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制高職數學(第二冊)
- 趙春芳 王小燕 魏志丹
- 2921字
- 2020-06-29 11:37:04
6.2 向量的坐標形式及其線性運算
本節重點知識:
1.數軸上向量的坐標及其運算.
2.向量的直角坐標及其運算.
3.平移公式和中點公式.
6.2.1 數軸上向量的坐標及其運算
向量的幾何表示,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但在計算上卻不夠方便、準確.下面我們學習向量的另一種表示方法——向量的坐標表示法.
首先我們研究數軸上的向量.
如果是數軸上的向量,它的起點在原點,那么向量
與終點P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關系.如果數軸的單位向量為
,根據向量平行的充要條件,必然有一個實數x,使得
而且x值隨著點P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就是說向量
點P,實數x三者之間是一一對應的.因此,我們可以用這個實數x的值表示向量
.這時,我們就把實數x稱做向量
在數軸上的坐標.也稱點P在數軸上的坐標.
例如向量,向量
在數軸上的坐標是3,點A在數軸上的坐標也是3;向量
時,向量
在數軸上的坐標是-5,點B在數軸上的坐標也是-5.
當數軸上的向量的起點A不在原點時,如果
在數軸上坐標分別為xA,xB,則不論A,B,O三點位置如何,都有
于是
上面我們研究了數軸上的向量如何用坐標表示.接下來研究數軸上向量的長度與方向和坐標的關系.
當數軸上的向量起點在原點,坐標為x時
的長度
,
的方向由x的符號確定.x>0時,表示
與
的方向相同;x<0時,表示
與
的方向相反.
當數軸上的向量起點不在原點,而點A和點B的坐標分別為xA和xB時,
當xB-xA>0時,
與
的方向相同;當xB-xA<0時,
與
的方向相反.
例1 已知:數軸的單位向量為,點A,B在數軸上的坐標分別為7,-1.求:





對于數軸上的向量,我們可以利用它們的坐標來進行線性運算.
設是數軸上的向量,它們在數軸上的坐標分別為x1,x2,則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數軸上兩個向量的和的坐標等于這兩個向量的坐標的和;
(2)數軸上兩個向量的差的坐標等于被減向量的坐標減去減向量的坐標;
(3)實數k與數軸上向量的乘積的坐標等于這個向量坐標的k倍.
例2 已知數軸上的向量與
的坐標分別為4和-3,求下列向量在數軸上的坐標.

解 (1)在數軸上的坐標是2×4+6×(-3)=-10;
(2)在數軸上的坐標是5×4-3×(-3)=29.
練習
1.已知數軸的單位向量為,點A,B,C在數軸上的坐標分別為-4,2,3,求:

2.已知數軸上的向量當起點M的坐標為下列數值時,求N的坐標.
(1)xM=0; ?。?)xM=2; (3)xM=-3.
3.已知數軸上向量的坐標分別為-7,4,求下列向量在數軸上的坐標.

6.2.2 向量的直角坐標及線性運算
在平面上,建立一個直角坐標系xOy,設x軸上的單位向量為,y軸上的單位向量為
,則x軸上的向量總可以表示成x
的形式,y軸上的向量總可以表示成y
的形式,其中x,y分別是它們在數軸上的坐標.
設是直角坐標平面上任一向量.如圖6-16所示,以AC為對角線,做一矩形ABCD,使AB,AD分別與x軸,y軸平行,則向量
為x軸上的向量,
為y軸上的向量.因此,它們可以分別表示為x
與y
.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可以知道,
,即

圖 6-16

事實上,我們可以證明,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任一向量都可唯一地表示成一個x軸上的向量與一個y軸上的向量相加的形式.即

我們把稱做
的坐標形式,把
稱做
在x軸上的分向量,y
稱做
在y軸上的分向量.把有序實數對(x,y)稱做向量c在直角坐標系中的坐標,記做
,其中x稱做
的橫坐標,y稱做
的縱坐標.
例如,就說
的坐標是(-2,3),可寫做
就說
的坐標是(0,0),可寫做
例1 根據向量的坐標形式,寫出它們的坐標:



兩個向量相等的充要條件是它們的橫、縱坐標分別相等.即
如果那么
且y1=y2.
例2 已知向量,
且
求m,n的值.
解 根據已知,且
由向量相等的充要條件,得
解之,得m=1,n=1.
利用向量的坐標進行向量的線性運算,更加準確、簡便.
例3 已知計算:(1)
(2)
(3)



