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汽車底盤電控技術
  • 呂江毅 成林
  • 9749字
  • 2020-06-24 16:31:01

項目實施

步驟一 自動變速器分解和組裝

一、分解自動變速器機油冷卻器和加油管

拆裝自動變速器機油冷卻器和加油管,如圖1-47所示。零部件名稱如下

1——空心螺栓,35N·m。

2——圓形密封圈,必須更換。

3——自動變速器機油冷卻器。

4——圓形密封圈,必須更換。

5——變速器殼體。

6——圓形密封圈,必須更換。

7——圓形密封圈,必須更換。

8——油塞。

9——端蓋。檢查自動變速器油面高度后,用于緊固油塞,必須更換。

10——自動變速器機油加油管。

11——圓形密封圈,必須更換。

圖1-47 自動變速器機油冷卻器和加油管分解圖

二、分解和組裝行星齒輪系統

分解和組裝行星輪系統示意圖,如圖1-48所示。

I—拆裝自動變速器油泵到隔離管;II—拆裝倒擋離合器C2到大太陽輪

Ⅲ—拆裝單向離合器和倒擋制動器B1;Ⅳ—拆裝行星齒輪架

圖1-48 行星齒輪系示意圖

(一)拆裝自動變速器油泵到隔離管

拆裝自動變速器油泵到隔離管,如圖1-49所示。零部件名稱如下:

1——螺栓,7個。用8N·m力矩擰緊后再轉90°,再擰90°時可分幾次進行。

2——帶自動變速器油泵。

3——圓形密封圈,必須更換。裝到自動變速器油泵上。

4——密封墊,必須更換。

5——彈簧蓋,6個。裝上第一個外片后,插入3個彈簧蓋。裝上最后一個外片前,先安上3個彈簧蓋。

6——彈簧,3個。

7——波形彈簧墊圈。

8——外片,確定外片厚度。

9——內片,新內片在安裝前應在自動變速器油內浸15min。

10——外片,必須用2mm厚的外片。

11——外片,裝到隔離管上,厚度3mm。

12——制動轂;用于制動器B2的片組,長度為:5個內片,68.6mm;6個內片,64.9mm。安裝時應使槽進入單向離合器的楔內。

13——裝有離合器的變速器殼體。

圖1-49 自動變速器油泵到隔離管

(二)拆裝倒擋離合器C2到大太陽輪

拆裝倒擋離合器C2到大太陽輪,如圖1-50所示。零部件名稱如下:

1——倒擋離合器C2。

2——調整墊圈。確定厚度,調整離合器C1和C2之間間隙??裳b1個或2個調整墊圈。

3——1-3擋離合器C1

4——圓形密封圈,必須更換。

5——帶蝸輪軸的4擋離合器K3。

6——帶墊圈的推力滾針軸承,推力滾針軸承連接小輸入軸。

7——輸入軸(?。?。

8——滾針軸承。

9——推力滾針軸承。

10——小輸入軸(大)。

11——推力滾針軸承。

12——推力滾針軸承墊圈,帶臺肩。

13——太陽輪(大)。

14——推力滾針軸承。

15——推力滾針軸承墊圈。

16——變速器殼體;帶有已裝好的單向離合器和彈性擋圈。

圖1-50 倒擋離合器C2到大太陽輪

(三)拆裝單向離合器和倒擋制動器B1

拆裝單向離合器和倒擋制動器B1,如圖1-51所示。零部件名稱如下:

圖1-51 單向離合器和倒擋制動器B1

1——彈性擋圈,用于隔離管。

2——彈性擋圈,用于單向離合器。

3——單向離合器,拆卸單向離合器前,應先拆下滑閥箱和密封塞。

4——碟形彈簧,凸起面朝向單向離合器。

5——壓盤,扁平面朝向制動片。按所裝內片數量不同,厚度也不同。4個內片,13.5mm;5個內片,10.5mm。

6——內片。安裝前應浸入自動變速器油15min。

7——外片。

8——調整墊圈。確定厚度勿調整倒擋制動器B1。

9——變速器殼體;裝有行星齒輪支架。

(四)拆裝行星齒輪支架及帶主動齒輪和端蓋的變速器殼體

拆裝行星齒輪支架及帶主動齒輪和端蓋的變速器殼體,如圖1-52所示。零部件名稱如下:

