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包里沒有錢
晚上吳大明回到家,順手就把他的包放到臥室床頭柜上。
吳大明包里東西很簡潔,除了一串鑰匙,一張月票,一小包手紙,一個舊舊的錢夾之外,還有一個小小的記事本。夾里永遠只有100元錢,有時是一張整票,有時是疊得整整齊齊的幾張零錢。不多的幾個硬幣,放在錢包中一個帶扣的小袋里。吳大明幾乎不花錢,或者是極少花錢,他不抽煙,不喝酒,男人的那些不良愛好一樣也沒有。一年里,只是偶然買點兒菜。小記事本上清清楚楚地記著他花出去的每一筆錢,包括理發、乘車、修鞋,飯票,甚至花幾分錢給女兒買冰棍,
他回家后,把那個半舊的包往臥室角落里一放,包包就隱入黑暗中去了,絕不會有人注意到它,更不用說有人去翻動它,啟圖發現主人的秘密了。那個包如主人一樣內斂而沉默,以此保證自己的安全和自由。
劉小同的包就不同了,包里永遠亂七八糟,歌譜錢包手套全都攪和在一起。劉小同的錢包里更沒多少錢,毛票鋼蹦兒都胡亂塞在錢包里。她的包在家里到處亂扔,經常要出門兒的時候四處找包。
吳大明看到劉小同的包隨便扔在桌子上,心中一動,劉小同母女倆都在廚房邊做飯邊聊天,他便小心地翻開了妻子的包,結婚這么多年,這是他頭一次窺視妻子的包。劉小同自己當了鋼琴老師,包里應該放著今天的進項,可是,吳大明并沒有看到想象中的錢。
吳大明本來想,如果劉小同有了獨立的存折,他也可以把收入的一部分,存進去,作為夫妻共同財產,而不是像施舍一樣給劉小同一筆小錢。劉小同有了錢,就會穿得像樣一點兒。歸根結底,她是自己的妻子,劉小同那個樣子,他也沒有面子。
完了,吳大明失望地把劉小同的包關上,自言自語。
五十九給媽媽打工
周老太孫女的音樂天分,讓劉小同給挖了出來。小姑娘上了一個月課,就能完整地彈奏頗有點兒難度的練習曲了,讓劉小同又驚異又欣慰,才華像是沙中之金,可遇不可求,劉小同遇到晶晶,暗自慶幸。
聽母親老夸晶晶,真真不服氣,本來早不想好好練琴了,如今也主動要求跟母親上鋼琴課。劉小同便把晶晶的課安排在下午,真真的課安排在晚上,每天四個小時就都安排滿了。真真雖沒有晶晶那種耀眼的天賦,對音樂感覺也非常好,不久也取得了大進步。真真和晶晶,比著賽地學習鋼琴,像是一對鋼琴姐妹花。
于老太果真又在院里給劉小同找了幾個學生,有的每天只學一個小時,有的只是每個禮拜來一次,劉小同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
不知不覺一個月過去了,一個周末中午,劉家餐桌上非常豐盛,有排骨紅燒魚大蝦,甚至還有半只烤鴨,劉小同教完了課,已是饑腸轆轆,迫不及待地坐下,舉起筷子,說,媽,怎么整出這么多好東西?
吳大明帶真真上公園回來,望著一桌菜,也一臉驚異。劉家的飯桌一向儉樸,今兒個什么風吹的,老太太不過了?他想。
真真驚喜地喊著,吃烤鴨!吃烤鴨!
于老太趕緊給外孫女卷了一張烤鴨,欣喜地對劉小同說,小同,剛才我算了,單是周老太,一個月就給了8千塊錢!再加上別的學生,一個月小同教琴的收入整整2萬塊錢。
劉小同和吳大明的眼睛都瞪大了,劉小同上班的時候,每月最多也就是5千塊錢。
你看,這錢是給你,還是媽給你收著?于老太又問了那個問題。畢竟錢的數目太大了,她不好意思全都攬著。
當然是媽媽收著!這回劉小同想都沒有想,就說。有冬冬的影子時不時的在眼前晃,劉小同和吳大明之間,早隔了一層。劉小同想明白了,只要自己有口飯吃,有點兒事做,可以弄音樂,每月賺5千還是8千亦或是兩萬,有啥關系呢?所以,也就心如止水,并不像頭一天教課后那么揪心。
吳大明則想,妻子賺多少錢和他沒有關系,他永遠只是個外人。一下子也輕松了。家中的一切都不用他操心,他也就不操心了。妻女不用他養活,單單這,就是天大的好事!
看到小夫妻對錢如此淡然,于老太心下踏實了。這桌豐盛的飯菜,一家人都吃得高高興興。
六十經紀人
于老太順理成章扮演起經紀人的角色。她的白頭發燙得有款有形,在大院里走著,腰桿又挺直了,一身箱底出來的料子衣服,讓她有點兒雍容華貴。
老太手里已掌握了不少客戶資源。她并不是一概應承下來,而是要先看看孩子,看看哪些孩子能學出來,哪些只能白交學費。只有多少有點兒天賦的孩子,她才會介紹給劉小同。
漸漸地,劉小同教琴的名氣大了,學生越來越多,每天的課程都排得滿滿的,劉小同的收入越來越高,不過,她依然穿著那幾件地攤買來的衣服,出門包里依然不超過200塊錢。
于老太是女兒的掌柜,雖然她已年過七旬,卻像突然發現新大陸,對生活充滿了信心。于老太又擔起全部家務。每天當她干凈利落地挎著小籃兒出門買菜時,鄰居看她的目光都充滿了尊敬。人人知道于老太的閨女是鋼琴大師,手下出了好幾個音樂神童,那些孩子在各種比賽中都得了獎。周老太的孫女晶晶,就在全市少兒比賽中脫穎而出,將代表中國去美國參賽。
于老太的外孫女真真,也捧過好幾個比賽獎項,并且真真還能自己編寫鋼琴曲呢。劉小同看出女兒的潛質,決心讓女兒走作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