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CFO·卓越首席財務官高端訪談
- 高頓財務培訓
- 4510字
- 2020-06-19 10:51:35
PART1 變革環境下的財務應對
專訪——達飛輪船(中國)有限公司CFO 吳卉

吳卉,她從出納記賬學起,幾乎擔任過所有的財務崗位,經歷了從手工記賬到會計電算化的變革。從取得會計從業資格,到如今擁有FAIA,FCMA,Rutgers Business School EMBA的專業背景,她致力于做一個將財稅知識和業務流程融會貫通的財務人。
面對市場這片起伏不定的汪洋大海,企業就像海面上謹慎行駛的船只,密切關注海洋水文氣象,以此作出正確航線的判斷與選擇。達飛輪船作為海運行業中的一艘巨輪,是如何應對風浪的考驗、控制潛在的風險呢?作為該企業中國公司的CFO,吳卉發揮著護航者的作用,通過搭建合理的財務架構使這艘巨輪能承受風險、直面海風、乘浪航行……
1992年,世界第三的集裝箱承運公司——法國達飛海運集團正式登陸中國市場,達飛輪船(中國)船務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達飛中國”)應運而生。那時剛剛起步的達飛中國不論從規模還是業務上都仿佛只是一葉扁舟,漂浮在浩瀚而前景廣闊的海洋上。然而激烈的競爭總是與巨大的市場潛力形影不離,漸漸地周圍船只多了起來,在執著的摸索與發展中,歷經二十余年風浪磨煉的達飛中國終將自身打造為一艘極具競爭力的行業巨輪,行駛得越發穩健。
巨輪的航行離不開充足的動力,企業的管理者就是這股助推動力的來源。達飛中國的CFO吳卉是伴隨著企業一起成長的,1994年進入達飛,她從總裁秘書到銷售助理再到財務崗位,在達飛壯大的同時,她也不斷地學習、積淀,不斷地提升自己、培養團隊,幫助財務從后臺走向前沿,以更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從而為企業這艘巨輪創造更多的價值。
海運行業的風險控制
海運行業的特殊性是吳卉在訪談過程中多次提及的,它的特殊性一方面在于行業的寡頭壟斷性。不同于制造業或是快消行業,為數不多的企業控制著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由于該特殊的背景,熟悉該行業的咨詢公司也幾乎沒有,在諸如財務績效考核的很多方面,達飛很難從咨詢公司尋求適用的指標設置建議。另一方面它的特殊性在于經營模式。達飛在中國的所有業務是船東支持型的,企業在為總部的船東提供代理服務的同時,還為船東在中國的客戶提供航運服務,因此達飛中國是船東與客戶這兩端的承接者,企業整體就如同充當、詮釋著法國集團的職業經理人這一角色。
市場上有業務的地方都存在風險,較高的收益必然意味著面臨更大的風險。在吳卉看來,企業要做的不是盡量避免風險,而是通過財務架構的合理搭建鍛煉好自身以接受風險,只有這樣才能獲取更高的收益,對風險的有效控制是財務給予企業的最大支持,因此風險控制也是吳卉所帶領財務團隊的工作重點。
對企業以及行業風險點的識別與把握是做好風險控制的首要任務,吳卉將達飛中國所面臨的風險點歸納為兩種類型:信用風險與操作風險。基于運營架構,市場風險和定價風險是被摒除在外的,企業無法控制市場風險,而整個市場的定價風險則由船東承擔,因此提供代理服務的達飛中國將風險控制重心放在信用風險與操作風險的控制上。
操作風險涉及運輸系統的供應鏈,如果流程設計不完善,則很可能引發員工操作上的失誤,導致不必要的資金損失或客戶流失。針對流程制度方面的風險,吳卉一直提倡財務團隊要充分認識流程中所存在的漏洞,并找出彌補漏洞的方法,同時希望通過購買風險管理產品將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比如購買為員工操作過失提供保障的保險。
