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格心理學:讀懂性格背后的心理真相
- 高方濤
- 1590字
- 2020-06-29 14:48:47
五、一般狀態下的完美型性格
與健康狀態不同,一般狀態下的完美主義者已經開始將觸角伸向他人,以前那種自控和感染力變成了教育和控制力,他們渴望將自己的原則和標準強加于他人身上,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理想中的完美主義社會。但現實畢竟是現實,碰壁是難免的,重塑社會的龐大工程更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如果無法緩解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就有可能陷于精神困境。
第四層級:堅持理想主義的改革家
“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忠于理想。”
理想主義的改革家是推動時代發展的巨大引擎,他們改變現狀、推動發展的勇氣和決心讓很多人向往。這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強大的“超我”。在“超我”的控制下,他們能堅定不移地實現自己的理想。
他們認為只有自己是正確的,只有自己是站在理智和道德的雙重制高點上,才能承擔起整個世界的責任。他們通過不斷提高自己的理想來彌補現實的不足,通過理想上的超越來尋求現實中的滿足。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們認為犧牲和困難是理所應當的,也認為別人必須完全聽命于自己,這讓他們有極權主義傾向。他們知道自己是在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人,但并不認為這有什么不對,他們覺得自己就該承擔改變世界的責任,別人就該接受自己的改造。
他們會在各種問題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小到家庭瑣事,大到國際關系,都有自己堅定的觀點,并十分樂于、擅長于和他人爭論。雖然他們并不具有攻擊性,但會用自己的解釋來壓倒對方,渴望在辯論中獲勝。
第五層級:追求秩序感的人
“超我”越來越強大,自我約束越來越嚴格,而這恰恰是因為他們本身的欲望在不斷增長,為了控制不斷擴張的欲望不得已采取的措施。秩序在這里變得尤為重要,因為內心欲望的擴張和超我的壓抑這個矛盾讓他們無法解決,只能求助于秩序將欲望壓下去。
他們越來越嚴格地對待自己和他人,越來越疾惡如仇,認為事情不是對就是錯,不是善就是惡,沒有中間狀態。同樣,他們認為自己的活動也應該準時、精確,并將自己所有的任務列出清單,安排好日程表,處理任何事情都很準時。
他們經常表現得很嚴肅,這是因為現實生活給他們帶來了太多的不滿和問題。為了保持秩序,他們會自覺地充當“執法者”,放肆地干擾他人的生活,習慣于用批評來應對他人的錯誤。
為了壓抑自己的欲望,并強化自己的思想,他們會經常嘗試自己十分抵觸的行為,如周末加班,或者放棄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如看電視、美食等,以此來表現自己的自控能力,而這恰恰證明了他們的欲望在不斷增長。
第六層級:喜歡說教的批評者
在第六層級上,指責別人開始成為完美主義者的常態。他們變得越來越吹毛求疵,既責難自己,又責難他人。這讓他們經常處于暴怒和緊張的狀態中,但他們從來意識不到這一點,一直認為自己是在理智思考,因為他們的超我不允許犯錯。
他們越來越樂于干涉他人的生活,用指責和說教的口吻來評判他人。他們渴望指導周圍的人如何生活,盡管他們連自己的生活都過不好。由于事情不盡如人意,他們的脾氣越來越暴躁,經常亂發脾氣,而且缺乏耐心,一旦遇到問題就急不可耐地沖上去進行指責。
尖酸刻薄的他們經常被別人認為是亂管閑事,以致受到周圍人的指責,但他們依然如故。因為他們需要靠批評他人來顯示自己的正確,需要用指責他人來滿足自己的存在感。如果失去了批評他人的機會,他們就失去了生活的樂趣。這也讓他們的人際關系越來越緊張,與他們交朋友是一種很大的挑戰。
不斷強大的“超我”壓抑了自己所有的沖動,完美主義已經無法讓事情變好,只能帶來很多壞處。他們不再熱衷于追求完美,而是熱衷于破壞不完美。由于精神分裂越來越嚴重,他們不得不靠酒精、香煙、性愛等來宣泄,但嚴厲的“超我”還在發揮著作用,所以他們每次放縱完以后都會產生極大的負罪感,但在負罪感結束后還會繼續放縱。
心理透視
最重要的一點,對自己的約束在這里開始變成枷鎖,他們想擺脫卻擺脫不了。看到別人能夠不受約束地自由行動,他們開始變得嫉恨起來。由于改變不了自己,他們開始產生傷害他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