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與馮宿論文書[1]

辱示《初筮賦》,實有意思[2]。但力為之,古人不難到。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3]?仆為文久,每自則意中以為好,則人必以為惡矣[4]:小稱意人亦小怪之,大稱意即人必大怪之也。時時應事作俗下文字,下筆令人慚。及示人,則人以為好矣:小慚者亦蒙謂之小好,大慚者即必以為大好矣。不知古文直何用于今世也。然以竢知者知耳[5]

[1]馮宿(767—837):字拱之,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縣)人,貞元八年與韓愈同榜進士,又同在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府任職,馮為掌書記;后裴度討淮西,兩人同行出征;韓愈論諫佛骨,時宰相疑為馮宿草疏,出為歙州(今浙江歙縣)刺史,后官至劍南西川節度使。此文當作于汴州。

[2]初筮:將出仕而占吉兇,謂之“筮仕”,初筮即首次筮仕。意思(sì):指思想內容。

[3]直似:特似。何得:何取,指為人所認可。

[4]自則:自測;則,通“測”。

[5]竢:等待;竢,同“俟”。知者:智者;知,同“智”。

昔揚子云著《太玄》,人皆笑之[6]。子云言之曰:“世不我知,無害也[7];后世復有揚子云,必好之矣。”子云死近千載,竟未有揚子云,可嘆也。其時桓譚亦以為雄書勝《老子》[8]。《老子》未足道也,子云豈止與《老子》爭強而矣乎[9]?此未為知雄者。其弟子侯芭頗知之,以為其師之書勝《周易》[10]。然侯之他文不見于世,不知其人果如何耳。以此而言,作者不祈人之知也明矣[11]。直百世以竢圣人而不惑,質諸鬼神而不疑耳[12]。足下豈不謂然乎?

[6]揚雄字子云;《太玄》亦稱《太玄經》,十卷,仿《周易》而作。

[7]不我知:不了解我。

[8]桓譚(前23?—56):沛國相(今安徽宿縣)人,東漢經學家,著有《新論》等。《漢書》卷八七下《揚雄傳贊》說:“時大司空王邑、納言嚴尤聞雄死,謂桓譚曰:‘子嘗稱揚雄書,豈能傳于后世乎?’譚曰:‘必傳,顧君與譚不及見也。凡人賤近而貴遠,親見揚子云祿位容貌不能動人,故輕其書。昔老聃著虛無之言兩篇,薄仁義,非禮學,然后世好之者尚以為過于《五經》。自漢文、景之君及司馬遷皆有是言。今揚子之書文義至深,而論不詭于圣人,若使遭遇時君,更閱賢知,為所稱善,則必度越諸子矣。’”

[9]止:同“只”。爭強:爭勝。

[10]侯芭:《漢書·揚雄傳贊》:“巨鹿侯芭常從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侯芭以雄書勝《周易》,待考。

[11]祈:求。

[12]直:即使。質:辯白。此處語本《禮記·中庸》:“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征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近李翱從仆學文,頗有所得[13]。然其人家貧多事,未能卒其業。有張籍者,年長于翱,而亦學于仆,其文與翱相上下[14]。一二年業之,庶幾乎至也。然閔其棄俗尚而從于寂寞之道,以之爭名于時也[15]。久不談,聊感足下能自進于此,故復發憤一道[16]。愈再拜[17]

[13]據李翱《祭吏部韓侍郎文》:“貞元十二,兄在汴州,我游自徐,始得兄交。視我無能,待予以友,講道析文,為益之厚。”(《李文公集》卷一六)但李翱不久后南游,故下文云“未能卒其業”。其所學之文為“古文”。

[14]張籍年長李翱五歲,于貞元十三年至汴州師從韓愈。

[15]閔:同“憫”,憂慮。棄俗尚:指拋棄世俗流行的文體。

[16]聊:且。發憤:指有所感發。

[17]再拜:拜而又拜,書信套語。

韓愈提倡“古文”,既有卓越的實踐,又有系統的理論。在他早年所寫的《爭臣論》、《孟生詩》等詩文里,已在明確地張揚“古道”,并提出了“文以明道”的綱領。

這封信借回應馮宿贈送所作《初筮賦》的機會,一方面表揚和鼓勵友人的寫作成績,更主要的是宣揚“古文”創作的大方向,表明革正文體、文風必須不隨流俗、固守原則的明確姿態和堅定立場。這封信可鮮明地劃分出三個層次。前幅主要是通過自己切身體驗表明寫作“古文”的現實命運,利用遞進和排比手法,在強烈的對比中表達從事文體革新與文壇流俗的矛盾。這既是發抒滿懷牢騷,也是自我高自標識;既表明了奮斗的艱難,又流露出堅強的自信。中間陡然插入一段,說到古人揚子云,感嘆他不但當世為人非笑,千年來亦未得知音,從而得出真正的“作者”“不祈人之知”的結論,逼出《中庸》“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質諸鬼神而不疑”的信念。這就以古例今,進一步表白個人的自信,兀傲之情見于言表。最后又轉回到現實中來,寫李翱、張籍學文狀況,感嘆棄俗尚而寫作“古文”的“寂寞”,對“古文”的前途表示憂慮,實際也是在激勵對方。全篇文筆簡潔廉悍,強烈的感情貫穿始終。

這封信清楚地反映了當時提倡“古文”的艱難形勢。馮宿,還有文中提到的張籍、李翱以及孟郊等人都是作者的同道。這些人年齡實際與他不相上下,但他顯然在以“師道”自任。這固然反映了他“好為人師”的作風,同時也表明他倡導一派文風的地位及其所起到的作用。正由于他持之以恒地努力宣傳鼓動,招引同志,教導后學,才不斷擴大了創作“古文”的隊伍,推動“古文”創作走向繁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县| 孝昌县| 巴林左旗| 呈贡县| 尼勒克县| 蒙山县| 柘荣县| 万荣县| 深水埗区| 临清市| 临西县| 金寨县| 玉林市| 健康| 湘乡市| 乌鲁木齐市| 郓城县| 林周县| 翼城县| 全州县| 台安县| 苍山县| 昌黎县| 长兴县| 内黄县| 兴国县| 镇平县| 宁德市| 五河县| 闽侯县| 大余县| 盖州市| 建昌县| 屯门区| 铜川市| 石棉县| 祁东县| 咸阳市| 吴江市| 霸州市| 西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