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6章 赤眉軍

赤眉起義是中國新莽末年農民起義之一,因起事者將眉毛染紅,示其別于政府軍,故稱作赤眉軍。新莽末年,天下大亂,一支農民起義軍在樊崇的帶領下,轉戰于青、徐二州(今山東、江蘇)一帶。為便于與敵區分,起義軍的士兵用赤色染眉,故名“赤眉軍”。更始三年,赤眉軍數十萬大軍揮師入關,消滅了更始政權,占據了長安。不久赤眉軍因關中無糧,又遭到了隴右軍閥隗囂和劉秀大將馮異的東西夾擊,陷入困境。在東歸途中,赤眉軍遭到了劉秀親自率領的東漢大軍的圍追堵截,十多萬大軍不得已在宜陽投降了劉秀。此后,赤眉軍首領樊崇等人意圖東山再起,被劉秀發覺后所殺。

西漢末年,封建地主對土地的兼并達到了瘋狂的地步,大部分農民失去了土地。很多農民無立錐之地,再加上頻繁的災害,使人民處于水深火熱的境地。封建王朝荒淫腐朽,吏治腐敗,官吏魚肉人民。當饑荒到來時,居然發展到人吃人的地步,掙扎在死亡線的人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

天風五年,瑯琊人樊崇率領一百人在莒縣起義后轉入泰山,不久臨沂逄安,東海郡徐宣、謝祿等也紛紛響應,率部幾萬人與樊崇會合,以樊崇為首的起義軍不斷壯大,因起義軍用赤色染眉故稱赤眉軍。

赤眉軍在山東諸城西殲王莽軍一萬多人,取得了第一次大捷,又乘勝進攻青州,后折返泰山,隊伍發展到十多萬人。起義軍制定了嚴明的紀律:“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爭取群眾,打擊敵人,但赤眉軍沒有明確的綱領。

赤眉軍于地皇三年二月同王莽大將王黨軍大戰,起義軍采取機動靈活的戰術,避實擊虛,再次取得大勝。

地皇三年四月赤眉軍與王莽大將王匡、廉丹決戰于山東東平,這次大戰王匡狼狽逃走,廉丹被殺死,赤眉軍占領黃河兩岸的大片土地。

更始政權建立后,赤眉軍由樊崇率領將領二十多人來到洛陽,歸附更始政權,綠林赤眉軍主力聯合,但更始帝劉玄,昏庸腐敗,日夜飲酒為樂,大封宗室,排除異己,殺大將劉演,使眾將寒心走向分裂。樊崇率領將領回到軍中,不久進軍穎川,進攻宛城,殺縣令,另一路軍殺死河南太守。

雖然赤眉軍多次取勝,但由于以山東兵為主思鄉心切,但樊崇決定西征,于公元24年12月開始西征,兩路大軍進至長安。并且打敗了劉玄之將蘇茂,接著整頓部隊,進攻長安。公元25年3月,大敗李松,李松死傷三萬多人,逃回長安,眾將立漢宗室劉盆子為皇帝,國號“漢”,樊崇任御史大夫。王匡、張卯為了避免劉玄的殺害,率軍投赤眉軍,25年9月赤眉軍攻克長安,劉玄被迫投降,不久被絞死,西征就此勝利結束。樊崇卻不打破外圍,卻論功行賞貽誤戰機,沒有占領戰略要地,華陰、新安等沒有戰略眼光。赤眉軍面對新形勢沒有提高足夠的警惕,各地的地方武裝紛紛建立,搶占地盤,尤其以劉秀軍,以洛陽為中心,封鎖了赤眉軍的后路,他不斷兼并其武裝,勢力逐漸強大起來,軍事實力超過了赤眉軍。

關中地主豪強組織武裝,聚眾反抗,使長安糧食供應發生了嚴重的困難,赤眉軍沒有采取嚴厲措施打擊豪強獲取軍糧,無奈轉移甘肅一帶,后適逢大雪,許多士兵凍死,又遭到隗囂的襲擊,無奈又返回長安,這時長安又發生了大饑荒,20萬赤眉軍向東進發,在河南澠池與劉秀軍決戰,劉秀大將馮異派軍扮作赤眉軍埋伏下來,赤眉軍不察被馮異擊敗,在宜陽遭截擊,起義軍雖浴血奮戰,但饑餓疲乏之下還是失敗了。樊崇等大將不久被殺害,主力被殲滅了,其余分散與各地的義軍相繼被劉秀所滅。

后記:樊崇帥赤眉軍英勇奮戰了十年,輾轉數省,沉重打擊了王莽政權,推翻了更始政權,可是對地主階級新生力量劉秀卻沒有清醒的認識,同劉玄大戰時死傷慘重,卻讓劉秀漁翁得利,沒有戰略眼光,流動式作戰,沒有穩固的根據地,受挫后無法保證兵源、糧食的供給,盲目西進,倉促東發,若全力向西打敗隗囂,可占據一地而生存,可是卻受挫而返回,以致攻不能攻,守不能守。同擁有優勢兵力,裝備齊整,軍糧充足的劉秀軍作戰失敗是必然的,但樊崇領導的赤眉軍大起義,卻寫下了歷史光輝的一章!!!樊崇是一位大英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峡市| 龙海市| 克东县| 灌阳县| 阳东县| 通许县| 乌海市| 丹棱县| 东安县| 沁源县| 镇赉县| 天门市| 卢湾区| 罗平县| 通榆县| 江城| 揭东县| 神木县| 汾西县| 平舆县| 临桂县| 昭觉县| 台北县| 土默特左旗| 清苑县| 延庆县| 都安| 清河县| 鞍山市| 黑山县| 民和| 武冈市| 萨嘎县| 玉山县| 太湖县| 政和县| 南岸区| 揭阳市| 岑巩县| 义马市| 昌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