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把管理平臺做實做強:鐵路企業管理者的88個實用話題
- 臧修生
- 3291字
- 2020-06-23 14:20:30
話題5:付出辛苦不抱怨,機遇自然來報到
有些人的一大不良習氣就是只知道羨慕別人的成功,卻不知人家為成功一直在拼命工作,流了多少汗水。自己付出辛苦之后,就怨氣沖天,生怕別人不知道,好像自己是多么背運的人。有人曾對嬰兒的第一聲啼哭做出過詩意般的解釋:“為什么人出生時攥著小拳頭?說明人來到人間面對社會大環境必須大干一場。”辛苦對于每個人來講都是公平的,都需要歷練的過程,不同的是對辛苦的感觸和反應不同,有的人樂于承受,享受著辛苦的愉悅,知道苦盡甘來;有的人放大了自身的辛苦,認為付出汗水是煎熬。有一段話對這種心態進行過逼真般地調侃:“牙刷說,我的工作是世界上最慘的。馬桶刷說,只是你這樣想罷了,總有比你更辛苦的。”
1.遠離慵懶,體會辛苦的樂趣
一則《無所事事同下地獄無異》的故事說出了辛苦的應有之義。
一個人死后,在去閻王殿的路上,看見一所豪華的宮殿,宮殿的主人熱情地邀請他進去參觀并留他在那里居住。這個人說:“我在人世間辛苦地忙碌了一輩子,再也不想工作了,我現在只想吃和睡。”宮殿的主人答道:“如果是這樣,那么世界上再也沒有什么地方比這里更適合你居住了。我這里應有盡有,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會有人來干預你。我這里也有舒適的床鋪,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會有人來打擾你,而且我還可以向你保證不讓你做任何事情。”于是,這個人就住了下來。剛開始的那些日子,這個人吃了睡,睡了吃,感到很舒服。但時間不長,他開始覺得有點寂寞和空虛,就去見宮殿主人,抱怨道:“這種成天吃了就睡、睡了又吃的日子過久了也挺沒意思,我現在對這種生活已經提不起一點興趣了。你能否給我一份工作讓我做做?”宮殿的主人答道:“很抱歉,我這里從來就不曾有過工作,也不用工作。”又過了幾個月,這個人實在忍無可忍了,又去見宮殿的主人:“這種日子我實在無法忍受,如果你不給我安排工作,我寧愿下地獄,也不想再在這里居住了。”宮殿的主人輕蔑地笑道:“你難道認為這里是天堂嗎?這里本來就是地獄啊!”
俗話說:“狼行千里要吃肉,牛走千里要吃草;活魚逆流而上,死魚隨波逐流。”許多人對一句話很欣賞:你工作很辛苦嗎?辛苦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死人的!辛苦才是人生,勞苦才是工作,變化才是命運,忍耐才是歷練,容忍才是智慧,靜思才是修養,舍得才是得到,做事才是擁有。如果感到此時自己很辛苦,那就告訴自己:現在你正在登攀,上進的路走累了要挺住,因為成功離你并不遠。
比爾·蓋茨說過:“評價一個人做事的好壞,只要看他工作時的精神和態度即可。如果一個人工作起來充滿熱情,他就能夠做到精益求精和力求完美;如果做事來總是感到受了束縛,感到工作勞碌辛苦,沒有任何趣味可言,那他絕不會有什么偉大的成就法律不僅規定了工作是人的一項基本義務,同時也規定這是一項最基本的權利。離開了工作崗位對于許多人來講,會變得毫無意義和價值而言。
蕭伯納說過一段箴言:“人生好比兩瓶必喝的酒,一瓶是甜蜜的,一瓶是酸苦的,先喝了甜蜜的,最后必然是酸苦的。反之亦然。”從這個角度來講,“不要叫苦,不要喊累,因為世上沒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沒有一處人事不復雜。”現在不累,以后會更累;現在不苦,以后會更苦。唯累過,方得閑;唯苦過,方知甜。抱怨命運不如改變命運;抱怨生活不如改變生活。任何不順心都是一種修煉,進鋼爐的都是礦石,出來時卻分礦渣和金屬。凡事多付出汗水,少找借口,苦中求樂,強者都是含淚奔跑的人。
2.跳出“舒服區”,挑戰新的高度
有一位培訓機構的教授,在一次管理培訓課上,用一幅圖詮釋了一個人生寓意。
他首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畫:在一個圓圈中間畫了一個站著的人,接著,他在圓圈的里面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輛汽車、一些朋友。
教授說:“這是你的舒服區。這個圓圈里面的東西對你至關重要:你的住房、你的家庭、你的朋友,還有你的工作。在這個圓圈里頭,人們會覺得自在、安全,遠離危險或爭端。現在,誰能告訴我,當你跨出這個圈子后,會發生什么?”