1——行星齒輪支架。

2——圓形密封圈,必須更換,裝在行星齒輪支架內。

3——推力滾針軸承墊圈。

4——推力滾針軸承。

5——推力滾針軸承墊圈;光滑面裝入主動齒輪。

6——變速器殼體;帶主動齒輪。

7——主動齒輪;分解行星齒輪系時不拆下。

8——行星齒輪支架調整墊片。

9——墊圈。

10——螺栓,30N·m,用于小輸入軸。

11——隔套,7個,牢固裝到密封墊內。

12——密封墊,必須更換。

13——端蓋。

14——螺栓,8N·m。

圖1-52 行星齒輪支架及帶主動齒輪和端蓋的變速器殼體

三、自動變速器實物分解

(1)拆下變速器殼體上帶密封墊的端蓋,如圖1-53所示。

圖1-53 拆變速器殼體上帶密封墊的端蓋

(2)拆下油底殼防護板,如圖1-54所示。

圖1-54 拆油底殼防護板

(3)拆下油底殼,如圖1-55所示。

圖1-55 拆油底殼

(4)拆下自動變速器油濾網,如圖1-56所示。

圖1-56 拆自動變速器油濾網

(5)拆下帶傳輸線的滑閥箱,如圖1-57所示。

圖1-57 拆帶傳輸線的滑閥箱

(6)拆下自動變速器油泵螺栓,如圖1-58所示。

圖1-58 拆自動變速器油泵螺栓

(7)將螺栓A(M8)擰入自動變速器油泵螺栓孔內,均勻擰入螺栓,可將自動變速器油泵從變速器殼體中壓出,如圖1-59所示。

圖1-59 將螺栓擰入自動變速器油泵螺栓孔

(8)將帶有隔離管、B2制動片、彈簧和彈簧蓋的所有離合器拔出,如圖1-60所示。

圖1-60 拔出離合器

(9)將螺絲刀插入大太陽輪的孔內,以松開和緊固小輸入軸螺栓,如圖1-61所示。

圖1-61 螺絲刀插入大太陽輪孔內

(10)松開小輸入軸螺栓,如圖1-62所示。

(11)拆下小輸入軸上的螺栓并調整墊圈(行星齒輪支架的推力滾針軸承留在變速器/主動齒輪內,如圖1-63所示。

圖1-62 松開小輸入軸螺栓

圖1-63 拆下小輸入軸上的螺栓并調整墊圈

(12)拔下小輸入軸,如圖1-64所示。

(13)拔出大輸入軸,如圖1-65所示。

圖1-64 拆小輸入軸

圖1-65 拔出大輸入軸

(14)拔出大太陽輪,如見圖1-66所示。

(15)拆卸單向離合器前,應先拆下自動變速器轉速傳感器,拆下隔離管彈性擋圈a和單向離合器彈性擋圈b,如圖1-67所示。

圖1-66 拔出大太陽輪

圖1-67 拆隔離管彈性擋圈a和單向離合器彈性擋圈b

(16)從自動變速器殼體上拔下在定位楔上的單向離合器。拔下帶碟形彈簧的行星齒輪支架,如圖1-68所示。

圖1-68 撥下單向離合器及行星齒輪支架

(17)拆下倒擋制動器B1的摩擦片,如圖1-69所示。

圖1-69 拆摩擦片

說明:分解行星齒輪系統不需要拆下主動齒輪,齒圈也不需要拆下,至此分解工作結束,如圖1-70所示。

圖1-70 行星齒輪系統分解結束圖

四、自動變速器實物組裝

用自動變速器油清洗自動變速器殼體內部及零部件,在裝配過程中不能戴手套,不能用棉布絲擦拭零部件,安裝步驟與拆卸時相反。

(1)安裝前后行星排組件,如圖1-71所示。

(2)安裝倒擋制動器(B1)并安裝卡簧,如圖1-72所示。

圖1-71 安裝前后行星排組件

圖1-72 安裝倒擋制動器(B1

(3)安裝后太陽輪組件,如圖1-73所示。

(4)安裝2擋制動器摩擦片及鋼片(B2),并安裝卡簧,如圖1-74所示。

圖1-73 安裝后太陽輪組件

圖1-74 安裝2擋制動器摩擦片及鋼片(B2

(5)安裝B2制動器活塞組件、碟形彈簧,并安裝卡簧,如圖1-75所示。

(6)安裝超速擋及倒擋離合器組件,如圖1-76所示。

圖1-75 安裝制動器活塞組件、碟形彈簧及卡簧

圖1-76 超速擋及倒擋離合器組件

(7)安裝后端蓋,涂抹適量密封膠。

(8)安裝輸入軸和減速離合器組件。

(9)其余零部件的安裝與拆卸時順序相反。

步驟二 自動變速器的檢查與試驗

一、基本檢查

在診斷自動變速器之前,應首先執行以下過程:檢查變速器油高度和油質;檢查和調整節氣門拉索(線);檢查和調整選擋桿位置;檢查和調整擋位開關;發動機怠速檢查和變速器漏油檢查等。

