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比較優勢
- 我們的1982
- 醬汁鮭魚
- 3168字
- 2020-06-10 18:03:45
陳許又和周明旭交代了自己此行BJ的目的和時限,然后寫下了安城的地址和陳賢單位的電話,方便以后及時聯系。
周明旭這才知道到對面這個小伙子竟然還沒有高中畢業。好一陣子才緩過神來,最后交待說:“還有六七天時間,我讓幾個編輯加加班,趕得上第一次連載。你這兩天得去銀行辦一張存折,沒事就來報社走動走動,稿酬還是蠻多的。”
“你是用本名投稿,還是準備用筆名?”等到陳許臨走之前,周明旭又問。
“筆名吧。”陳許想了想,說,“就叫‘不良人’。”
……
接下來兩天,陳許卻并沒有再來《首都日報》走動,除了出門辦了一張存折之外,就一直在招待所里看書,所謂“臨陣磨槍,不亮也光”。
經濟類的面試和其他科目分開,單獨安排在紅四樓里。
整個樓里暖氣開得足足的,陳許和一幫全國各地趕來的考生一道,站在外面等面試通知。
這對參與考試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重大考試,沒人在這個時候有心情交朋友。陳許觀察了一下,基本上人手一本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大多數人還攤開書本,在那里默背著里面的內容。
面試陸續開始,不斷有考生進去面試,也不斷有考生離開。
終于輪到了陳許。
面試官是兩位老年人配上三位中年人,兩位老年人看上去身體并不算太好,但是眼睛有神,精神狀態不錯,三位中年人應該是面試主力,后面還有一位小年輕,可能是書記員。
一個老年人合上手中的資料,抬起頭,顫巍巍問了一句:“陳老頭身體可還好?”
“師父身體很好,現在一頓還能吃四五個包子。”陳許有些意外,他萬萬沒想到第一個問題是這個。
老年人點了點頭,便不再說話,將面試主導權移交到三個中年人手里。
“看了你的資料,你的數理功底很好,為什么要選經濟學,而不是理工科呢?”一個中年人提了第一個問題。
“可以說不是我選擇了經濟學,而是經濟學選擇了我。”陳許說,“小時候在農村,那時時常有雞毛換糖的小販,我就在想,為什么會有人拿糖去換毫無用處的雞毛,等到我認識到雞毛有用的時候,我媽正拿著雞毛撣子對著我……”
教室里響起輕微的笑聲。
“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交易的魅力……高中的時候又看了看經濟學的相關書籍,才理解了經濟學的魅力。”
“說一下,你覺得西方經濟學中最重要的理論?”
陳許想了一下,說:“我比較同意薩繆爾森的觀點——比較優勢。”然后在心里默默加上四個字“以后未必”。
根據比較優勢原理,一國在兩種商品生產上較之另一國均處于絕對劣勢,但只要處于劣勢的國家在兩種商品生產上劣勢的程度不同,處于優勢的國家在兩種商品生產上優勢的程度不同,則處于劣勢的國家在劣勢較輕的商品生產方面具有比較優勢,處于優勢的國家則在優勢較大的商品生產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兩個國家分工專業化生產和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進口其處于比較劣勢的商品,則兩國都能從貿易中得到利益。這就是比較優勢原理。
比較優勢原理不是問題,問題是它還能推導出另一個結論——“自由貿易最優”。
而這一結論會隨著全球化的推進漸漸深入人心,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紀,各類矛盾的不斷激化,終于遭到了以克魯格曼為首的眾多經濟學家的詬病。而這些經濟學家里甚至還包括薩繆爾森本人。
各個理論都有其局限性,總是不斷推翻再發展,重點還是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中年人點了點頭,不再說話。
另外兩位分別問了國際經濟和中國經濟現狀,陳許答的中規中矩,只是謹慎地對“價格闖關”提了些意見,然后在一片贊許的目光之中被請出了教室。
具體的結果會在事后通知到地方,并不存在現場出結果的情況。陳許終于可以好好放松兩天。
徐廣峰今天早上早早出發去了天安門看升旗,現在還不知道浪跡到哪里。
陳許沒有興趣去找他,回了趟招待所,把相關證件帶上,直接坐公交到了《首都日報》。三天時間稿子已經校對完畢,隔日就要發表。陳許和周明旭打過招呼之后,又去財務那里領了稿費,五百多塊錢,厚厚的好幾沓。
陳許前世也算是個有錢人,但那都是銀行卡里的數字,不放在手上,根本沒有感覺。這次收獲的全是現金,雖然不多,但是一只手拿不下,陳許依然有些興奮。
這么多錢隨身帶著不安全,他趕忙到附近的銀行存了個整數,留了幾十塊放在身上備用。看到銀行里的柜員一筆一劃將金額寫在存折上,再加蓋印章,陳許才長吁一口氣。
賺了錢,心就有些野了。
去商場給老爸買了身的確良襯衣,又給老媽買了雙小皮鞋,用去了小四十塊。回招待所的時候,又帶了只烤鴨。
徐廣峰看來前兩日考得不錯,心情大好,邊吃烤鴨便和陳許說起他今天的行走路線,故宮、頤和園、天壇……
……
天剛蒙蒙亮,無數上班族又在公交站臺等著公交車。
今日來的有些早了,于石頭就到旁邊的報攤買了份《首都日報》看了起來。
今日的頭版頭條是評論員對目前社會上出現的托關系走后門現象的控訴,文章舉例買燒餅果子仗著和廚師關系好就不排隊,對排隊的客戶及其不公平。
翻過一頁,是首都公交公司發起的“服務客戶”專項活動,旨在改變目前出現的公交車司機、售票員服務態度不好的狀況。
再翻一頁,整版的東芝Toshiba錄音機廣告。
再翻,各處的招工啟事和商業資訊。
繼續翻,四個行楷大字——《鐵血天驕》,這是什么東東?
