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CFO·卓越首席財務官高端訪談
- 高頓財務培訓
- 4299字
- 2020-06-19 10:51:37
專訪——上汽集團CFO 谷峰

谷峰,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碩士,同濟大學管理學博士,正高級會計師。谷峰先生歷任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副經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兼資本運營部執行總監,現任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并兼任上海市會計學會副會長。谷峰先生曾獲2008年度上海市先進會計工作者、2011年上海市領軍人才。
從最初小弄堂里的拖拉機聯營公司,到令人驚艷的整體上市,再到2014年累計銷售汽車561.99萬輛,同比增長10.07%的數據,上汽的成功得益于其在自主創新上的深耕細作,這里面同樣離不開谷峰帶領的財務團隊的推動,抓住每一次發展機遇,實現華麗的蝶變轉型。
“源于財務,高于財務”,這是上汽集團CFO谷峰對財務人員的期許。他認為,財務團隊的打造,首先要強調學習;其次,注意分工,保障財務部門對公司的業務發展等有深刻理解;再次,要給財務人員提供廣闊的舞臺發揮,以此實現自主創新的轉型。
早在2011年底,歷經一波三折的上汽整體上市計劃就已完美收官,成為當年國內A股市場啟動并實施完成的最大并購重組案,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主辦并評選的典型重組并購案例獎。至今,上汽集團2014年度更累計實現了汽車產量561.06萬輛,同比增長8.98%;同時實現了汽車銷量561.99萬輛,同比增長10.07%的驕人業績。
在汽車行業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如此的成績,并能始終保持強勁穩定的發展,上汽的成功絕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陪伴著上汽一同成長近20個年頭的谷峰,對上汽一路走來的風雨兼程感同身受。
從一而終的本土化研發
作為一家典型的國有企業,上汽從成立至今,一直離不開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幫助和扶持,但同時,卻也是汽車行業中最早進行中外合資的國企,最早邁開了市場化運行的步伐。1996年選擇加入上海通用汽車的前身上海浦東轎車項目組,谷峰坦言,正是由于項目組將轉變成為國內最大的中美合資企業——上海通用汽車,而當時制造業又極其缺乏高端的人才,研究生畢業的谷峰覺察到這將會是一個發展前景廣闊的平臺,于是毅然加入,這一做就是近20年。事實也證明,谷峰的選擇沒有錯,精彩的事業吸引他成就他的同時,他也在自己財務的崗位上為企業的發展深謀遠慮,兢兢業業。
谷峰認為,合資企業的經營模式在促進上汽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管理上的弊端?!坝捎趪移嚠a業政策的規定,汽車整車合資企業外方不得控股,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后股比逐漸放開,但在這以前也是外方不能控股,博弈的最終結果就是上汽下屬的合資企業,包括國內其他的汽車和零部件合資企業,往往都會形成50∶50的股比結構,這樣各占一半股權的管理方式從企業管理角度來說,對企業是最不利的,雙方會因為意見不同而僵持不下?!?/p>
在這種情況下,上汽發展出一條比較好的相互融合的文化,出發點就是以合資企業本身的利益為重,投資雙方不能站在各自股東的立場上做有損合資企業利益的決定。“從這個角度來看,提高合資企業的本土化研發能力正是以合資企業利益為重的重要體現,如果僅把合資公司定位在引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從長遠來看一定不利于合資公司本身競爭力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因為秉承這樣一種合作理念,上汽與合作外方在制定合資公司發展戰略時,才能充分理解對方的立場,做出有利于合資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安排,盡量避免做出只有利于投資一方的戰略決定。
剝離零部件資產 借殼巴士股份股權轉讓
一波三折整體上市
隨著上汽的不斷壯大和發展,成為具有核心競爭能力和國際經營能力的汽車集團,及發展成集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投資和運營公司的長遠目標越來越強烈。
上汽于2004年就開始謀求整體上市。但由于上汽的經營性資產包括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海通用五菱、上汽儀征、申沃客車等7家整車廠,61家零部件供應商,1家上市公司上海汽車;另外還擁有如上海汽車銷售公司、上海泛亞汽車技術中心、上汽工程院、上汽進出口公司、上汽開發公司、上汽資產公司下屬10多家服務性企業,子公司共300多家。如何將這一龐然大物整合好,是擺在上汽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首先便是如何上市,在哪里上市的問題。為搭建國際化的投融資平臺,提高海外市場知名度,2005年上汽集團意圖在中國香港、美國、上海三地上市,但由于當年美國證券市場監管環境發生了變化,赴美上市的公司面臨更加嚴格的法律法規要求,大幅提高了赴美上市的成本。當時恰逢中國經濟宏觀調控,汽車市場終結了前幾年的高速增長,市場增長速度大幅度下降,海外市場對中國汽車公司的整體估值也降到歷史低點,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資本市場給予汽車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都非常低。對于自身的資產狀況和盈利能力胸有成竹的上海汽車并不希望在此時低價登陸資本市場,所以放棄了三地聯動的計劃。