(一)變速器油的油面高度檢查和油質檢查

1.油面高度檢查方法

(1)行駛被檢車輛,使發動機和變速器達到正常工作溫度(50~80℃)。

(2)將汽車停放在水平地面上,并拉緊駐車制動桿。將選擋桿撥至P擋位置后起動發動機。

(3)使發動機保持怠速運轉。踩住制動踏板,將選擋桿撥至倒擋(R)、前進擋(D)、前進低擋(S、L或2、1)等位置,并在每個擋位上停留幾秒,使液力變矩器和所有換擋執行元件中都充滿液壓油。

(4)將選擋桿撥至P位置。

(5)從加油管內拔出自動變速器油尺,將擦干的油尺全部插入加油管后再拔出,檢查油尺上的油面高度應在HOT范圍內,如圖1-77所示。

若油位高度不滿足要求,應及時加油或放油。對沒有放油螺塞的進口自動變速器來講,少量放油時,可從加油管處向外吸。

圖1-77 自動變速器油尺

2.油質檢查方法

檢查油位的同時要注意檢查油液品質。判斷油液品質可以從顏色、氣味和是否含有雜質等方面入手。

檢查方法:將油尺上的液壓油滴在干凈的白紙上,檢查液壓油顏色、氣味和雜質情況。正常變速器油的顏色應當是鮮紅色,但是某些DexronⅡ型變速器油在使用初期顏色會變暗,這是正常現象。如果呈棕色或黑色,說明油液中含有燒蝕的摩擦材料等大量雜質。若油液呈粉紅色或白色,表明發動機散熱器的油冷卻器出現泄漏冷卻液的故障。

合格的變速器油應該有類似新的機油的氣味。燒焦的味道意味著執行元件打滑或自動變速器過熱。如果有清漆味,則說明油液氧化或變質。若油液帶有泡沫,可能是由于油泵進油道滲入空氣而造成的。一旦變速器油液出現上述現象中的任何一種,就應該立即更換。

(二)節氣門拉索和節氣門閥的檢查與調整

1.節氣門拉索的檢查和調整

檢查拉索連接是否正常,有無損壞,固定是否可靠,與車體上的固定部分是否彎曲,拉鎖金屬絲是否有折斷等現象。檢查固定在節氣門體支架上的節氣門拉索端頭的拉索套和拉索上的限位塊之間的距離A,其標準距離為0~1mm。如果距離不符合標準,應根據廠家提供的調整方法進行調整。即使是同年生產的同型號自動變速器,如果與不同缸數的發動機配合使用,其節氣門拉索的調整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一般節氣門拉索是通過調整螺母對其拉線長度進行調節(見圖1-78):

(1)將加速踏板踩到底,檢查節氣門是否處于全開位置。如果不是,應利用調整螺母調整拉線長度,直至符合要求為止。

(2)在節氣門全開的情況下松開調整螺母,調整拉索套端部的位置,使其與限位標記之間存在1mm的標準距離,然后擰緊調整螺母。

2.真空控制式節氣門閥的調整

在奔馳和馬自達等車型上自動變速器節氣門閥采用真空控制式,如圖1-79所示。它裝有一個真空膜盒,膜盒通過一個真空管與進氣管相連。當進氣管真空度隨節氣門開度變化而發生變化時,膜盒的膜片伸縮,膜片通過拉桿拉動節氣門閥移動,以使油壓隨節氣門開度的變化而變化。對這種裝置應著重檢查真空管和膜盒是否有泄漏。

圖1-78 節氣門拉索調整方式

圖1-79 真空控制式節氣門閥

調整奔馳轎車自動變速器節氣門閥真空控制裝置時,應將橡膠蓋打開,取出孔內一個鑰匙狀的調整片,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調整膜盒內的調整螺母,通過改變作用在膜盒上真空度的大小,來達到改變油壓的目的。

