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話題3:常讀書是好習慣

人能否快速提升,一個重要的能力就是學習能力。學歷不重要,學習的能力才重要。只有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有如饑似渴充實自己的意識,你才能獲得需要的東西,取得進步。不懂不是錯,不懂裝懂就是錯;不懂不表示你愚笨,不懂還自以為是,拒絕通過讀書學習獲得應有的本領,那就是愚笨。

據媒體報道,中國人年均讀書0.7本,與韓國人均7本、日本人均40本、俄羅斯人均55本相比,中國人的閱讀量少很多。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曾為此說道:在中國旅行時發現,城市常見的是麻將館、網吧、歌廳、按摩店,而書店卻寥寥無幾,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鐘,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

世界上有兩個國家的人最愛讀書,一個是以色列,另一個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讀書64本。當孩子稍稍懂事時,幾乎每一個母親都會嚴肅地告訴他:書里藏著的是智慧,這要比錢或鉆石貴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猶太人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文盲的民族,就連猶太人中的乞丐也是離不開書的。在猶太人眼里,愛好讀書看報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美德。這里說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在“安息日”,猶太人要停止所有商業和娛樂活動,商店、飯店、娛樂等場所都得關門停業,公共汽車要停運,就連航空公司的班機都要停飛,人們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禱。但有一件事是特許的,那就是全國所有的書店都可以開門營業。而這一天光顧書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這里靜悄悄地讀書。另一個國家匈牙利,它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都不足中國的百分之一,但卻擁有近兩萬家圖書館,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圖書館,而我國平均45.9萬人才擁有一所圖書館。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讀書風氣最濃的國家,常年讀書的人數達500萬以上,占人口的1/4還多。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一個崇尚讀書學習的國家,當然會得到豐厚的回報。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濟濟。建國雖短,但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有8個。以色列環境惡劣,國土大部分是沙漠,而以色列生產的糧食不但自己吃不完,還源源不斷地出口到其他國家。而匈牙利,諾貝爾獎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學、醫學、經濟、文學等眾多領域,若按人口比例計算,匈牙利是當之無愧的“諾獎大國”。他們的發明也非常多,可謂數不勝數,有小物件,也有尖端產品。一個面積不大的國家,因愛讀書而獲得智慧和力量,將自己變成了讓人不得不服的“大國”。

有位學者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社會的趨向發展,就看閱讀能植根多深,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讀書不僅僅影響到個人,還影響到整個民族、整個社會。

一則《先存后取才如法》的故事讓人深受啟發:

一天,寂靜法師和一位喜歡羨慕和嫉妒別人的大學生通電話。

那位大學生不悅地說,別人有的他都想有,可是為什么卻得不到呢?

寂靜法師就說:你能不能給我寄五千塊錢來?

學生很驚訝:“師父,我沒有呢!”

寂靜法師:“到銀行去取嘛!”

學生無奈:“師父,我銀行里沒有呢!”

寂靜法師:“你就取別人的嘛!”

學生更是驚訝:“師父,別人的錢取不出來呢!”

寂靜法師:“哇,你好智慧!竟然知道別人的錢取不出來!”

寂靜法師:“那你能取誰的?”

學生非??隙ǖ鼗卮穑骸拔抑荒苋〕鲎约涸洿孢M去的呀!”

寂靜法師:“可是這個世界有好多人天天都想取別人的錢呢!”

學生恍然:“嗯……師父!”

有一句老話闡釋了故事的含義:“讀過的書就像一張張存折,在你需要時,就能把平時零存進去的錢整取出來”。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習與做事的關系就是“零存整取,寬打窄用”。

啟示一,讀書學習是與時俱進的先導。如今,人類可謂真正進入了知識迅速更新的時代,現有知識每年在以10%的速度更新,但知識倍增的周期卻越來越短。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任何人都必須不斷更新知識,僅靠學校學的知識應付一輩子,已完全不可能了。我們過去對“終身教育”的理解是,一個人從上學到退休,要一直接受教育;現在,終身教育是從搖籃到逝去,應貫穿人的一生。那些抱殘守缺的人,將是職場中的麻煩人。你可以拒絕學習,但是你的對手不會拒絕學習。有人講,處在這個學習型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學習能力的差異;人與人之間的較量,關鍵也在于學習能力的較量。很多人雖然也在學習,但實際上卻沒有學到多少知識。不知道學習的方法,不掌握學習的技術,會事倍功半或徒勞無益。過去,我們把不識字稱之為“文盲”,未來的“文盲”便是想學習而不會學習的人。

