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父親
- 珍愛當下生活
- 是多肉呀
- 2126字
- 2020-06-30 14:16:10
前一段時間是父親節,一早起來給我爸打個電話,問候了一下,順便問問給他買的禮物他收到了沒有,他告訴我別買東西給他,他啥都不缺,什么都有,這句話他說了好多年了,一給他買東西他就說不用,不喜歡,不要,不缺,別亂花錢。總是這樣,可是自己身上卻始終是那么兩件衣服。新買給他的衣服,他都是放在衣柜里,不穿,好多衣服都是帶著吊牌的,還有一些他年輕的時候的衣服,都留著。我總是整不明白為什么,為什么有新衣服還要穿著破衣服,為什么他喜歡留著一些明明不好的東西不舍得扔,為什么剩下的飯菜都要一遍一遍的熱,明明不喜歡吃還要把它吃完,為什么好多舊的東西即使有新的也不換。太多太多了,我都不理解。
有一次跟我爸聊天,我就問了他,我說“爸,你衣柜里都是新衣服,你怎么不穿?身上這衣服都不好了,你別要了,又不是沒衣服。”我爸跟我說:“老爸這輩子就這樣,不好吃不好穿,那些衣服干活也穿不著。”其實我爸沒有什么臟活累活可干,我爸媽年輕的時候開始做小買賣,一早就開了個店,賣衣服,鞋,其實平時賣貨的時候也用不到他天天穿著破衣服,用我媽的話說就是你看哪兒個賣衣服的穿成你這樣?你穿這樣怎么賣衣服。反正說什么我爸都不聽。一開始的時候我媽也是一直給他買衣服,后來因為我爸不穿,漸漸的也不怎么給他添衣服了。
我爸這個人啊,特別的會過,也特別的能省。從來不想著出去吃點好的,也不想著喜歡什么。他唯一的花銷,也就是煙錢了。不喝茶不喝酒,也不像別的老頭一樣出去下棋,嘮嗑。天天在家里自己待的也挺樂呵。
其實我特別想改變他的狀態,我想讓他穿的利利整整的,我想讓他喜歡吃啥買點啥,想讓他喜歡什么舍得花錢,想讓他有時間跟我媽出去玩一圈。可是我爸就是不,說什么都不聽,也不那么去做。但是如果我媽喜歡什么,或者我是想要什么,我爸卻是支持的。我媽說我爸以前不這樣,以前可有性格了,穿的也利索,特別有自己的想法,天天閑不住,特別愛穿去玩,這是后來變成這樣的,想來也是跟我媽結婚以后才這樣的吧。
我記得小的時候,家里條件不好,印象特別深的就是天天吃白菜,土豆,白菜,土豆。真是吃的快吐了。偶爾的家里買點肉,或者是買跟香腸,我爸從來不吃,就是我媽給他夾到碗里,塞到嘴里,他還是一口一個不吃,不愛吃,躲著不讓我媽給他夾。以前小的時候不懂,還在想為什么這么好吃的東西爸爸不愛吃,后來長大了才明白,那是爸爸不舍得吃,想讓我們多吃一點。我們吃了他就高興了。
小時候的我,身體特別不好,容易生病,家里總是借錢給我看病,直到七八歲才好一些,在我懵懵懂懂的年紀中,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別的深。我媽特別能干,沒事總是做點小買***如賣包子啊,賣自己家地里的瓜啊,賣糖葫蘆啊,干過好多,那事發生在我家賣糖葫蘆的時候,記得我爸在家蘸糖葫蘆,我在那偷吃山楂,(那時候的糖葫蘆只有山楂的,不像現在啥都有。)我媽哭著回來了,我爸問他怎么了,我媽說她把要還親戚的一千塊錢丟了,那時候的一千塊錢可不是小錢,辛辛苦苦好長時間才能掙到。所以我媽特別難過,一直哭,我爸哄她,說沒事,錢丟了咱們在掙,人好好的比啥都強,好頓安慰我媽,等我媽不哭了,因為我媽把家里全部的家當都給丟了,所以我爸出去借錢,給我媽買了些好吃的,就怕我媽因為這事上火在得病了。
他是一個嘴特別笨的人,不會說好話,也不會好好說話,就比如我媽切菜切手了,他不會第一時間問我媽怎么樣了,也不會安慰她,反而會說“你瞅你,切菜也不注意點,那么笨呢。”但是從那以后,只要是他在家,切菜的事都是他的,不會讓我媽切菜。
他對我媽不浪漫,過生日都不想著給我媽買什么生日禮物,對我也不溫柔,我在外面這么多年他不會打電話說想我。但是不代表他不愛我們,只是不會去表達而已。
我有時候想想自己,其實挺自私的,我爸是只要我們過得好他就開心,他老說讓我別給他亂買東西,他啥都不缺。過后卻說我衣服少給自己添點。而我卻總想著改變他。改變他的想法,做法等等。現在想想挺不懂事的。
我愛他們,但是不能用這個愛去干涉他們的生活,干預他們的想法。父母年紀大了,也有自己的習慣,想法,生活方式,不能因為我的不喜歡或者是不習慣就要他們去改變,我爸現在的一些習慣就是因為愛我跟我媽才形成的,已經成為了習慣,我可以不理解,但是不能認為這是缺點更不能因為自己的不喜歡就去改變什么。慢慢的,其實也就理解了。他就是會過啊,會過的他才是我的父親,才是我家的支柱啊。
他是從苦日子過來的,所以才格外的珍惜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相比之下,我們在幸福里成長,還往往都不知足,不滿足。而且有些事,如果你只是看到表面不去思考深層的原因的時候,那你永遠都不會理解。
但是有一點不會錯,你的爸爸媽媽是愛你的,可能他們有的時候不贊同你,不支持你,那也許是因為不了解。我相信每一個父母在得知了孩子的想法后都會給予支持或者幫助,父母的管教是因為他們害怕我們走上歪路,他們同樣是從孩子長大的,同樣經歷了我們所經歷的,叛逆期的他們可能比我們鬧的還要厲害,每一個父母曾經都是有性格的,但是為了我們,為了這個家都在做著改變,多跟父母溝通,才能了解他們,也能讓他們了解你。
溝通才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梁,也不要一味的用你自己的眼光去評判這個世界,因為你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你并沒有去了解他,就不要去揣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