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C 設計分析方法與風險評估技術
- 鄭軍奇編著
- 2092字
- 2020-06-19 14:16:05
3.6 EMC風險評估過程
3.6.1 概述
風險評估過程一般包括明確環境信息、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4個步驟。因此,如果需要對產品進行EMC風險評估,則過程也應包括明確被評估對象應用EMC環境的信息或EMC要求、EMC風險識別、EMC風險分析和EMC風險評價4個步驟。本節主要介紹EMC風險評估的過程。
EMC風險評估活動適用于產品各個層級的設計,評估范圍可涵蓋設備、系統或工程現場的EMC設計等。但是在不同場景中,所使用的評估工具或技術可能有差異。企業采用合理的EMC風險評估有助于決策者對風險及其原因、后果和發生可能性有更充分的理解,這可以為以下決策提供信息:
● 是否應該開展某些活動;
● 是否需要應對風險;
● 風險應對策略的選擇;
● 確定風險應對策略的優先順序;
● 選擇最合適的風險應對策略,將風險的不利影響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通過EMC風險評估,企業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設備、系統或工程現場中在沒有進行EMC測試的情況下可能存在哪些EMC風險,以及現有設備、系統或工程現場施加的EMC風險要素應對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為確定最合適的風險應對方法奠定基礎。EMC風險評估的結果可作為設備、系統或工程現場全生命周期的EMC可靠性控制的輸入。
EMC風險評估的過程和結果都應進行記錄。EMC風險評估記錄文件的內容將取決于評估工作的目標及范圍。
EMC風險評估是由被評估對象的應用EMC環境信息或EMC要求、EMC風險識別、EMC風險分析和EMC風險評價構成的一個完整過程(見圖3-1)。EMC風險評估中的所有活動都可以與其他活動作銜接,內嵌于風險管理過程中。

圖3-1 風險評估過程圖
3.6.2 EMC風險識別
EMC風險識別是發現、列舉和描述EMC設計風險要素的過程。
EMC風險識別的目的是確定可能影響產品和系統EMC性能得以實現的EMC風險要素。
EMC風險識別過程包括對風險源、風險事件及其原因和潛在后果的識別。
EMC風險識別是基于證據的一種方法,它應該首先構建EMC風險評估準則。例如,設備級EMC風險評估,從設備的結構和電路板兩個方面,構建相應的理想模型。
從具體的評估對象上獲取EMC風險評估信息,然后與EMC風險評估準則進行對比,找出評估對象上存在的風險要素,并將風險要素進行記錄。EMC風險識別流程圖如圖3-2所示。

圖3-2 EMC風險識別流程圖
3.6.3 EMC風險分析
1.概述
EMC風險分析需要考慮導致設備、系統或工程現場存在EMC風險的原因和風險源、風險事件的正面和負面的后果及其發生的可能性、影響后果和可能性的因素、不同風險及其風險源的相互關系以及風險的其他特性,還要考慮控制措施是否存在及其有效性。
EMC風險分析為EMC風險評價、決定風險是否需要應對以及最適當的應對策略和方法提供信息支持,可促進制造商/用戶對EMC風險的理解。
在某些情況下,EMC風險可能是一系列事件疊加產生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風險評估的重點是分析產品和系統各組成部分的重要性和薄弱環節,檢查并確定相應的防護和補救措施。
用于EMC風險分析的方法可以是定性的、半定量的、定量的或以上方法的組合。EMC風險分析所需的詳細程度取決于特定的用途、可獲得的可靠數據以及制造商/用戶的需求。
定性的風險分析可通過重要性等級來確定風險后果、可能性和風險等級,如“高”“中”“低”或“I級”“Ⅱ級”“Ⅲ級”3個重要性程度。
半定量法可利用數字評級來度量風險的后果和發生的可能性,并運用公式將二者結合起來,確定風險等級。
定量分析可估計出電磁風險后果及其發生可能性的實際數值,并產生風險等級的數值。
2.EMC設計評估要素的風險等級和風險分類
EMC風險等級是風險分析的結果,可按單個風險要素的影響程度等級進行劃分,可根據定性、半定量和定量的分析方法進行分類,如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可分為“I級”“Ⅱ級”“Ⅲ級”。劃分出的等級應具備典型性,等級之間無交叉重疊的部分。
(1)Ⅰ級:EMC設計風險評估要素的要求在特定條件下不能滿足時,一定會導致失敗(如測試不通過)。
(2)Ⅱ級:EMC設計風險評估要素的要求不能滿足時,必須有其他明確的彌補措施才能避免失敗。
(3)Ⅲ級:不能滿足時,不一定會導致測試失敗。
EMC風險分析中得出某些特定的風險要素,在評估對象中可能不存在,根據風險要素對后果的影響可分為兩類:
a類:產品中若無該風險要素相關信息,則認為該風險要素的風險等級為最高,Ⅰ級。
b類:產品中若無該風險要素相關信息,則認為該風險要素的風險等級為最低,Ⅲ級。
3.6.4 EMC風險評價
1.概述
EMC風險評價結合具體風險評估技術將風險分析的結果進行相應的測算,或者對各種EMC風險要素的分析結果之間進行綜合的評價,來確定EMC風險等級。
EMC風險評價利用風險分析過程中所獲得的對風險的認識,對未來的是否需要進行風險應對進行決策。
最簡單的風險評價結果,是僅將風險分為兩種:需要應對與無須應對。這樣的方式無疑簡單易行,但是其結果通常難以反映出風險估計時的不確定性,而且兩類風險界限的準確界定也絕非易事。
風險評價的結果應滿足風險應對的需要,否則應做進一步分析。
風險評估的復雜及詳細程度千差萬別。風險評估的形式及結果應與制造商/用戶的自身情況相適應。
2.設備、系統、工程現場的EMC設計風險等級
在設定風險等級的同時,應考慮相關經驗。
產品或系統的EMC風險等級可以通過具體的風險評分的形式予以體現。
通過風險評分對每個EMC風險要素進行相應賦值,可得到每個EMC風險要素的“高”“中”“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