啟示二,讀書讓人開闊視野,借鑒他人間接的經驗。有位企業領導進入領導崗位十余年來,工作干得順風順水,有人向其取經。他說他成功的經驗都體現在關于河伯的故事里。

秋天來到,天降大雨,無數細小的水流匯入黃河。河伯以為天下的水都匯集到他這里來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隨著流水向東走去,一邊走一邊觀賞水景。有一天,他來到北海,向東一望,不由大吃一驚,但見水天相連,根本就不知道哪里是水的盡頭。河伯不禁慨嘆道:“我最看不起那種道理懂得多一點,便以為自己比誰都強的人,沒有想到,我居然就是這樣的人。”

有一句名言:“位置可以增加人的權力,但增加不了權威;位置可以增加人的能量,但增加不了能力;位置可以增加人的知名度,但增加不了知識”。作為領導者管理者,工作崗位變了,權力大了,但求知的欲望不能衰減。在復雜的大環境中,知識不豐厚,就不會具備應變能力,就容易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碰壁摔跤,學習能力應體現在從企業內部、外部搜集到各種有益于現在和未來發展的東西,進一步打開自己的視野。運用知識的人不一定是知識的擁有者,這就要求我們借助外腦,運用他人的成功經驗,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為團隊服務,這就是常講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啟示三,忌淺嘗輒止,靠勤奮和深研隨時充電。有一句格言:“真正有學問的人像麥穗一樣,當它們還是空的,它們就茁壯成長,昂首睨視;當它們臻于成熟成為飽滿鼓脹的麥粒時,便開始垂下頭,不露鋒芒”。也有一句西方諺語:“黃金隨潮水而來,也要你早起去撈起它”。這可能是中國版“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另一種詮釋。

據報載,對于一個哲學家的評價,讓人們感慨良多。

歷史上有過這么一個人:

他出身貧寒,卻靠自學成為當時最有學問的人。

他一生沒有任何著作,可是他的思想卻流傳了下來,而且影響深遠。

他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對生活不太講究,只是專心地做他的學問。

他倡導認真做人的道理,過有道德的生活,倫理道德研究方面建樹頗多。

他教學有方,從來不給學生現成的答案,而是通過反問或者反駁,不斷地啟發學生的思考。

他主張專家治國論,主張由訓練有素、有知識、有才干的人來治理國家。

他不畏強權,反對專制,堅決不違背自己的信仰。

他最后是被民主判決處死的,但不是因為他的思想太落后太保守,而是因為他的思想太先進,對社會教化意義太大,民眾無法理解。

最難能可貴的是:古希臘德爾斐神廟的女祭司傳下神諭說,他是最有智慧的人,但他自始至終都認為自己一無所知。

這個人就是蘇格拉底。他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可是他始終認為自己是一無所知的。

這個故事富有教益。我們不管已經擁有了多少知識和智慧都不應自滿。工作中的成長是動態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求我們不斷地補充知識,不滿足自己所知道的一鱗半爪。

明代丁自申曾用簡潔的語言闡釋過讀書的益處:

心讀書而一,神讀書而清,疑讀書而辨,慮讀心而瑩,饑讀書而飽,困讀書而醒,慍讀書而喜,憤讀書而平。

一個人停止了學習,也就意味著停止了成長,停滯久了會使企業裹足不前,不僅影響個人前程,甚至會影響團隊的風氣。終生學習,才會終生進步。社會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學習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的知識不進步,就會停滯及倒退,知識就像機器也會折舊。數年不進步,就面臨被淘汰的危險。一個人要成長得更快,就一定要喜歡學習,善于學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周县| 新竹市| 贵定县| 天镇县| 吉隆县| 新兴县| 始兴县| 法库县| 独山县| 阿拉善左旗| 东阳市| 碌曲县| 十堰市| 四子王旗| 乌兰县| 柘城县| 鄯善县| 潜山县| 深泽县| 漯河市| 小金县| 西乌珠穆沁旗| 茶陵县| 册亨县| 离岛区| 宜兴市| 罗定市| 平利县| 定边县| 潼南县| 冕宁县| 德江县| 南溪县| 沅江市| 铁岭市| 长治县| 察雅县| 察哈| 大英县| 连江县| 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