。還有一種,則是專和上、中流社會中人交接的。如在距今十余年以前,風行一時的同善社就是。這三件年代比較近的事,恰好和漢末的張角、張魯、于吉做一個比喻。

這種宗教,因其教理大都淺陋;而且既是宗教,總不免有些迷信的地方。迷信這件事,是在本團體以內便被視為神圣,在本團體以外就會被視為邪道的。再加張角一類人,借此煽動人民以圖大事,就更被一般人所痛惡,要目為邪教;而政府也要加以禁止了。然第三種不過可鄙,并不會有什么大害。第二種可以說是有些益處的,只有第一種危險些。然而第一種的危險,實由于社會的不安,和宗教的本身并無多大關系。《后漢書·楊震傳》說:他的孫兒楊賜,在靈帝時位居司徒,曾上疏說張角所煽惑的全是流民。這件事,但懲治張角,是無用的。要令各地方的官吏把流民都送還本鄉。然后把太平道的頭目懲治幾個,其事就不勞而定了。可見得張角的能夠發動人民,全由于社會的不安。宗教的本身并無多大力量。

還有,后世所謂道教,其根源,分明是出于張角、張修、張魯、于吉一班人的,和老子毫無相干,他們卻都奉老子為始祖。因為老子這一派學問,古代稱為道家,他們的教就稱為道教;而且竟有稱佛道為釋老的,如《魏書》的《釋老志》便是,這又是什么道理呢?我說:這是因黃帝而牽及老子的。據《后漢書》說,張角所奉的道,稱為黃老道,而《典略》說張修在漢中,并不置官吏,但令教中的祭酒治理百姓,祭酒要將老子的五千言教人學習。老子的五千言和張修之道有何關系,而要使人學習呢?原來秦漢時的方士,就是教秦始皇、漢武帝派人到海外去尋神仙、煉合丹藥服之以求不死的,都依附于黃帝。黃帝是沒有書的,老子卻有五千言。黃老在秦漢時代是并稱的。張角、張修、張魯、于吉等的道術,本來和方士有相當的關系,就因黃帝而牽及老子,把老子的書來使人誦習了。反正是當他咒語念,管什么意義合不合,念的人懂不懂呢?而老子,就這么糊里糊涂地被人牽去,作為他們教中的始祖了。倘使老子地下有知,怕更要莫名其妙罷。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经县| 北票市| 隆子县| 手游| 正阳县| 金秀| 西贡区| 清流县| 建德市| 侯马市| 类乌齐县| 铜鼓县| 年辖:市辖区| 宝坻区| 普定县| 岫岩| 宜丰县| 陕西省| 琼海市| 连江县| 宜君县| 新宾| 万载县| 诸暨市| 凭祥市| 尉犁县| 兰西县| 保山市| 卓尼县| 邢台市| 东莞市| 贺兰县| 贡山| 温州市| 天津市| 清河县| 乌兰县| 师宗县| 五原县| 分宜县| 南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