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格心理學:讀懂性格背后的心理真相
- 高方濤
- 1361字
- 2020-06-29 14:48:48
二、以愛換愛,付出是為了被需要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當助人型性格的人不斷付出時,他們的內心也渴望著對方的回應。他們希望自己能夠在他人心中取得一個好的地位,讓對方依賴自己。如果對方不依賴他們,他們就會感到自己受到了背叛。
如果要準確地認識助人型性格的人,就需要深刻地剖析他們的內心。從深層次上來看,他們的目標不是他人,而是自己。也就是說,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們自己內心的滿足,無論是直接給予的滿足,還是對他人回報的要求,都是一種自利的心理。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所有的助人型性格的人都以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無私的,但這一切無私的動力在哪里呢?他們根本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再往下分析的話,就會將無私本身擊破。
我們也不能因為懷疑助人型性格的人的動機就去質疑他的行為,事實上,雖然他們的動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被需要,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是很友善地對待他人的。
但是,太在乎他人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jīng)]有自信,這時他們會在別人的生活中尋找自己存在的證據(jù),或者能體現(xiàn)自己存在的特征,只要有一點點他們就會很滿足,但如果找不到自己被需要的方面,他們就會恐慌起來,覺得對方將要離開自己。
案例21 給予比接受更為幸福:越能干的女人越要學著去接受
李浩和怡冰兩個人竟然要鬧分居,周圍的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兩人結婚后的這5年里,怡冰包攬了家里所有的家務,不讓李浩操一點兒心,包括房子裝修設計等都是怡冰在忙碌。在經(jīng)濟上,怡冰也基本上不用李浩分擔什么,她在當?shù)刈罘比A的商業(yè)街擁有兩家服裝專賣店,生意非常好,家里的所有開支都能獨自應付還綽綽有余。
李浩也覺得自己的老婆很好,但他偶爾也會抱怨道:“有時候我覺得這個家和我沒什么關系,覺得自己有勁沒處使。”怡冰聽了以后,笑話他身在福中不知福。
這一天,李浩對怡冰說:“我想,我們還是暫時先分居一段時間吧!”
怡冰感覺自己被深深地傷害了,5年來她累死累活地忙里忙外,到頭來收獲的竟然是這樣一個結局。心情低落的怡冰把李浩趕出了家門,但當李浩離開后,她陷入了迷茫之中。這么多年來她一直把李浩作為自己的生活目標,這次他離開了,自己不知道該怎么做了,所有的工作和家務她都無心操持了。
最后,難過的怡冰病倒了,只好打電話給李浩讓他回來照顧自己,順便也讓他嘗嘗照顧人的勞累滋味。李浩在第一時間趕來照顧她,每天下班后就急急忙忙地往家趕,買菜、做飯、端茶遞水,夜里一連幾次起身喂怡冰喝水。幾天下來,他就累得面露菜色。
怡冰看到他這么勞累,有點兒于心不忍,但李浩情緒高昂地說:“我一點兒也不覺得累,攢了這么多年的勁兒,好歹你也讓我有點兒用武之地啊!”
怡冰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給予比接受更為幸福,她總是忙著給予,忙著讓自己幸福,卻不懂得接受,忽略他人的給予,忽略他人得到幸福的權利。想通了的怡冰緊緊地抱著李浩說:“我不能離開你,這個家不能離開你。”

怡冰就是一個典型的助人型性格的人,她在對丈夫的給予中尋找滿足感,希望丈夫能享受她所帶來的一切,這樣她就會感到自己的生活有價值。但是,她忽視了丈夫的感受,讓丈夫背負了很大的精神壓力,以致造成了雙方關系的緊張。
心理透視
需要不是利用,被需要也不是被利用。但即使被需要是被利用也無妨,只要自己還有被利用的價值,并被充分地利用著,他們依然能夠熱情地付出。因為他們愛著,而他們活著就是為他們的所愛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