真空膜盒泄漏時,會使變速器內的油液吸入進氣管參與混合氣的燃燒,造成發動機工作不良的故障。檢查時,可用真空槍檢查膜片是否泄漏。

(三)選擋連桿位置的檢查與調整

當選擋連桿位于不同位置時,手控制閥通過控制液壓系統的工作回路,使自動變速器處于相應的工作狀態。如圖1-80所示,位于選擋連桿與控制閥體總成之間的這套機械裝置就是手控連桿機構。

手控連桿機構傳動間隙過大或鎖止元件嚴重磨損,會造成手控制閥與選擋桿工作不協調,引發各種故障。故需加以檢查和調整,檢查和調整的重點部位是手控連桿機構位于變速器殼體外的部分。

圖1-80 手控連桿機構

1.選擋連桿位置的檢查

(1)用千斤頂或舉升機將汽車頂起。

(2)將選擋連桿推至P擋位置,然后轉動驅動軸。如果驅動軸無法轉動,說明手控連桿機構工作可靠;如果驅動軸可以轉動,表明手控連桿機構需要按以下步驟進行調整。

2.選擋連桿位置的調整

(1)將選擋連桿與自動變速器手動閥之間的連桿處的調整部位放松。將選擋連桿撥至空擋位置,如圖1-81所示。

(2)先將手動閥搖臂向后撥至極限位置(P擋位置),然后再回退兩格至空擋N位置。

(3)稍稍用力將選擋桿靠向R位方向,然后擰緊連桿上的螺母。

(4)重復“1.選擋連桿位置的檢查”中的步驟(2),檢查驅動軸是否已可靠鎖止。

圖1-81 選擋桿位置調整方式

(四)擋位開關的檢查與調整

1.擋位開關的檢查

(1)采取可靠的行車制動。

(2)選擋連桿撥至各個擋位,檢查擋位指示燈與選擋連桿位置是否一致,P擋位和N擋位時發動機能否起動、R擋位時倒擋燈是否亮起。若有不符,應松開擋位開關的固定螺釘進行調整。

2.擋位開關的調整

(1)對在自動變速器的擋位開關外殼上刻有基準線的,調整時應將基準線和手動閥搖臂軸上的槽口對齊,如圖1-82(a)所示。

(2)對在自動變速器的擋位開關上開有一個定位孔的,調整時應使搖臂上的定位孔和擋位開關上的定位孔對準,如圖1-82(b)所示。

圖1-82 擋位開關的調整方式

(五)發動機怠速檢查

不同型號發動機的怠速轉速各不相同。怠速過高會造成換擋沖擊,當汽車換至前進擋時,車輛出現“蠕動”現象。如果怠速過低,當選擋變速桿從N擋位換到其他位置時,車身將產生振動,甚至造成發動機熄火,因此必須檢查發動機怠速是否正常。

發動機怠速檢查一般步驟:安裝發動機轉速表(無轉速儀表時);將自動變速器變速桿置于P或N位置,起動發動機;檢查發動機怠速轉速應符合廠家要求(通常裝有自動變速器的汽車發動機怠速為750r/min)。若怠速過高或過低應予以調整。

(六)自動變速器漏油檢查

液壓控制系統的各連接部位上都有油封和密封墊,這些部位是常見發生漏油的地方。液壓系統漏油會引起油路壓力下降,油位下降是換擋打滑和延遲的常見原因。

常見的漏油部位:有油封或密封墊圈的部位、有接頭的部位、零件損壞的部位等。造成外部泄漏的原因主要是上述部位的密封、連接元件老化、松脫或損壞,也有可能是加油過量。進行漏油檢查時,要找出漏油的具體部位,及時更換或加固。

二、手動換擋試驗

自動變速器在進行基本檢查時無故障,但運行中仍存在故障。為了確定故障存在的部位,區分故障是由機械、液壓系統引起,還是由電子控制系統引起的,可以進行手動換擋試驗。這是在讀取故障碼和完成變速器基本檢查后進行的試驗。

所謂手動換擋試驗就是將電控自動變速器所有換擋電磁閥的線束插接器全部脫開,此時自動變速器ECU不能通過換擋電磁閥來控制換擋,自動變速器的擋位只取決于選擋桿的位置。通過手動換擋試驗可以確定故障發生在控制電路還是變速器內部機械或液壓系統故障。不同車型的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在脫開換擋電磁閥線束插接器后的擋位和選擋桿的關系不完全相同。例如,豐田轎車的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在手動換擋試驗時,選擋桿位置和擋位的關系如表1-6所示。