從例3中,不難看出,向量的線性運算,實質上是向量坐標之間的運算.
一般地,若,則有



想一想
怎樣用語言表述上面三個運算法則?
例4 已知,
,
,求

例5 已知向量
求證:(1)若x1y2-x2y1=0,則(2)若
則x1y2-x2y1=0.
證明 (1)因為,即x1,y1不全為0,不妨設x≠0,則由x1y2-x2y1=0,得
設,則x2=kx1,y2=ky1.
所以(x2,y2)=(kx1,ky1)=k(x1,y1),
即
所以
(2)因為
所以,
即?。▁2,y2)=k(x1,y1)=(kx1,ky1).
根據向量相等的條件,有x2=kx1,且y2=ky1
又因為即x1,y1不全為0,不妨設x≠0,
所以代入y2=ky1,
得,即x1y2-x2y1=0.
練習
1.已知向量,寫出它們的坐標:






2.已知向量的坐標,寫出它們的坐標形式:
(1)(-2,3)=; ?。?)______=;
(3)=______; (4)(0,5)=______;
(5)(2,5)=______; ?。?)(0,-3)______=;
(7)(2,0)______=.
3.已知,且
,則m=______,n=______.
4.已知,計算:








5.已知時,求下列x的值.




6.2.3 平移公式和中點公式
我們把起點在原點的向量稱做位置向量.顯然,每個位置向量由它的終點唯一確定.
在圖6-17中,設P點坐標為(x,y),則向量

就是說位置向量的坐標等于它的終點坐標.
在圖6-18中為平面上任一向量,設A,B兩點的坐標分別為(x1,y1),(x2,y2),那么向量
于是根據向量減法的三角形法則,得到

就是說,平面上任一向量的坐標等于它的終點的坐標減去起點的坐標.

圖 6-17

圖 6-18
例1 已知點M,N的坐標分別為(7,-2)和(-3,1),求向量和
的坐標.

例2 如圖6-19所示,已知?ABCD的頂點A,B,C的坐標分別是(1,-2),(3,0),(-1,3),求頂點D的坐標.
解 點D的坐標就是向量的坐標,而

所以D點坐標為(-3,1).
我們知道,一個平面向量經過平行移動,它的長度、方向均不會改變,其坐標也沒改變.但是,它的起點、終點坐標卻都發生了變化.
如圖6-20所示,設向量的起點在原點,終點P的坐標為(x,y),我們讓
平行移動,使其起點從原點O(0,0)移到A(a,b),這時,其終點從P(x,y)移到了B(x′,y′).

圖 6-19

圖 6-20

所以(x′,y′)=(a,b)+(x,y)=(a+x,b+y)

我們稱之為平移公式.
想一想
當向量起點從(a,b)移到(0,0)時,向量的終點從(x′,y′)移到何處?
例3 (1)將向量的起點從(0,0)移到(1,2),求終點坐標;
(2)向量的起點從(0,0)移到A點后,終點坐標是(2,-1),求A點坐標.
解 (1)這里x=-3,y=4,a=1,b=2.
根據平移公式,得
x′=x+a=-3+1=-2, y′=y+b=4+2=6.
所以,平移后向量的終點坐標為(-2,6).
(2)這里x=5,y=-3,x′=2,y′=-1.
根據平移公式,得
a=x′-x=2-5=-3, b=y′-y=-1-(-3)=2.
所以,A點坐標為(-3,2).
如果線段AB的兩個端點A,B的坐標分別為(x1,y1),(x2,y2),設AB的中點M的坐標為(x,y),顯然有,
其中
于是x-x1=x2-x,y-y1=y2-y.
即

我們稱之為中點公式.
例4 計算下列各題:
(1)已知A(3,-1),B(-5,7),求AB的中點M的坐標;
(2)已知A(4,-2),B(m,n),AB的中點M的坐標為(-2,6),求m,n.
解 (1)設M(x,y),根據中點公式,得

所以M點坐標為(-1,3).
(2)根據中點公式,得
解之,得m=-8,n=14.
練一練
直接寫出連結下列兩點的線段的中點坐標:
(1)A(3,-3),B(-1,5),則中點M為(?。?;
(2)C(4,-6),D(-3,2),則中點M為(?。?/p>
(3)P(-3,5),Q(7,3),則中點M為( );
(4)O(0,0),E(a,b),則中點M為( ).
練習
1.已知M,N兩點的坐標,求的坐標.
(1)M(4,2),N(-1,-3); ?。?)M(-5,3),N(0,1);
(3)M(1,2),N(2,3); ?。?)M(-1,-2),
2.已知A,B的坐標分別為(2,-3),(4,1),把的起點移到(-2,1)后,求B點的新坐標.
3.已知點M(3,2)和點P(4,-1),求點M關于點P的對稱點N的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