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媒體技術導論
- 許志強 邱學軍
- 3643字
- 2020-06-28 17:32:31
3.4 數字音頻的編輯技術
3.4.1 音頻剪輯思維
數字音頻與模擬音頻最根本的區別就是,數字音頻是被記錄在硬盤上的0和1,所有的東西都是非線性的。而模擬音頻是記錄在磁帶上的粉末的多少,或是記錄在唱片上的深淺紋路。
1.聲音剪輯的思維特點
聲音剪輯與畫面剪輯不太一樣。畫面的剪輯輸出端只有一個屏幕,畫面素材通常會鋪滿整個屏幕,所以在剪輯的過程中,比較注重的時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銜接、過渡與匹配。但聲音的思路不是這樣的。聲音是多軌道剪輯思維,是可以疊加的。聲音剪輯的思維與特效制作的思維很像,是一層加一層疊加起來的。例如機場候機大廳的場景,它會有一個環境聲,習慣稱之為候機大廳環境聲。這個環境聲其實包括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說話走路的聲音、安檢儀器發出的“嘀”的聲音、旅行箱滾輪的聲音、廣播聲音、大廳外飛機起飛降落的聲音等。當這么多聲音集合起來隨機發聲,再加上候機大廳里特殊的混響特性,就形成了候機大廳環境聲。
“替換、移花接木、障眼法”是在進行音頻剪輯的時候處理個別情況的手段。比如,當錄得視頻中汽車駛過的聲音不理想,有其他噪聲或者失真,就需要找到其他汽車駛過聲音來代替,并通過特殊的方法,加混響和改變音色等特殊效果。
【實例分析3-7:影片中聲音的“移花接木”】
大家應該都知道,動畫片中一些飛禽走獸的聲音都是由人使用道具模擬出來的。例如,動畫片《馴龍高手》中,龍舞動翅膀的聲音,就是人大力扇動衣服或布來實現的;在《辛普森一家》中,辛普森在夢見自己的心臟被別人掏出來的畫面里,音效師利用了芹菜來進行錄制。
2.視頻節目聲音剪輯
在視頻節目的聲音剪輯中,常常聲音和畫面是存在一定的關系的。這樣的關系包括聲畫同步、聲音提前、聲音滯后、聲畫對位等。
(1)聲畫同步
這是最常見的聲音與畫面的關系。它描述的聲音與畫面完全吻合,就是人們看到畫面里有什么,就能聽到聲音是什么。或者說隨著畫面的轉變,聲音也立刻有了相應的變化。
(2)聲音提前與聲音滯后
這是聲畫不同步時的表現。例如,畫面中一個人在說話,但聲音出現在說話前或者畫面里的人物已經說完話后聲音才出來,這種情況就是聲音提前或者聲音滯后。
(3)聲畫對位
這是指鏡頭畫面與聲音對列,它們按照各自的規律表達不同的內容,又在各自獨立發展的基礎上有機結合起來,造成單是畫面或單是聲音所不能完成的整體效果。這是一種聲畫結合的蒙太奇技巧,打破了畫面的時空局限。例如,電影《幸福時光中》吳穎回到家中看到鵲巢鳩占心情的悲涼失望,此時的聲音卻是口哨聲鼓掌聲、歡呼聲,聲音傳達出的熱烈和興高采烈與主人公心境構成了極大的反差,更加反映出人物內心的失望與憤懣。
3.音頻節目聲音剪輯
在音頻剪輯中,最主要對象就是音樂剪輯和廣播劇的剪輯。
①去除噪聲,比如在錄音中間有一個椅子的吱吱聲音,找到那個聲音并剪掉。
②做語言的替換,將斷開、不連續的語言拼接在一起。
③做音樂的加長、縮短。
④在剪輯中需要的注意的就是剪輯的節奏,在剪輯中要保留氣口,保留完整的混響。
⑤交叉淡化(見圖3-16)。
這是一種能夠減少不需要的咔嗒聲和爆音的技巧。有些數字音頻軟件可以讓用戶選擇波形的一部分并插到另一個點上。做插入時,可以通過交叉淡化來消除咔嗒聲和爆音。可以手動調整交叉淡化的速度和斜率。類似于畫面中“疊畫”的效果,可以讓聲音過渡、開始、結束得更自然,是在音頻剪輯中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

■圖3-16 交叉淡化
【實例分析3-8:如何讓音樂的長度更匹配畫面】
在節目制作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音樂與畫面長度不符合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調整音樂的長度。如果僅僅把音樂做淡出,會讓人覺得結束很生硬而且倉促。所以人們會找一些合適的接口來把一段音樂保留頭尾而掐去中間部分。幾乎所有的流行音樂中,都會有重復的部分。找到重復的部分,其中對應的兩個點,將前點之后與后點之前刪掉,剩下的接起來,整首音樂就會自然地變短。如果將前點之后接到后點之前,就可以將其變長。
在音樂剪輯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將節奏對齊。在節奏對齊的情況下,即便不是同一首音樂,也可能接得比較順暢;但如果節奏不能對齊,接口會不順,同一首歌也能明顯感覺到接口。
3.4.2 數字音頻設備
1.數字錄音機
數字錄音機(見圖3-17)是最近出現的新品小家電,它采用快閃存儲器(Flash卡或Flash IC)作為存儲媒介代替普通錄音機的磁帶,由于取消了運動部件,從而消除了機械噪聲,并大大提高了工作可靠性。語音信號經數字壓縮處理,可以WAV的文件格式方便地進行存儲、檢索,將相關信息通過LCD顯示屏顯示出來,并可通過若干方式傳輸到計算機上,進行保存或進一步處理。依賴先進的數字技術,數字錄音機具備很多普通錄音機所無法想象的功能,擴展了錄音機的應用范圍。相比較模擬錄音機(見圖3-18),數字錄音機變得更加便攜。