表1-6 豐田自動變速器手動換擋試驗時選擋桿位置和擋位的關系

手動換擋試驗步驟如下:

(1)脫開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的所有換擋電磁閥線束插頭。

(2)起動發動機,將選擋桿撥至不同位置,然后做道路試驗(也可以將驅動輪懸空,進行臺架試驗)。

(3)觀察發動機轉速和車速的對應關系,以判斷自動變速器所處的擋位。

(4)若選擋桿位于不同位置時自動變速器所處的擋位與表1-6相同,說明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的閥體及換擋執行零件基本上工作正常。否則,說明自動變速器的閥體或換擋執行元件有故障。

(5)試驗結束后,接上電磁閥線束插頭。

(6)清除計算機中的故障碼,防止因脫開電磁線束插頭而產生的故障碼保存在計算機中,影響自動變速器的故障自診斷工作。

三、自動變速器試驗

(一)失速試驗

換擋桿置于D或R位置時,踩下制動踏板不動并完全踩下加速踏板時,發動機處于最大轉矩工況,而此時自動變速器的輸出軸及輸入軸均靜止不動,即液力變矩器的渦輪不動,只有液力變矩器殼及泵輪隨發動機一同轉動。此工況稱為發動機失速工況,此時發動機的轉速稱為失速轉速,此種試驗稱為失速試驗。

1.試驗目的

通過測試發動機在失速狀態下能達到的最高轉速,檢查發動機的總體性能和變速器執行元件的工作性能。做失速試驗之前,要先找到執行元件在不同擋位下的工作情況表,用以分析試驗結果。

2.準備工作

(1)讓汽車行駛至發動機和自動變速器均達到正常工作溫度。

(2)檢查汽車的腳制動和手制動,確認其性能良好。

(3)檢查自動變速器液壓油高度,應正常。

3.失速試驗步驟(見圖1-83)

(1)將汽車停放在寬闊的水平地面上,前后車輪用三角木塊塞住。

(2)拉緊駐車制動桿,左腳用力踩住制動踏板。

(3)起動發動機,將換擋桿撥入D位。

(4)在左腳踩緊制動踏板的同時,用右腳將加速踏板踩到底,在發動機轉速不再升高時,迅速讀取此時的發動機轉速。讀取發動機轉速后,立即松開加速踏板。注意時間一般不能超過5s。

(5)將換擋桿撥入P位或N位,讓發動機怠速運轉1 min,以防止液壓油因溫度過高而變質。

(6)將換擋桿撥入其他擋位(R、S、L或2、1),做同樣的試驗。

(7)對照廠家提供的標準失速范圍分析試驗結果。

圖1-83 失速試驗步驟

(二)時滯試驗

在怠速狀態將換擋桿從N位置換入D位或R位瞬間,液壓控制系統發生作用,動力經行星齒輪、傳動裝置到達驅動輪時,存在一定的時差,稱為時滯。時差大小取決于自動變速器油路油壓高低、油路密封情況、離合器和制動器磨損情況。測量自動變速器時差大小的試驗稱為時滯試驗。

1.試驗目的

測出自動變速器換擋的時滯時間,根據時滯時間的長短來判斷主油路油壓及換擋執行元件的工作是否正常。

2.時滯試驗方法(見圖1-84)

圖1-84 時滯試驗方法

(1)讓汽車行駛,使發動機和自動變速器達到正常工作溫度(50~80℃)。

(2)將汽車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拉緊駐車制動桿。

(3)起動發動機,檢查發動機怠速,使發動機保持怠速運轉。

(4)將自動變速器換擋桿從N位撥至D位,用秒表測量從撥動換擋桿開始到感覺振動為止所需的時間,該時間稱為N-D時滯時間。標準N-D時滯時間不應超過1.2s。

(5)將換擋桿撥至N位,讓發動機怠速運轉1min后,再做一次同樣的試驗。做3次試驗,取平均值。

(6)按上述方法,將換擋桿由N位撥至R位,測量N-R時滯時間。標準N-R時滯時間不應超過1.5s。

(7)根據執行元件工作情況表,分析試驗結果。

(三)液壓系統試驗

1.試驗目的

油壓測試是在自動變速器工作時,通過測量液壓控制系統各油路的壓力來判斷液壓控制系統及電子控制系統各零部件的功能是否正常。目的是檢查油泵、油壓調節閥、節氣門閥、油壓電磁閥、調速器及變速器油等的工作狀況,是變速器性能分析和故障判斷的主要依據。