字數不多,僅有三千字,看書快一點的十分鐘就看完了。
剛看過半,公交車緩緩駛進了站臺,該上車了。于石頭收起了報紙夾在腋窩,腦子里卻一直還在想著后面發生了什么。
相似的情況悄悄地發生在首都的各個角落。
《鐵血天驕》第一天連載,人物背景都沒有交代完全,自然不能引起軒然大波,但它這一天在無數人心里放了一個鉤子,隨時可能爆發。
發酵還在繼續,但是陳許和徐廣峰沒法再等了,眼看著就要過年,還得早點回去準備準備。
最后一天,徐廣峰作陪,陳許在一家個體戶的餐館里宴請了任雙、文劼和周明旭。
兩只現殺的公雞做了一大鍋的燒雞公,分量十足,雞血都盛碟多了上來,老板自己調的辣椒醬,其他個體戶供應來的手工豆腐,又從郊區的農戶直接進了些大棚蔬菜,蘑菇、青菜……涮在鍋里,非常過癮。
陳許要了兩瓶二鍋頭,本來還以為要多了,結果幾人半路行起了酒令,又加了一瓶才算完。
最后一結算,十二塊錢,太值了!
夜里,陳許和徐廣峰匆匆上了南下的火車,兩日之后終于抵達安城。
和陳許一同到達安城的還有學習小組的期末考試成績。
這次考試,其實全市有不少目光在盯著陳許,因為他上次考的分數實在太高了。
結果這一次,全市排了一百名都沒有他,王校長知道陳許沒考,其他人可不知道,只當是上一次瞎貓碰上死耗子。
一幫人因為一個小小的信息劣勢都走進了認知誤區,王校長卻更加堅信不疑地相信陳許了。因為他的學習小組的成績都爆了,進步神速,高一瑋都已經是全班前二十,再往上夠一夠,本科有希望。而且,現在距離高考還有整整四個月。
陳許和徐廣峰兩人一起給學習小組的同學們帶了些稻花村糕點,拿到圖書館分了分。
距離除夕已經越來越近了,陸大有、沈長河、卞千秋都要回家過年,從不請假的圖書管理員杜成松也要回老家過年,大家索性準備了寫些資料自己回家溫習。熱鬧了四五個月的圖書館終于能安靜片刻。
與此同時,《首都日報》的消息通過糧食局的電話不斷傳來,《鐵血天驕》在人群中開始發酵,雖然離“凡飲井水處,必談《鐵血》”還有一段距離,但是陳許“不良人”的名號一炮而紅已經是板上釘釘。
周明旭現在單位處境一片大好,社長對他非常滿意,暗示要給他分套大房子,并鼓勵他再接再厲、再創輝煌。周明旭也非常有信心,他手里還有《昆侖》的一些稿子,知道《鐵血天驕》之后還有一個氣勢恢宏的武俠世界。
《首都日報》銷量大漲帶動其他報紙開始引入武俠小說連載,幾大報刊的主編又跑到文劼那里去要稿子。
文劼也幫忙介紹了兩位,但是這不過才十來天,構思加寫太過倉促,質量欠佳,又有《鐵血天驕》珠玉在前,對比明顯。陳許現在則是穩坐釣魚臺,武俠小說越多,《鐵血天驕》的名聲只會越大。
一直負責給陳許傳遞消息的陳賢則是又驕傲又失落,驕傲的是他兒子成績好還會寫小說,出門一趟還知道給自己買禮物,失落的是兒子現在隨隨便便寫一篇小說都抵得上他一兩年的工資,陳賢再看那件的確良襯衫就有些心里空空的。