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一位發言積極的學員打破沉默:“會害怕。”
另一位說:“會出錯。”
這時,教授微笑著說:“當你犯錯誤了,其結果是什么呢?”
最初回答問題的那名學員大聲答道:“我會長見識,悟到新東西。”
教授說:“對,你會從錯誤中學到東西。當你離開舒服區以后,你學到了你以前不知道的東西,你增加了自己的見識,所以你進步了。”
教授再次轉向黑板,在原來那個圈子之外畫了個更大的圓圈,還加上些新的東西:更多的朋友、一座更大的房子……
“如果你老是在自己的舒服區里頭打轉,你就永遠無法擴大你的視野,永遠無法學到新的東西。只有當你跨出舒服區以后,你才能使自己人生的圓圈變大,你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更優秀的管理者。”教授說道。
人生是一個圓圈,在這個圓圈里有屬于自己的固定舒服區。如果不走出這個舒服區,人生的圓圈就只能那么大;只有富于進取之心,勇敢地跨出自己的舒服區,才能拓展人生,也才能得到更多的東西。
有這樣一句名言:“上帝分給每個人一杯‘痛苦’,但心的容器有能耐把痛苦擴充成一桶或縮減為半杯”。當人面對一件艱巨任務時,先不要說“我不干,太苦了”。假如你經常抱有這樣的說辭,你將會掉入“苦海”,難以自拔。據說凡是成功的人,大都有十大特征:苦到舌根吃得消,煩到心亂耐得住,困到絕望行得通,屈到憤極受得起,怒到發指笑得出,急到眉燃定得住,喜到意滿沉得下,話到嘴邊停得住,人到險處站得穩,財到眼前看得淡。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勇敢地迎接職場中的每一次挑戰,才能夠不斷長進。人的潛能是巨大的,要想活得更有意義,就必須向新的高度跨越,這是素養的提升,也是人生價值最大化的有益嘗試。
3.認真付出,做到自然得到
有個旅行者,在一條大河旁邊看到了一個婆婆,正在為渡水而發愁。已經精疲力竭的他,用盡渾身的氣力,幫婆婆渡過了河,結果,過河之后,婆婆什么也沒說,就匆匆走了。旅行者很懊悔。他覺得,似乎很不值得耗盡氣力去幫助婆婆,因為他連“謝謝”兩個字都沒有得到。哪知道,幾小時后,就在他累得寸步難行的時候,一個年輕人追上了他。年輕人說:“謝謝你幫了我的外婆,外婆囑咐我帶些東西來,說你用得著。”說完,年輕人拿出了干糧,并把胯下的馬也送給了他。
有人歷經實踐感悟道:我們經常不必急著尋找所有的答案,有時候需要耐心等待。即便你向空谷喊話,也要等一會兒,才會聽見那綿長的回音。也就是說,生活總會給你回應,但不會馬上把一切都告訴你。
不妨作這樣的比喻,歲月經過累積已經是一棵密不透風的大樹。而生命是其中飛進飛出的小鳥。如果哪一天,你遭遇了人生的冷風凍雨,那么,也請你等一等,要知道,這棵大樹正在生活的背風處為你營造出一股春天的暖流,并一點點靠近你,前提是你只要努力就行。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勇敢地迎接職場中的每一次挑戰,才能夠不斷長進。
應該說,回報不一定在付出后立即出現。只要你肯等一等,生活的美好總在你不經意的時候,盛裝蒞臨。
某工務段小高大專畢業后進鐵路當了一名養路工,他自感屈才,工作不夠安心。一次,他利用休息日回家,幫父親收獲、運輸土豆。其家鄉位于河北省某地,以產土豆為主,農民收獲土豆后,依照大、中、小分開標價,然后裝入袋子里,用卡車拉到市場上去賣。小高的父親種的土豆在村里是產量最高的,土豆生意做得很大,但他從來不雇人做分類的工作,這使他節省了很多錢,小高也覺得很奇怪,便問爸爸:“你不分類怎么賣得好價錢?”父親回答說:“很簡單,我把所有的土豆放在車上,運到市場上去賣。路途約有10公里,由于道路不平,車子會一路顛簸,小土豆自然會跑到車子的底層,中等的夾在中間,上邊就是大的了。”小高聽后頓悟,臉色也立刻紅了。暗想:父親在運輸過程中,靠顛簸讓大土豆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自己剛剛入路就自命清高、眼高手低,如果不靠打拼,適應職場,怎么會實現在大學畢業時立下的抱負呢!他在家短暫停留后回到段上,立馬像換了一個人,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線路養護工作中。
成功由汗水堆積,付出越多,成績越大,“沒有功勞的苦勞只是徒勞”。可以這樣講,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有成效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當你付出的辛勞足夠多的時候,機遇自然會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