而所面臨的信用風險是很多企業都會遇到的普遍難題,對于這部分風險的控制,吳卉在達飛中國內部采取了雙管齊下的管控政策。一是設立專門的信用風險控制部門,對客戶進行專業的信用評價分析。達飛中國目前的客戶主要是較大的物流、貨代公司,這些公司的財務狀況比較過硬,而對于擁有貨源而財務背景不算強大的公司,在市場規范程度有待加強的環境下,則要求提供公司擔保。同時,達飛中國在發展客戶時也很看重民營貨代企業負責人的個人信譽及信用記錄,以最大限度規避潛在信用風險。二是管控政策體現在對客戶結構調整上,通常公司銷售和財務會出現目標利益沖突,公司銷售重視業務量,而財務著重管控,管控過頭會阻礙業務,管控不力會引起風險。因此,對于評級較好的客戶,吳卉建議財務人員應主動和業務人員溝通,適當放長賬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的貨源,形成良性循環,并且還應該參考客戶對企業的利潤的貢獻度。之所以這樣,是出于企業整體的考慮,扼制不良的業務是為了將企業有限的資源有效地用到更好的發展上。通過信用管控和客戶資信評估,財務團隊對每個客戶的背景和特性有了較深的了解,為實行客戶差異化管理打下基礎,而且還培養了財務人員對不良客戶的敏感度。在這種機制下,財務人員和銷售人員就從沖突走向互補,向健康發展的共同目標邁進。實踐是政策的最好檢驗,達飛中國二十多年以來基本沒有壞賬,資金健康良性運轉是吳卉相當引以為豪的。
與內控相輔相成的是內部審計,內審是內控的檢驗和保證,并為內控流程提出管理建議。達飛中國的內審最早是由吳卉建立和領導的,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她提出將內審分離出去,主動要求財務部門接受內審團隊的監督與約束。因此現在達飛中國的內審直接隸屬于總裁麾下,出眾的綜合素質使該團隊在集團總部也享有一定聲譽。將內審分離出財務的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吳卉作為首席財務官恪盡職守的專業態度,也展現了她從全局、長遠角度考慮的獨到眼光。
企業內部的船舶
當海上巨輪運送貨物時,達飛輪船內部也高效運作著。財務部門就像是企業內部的一只船舶,奔波于此岸業務和彼岸績效之間,運送專業的財務語言。在吳卉看來,財務人員必須熟悉業務,不論參與財務的哪項環節——開票收款、成本控制、抑或總賬報表分析,不懂業務如同雙手被束縛,無法在財務工作中一展抱負。然而在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通常相互獨立的企業,兩者之間的流程應如何打通呢?吳卉認為實務接觸和培訓交流是相對高效的方法。在招聘員工時,吳卉發現幾乎所有新人關于書本知識都能對答如流,而很少有人去考慮、還原財務報表背后涵蓋的業務情況、做到學以致用。所以吳卉每周都會抽空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利用她曾經做過很多職務的優勢,將她所熟悉的整個業務流程講給財務人員聽,與此同時鼓勵他們去參加業務部門的講座培訓。對于入職半年或一年的員工,吳卉激勵他們親自上臺講述對業財知識結合的理解與運用,通過自發的思路整合提高培訓效率;而作為領導的她也會用心聆聽員工的報告并作出點評,從而幫助員工更快地提高。
和許多行業老大一樣,達飛中國使用著集團的ERP系統,但是系統標準化的流程并不能滿足中國業務的特殊性,因此達飛中國依靠自己的IT隊伍開發輔助系統滿足業務需要。設計開發過程自然少不了財務人員的參與及與業務部門的通力合作,這再次彰顯了財務部門作為企業內部船舶的銜接過渡作用。完善系統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驗財務對業務的熟悉程度,邏輯思維和對內部風險控制的敏感度,每次一個輔助功能的誕生,都是團隊一次很好的鍛煉和學習的機會,是財務人員充分展示專業能力和業務素質的平臺,是財務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更是發掘高潛質員工的機會。
財務的船舶上搭載著業務,業務的發展也離不開財務人員的努力。吳卉領導的財務團隊正從企業的后臺走向前沿,從傳統意義上單純幫業務算賬的支持功能演變為業務真正的合作伙伴。如今達飛中國的財務團隊已具備一定的影響力,然而有時業務、財務兩部門之間還是會產生分歧,業務希望將客戶這張網撒得越大越好,業務操作更加方便,而財務基于全局考慮需適當予以控制、使企業健康發展,對此吳卉認為,其實只要雙方換位思考、達成為企業著想的共識,便能化解矛盾,更好實現業財融合、同舟共濟的愿景。