■圖3-17 數字錄音機ROLAND羅蘭R26 R-26

■圖3-18 模擬錄音機
2.數字調音臺
它具有多路輸入,每路的聲信號可以單獨進行處理,例如,可放大,作高音、中音、低音方面的音質補償,為輸入的聲音增加韻味,對該路聲源泉作空間定位等;還可以進行各種聲音的混合,混合比例可調;擁有多種輸出(包括左右立體聲輸出、編輯輸出、混合單聲輸出、監聽輸出、錄音輸出以及各種輔助輸出等)。調音臺在諸多系統中起著核心作用,它既能創作立體聲、美化聲音,又可抑制噪聲、控制音量,是聲音藝術處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機器。
相比較于模擬調音臺,數字調音臺最大的優勢在于操作的便捷。以數字調音臺DIGITAL MIXER X32為例,從圖3-19所示來看只有16路通道,16個推子,但是這個界面是分層的,當切換到第二層時,這16路推子就可以分別控制17~32路的信號,同時還有第三層和第四層,分別控制AUX的發送量。面板左上邊部分是調整聲音效果的旋鈕,當選中下面32路通道中其中某一軌,就可以通過調整面板上面的旋鈕來進行該通道的音色調整。而對于模擬調音臺,從圖3-20可以發現,同樣是32路調音臺,它每路通道上都有配有話放、效果器、AUX發送、效果發送等旋鈕,增加了調音臺的面積和重量,而且操作距離也會變得很大。

■圖3-19 DIGITAL MIXER X32 COMPACT數字調音臺

■圖3-20 Yamaha/雅馬哈MGP32X模擬調音臺
3.4.3 數字音頻編輯軟件簡介
在上一部分提到過在音頻編輯軟件中起著領頭和工業標準的軟件是Pro Tools。現在最常用到的版本是Pro Tools 10和Pro Tools 11,這兩個版本的最大區別在于PT11有了離線導出,擺脫了實時導出,節省了很多時間。但是PT11的插件格式.axx格式與PT10的.vst格式完全不同且不相互兼容,導致現在很多插件在PT11上不能使用。所以,在這一節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Pro Tools 10的使用。
【實例分析3-9:Pro Tools10新建聲音后期工程及導出】
(1)新建工程:選擇“文件”→“新建工程”命令,選擇“創建空白工程”,比特率、采樣率按照文件格式設置(一般采樣率為48 kHz、24 bit)。
(2)存儲:新建工程時會自動生成一個文件夾,文件夾需要自主命名,同時還會生成“Audio Files”,這個文件中保留著工程中所有的音頻文件;還有一個“工程文件備份”,這個文件夾中有著軟件自動保存的工程文件,如果遇到突然關機、死機而又未保存的情況可以在這個文件夾中找到最近一次保存的工程,避免損失。(注意:在文件夾命名時,應該命名一個明確的名稱,明確文件夾存儲地點,以免找不到文件)
(3)導入.omf:.omf文件是一個與視頻軟件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的文件格式,導入.omf后會出現對板后的所有音頻。選擇“文件”→“導入”→“工程數據”命令,找到要導入的.omf即可將其導入。
(4)軌道:導入的.omf需要進行復制,所以需要新建軌道,步驟如下:
①選擇“軌道”→“新建”命令,彈出對話框如圖3-21所示。

■圖3-21 新建軌道1
②選擇創建軌道數,軌道屬性“單聲道或立體聲”,一般語言都為單聲道頻軌,選擇好后單擊“創建”按鈕,如圖3-22所示。

■圖3-22 新建軌道2
③軟件編輯界面出現新建的軌道。創建好新的軌道后,在軌道的名稱處雙擊便可以重新命名。將.omf軌道中的音頻復制到重新命名好的軌道中,且“隱藏并不激活”。這樣在進行音頻處理時,如果出現不可撤銷的修復可以直接找到原素材.軌道建立時應該根據音頻的內容將音頻按種類分軌道進行編輯,以對白、旁白、環境音、動效、音效、音樂來分類。有時還需要用軌道配色來更加直觀地進行區分。
(5)處理:Pro Tools對音頻處理分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掛,另外一種是破壞性處理。在影視音頻處理中最常用的是使用破壞性處理,這樣的處理是將音頻直接進行破壞性的處理,優點是可以減少CPU的運算,節省資源。單擊軟件左上角“Audio Suite”,選擇要用的效果器,在音頻塊上選擇要處理的區域,單擊彈出的效果器對話框的左下角的小喇叭圖標進行試聽,此時再進行效果器的參數調整,仔細聽音頻變化后的效果,當達到所期待的效果時單擊效果器對話框右下角的渲染按鈕
,此時選中的區域將會被渲染。
(6)導出:處理完成以后的音頻需要導出,步驟如下:
①選擇“文件”→“并軌到”→“磁盤”命令,彈出對話框如圖3-23所示。
②在“并軌源”下拉列表框選擇輸出位置,“文件類型”默認為“WAV”,如果是單軌人聲“格式”選擇“單聲道(合頻)”,如果是立體聲,選擇“疊加”。采樣率和比特精度根據自己的要求來進行選擇;轉換選項選擇“并軌后轉換”單選按鈕,這樣可以降低計算機資源。

■圖3-23 導出“生成”對話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