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經濟增長理論(求推薦,求收藏)
- 我們的1982
- 醬汁鮭魚
- 3042字
- 2020-06-26 18:37:33
既然存在著重點新生名單這種陳許壓根無法想象的東西,那肯定不只是學生會才有。就算這一次把徐畫晴應付過去,也難免社聯、科協的人不會再次找過來。相對于學生會、社聯這樣的半官方組織,形式更為松散的社團明顯更符合陳許口味。
這也是陳許在現場當即決定加入李文學社團的原因,像李文學社團這種剛準備成立、又不靠譜的樣子對陳許來說簡直完美。
至于徐畫晴為什么加入這個社團,陳許不知道也懶得管。
“這幾個名字我覺得還不行,社團名字很重要,千萬不要著急,好好想。”陳許拍了拍李文學的肩膀,好心叮囑。
趁著徐畫晴呆在那里還沒有回過神來,陳許告別還在興奮之中的李文學,一路小跑回了宿舍。
宿舍里其他三個人各自看書,此時正好也到了飯點,陳許一行四人又一道去了食堂。
路上再次碰到了徐畫晴,她騎著個鳳凰牌女式單車從路的另一邊迎面而過。此時,她穿著一條白裙子,發梢隨風飄揚,
陳許小心翼翼的躲著吳材的旁邊,不讓她看見。
倒是魏飛捷盯著那輛嶄新的鳳凰牌女式單車,露出羨慕的目光:“這輛車放在修車鋪那都得要一百二十塊。要是我也有一輛就好了,上課的時候也不用跑來跑去。”
幾人頗有同感,北大的課程還是分配的不合理。有時候兩節課期間可能只有十分鐘,卻要穿過整座校園。
不過陳許倒是不缺這么點錢,只是一直在沒時間去搞一輛。
吃完晚飯陳許甩開眾人去宿管那里打公用電話,不少人在那里排隊,各地的口音不斷響起,有打給父母的,有打給朋友的,最煩的是那些打給女朋友的,一通電話又臭又長。
終于輪到了陳許。
陳許心里琢磨這老陳現在應該已經下班了,便直接打開了還在深城的陳彥中。
陳許先將自己的近況轉告了陳彥中,然后兩人在電話里又開始討論加里紡織工業的引入方案。
陳彥中憂慮重重地表示,引入方案并不如預想中的順利。
邁克爾米爾肯已經派了代表到達香江,作為財務顧問的高盛方面也已經說服了加里紡織工業的控股股東配合運作杠桿收購項目。加里紡織工業的股東方自然愿意,既能無風險套出大筆現金,又能用小部分資金繼續控制龐大的紡織產能,且更有市場競爭力。
貸款行的選擇已經結束,主要有花旗銀行和大通曼哈頓,兩家作為貸款人,另外中銀香江占了一小部分,主要還是以參與為主。貸款的總金額大概占到所有金額的15%。
之后80%的資金由合資公司發行垃圾債券提供,垃圾債券的承銷工作大部分交給邁克爾米爾肯的德雷克斯公司,少部分由高盛承銷。債券抽傭很高,但是中方和加里紡織工業不得不接受。
目前問題主要還是出在中方。
大陸地區的商業法還不完善,深城政府、中信、中紡通過設立離岸公司的方式操作,盡量符合國際法規。
關鍵在于資產評估。深城政府在深城的土地,此時并沒有公允的市場價格,作為評級公司的標準普爾自然也就不能按照通行的方法對深城土地進行評估,估的低了,深城政府不愿意,估的高了,標準普爾不愿意。
不過在合資另一方加里紡織工業的默許下,高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標準普爾進行了頗有建設性的協商。之后,通過變更土地上基建的估值模型,這件事情已經于前幾日完美解決。
此外,中方完全沒有杠桿收購的相關經驗。所有的法務工作和會計工作都由高盛代為處理。
但是中信作為中方最懂行的公司責無旁貸,還得進行審查。
高盛公司和德雷克斯公司制定的所有條款,中方都要一條一條仔細對比,確保沒有陷阱。中信現學現賣,效率自然地了一些。這可苦了還在中信實習的徐廣峰,還沒有正式入學,就已經拋下妻子呆在香港,這樣的日子估計還得持續幾個月。
值得慶幸的是,上層一直只看不說。這給深城政府提供了很大的操作空間,“三通一平”的工作已經提前開始運轉。
畢竟也是跟紅色中國進行了第一次合作,加上中方誠意明顯,雖有摩擦,高盛和德雷克斯方面也頗有耐心。