2.油壓測試的準備工作

(1)行駛汽車,讓發動機及自動變速器達到正常工作溫度。

(2)將車輛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檢查發動機怠速和自動變速器液壓油的油面高度。若不正常,應予以調整。

(3)準備一個量程為2MPa的壓力表,找出自動變速器各個油路測壓孔的位置,如圖1-85所示。

圖1-85 自動變速器各個油路測壓孔的位置

3.主油路油壓測試方法

(1)檢查加速踏板拉線的調整情況,必要時重新調整。

(2)使發動機和變速器處于正常工作溫度。

(3)拆下變速器殼體上的油路壓力測試螺塞,裝上油壓表。注意:軟管接頭螺紋部分的尺寸和類型應與檢測接頭一致,可以輕松地用手旋入若干圈,再用扳手將它擰緊。安裝時要盡量讓連接軟管遠離旋轉元件和發動機排氣系統。

(4)用三角木塞塞住前、后輪。

(5)將駐車制動桿拉到底(制動)。

(6)起動發動機,并檢查發動機怠速。

(7)使發動機保持怠速運轉,將制動踏板踩到底。

(8)將選擋桿推至D位,讀取壓力值。

(9)將加速踏板踩到底,測量在發動機失速情況下的油壓。

(10)用同樣的方法測量R位的工作壓力。如果測量值低于規定范圍,應檢查并調整節氣門連桿機構,然后將上述試驗重做一遍。

4.速控油壓測試方法

(1)拆下自動變速器殼體上的調速器測壓孔螺塞,接上油壓表。

(2)用舉升機將汽車舉升起來,使驅動輪懸空。

(3)起動發動機。

(4)將選擋桿撥至前進擋D位。

(5)松開駐車制動桿,緩慢地踩下加速踏板,讓驅動輪轉動。

(6)讀取不同車速下的調速器油壓。

(7)將測試結果與標準值進行比較。

(四)道路試驗

1.道路試驗的目的

對自動變速器各項性能的綜合性測試,以確定自動變速器工作是否正常及其故障部位。自動變速器內部的各離合器、制動器是否打滑;換擋手柄在各位置時換擋點的速度是否正確;換擋時車輛的平順性,行駛時自動變速器內有無異常響聲;各種行駛模式時車輛的行駛性能;液力變矩器的鎖止離合器工作狀況和發動機制動作用等。

2.試驗前的準備

(1)發動機、底盤等各總成或系統的技術狀態完好,自動變速器已通過基本檢查,車輛以中低速行駛約10min,使發動機和自動變速器都達到正常工作溫度(50~80℃)。

(2)將超速擋開關置于ON位置(O/D OFF指示燈熄滅),并將模式開關置于常規模式。

3.道路試驗的方法

(1)升擋檢查。將變速桿撥至前進擋D位,踩下加速踏板,節氣門保持在1/2開度左右,讓汽車起步加速,檢查自動變速器的升擋況。升擋時,發動機轉速瞬時下降,同時車身有輕微的撞動感。正常情況下,起步后隨著車速的升高,試驗者應能感覺到自動變速器順利地逐級由一擋升二擋、二擋升三擋、三擋升四擋(超速擋)。如果自動變速器不能升入高速擋,表明控制系統或換擋執行元件有故障。

(2)升擋車速檢查。將變速桿撥至前進擋D位,踩下加速踏板,并使節氣門保持在某一固定開度,讓汽車起步并加速,當察覺到自動變速器升擋時,記下升擋車速。一般四擋自動變速器由一擋升二擋的升擋車速為25~35km/h,二擋升至三擋的升擋車速為55~70km/h.三擋升至四擋的升擋車速為90~120km/h。只要升擋車速基本保持在上述范圍內,而且試車行駛中加速良好,無明顯的換擋沖擊,就可認為其升擋車速正常。若升擋車速過低(即升擋過早)或升擋車速過高(即升擋過遲),可能是控制系統或換擋執行機構的故障所致,則應重點檢查節氣門位置傳感器、車速傳感器、主油路調壓閥、節氣門閥拉索和控制閥中的節氣門調壓閥或速控閥。