轉眼到了2006年,A股形勢轉好。上汽集團抓住機會實施其第一次資產重組,將合并價值190億元的整車凈資產全部注入上海汽車,通過向上汽股份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整車企業股權和緊密相關汽車零部件企業股權,將上海汽車打造成為一家以整車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同時,通過與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注入同步的資產置換將部分獨立供應零部件業務剝離出上市公司,即要將剝離出來的優質零部件資產連同部分集團內未上市的其他獨立供應零部件資產在未來實現單獨上市,為未來獨立供應零部件業務打造可能的投融資平臺。
2008年,從上海汽車剝離出的獨立供應零部件業務等共31家與汽車獨立零部件相關的公司通過借殼“巴士股份”實現上市,并更名為“華域汽車”,自此上汽集團基本完成了上市業務布局與核心資產證券化,形成了一家以整車業務為主、一家以零部件業務為主的兩家上市公司,為未來實現上汽集團全部資產的證券化鋪平了道路。
2011年2月14日,上海汽車和華域汽車同時停牌,上汽集團啟動整體上市,進行第二次資產重組。此次重組最終上海汽車代替上汽集團直接持股了華域汽車,華域汽車因此成為上海汽車的子公司。從而,整車、零部件和服務貿易資產均集中于上市公司上海汽車,上海汽車簡稱也更名為上汽集團,最終實現了上汽集團的整體上市。
即便時隔近5年,現在提及,該次重組對上汽的可持續發展仍然意義重大。在此項重組案中,有一項資本運作值得注意,即上海汽車并不是吸收合并華域汽車,而是上汽集團將其持有的華域汽車進行股權轉讓。進行這樣的交易,谷峰解釋說這主要是出于對華域定位的考慮:“對于華域汽車,我們設計的方案就是大A套小A,即華域汽車仍作為一家獨立上市的零部件公司。保留華域汽車的獨立上市地位,按照獨立公司市場化的運行方式,保留了華域汽車的融資平臺和渠道,更有利于實現華域汽車中性化、國際化、零級化的戰略定位。”
上汽的“微笑曲線定律”
隨著汽車社會發展,在享受汽車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消耗、環境污染等問題也被日益關注。人們有理由認為汽車行業現在正面臨著“革命的前夜”。
新能源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是未來汽車產業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2013年的新能源汽車推廣不斷加碼,推廣范圍擴大至全國,各地扶持政策也頻出,持續給市場注入了一支強心針,預示著新能源汽車的時代已經到來。
從全世界汽車產業的經驗來看,均符合微笑曲線定律,即汽車產業鏈的價值重心將向兩端轉移,上游研發設計環節和下游銷售服務環節的利潤提升。而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最健康的汽車產業鏈應該是每個環節都平均化的分配方式。上汽在2012年時的重心主要在于產業鏈中段的制造環節,這不是最好的狀態,谷峰坦言,未來還是要向“平均化”的方向發展。
彼時,通過重組,零部件業務和服務貿易板塊進入新上汽集團,使上市公司業務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上市公司由原來以整車業務為主拓展到全產業鏈,包括汽車研發、制造、零部件、租賃、金融、物流等各個領域,這些將為公司開辟新的更廣闊的盈利空間,同時也增強了上市公司中長期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而零部件板塊進入上市公司,能與自主品牌整車之間發揮協同效應。合資零部件企業過去主要為整車提供零部件,主要技術來自合資方,本身不具備較好的研發能力。
在集團產業鏈整合過程中,上汽需要與金融機構的通力合作來實現產業鏈資金的統籌管理。交通銀行是首個以準事業部制模式發展汽車金融業務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專業化的經營團隊、準事業部的運營機制、全產業鏈的服務理念,緊密契合了上汽集團加大產業鏈延伸的發展戰略,幫助集團解決上下游企業的金融需求,提升產業鏈的運作效率和抗風險能力。
有選擇的并購
如今的上汽,除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上汽以后也會更關注國際經營和行業內的兼并與收購?!惫确褰榻B說,從世界范圍內講,在單個國家市場占有率如此之高也很少見,同時國內汽車行業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今后將進入平穩發展的階段,行業競爭也將更趨激烈,上汽在緊緊依托國內市場的同時,將更加關注行業整合和國際市場。
谷峰坦言,在收購兼并對象的選擇上,上汽突出對前瞻性科技的重視程度,不僅從財務角度進行嚴格的風險評估,更看重所收購領域的長遠價值,敢于從公司未來戰略需要和價值增值出發,在新興科技領域進行投入。
上汽這幾年的并購歷程,主要著眼點有這樣幾個:滿足產能擴張的欲望,在全國主要區域實現制造中心的合理布局;降低生產成本,畢竟上海的綜合制造成本在國內處于較高水平;獲得當地政府的支持,打開公務車、出租車等市場空間;實現綜合配套能力;此外,還有基于知識產權和國際業務擴張的海外并購。
自貿區帶來的新機
上海自貿區帶來的新機會確實已經進入了上汽集團的視線。上汽集團幾年前就在上海自貿區內宣告成立子公司——上海汽車國際商貿有限公司,該公司將被打造成上汽集團自主品牌汽車海外出口的一體化平臺。
相較區外企業,自貿區能夠為企業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并為企業進行國際投融資提供更好的平臺。根據集團的海外市場開發計劃,結合傳統零部件進出口業務的自然增長,未來自貿區業務規模將快速攀升。在2014年銷售額已達到278億元,到2030年有望達到1000億元以上。
谷峰介紹了上汽集團在自貿區的業務未來將分三步走的計劃:
第一步,把當前的上海汽車進出口運作的進出口業務板塊轉移到自貿區內的上海汽車國際商貿有限公司來享受政府給予的退稅、高效率運轉等優惠政策。當前上汽集團海外出口的業務主要借助于上海汽車進出口有限公司作為載體。
第二步,提升自貿區內公司的附加值。公司將在自貿區內購買10萬平方米的土地來建設汽車散件運作中心,形成年度50萬臺/套的運作能力,在自貿區內對汽車KD散件的拆分及重新打包,經過自貿區發往海外市場。
第三步,就是要看政府未來對自貿區的金融等相關政策的明朗化,我們有想法在自貿區內設立投資公司平臺,直接通過這個投資平臺對海外市場進行投資。
谷峰認為經濟和行業發展進入激烈競爭也恰恰為行業整合和走出國門創造了比較好的條件。機遇會給予那些做好準備的企業,而上汽正在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