“曾經以為可以復制的模式,看來確實很難復制。”陳彥中說,“國內相關法律機制的缺失,以及一些市場定價機制的缺失,讓每一步進展都非常困難。現在流程上的每一次進展都是特事特辦,但以后總不能每次都是特事特辦。”
陳許倒是開始安慰陳彥中:“慢慢來,會越來越好的。”
再三安慰之后,陳許終于掛下電話。后面一直聽著陳許吹牛的同學終于守得云端見日開。
結果陳許又立馬撥通了另一通電話。
全國的“運動”立馬讓陳永安意識到自己來深城是多么正確的一個選擇,目前看明年的高考也不一定能參加,現在只能繼續在這里做做生意勉強生活的樣子。
除了南湖賓館領班的工作之外,陳永安的外匯生意還在繼續進行之中,頻率雖然一直提不上去,但是利潤頗豐。
他前兩日去廣州一趟,特意去了中山大學,見到了魂牽夢縈的杜青玉。其中兩人見面的細節,他自然沒有跟陳許提及。
陳許也不關心,問了一下表哥近況之后,特意囑咐他看完管理學之后去看營銷學,什么版本都行,新華書店沒有就讓人從香江帶。
陳許又將自己的地址給了他,要買房了,那筆翻譯的報酬要盡快打過來。
陳許正說得興致勃勃,宿舍樓就已經吹哨熄燈。排在后面白等了半天的幾位同學同學罵罵咧咧的回了宿舍。
陳許透過小窗,跟宿管道了聲謝。也不等宿管大叔拒絕,丟下一盒大前門就走。
排隊加上通話,陳許整整花了一晚上時間,恰好又錯過社團掃樓。舍友們都還沒有睡,向毅然正說著今晚在英語角的舞會。
陳許一進屋,幾人停了下來。
吳材趴在床上對著陳許說:“徐畫晴今晚過來了。”
“嗯?”陳許眉頭一挑。
“讓你加學生會,說你答應了。”
“哦。”陳許不置可否,端著臉盆去衛生間洗漱。之后,又坐在吳材床上倒了些熱水泡腳。
“你為什么不去學生會?”吳材說,“她說我進學生會沒問題,但要把你拉進去。”
陳許慢悠悠說出準備好的理由:“去學生會沒意思,他們又不能讓我當社長,我和別人一起辦了個社團。對你我是愛莫能助了。”
吳材一拍腦袋:“那我只能去找別人了。”
陳許倒了洗腳水,回到床上。向毅然繼續說起他在英語角和老外練習口語的見聞。
……
接下來幾日,陳許順其自然用上了張懷英院長所賦予的特權。
課程該翹的都翹了,整日泡在圖書館內,和高盛捐贈過來的那批學術期刊作戰。
經濟增長的動力究竟何在?為什么有的國家窮,而有的國家富?這些問題從古典時期就困擾著無數經濟學家。
亞當·斯密《國富論》論述了分工提升勞動生產效率、馬爾薩斯《人口原理》中從反面論述了人口理論、馬克思《資本論》中論述了兩部門再生產理論和剩余價值……這些更為常人所理解的經濟增長理論都屬于古典增長理論。
一直到二三十年前,以羅伯特·索洛為核心的經濟學家們發展出了索洛經濟增長模型,也就是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而這個模型也是后世各大經濟學教材中提及篇幅最多的經濟增長模型。
在這個經濟增長模型之中,羅伯特·索洛假設了勞動力與資本之間可相互替代,使得經濟增長過程具有調整能力,從而該理論模型更接近于現實。此外,羅伯特索洛論證了長期增長率是由勞動力增加和技術進步決定的,前者不僅指勞動力數量的增加,而且還含有勞動力素質與技術能力的提高,所以,索洛的長期增長模型打破了一直為人們所奉行的“資本積累是經濟增長的最主要的因素”的理論,向人們展示,長期經濟增長除了要有資本以外,更重要的是靠技術的進步、教育和訓練水平的提高。
但是索洛經濟增長模型已經統治整個經濟增長理論二十多年,在此期間,經濟增長理論再無重大發展。
而反觀現實,第三次科技浪潮滾滾而來,各類技術發明日新月異,索洛模型的“技術外生”假設明顯有一些捉襟見肘。將技術進步視為外生給定,既不能進行福利分析又不能給出諸如增長率下降或人均產出收斂的實證含義。
而陳許正是要在此處發力,再度更新已經停滯二十余年的經濟發展理論。
技術“內生”化!
相信這篇論文也必然會引起世界經濟學界的重視,嗯,并以此養活不少博士后和教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