(3)升擋時發動機轉速的檢查。將變速桿撥至前進擋D位置。踩下加速踏板,使節氣門保持某一固定開度(如50%),讓汽車起步并加速,當觀察到自動變速器升擋時,記下發動機轉速表值。通常汽車由起步加速直至升入高速擋的整個行駛過程中,發動機轉速將低于3000r/min。通常在加速至即將升擋時,發動機轉速可達到2500~3000r/min。在剛升擋后的短時間內發動機轉速將下降至2000r/min左右。

如果在整個行駛過程中發動機轉速始終過低,加速至升擋時仍低于2000r/min,說明升擋時間過早或發動機動力不足;如果在行駛過程中發動機轉速始終偏高,升擋前后的轉速2500~3000r/min之間,而且換擋沖擊明顯,說明換擋時間過遲;如果在行駛過程中發動機轉速過高,經常高于3000r/min,在加速時達至4000~5000r/min,甚至更高,則說明自動變速器的換擋執行元件(離合器或制動器)嚴重打滑,應拆檢自動變速器。

(4)換擋質量檢查。將變速桿撥至前進擋D位,踩下加速踏板,使節氣門保持某一固定開度(如50%),讓汽車起步并加速,當觀察到自動變速器升擋時,感覺換擋時有無沖擊感。正常換擋時,自動變速器有微弱的沖擊感。如果感覺換擋沖動過大.表明自動變速器的控制系統或換擋執行機構有故障,其原因可能是主油路油壓過高或換擋執行機構打滑。

(5)鎖止離合器工作狀態的檢查。將變速桿撥至前進擋D位置,踩下加速踏板,保持節氣門開度低于1/2的位置,讓汽車起步并加速到超速擋,以高于80km/h的車速行駛,使變矩器進入鎖止狀態,快速將加速踏板踩下至2/3開度,同時檢查發動機轉速的變化情況。如果發動機轉速沒有太大變化,表明鎖止離合器處于接合狀態;若發動機轉速升高很多,則表明鎖止離合器沒有接合,其原因是鎖止控制系統有故障。

(6)發動機制動檢查。將變速桿撥至前進擋(S、L或2、1)位置,在汽車以S(或2)擋或L(或1)擋行駛時,突然松開加速踏板。如果車速立即隨之下降,表明有發動機制動作用,否則表明控制系統或前進強制離合器有故障。

(7)強制降擋功能的檢查。將變速桿撥至前進擋D位置,保持節氣門開度為l/3左右,以二擋、三擋或超速擋行駛,突然將加速踏板完全踩到底,檢查自動變速器是否被強制降低一個擋位。在強制降擋時,發動機轉速會突然升高至4000r/min左右,并隨著加速升擋,轉速逐漸下降。如果沒有出現強制降擋,表明強制降擋功能失效;如果強制降擋時發動機轉速過高,并在升擋時出現換擋沖擊,表明換擋執行機構打滑,應分解維修自動變速器。

四、故障診斷表

許多安裝自動變速器的汽車在出廠時帶有故障診斷表,可利用該表進行故障分析。故障診斷表列出了最常見的自動變速器故障,并給出有可能造成故障的每個原因及相應檢修程序,有助于迅速檢查和排除。但是一般情況下,不能僅以此為根據盲目拆解變速器,還要通過正確檢修程序進行驗證,以免判斷錯誤,引發新的故障。在對電控自動變速器進行檢修時,可能出現診斷代碼正常,故障仍然存在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若故障診斷表給出了詳細檢查內容,可以按給定程序進行檢查。

(一)故障現象描述

請描述該車的故障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故障原因

你認為該車出現此故障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確定診斷流程

根據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通過小組討論,確定診斷流程。

制定的診斷流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檢測過程

按照制定的診斷流程逐項進行檢測,記錄各步驟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確定故障原因,進行修復或更換。

檢測過程記錄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診斷結果描述

診斷結果描述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涂县| 聊城市| 瓮安县| 青龙| 浦东新区| 汕头市| 涟源市| 洛南县| 扶风县| 南通市| 静宁县| 益阳市| 天台县| 健康| 南溪县| 叙永县| 华亭县| 西安市| 清镇市| 屏南县| 汉中市| 东平县| 汶川县| 仪征市| 黄平县| 嘉峪关市| 永清县| 五指山市| 谢通门县| 会泽县| 合山市| 金坛市| 陆河县| 大宁县| 湄潭县| 崇明县| 辽宁省| 历史| 舞钢市| 芷江| 滁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