財務這門語言不僅用于跟業務的溝通上,同時也為企業的預測、預算工作所不可或缺。當達飛的管理層與市場部對中國經濟以及出口環境預測完之后,所有工作包括資源預測、成本預測、人員發展預測等均由財務部門執行。吳卉近期一直在籌建新的報表分析系統,用以處理錄入數據的圖表分析,將預測系統化,從而節省出的大量人力能被用于更具價值的指標分析和走勢分析上。同時預算及日常管理報表也被納入新系統的覆蓋范圍,通過歷史數據、預算與實際進展的結合,實現系統對每個階段績效或目標完成程度的實時反映,在過程中實現對預算的控制,將運營分析與報表分析融合在一起。
在吳卉看來,預算制定是上下級間雙向溝通的過程,很多時候要與非財務的分公司經理充分交流,使他們明白銷售和成本是密切相關而非獨立的兩個指標,產出和資源必須相互配比,因此公司既不能夸大成本也不能為受老板表揚而制作過于保守的業績目標。吳卉表示,今后對各分公司的預算將形成完善、系統化的跟進與溝通,幫助他們制定合理的運營業績目標并及時找出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以財務語言溝通未來
訪談過程中,也許出于大學所學的英美文學專業賦予她對語言的敏感度,吳卉多次將會計比作一門全球企業通用的美麗語言,而一個優秀的財務更能夠將這種專業的語言轉化成通俗易懂的信息,讓非財背景的業務管理人員理解,構建有效的溝通,取得業務支持,進而發展業務。在加入達飛之前,吳卉還有段當老師的經歷,兩年的教學經驗幫助她形成縝密、富有條理的邏輯思維以及公共演講的技巧;同時總裁秘書的工作也使畢業不久的她學會周全地考慮問題,這些不同于傳統印象里會計應該具備的特質對如今會計人員的發展卻是大有裨益。從吳卉身上總能看出她對以往工作經歷的積極思考與感恩,或許正是這種不畏曲折的本心最終引領她走向最熱愛的財務事業。
隨著目前ERP系統的完善、財務軟件的普遍運用,財務花在傳統會計核算上的時間越來越少,吳卉認為,財務人員需更多地放眼于未來。企業處在環境不斷變化、產品服務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外部的不確定性使得管理層對市場的快速反應和決策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而財務部門需要以專業的財務語言建立與未來的溝通橋梁,幫助企業做好未來競爭中財務人員素質、整體財務狀況等方方面面的健康支持與準備工作。
作為支持企業未來發展的其中一方面,財務團隊與人員的培養是每位首席財務官必須面對的核心課題。達飛中國作為高速發展的企業,人才需求與消耗均處于行業內的較高水平。財務是一項終身學習的職業,吳卉要求員工在閑暇時查缺補漏、及時充電,而不能滿負荷地消耗自己。她認為發展人才與保住人才并不沖突,不能因擔心人才流失就保守地不予發展,尤其在團隊壯大的階段,否則從長遠角度看必定無益于企業的持續運營。作為達飛中國的首席財務官,吳卉一方面以滿滿的工作熱情影響著帶領的員工、培養團隊積極性;一方面又要求嚴厲、督促財務人員提升專業素質,更好地服務企業。在達飛中國的財務部門,吳卉眼中的KPI只有一條——遇到巨大挑戰時能否很好地應對解決,在她看來只有大的挑戰才能考驗出一個團隊的真正實力。“居安思危,不懼考驗”,是吳卉的獨特名片,然而這既不是出于對風險的偏好,也不是出于對成就感的一味追求,只因為,責任使然。
吳卉回憶,剛開始學習財務的時候,企業于她就是教室和課堂,初始接觸會計也會覺得枯燥,但隨著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結合的深入理解,比如從財務報表的變化中讀到一家企業的過去與未來,便漸入佳境、體悟到會計這門語言的魅力。都說能從事自己鐘愛的事業是一種幸運,人都會有惰性,但信念和堅定的目標不能擱淺。對吳卉來說,因喜歡而堅持,那么也正因堅持而造就了她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